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3230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题库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姓名座位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土地归诸侯所有B.均田制开始实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C.明清时期,土地不可以买卖D.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三千多年

2.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5.下列历史现象中发生在今山东省的有①公元前594年,某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均按亩纳税②范蠡弃官到陶,以经商致富③临淄成为西汉时的著名商业中心④“交子”的最早发行⑤出现实力强大的商邦晋商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

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7.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体系最早形成于

A.关中地区B.华北地区C.中原地区D.黄河—长江流域

8.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

 

9.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10.《齐民要术·序》中载: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通“缺”)而不录。

”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B.赞同C.听其自然D.主张适当改变

11.被称为“茶神”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

12.对唐朝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对外商业交往频繁,是亚洲各国经济交流中心 ②对商业经营场所有严格的区域限定 ③对商业活动时间有较严格的规定④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

14.《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

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A.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下层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物物交换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形式D.小生产者开始丧失生产独立性

16.下列关于明朝时我国引种玉米和甘薯情况的猜测,最无可能的是

A.种子由欧洲人带到东南亚再传入中国B.先在江南地区种植再向北方传播

C.种子由郑和的船队带回中国D.来自于西班牙殖民地的可能性较大

17.下列文化现象中,与城市经济繁荣直接相关的有①南北朝佛教的盛行②唐代传奇小说的问世③两宋风俗画的出现④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

18.新航路开辟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

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

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地区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

19.下列关于明朝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对外交往逐渐由主动变为被动

C.严厉限制私人海外贸易D.仅留广州一地对外贸易

2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21.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22.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2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瓷器的烧制技术成熟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在宋代已非常有名

D.宋代官窑产品质量高,销路好,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

24.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新兴政治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25.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6.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2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28.“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秦朝   C.西周   D.西汉

29.据史书记载:

“牵牛以蹊(xi小路)人以田,而夺之牛。

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

之牛,罚已重矣。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周B.春秋战国C.西汉D.东汉

30.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B.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国家授田D.土地私有

31.杜甫在他的诗中写道: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你认为诗中描写的应是

A.青瓷B.青花瓷C.彩瓷D.白瓷

32.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33.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

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

”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C.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34.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

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34.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

35.乾隆时,《南江县志·棉布谣》“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鬓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

”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不包括

A.清前期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包买商已经进入生产领域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36.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

37.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38.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39.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居然“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人身依附的削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工匠服役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的丰收

C.一条鞭法的推行和封建地租的降低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场的开放

40.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41.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2.桑弘羊《盐铁论·水旱篇》:

“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田,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

“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柔刚和,器用便。

”①铁农具的制造分为私人和官府②私人制造的铁农具质量较差③官府所制铁农具因官吏指导,工匠细致操作质量较好④铁器生产基本被官府垄断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3.右图中所反映的

A.农耕定居

B.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

C.由游牧过渡到定居

D.原始农业出现

44.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马桥文化,其遗址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州,距今4000年)

 

马桥文化石镰马桥文化石犁马桥文化耜

①农业是当时的最重要的经济部门②牛耕已经出现③社会生产力提高④原始社会江南地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生产体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5.从“千耦其耘”到小农经济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井田制的瓦解

C.铁制农具的推广,牛耕的出现D.租佃关系的产生

46.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②抑商传统仍然盛行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④统治者对农业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7.白居易《朱陈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下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特征D.朱陈村纯朴的民风

48.从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原始畜牧业出现B.原始农业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D.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具备

49.《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

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

不论当及赏(偿)稼”。

这说明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50.据史料记载,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上材料反映了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②苏州、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③以上地区纺织行业分工很细④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51.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52.某地举办的“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曲辕犁图片,对它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②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D.②③④

53.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清代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

54.右图反映了①政府承认土地兼并的合法性②农民失地现象严重③租佃制普遍存在④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5.右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②夏代重视农业③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④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6.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市民的生活B.文化的交流C.家对人民的统治D.商业的发展

57.北方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见右图)反映了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②带有家长专制的特征③农民安居乐业的思想④商业发展的滞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

58.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9.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

“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60.宋代租佃制发展迅速的独特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兼并严重

C.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政策D.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

61.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62.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除十三行之外不许任何个人和机构与外通商D.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63.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没有触动地主的利益②有利于徭役的征发和赋税的征收③有利于流民归农和社会稳定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4.《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曹操屯田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65.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66.唐代张籍《永嘉行》中说: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反映了

A.两晋时期的民族融合B.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D.南北民族矛盾的尖锐

67.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68.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织妇勤。

”这反映了

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术B.宋代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

69.请欣赏下列手工精品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一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B用排除法。

电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不能体现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所有包含④的选项全部排除,故选择B。

70.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B自耕农是封建社会各政权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的自耕农与佃农人数的变化,会近而影响到王朝的兴衰,一是影响中央政权的财政收入,二是导致的农民贫困会激化阶级矛盾,为此统治者经常限制土地兼并。

71.反映了3-5世纪手工业的发展水平的是

A.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

C.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D.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C此处问的是3—5世纪,学生需要首先直到—5世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再联系课本判断四个备选项反映的史实各发生在哪个朝代。

72.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长颈瓶图三粉彩开光花尊

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D人面彩陶壶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邢窑白瓷长颈瓶属于唐朝时期的瓷器;粉彩开光花尊属于清朝时期的瓷器。

由此看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可能是清朝。

73.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D题目问得是“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首先排出C;A描述的是苏州、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描述的是景德镇瓷器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所以答案为:

D。

7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B歌词“你耕田来我织布”能够充分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但这种经济形式是带有落后性、闭塞性,材料只能说明了个人对于生活的自我满足,不能反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因此排除①项。

75.“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的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A“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说明了棉布生产过程中的织布和染布两个工序,分别在松江和芜湖两个地区进行,这两个城市发展成专业市镇。

但材料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也不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是雇佣关系,而材料不能反映出雇佣关系的出现。

76.西汉时期成功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止点是

A.长安——波斯湾B.烟台——马来半岛

C.广东沿海—一非洲东海岸D.广东沿海——印度半岛南端

D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西汉时期成功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

故B项符合题意。

77.某地区出土一批古钱币,据考古学家推测至少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不久发行的,你认为这批钱币最有可能是

A半两钱B开元通宝C五株钱D交子

C王莽统治时期,推行五铢钱。

78.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

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

C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新发展;晋商作票号生意,同时其生意扩展到国外,反映了汇兑事业的中国发展;中国汇兑的发展,在半殖半封建时代,是具有抵制外国侵略的功能!

79.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

C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