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09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docx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

2012高三历史复习(真题+模拟+原创)古代中国经济结构(教师版)

【三年高考】

一.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1年全国卷文综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来源: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按明朝“一条鞭法”,政府把田租、赋税、徭役等并入田亩中,主要按田亩数,征收白银完税。

按此政府,官府只能勒令有较多田地的田主(地主)交纳银两,即税收政策的变化。

2.(2011年北京市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来源:

HTTP:

//WX.JTYJY.COM/]

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选择项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有明显错误,因为除燕国都城蓟之外,齐国都城临淄、韩国都城郑、魏国都城大梁、楚国都城郢,等等,都是战国时期的商业中心。

3.(2011年福建省文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可选①;根据材料可知③正确;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到坎儿井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④可选;根据所学知识在坎儿井之前还有著名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等,排除②项。

4.(2011年福建省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宝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答案】:

D

【解析】:

本题所引材料的意思是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

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轻贱的;一般官吏所鄙视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因此,A、B、C三项表述都错误,只有D项是对材料意思的准确概括。

5.(2011年山东省基本能力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

HTTP:

//WX.JTYJY.COM/]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答案】:

D

【解析】:

青铜是铜锡铅合金,A项错;B项时间错误;C项错在“硬度低”;D项表述符合史实。

6.(2011年山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

【答案】:

【解析】:

可以运用排除法,A、C两项中的“铁器”、“牛耕”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农业生产,不选;D项“雇佣关系”开始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不选。

B项说明了“四齿钉耙”这种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农业耕作模式,可选。

7.(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答案】:

C

【解析】:

小规模商贩再加政府促进交流与显示国威,这正是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明朝的朝贡贸易。

8.(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2)宋人诗云:

“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家”进行缫丝生产,然后把缫丝卖掉换取谷子,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来源:

HTTP:

//WX.JTYJY.COM/]

9.(2011年浙江省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图8

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答案】:

D

【解析】:

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

结合地图可以得出D项。

10.(2011年浙江省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1.(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

C

【解析】:

抓住两宋都市商业的特征(打破时空限制、夜市早市连接),较易选出C项;A、D两项“市”、“坊”分设主要体现了唐朝都市商业特点;B项实际上是严重限制商业发展,不符合两宋商业特征。

12.(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6)

(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

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

”“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

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

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

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

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4分)

(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6分)

【答案】:

(1)变化:

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

(4分)

(2)原因:

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

(3分)影响:

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

(3分)

【解析】:

(1)简要归纳提炼材料一中有关农业人口的流向和农业生产状况的信息。

(2)从农业生产发展角度看多数人进入非农产业的原因;影响即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二.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答案】:

A

【解析】:

从表2中可看出“宝钞”使用数量大幅减少,说明了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2.(2010年福建卷文综15)明代《闽部疏》载:

“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B

【解析】:

题中所述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通过内河和沿海航船大量流通,即反映了B项。

3.(2010年广东卷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答案】:

C

【解析】:

从“庄园”一词的含义及其更普遍使用可判断为C项。

4.(2010年浙江卷文综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

【答案】:

D

【解析】:

识记图8

(1)所示“一牛一人”犁耕法最早在中国出现的时间。

5.(2010年浙江卷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史料可知,明中后期的海外贸易可在一定限制的条件下进行(限制经营方式、外贸方向、外贸货物等)。

6.(2010年海南卷历史5)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答案】:

C

【解析】:

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贫富差距不大,从中无法得出北方比南方农业发达,排除A。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兼并之患兴”,这是贫富差距的原因但并非根源,排除B。

从材料中无法看到北方比南方更稳定,“末”指工商业,南方“多末”,说明南方商品经济发达,因此答案为C项。

7.(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37题第

(1)小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至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和居住人口都超过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着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12分)

8.(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40题第

(1)小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答案】:

(1)(8分)特点: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8分)

【解析】:

(1)从手工业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上答特点。

三.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09年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答案】:

D[来源:

【解析】:

福建临海,具有靠海谋生的特点和优势,“闽人以海为田”主要是指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2.(2009年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答案】:

C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即生铁陷入法,这个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3.(2009年全国Ⅱ卷文综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

【答案】:

B

【解析】:

A有利于商业发展,C和商业没有关系,D是商业发展的表现。

B是阻碍因素。

4.(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

【答案】:

C

【解析】:

均田制下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所以是个体农耕这一形式。

5.(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所给材料“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易误选B选项,但完整的分析材料,D选项更符合题意。

6.(2009广东文科基础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答案】:

C

【解析】:

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的朝代。

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宋代农业生产发展;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因此可以排除ABD项。

7.(2009天津文综历史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

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来源:

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

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8.(2009年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

B

【解析】: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产品不投放市场。

江宁织造局属于这种情况。

9.(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

(1)小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

“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来源:

HTTP:

//WX.JTYJY.COM/]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10分)[来源:

【答案】:

(1)市舶司;十三行。

直接后果:

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

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解析】:

(1)南宋和清朝前期的外贸机构可从材料中找出,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朝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也不难答出。

【两年模拟】

一.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湖南省四市2011届高三3月调研文综)《耒耜经》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答案】:

D

【解析】:

从题中材料判断这一农具是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的江南地区。

2.(广西南宁市2011届高三二模文综)唐德宗时实行的两税法,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这种规定在财政上有利于

A.农民对封建政府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扩大纳税面,增加收人

C.为开辟税源准备条件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按题中材料,两税法以户口(见居为簿)和资产(贫富为差)为征税原则,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1届高三一模文综)中唐诗人元稹《织女词》: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对诗中所述社会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

A.官方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沿袭B.政府禁止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C.手工技术传男不传女陋习的形成D.唐朝由盛转衰

【答案】:

A

【解析】:

官府为了“解挑纹”(沿袭丝织技术)而耽误了女孩的婚姻(大龄青年)。

4.(河南省2011年示范高中五校联考文综)2011年3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青铜厅开始对公众开放,陈列的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指君主的母亲戊)。

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后母”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

这种读法的依据是

A.宗法制度 B.分封制度C.礼乐制度  D.甲骨文的书写特征

【答案】:

C

【解析】:

礼乐制度本质上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鼎作为礼器(祭祀器)也是其必备内容之一。

5.(湖北省荆州市2011届高三二次质检文综)宋仁宗景裙三年(1036年),皇帝下诏曰:

“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蓝、黄、紫地撮晕花样,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又屋宇非邸店、楼阁临街市之处,勿得为四铺作闹斗八;玳瑁酒食器,非宫禁勿得用。

”材料主要反映出

A.沉重的岁币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B.封建夫权意识打压妇女个性生活的追求

C.宋代严格限制都城开封商业活动的规模D.宋代过度消费之风僭越了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

D

【解析】:

从皇帝下诏禁止某些服饰、房屋、餐具在民间使用,正好映证了D项。

6.(江西省某校2011届高三六次月考文综)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明中期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来源:

【答案】:

D

【解析】:

政府大力推行的纸币最终被放弃,而被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替代,说明了D项正确。

二.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来源:

1.(天津市南开区2010届高三二模文综)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牛拉犁是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和核分裂反应堆的先驱。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

A.犁是古代人们最早的科技发明B.人类开始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

C.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D.人类首次能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作动力

【答案】:

C

【解析】:

题中的“先驱”是指牛耕作为新的动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广西柳铁一中2010届高三5月文综)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

“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答案】:

C

【解析】:

理解题中的关键句“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

3.(四川省武胜县2010届高三一次联考文综)下列文化瑰宝中,使用了金银错技术的是

A、三星堆青铜头像 B、秦兵俑C、龙门石佛  D、莲鹤方壶

【答案】:

D

【解析】:

识记课本知识,只有D项能对应金银错技术。

4.(广西桂林中学2010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

【答案】:

B

【解析】:

⑤项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④项最早出现于唐代;③项最早出现于元朝;②项最早出现于康熙前期;①项最早出现于康熙后期。

5.(湖南省邵阳市2010届高三二次联考文综)“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烷,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人元稹的《估客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开辟丝绸之路

C.纸币大量流通D.商业蓬勃发展

【答案】:

D

【解析】:

从题中归纳,丰富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不管路途远近,商业活动遍及天下,选D项。

6.(北京市海淀区2010届高三统考文综)以下对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厉行重农抑商政策B.保护自然经济体系

C.垄断对外贸易利润D.稳定政治社会秩序

【答案】:

D

【解析】:

这里要要求找出“海禁”这一经济政策的政治意图。

【一年原创】

1.在下列文物图中,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铜权B.瓦当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D.载鼻环的牛尊

【答案】:

D

【解析】:

A项秦初;B项汉代;C项明朝万历年间;只有D项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牛耕技术。

2.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