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633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氧化物B.化合物C.金属或合金D.非金属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浓硫酸做干燥剂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3.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空05。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B.一个青篙素分子中有11个氢分子

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5.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A.CO(NH2)2B.KC1C.KNO3D.Ca3(PO4)2

6.维生素C(C6HsO6)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

D.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V,二取用块状固体

稀释浓硫酸

8.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选项实验目的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VCh

取样滴加无色酚酣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KXh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钢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酣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

 

9.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

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

组合

滴管中

烧瓶中

A

Ca(OH)2

o2

B

HC1

Zn(固)

C

NaOH

CO2(气)

D

H2SO4(浓)

H:

O(液)

&

V—烧瓶

A.AB.BC.CD.D

10.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CO和CO?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1.小刚测定了下列4种口用品的pH,其中呈酸性的是

口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

PH

1

7

9

12

 

A.A

B.B

C.C

D.D

 

 

12.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

应前及5匕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质量£

B.丙可能是水

C.生成丁的质量8g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

2

二、填空题

13.化学改变我们的生活,请从“①钛合金;②甲烷;③干冰:

④熟石灰;⑤活性炭;

⑥食醋”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2)能除去冰箱中异味的物质是;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4)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5)可除去热水瓶胆里水垢的是:

(6)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14.“微观一宏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请结合图示完成卜.列问题:

图1图2

(1)图1中,“Ca”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枳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所示:

O-氢原子

■一氧原子卷一氮原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三、实验题

15.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华雪同学把两根绕成螺旋状的洁净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1)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O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观察到铜丝上有一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4)根据上述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华雪同学(填“能”或者“不能”)证明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16.

(1)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ffll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

b.o

②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c、E、F均可用于收集氧气,若用

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选填"m”或"n”)端进入。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

满的方法是—o

(2)为了证明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有CO]气体产生,某校兴趣小组的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室只用嘴吸气和呼气)。

请回答:

②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使装置【中的溶液进入II腔。

猛呼

时会O

17.某校化学创新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稀盐酸和氢氧化钢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小组同学根据猜想、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秦思在实验中观察到—,得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钢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解释结论)裘臻根据自己试验中的现象,得出了和秦思同样的实验结论.秦思认为根据裘臻的实验现象无法证明氢氧化钢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理由是.经过研讨,小组同学改进了裘臻的实验,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小组同学对C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产生兴趣,提出新的假设并付诸实验.

四、流程题

18

.现有工厂丢弃的废铜屑(铜屑表面呈绿色,其中混有少量生锈铁屑)。

课外活动小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机,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

已知Cu+Fe?

(SOQ3=2FeSO4+CuSO」,请回答:

19

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和

(3)两种方法比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方法;方法II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2H2SO4+=2CuSO4+操作②实验步骤为:

,降温结晶。

五、计算题

20.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锌的混合物26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

余固体质量为16.4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10%

试卷第6页,总7页

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请计算:

(1)MnO?

的相对分子质量=。

(2)生成氧气的质量。

(3)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详解】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是对资源的节约,同时也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金属或金属的合金加以回收利用。

故选C。

【点睛】

2.B

【详解】

A、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

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化学性质中的助燃性,故选项错误:

B、浓硫酸做干燥剂利用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项正确;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

3.D

【详解】

A、每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22+5=42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

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有22个氢原子,故B错误;

C、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青蒿素中各元素质量比是(12x15):

22:

(16x5)=90:

11:

40,青篙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点睛】

化学式的意义:

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4.C

【解析】

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故A错;

B、元素的种类决定于质子数,故B错;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对:

D、分子和原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D错.

5.D

【分析】

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

【详解】

A、CO(NH6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KC1只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KNCh含K、N两种营养元素,是更合肥,不符合题意;

D、Ca3(PO4)2含磷元素,是磷肥,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A、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可以预防坏血病的发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维生素C的组成特点,以及有机物的定义可知,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故A错;

B、块状固体的取用方法:

先将试管横放,用镜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竖起,故B正确;

C、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卷要用外焰加热,故C错;

D、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

故选:

Bo

8.C

【详解】

A、氢氧化钠、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酎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Ch,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Na2cCh能与CaCL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k溶液,碳酸钠与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酣溶液,若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o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睛】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C

【分析】

气球变大,说明烧瓶里面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原因可能是装置内的气体被吸收或者温度降低。

【详解】

A、氢氧化钙溶液和氧气不反应,气球不变,故A不正确;

B、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气球变小,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气球变大,故C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气球会变小,故D不正确。

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选项错

误;

B、CO和CO?

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错误;

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蒸发,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分子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1.A

【分析】

酸性溶液的pH值V7;中性溶液的pH值=7:

碱性溶液的pH值>7。

【详解】

A、洁厕灵的pH=l,小于7,显酸性,故A正确;

B、洗涤灵的pH=7,呈中性,故B错误;

C、洗发水的pH>7,呈碱性,故C错误;

D、消毒液的pH>7,呈碱性,故D错误。

12.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甲+乙丙丁。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类型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B、丙可能是水,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中信息知,生成丁的质量是8g-lg=7g,故C错误;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6g-lg):

(4g-2g)=5:

2,故D正确。

13.③⑤②①⑥④

【详解】

(1)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则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故选③。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中异味,则能除去冰箱中异味的物质是活性炭,故选⑤。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选②。

(4)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制出的人造骨可以和人体进行很好的包容,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故选①。

(5)食醋可以和碳酸钙反应,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能用醋酸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可除去热水瓶胆里水垢的是食醋,故选⑥。

(6)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熟石灰,故选④。

14.一个铜原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点燃

4NH3+3O,=^=2N,+6H,O置换反应

【详解】

(1)Cu是铜元素的符号,同时还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即表示一个铜原子。

因为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还可表示铜的单质。

(2)根据图示可知:

钠离子和氯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而反应前的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再存在。

所以从微粒的角度来看,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3)根据图示可知:

反应前的两种物质的分子分别为NH3分子和O?

分子;反应后的两种

物质的分子分别为N2分子和H:

O分子。

所以该反应为氨气和氧包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占燃

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5.无现象银白Ag+Cu2+能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1)由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若把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填:

无现象

(2)由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故填:

银白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其中银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银原子,铜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铜离子;故填:

Ag+:

Cu-+

(4)根据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可得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故填: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

加执

2KMiiO,K、MnO4+MnO,+O,Tm

•一■.

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处除去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把装置I【中的溶液吹出瓶外

【详解】

(1)①仪器a是酒精灯;b是水槽。

②高锌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锌酸钾、二氧化锦、氧

加热

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MnO4+MnO、+O,T;C、E、F均可用于收集氧气,F装置是万用瓶,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n端排出,故氧气应从m端进入。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II处,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收集满了氧气。

(2)①吸气时,空气进入锥形瓶H,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锥形瓶I【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欲证明结论的干扰。

故图中瓶I【的作用是除去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②实验中猛吸时会使装置I中的溶液进入口腔。

猛呼时装置H中的气压增大,会把溶液吹出瓶外。

【点睛】

气体的验满在瓶口处进行。

用万用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从长导气管进入。

17.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钢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碳酸钢白色沉淀

【详解】

实验探究:

酚酬溶液滴到氢氧化钢溶液中,氢氧化钢溶液呈碱性,所以会使酚酣溶液变红,再向滴了酚酬的氢氧化钢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若稀盐酸与氢氧化钢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氯化钢呈中性,酚酬在中性(稀盐酸与氢氧化钢恰好反应)或酸性(盐酸过量)溶液中都不显色,所以会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

故填: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释与结论:

裘臻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钢溶液(稀盐酸与氢氧化钢反应的生成物)和氢氧化钢溶液都能反应产生碳酸钢白色沉淀,所以无法判断稀盐酸与氢氧化钢是否发生反应。

故填:

氢氧化钢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也能产生碳酸钢白色沉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指示剂的应用,判断无现象的酸碱中和反应能否发生。

18.铜绿漏斗硫酸铜或者硫酸亚铁或硫酸Fe2O3+3H2SO4=Fe2(SO4)3+3H2O

IIO:

2Hq蒸发

【详解】

(1)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操作①是过滤,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铜绿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铜绿中含有杂质铁,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过量,因此溶液A的溶质有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硫酸;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a+3H?

SO产FeMSOgTHq。

(3)绿色化学是指不产生污染物,而方法I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气体,方法H是铜与稀硫酸、氧气反应,再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产物为硫酸铜和水2Cu+

2氏SO4+S=2CUSO4+2H,;胆矶是五水硫酸铜,故操作②是蒸发结晶。

19.

(1)二氧化镭(MiiO2)相对分子的质量为:

55+16x2=87

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为26g-16.4g=9.6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MnO,

2KC1O3^^2KQ+30,T

149△96

x9.6g

14996

x9.6g

x=14.9g

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暖空-14.9g=134.lg

答:

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134.1g。

【分析】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锦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锦在变化过程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详解】

见答案。

【点睛】

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放出气体氧气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