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098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docx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

编制单位:

固镇县民政局

二0一二年元月

 

目录

一、总论………………………………………………3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6

三、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11

四、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3

五、环境保护…………………………………………….15

六、劳动组织与人员组成……………………………….17

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2

八、经济效益评价……………………………………….23

九、结论与建议…………………………………………24

 

一、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承担单位及法人代表

承建单位:

民政局

法定代表人:

郭曹之

1.1.4建设期限

从2012年1月开工建设,到2012年12月竣工验收。

1.1.5建设地点

安徽省固镇县浍河路以北,三八河东岸。

1.1.6建设规模和内容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规划用地3300m2,建筑总面积1415m2其中:

社会救助综合楼面积660m2,规划设置50张床位;规划特殊救助隔离区设置10张床位,建筑面积270m2;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含教育室、心理辅导室)面积270m2;警务室面积20m2;食堂60m2;浴室60m2;锅炉房30m2;配电房30m2;门卫15m2;道路、场地面积1000m2;绿化面积1400m2。

配套设施建设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辅助工程。

1.1.7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

土建工程180万元,设施配套30万元;其他投资20万元。

1.2项目单位概况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是固镇县民政局的下属机构,是财政全额拨款、多功能、综合性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该站始建于1976年,前身是区域性的收容遣送站即“安徽省固镇县收容遣送站”,2001年随着职能变更转变为社会救助管理站。

全站工作人员4人。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3.1编制依据

(1)《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

(2)《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3)《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4)《民政部、财政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有关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的通知》

(5)《民政部关于加强孤儿救助的工作意见》

(6)《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7)《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

(8)《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的通知》;

(9)《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1.3.2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基本建设项目可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落实项目建设的条件

(3)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实施方案

(4)估算项目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

(5)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分析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位置合理,交通便利,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配套条件可靠,建筑设计方案符合城镇规划要求,布局合理,社会效益明显。

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建设规模

1

规划用地面积

M2

3300

合5亩

2

建筑总面积

M2

1415

3

建筑占地面积

M2

700

综合楼

M2

1200

技能培训室

M2

1

技能培训、心理辅导室

M2

44

2

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M2

220

食堂

M2

60

浴室

M2

60

锅炉房

M2

30

配电房

M2

30

门卫

M2

15

警务室

M2

20

道路、地坪

M2

1000

十一

绿地

M2

1400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很大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2004—2009年,扣除物价上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7%,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000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8000万人,到目前下降到3600万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居民的生活水平、医疗保健水平等各方面获得了极大提高,权益维护状况得以改进。

但是,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部分儿童生存状况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农村到城市的巨大人口流动浪潮裹挟了一部分儿童,他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家庭、离开学校,在缺乏人身安全及经济保障的环境中游荡;家庭不稳定的增长、离婚、再婚、单亲家庭现象的增多,使一部分儿童失去了家庭应给予的关爱和照顾;社会控制的弱化及经济犯罪现象的增多,使一些儿童成为犯罪活动的牺牲品或参与者;伴随着城镇改革尤其是国营企业改革的推进,城镇失业率提高,下岗职工增多,城市中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在增长,这些家庭的子女的生活质量及求学机会常常受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

市场取向的改革,引发了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及政府福利政策的一系列变化,它也对许多儿童的生存状况产生了影响,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由政府福利机构、父母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及家庭亲族共同组成的针对处境困难儿童的援助保护体系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一部分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及其儿

童,既不能从原有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获得支持,也无经济能力从市场中获得帮助。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流浪儿的生存权利时刻受到威胁。

他们大多没有父母关爱,得不到关怀和尊重,心理难免不健康,加上周围一些人歧视、辱骂、驱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流浪少年儿童的年龄多是十来岁,基本上没有读过书。

每个流浪儿童都有着各自的辛酸与不幸,身心遭受摧残,为了生存很多人染上了偷摸、说谎等恶习,流浪儿童是一个急需救助保护的特殊群体。

现在流浪女孩增多、低龄儿增多、重复流浪率上升也是近年来流浪儿童群体的特点。

流浪儿童长期在外面流浪,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偷盗抢劫的毛病。

据统计,到救助中心的流浪儿童,90%以上都有或多或少的轻微违法违纪行为,98%以上的孩子都有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流浪儿童是儿童的一个特殊群体,救助保护流浪儿童工作是一项关系祖国未来,关系儿童健康成长及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激烈的竞争使得部分家庭矛盾日益增多,家庭暴力等现象。

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中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

社会学家则认为,实际数字要高得多。

2002年全国妇联组织接受的关于家庭暴力的信访量达3.66万件。

有16%的女性承认遭受过配偶的暴力,还有5%女性表示受过配偶精神伤害。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年轻一代“孝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弱化,子女间非正常攀比,使老人生活没有着落。

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责任,使得老人生活无着落,甚至有遗弃老人的现象发生。

乞讨群体的大量存在加重了城市文明的危机态势,进一步引发了“城市病”。

如:

乞丐多在垃圾桶中翻捡食物,在垃圾场等无人区搭建窝棚,生活在城市脏乱差的死角地带,由于生活条件极差,食品用水毫无卫生保证,极易成为各种疫病的感染源,而又由于乞丐的流动性,群体化特征,极易在人群中传播开来,给社会带来危害性,影响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防疫问题。

还有有的乞丐,专在车站、马头、闹市等人多的地方乞讨,与优美的城市环境反差巨大。

此外,在乞丐大军中,难免泥沙俱下,混杂一些非为作歹之徒。

他们长期扰乱社会秩序,甚至隐匿身份,流窜作案,直接危害社会的安全和城市居民的安全感。

固镇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北平原,北顾徐州,南临蚌埠,五河、灵璧、泗县、怀远、宿州市埇桥区与我县相邻,京沪铁路、S101省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各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到我县申请救助,年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000多人次,日最大救助20人次。

随着经济发展,人员高速流动,救助业务逐年增加。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加强流浪成年人救助保护和帮扶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的号召,建设功能齐全的新型社会救助保护机构就成为必然。

本项目即是为适应以上要求而提出来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本项目属于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为鼓励类项目。

民政部等十九部、委、办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民发[2006]11号)中明确提出,流浪未成年工作是一项兼具救助性、福利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安徽省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为生活无着、正在或即将流浪乞讨的困难群众提供临时生活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其人格尊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根据城市规划和新形势下流浪儿童、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家庭暴力妇女、残疾人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建设的,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2)是有效改善我县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设施条件,全面适应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需要

为了解决我国流浪儿童的问题,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通过政府支持、项目援助、单位合作、社会捐助等方式,做好流浪儿童的教助保护工作。

根据我们调查摸底和掌握的情况,流入我县的流流浪儿童大约有20人左右。

当前,贫困地区外出流浪少年儿童在内地大中城市的偷窃行为,已经引起流入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城市居民群众反映强烈,也给流入地区对外开放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其它省市也普遍存在。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由于地方狭小、设施陈旧,无法实现成年

人与儿童的分开管理,缺乏专业化的救助手段,无法对流浪儿童展文化知识、法律常识、行为规范、自立能力、生活技能和社会公德的规范化教育,最终帮助他们实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国务院、党中央历来非常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并一直致力于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新建社会救助站增设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充分发挥它集救助、预防、管理、教育、矫治等功能于一体的特点以及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暂时性和强制性的特点,更好的为我县社会治安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加强对地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

(3)是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未成年人流浪人员、生活无着落乞讨人员、孤寡老人,孤残弃童及残疾人等社会特殊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生存保障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妥善解决未成年人流浪人员、生活无着落乞讨人员、孤寡老人,孤残弃童及残疾人的生存、抚养、康复、教育等问题事关国家社会稳定的政治大局。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指得是全社会,而不是遗忘某些弱势群体后的部分强势社会。

党的十七大提出: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民政部门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也为社会福利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因此,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固镇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北岸,南距蚌埠50公里,北距宿州50公里。

全县地势平坦,面积1371平方公里,耕地105.4万亩,现辖11个乡镇,227个村(居)委会,人口60.92万人。

县城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

固镇县交通较为便利,京沪铁路、S101省道贯穿全境,水运经浍河可入长江,县城南距蚌埠机场60公里。

3.1建设选址地理位置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隶属于固镇县民政福利中心项目,位于固镇县城区的东部浍河东路,与三八河景观绿化带毗邻,靠近交通主干道。

建设场址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

3.2工程建设条件

3.2.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1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项目位置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单元,所处位置地形平坦,无不良地质现象。

2)项目区地下水水质较好,对各种砼均无侵蚀性。

3.2.2气象条件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温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一年四季皆有利于工程施工。

项目区适宜老年人居住,宜安装取暖降温设备。

3.2.3基础设施条件

1)给排水

项目场区与城区自来水管网连接。

生活污水可排入城区污水管网,雨水排入雨水管网。

2)供电

由固镇县城区电网供电,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需要。

3)交通

固镇县县城距蚌埠市区50公里,经过固镇县县城的有京沪铁路,101省道穿境而过。

该项目紧邻固镇县县城主干道浍河路,交通十分便利。

3.2.4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要的主要材料为砖、水泥、河砂、石子、石灰等,均可就地购买。

木材、钢材均由当地建材市场充足供应,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建材运输可通过城市公路网与各建材供应商联系,将项目建设所需建材、设备、机械直接运至施工现场。

3.2.5用地条件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项目使用固镇县民政局福利中心项目土地,所用土地已通过政府划拨方式取得。

项目建设符合固镇县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用地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率合理;符合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等原则要求。

3.2.6建筑施工条件

该项目建设,将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途径,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进行项目工程建设,确保施工质量。

四、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4.1规模及内容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项目规划用地3300m2,建筑总面积1415m2其中:

社会救助综合楼面积1200m2,规划设置50张床位;规划特殊救助隔离区设置10张床位,建筑面积270m2;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含教育室、心理辅导室)面积270m2;警务室面积20m2;食堂60m2;浴室60m2;锅炉房30m2;配电房30m2;门卫15m2;道路、场地面积1000m2;绿化面积1400m2。

配套设施建设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辅助工程。

围绕安徽省救助管理办法的贯彻、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主动救助,创新做法。

例如:

设立救助管理引导牌、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建立流动救助车、救助劝导小分队、成立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为流浪儿童建立“类家庭”、“类学校”的救助模式等等。

4.2总体布局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用地面积3300m2。

总体布局以合理、充分利用土地为原则,在遵循城镇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满足规划设计要求。

综合楼建筑面积1200m2共3层,建筑四周保持5米以上的消防通道,使消防车可环绕整个建筑。

建筑四周适当绿化,美化周围环境。

4.2.1建筑工程论述

(1)建筑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737-8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IB116-8)(2001版)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7)

(2)建筑工程设计

充分考虑项目区所在地理位置的性质、当地的文化习俗,结合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项目地环境优势,以人为中心,为特定的目标人群创造舒适、安全、卫生、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综合考虑区内道路、绿化、建筑等与空间环境设计的内在联系,注重空间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尽量采取结合地形地势的造景手段避免大规模的回填、开挖土石方工程,力求开发与环境美化之间的平衡,防止破坏场地地貌。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个统一,在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节约用地,开发空间,采取新型建材,节约能源,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佳配置。

突出“整体性”,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总体与分区,保留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点要突出。

建筑的体量、高度、色彩、风格按功能要求再作相应变化的基础上,要力求总体上的和谐统一。

(3)建筑的使用功能

根据初步设想,新建使用功能如下: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楼层为三层。

其中:

一层为医务室、值班室和物资室。

主要为属于受救助对象办理进站手续,对受救助人员进行入站安全检查、登记保管受助人员随身携带的物品。

并为其进行医疗救助。

二层为受救助人员居室和医务观察室,床位设置为50张。

救助服务区分为成年救助生活区、未成人救助保护区。

三层为文体活动室和办公室。

五、环境保护

5.1现状

项目区无污染,所在区域附近自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噪声低,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适合本项目建设,但在项目建设和使用中,要进一步实施环保和污染治理措施,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2设计依据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5.3建设期环保措施

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项目建设按照“三同时”的原则,同步进行。

①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可以通过院内污水管网排放。

②建筑垃圾,应集中及时清运。

③施工噪声,可通过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尤其是严禁夜间作业时间的方法,保护已入住老年人以及附近居民安静的休息生活环境。

5.4运营期环保措施

本项目无工业性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粪便及生活垃圾。

5.4.1生活污水排放

在项目区新建50m³化粪池一个,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消毒处理后,排入城区污水管网。

5.4.2噪声控制

噪声:

建筑期主要来源于建筑设备,采取隔音、消音措施,严禁夜间施工;运营期主要来源于空调等设备,采用环保、低噪设备和隔音处理。

对于市区主干道的机动车噪声,用绿化遮挡的方式加以限制,在院内进行绿化,并沿围墙四周种植乔木,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防噪效果。

5.4.3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配备专人集中收集,严格按照垃圾处理办法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通过清运车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

 

六、劳动组织与人员组成

固镇县社会救护管理站建设工作人员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配置。

办公人员与机构内床位按照1:

8配比,人员配置为10人,可通过向人事局申请扩大编制或从民政系统或其它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补充本项目劳动配置。

1、人员培训

本项目建成后,由项目运行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目运行管理。

项目运行管理办公室,应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学习管理、制度措施,认真总结经验教育,提出改进意见,讨论解决项目工程中所发生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设施安全运行。

建立相应工作人员奖惩办法,以便发挥该项目的最大效益。

经过培训和业务学习,对于全面提高固镇县社会救护管理站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运行管理

(1)抓好职工队伍建设

社会救助保护是一项社会福利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个人修养和政治素质优秀,具有为受救助人员献爱心,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成后需对全站职工进行了业务培训、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学习考试提高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全员竞聘考核,择优上岗,保证职工队伍具有较高的整体素质。

在管理机制上要制定救助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等各项规章制度。

(2)实行“关爱性”救助,做好“人性化”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根据流浪在社会上的儿童的流浪原因,有很多儿童都是因为家庭破裂父母离异,父母被判刑,父母经常吵架、汹酒、赌博,或是受到家庭成员的虐待和暴力,还有的是因为家庭贫困被拐骗受他人操纵利用成为敛财的工具,致使他们离开家庭、离开学校流落街头,使这些儿童过早地失去了家庭温暖,失去了亲人的关爱,在外长期漂泊流浪给幼小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使孩子的心理变得扭曲、冷漠和麻木,没有是非观念,很容易遭受侵害。

他们极需政府的关爱和重视,渴望政府的救助和保护。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设施就是为这些流浪在社会上的儿童提供“家庭式”的温馨生活,让他们重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呵护。

(3)完善地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机制

社会救助管理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党委、政府多个部门,应建立某某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负责,政法、公安、民政、教育、卫生、财政、交通等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工作。

(4)要加强基层组织的救助保护工作

做好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工作,重点应放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县(市)、乡(镇)、村(居)委会互动的救助工作网络。

基层组织要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信息,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5)强化救助保护设施各项功能

①救助功能

救助保护设施对受救助人员的救助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和医疗救助。

②预防功能

救助保护设施对受救助人员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疾病预防与防止青少年犯罪。

③管理功能

救助保护设施的管理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对受救助人员进行日常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和医护管理。

④教育功能

根据《儿童保护公约》及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儿童应享有的权利,国家有保证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流浪儿童是我国少年儿童中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国家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作为儿童福利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设施理应发挥保障流浪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功能。

在教育内容上应包括三个方面:

即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劳动技能培养。

⑤矫治功能

未成年流浪人员由于受不良因素和恶劣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具有冷漠、孤独、自卑、胆怯、恐惧、冲动、固执、自私、逆反、报复、自暴自弃等心理特征及消极的人格特征。

同时,未成年流浪人员的行为偏差也比较严重。

这就要求救助管理机构必须承担起矫治其不良习惯与行为的责任,能运用国际、国内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科研成果,对流浪少年儿童进行心理障碍矫治和行为偏差纠正,帮助他们克服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方式。

(6)按照三级联动,救助进社区的模式,全方位开展救助保护工作

三级联动,救助进社区模式则是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走社会化救助之路,县(救助站)—乡镇民政救助—社区救助三级联动救助机制,把救助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全方位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困难群众。

(7)建立各类服务平台,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

①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工作平台。

②建立救助服务队工作平台。

建立宣传、寻人服务平台。

建立青少年维权、心理咨询和救助服务热线平台。

3、财务管理

固镇县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建设项目建立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

财务管理机构的中心任务是建设成本和项目运营收入的管理。

为使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营期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项目资金筹措实行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变资金的性质和用途。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1)实行独立核算,开设独立帐户、专款专用,按总体设计和进度计划合理调配资金,做到帐帐相对、帐物相符。

(2)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所有资金流向必须按“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