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25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docx

南怀瑾讲演录读书和工商文化一

南怀瑾讲演录:

读书和工商文化

(一)

《南怀瑾讲演录》是根据南老师在2004年至2006年之间在上海进行的5次演讲整理出来的,共分五章。

第一章读书和工商文化

第二章大会计?

第三章人文问题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

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媒读书和工商文化

时间:

2004年9月25日

地点:

上海市兴国宾馆听众:

清华大学EMBA2002级A、B班学员,约80人;其他听众,共约105人。

录音实录、校对:

马宏达                第一讲今之学者为钱读书的问题计利应计天下利

姜太公的生意经管仲范蠡子贡文化与工商发展的论辩

文化与工商发展的论辩魏峰(班长):

我们很荣幸请到了国学大师南老师,这非常不容易,南老师从来不出来讲,但今天很给咱们同学面子。

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南老师给我们作一场精彩的演讲!

南师:

诸位先生,今天我是被逼出来的,这位班长(魏峰)很有办法,几次找到我的好朋友,逼我出来讲,害大家不远千里赶到上海来,很抱歉!

因为我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

可是今天要讲的题目,我现在还不知道。

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不算高龄,也不算低龄了。

对自己评价八个字,平生“一无是处,一无所长”,不是故意谦虚,是真的。

这几年,我在提倡儿童智慧开发的教育,大概诸位还不知道。

一般人都认为我在提倡儿童读经运动,其实不是读经。

因为我从小到现在,感觉到中国文化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现在,文化没有根了,所以我提倡重新读书。

在我的观念里头,现在三四十岁左右的人都没有希望了,文化要靠新的一代才行。

如何建立中国文化跟人类的文化,(还不是世界的文化,)两个合流,开展人类未来的前途,这是极为重要的事。

在我的观念里,中国未来的前途关系人类的前途。

因为我自己是读古书出身的,对教育有个观感。

我从小读古书是在家里读的,以前在家里读书叫私塾,请的老师都是满清的遗老,有的是秀才、举人,甚至还有进士、榜眼。

那个时候,这些老先生一边教书,一边感叹,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我们听了就讨厌。

等自己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自己也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到了五十岁以后,感叹更重了。

到了六十岁,突然改变了,觉得大概千古以来大家都是这样感叹的。

其实没有关系,我就告诉老前辈们,你不要担心,你我死了,明天太阳照样从东边上来,时代会演变得更好,不过观念不同,价值不同而已。

  到了近一二十年又不对了,感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没有根了。

要说接受西方文化,也没有好好接受,也不懂。

事实上,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因此,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

小孩子不背书没有用,当然不是背现在的书,现在的书背了没有用。

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

以我的经验,我今天还能和大家吹牛,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我这个还叫有学问啊?

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

比如《资治通鉴》,十三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三次了。

古书没有标点,我一边读一边圈点,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不懂的地方拿给老师看,这样就会背来。

以前我们读书叫读书,现在读书叫看书。

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出来,唱的。

这样读下来,也圈点过了,就会记得住。

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现出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

我现在发现,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

因此,我也感觉到有个重点的问题,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

所以我常说,我在书上写的也有,几十年前就讲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威胁人类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

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对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

如果在座的有哪一位学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后的教科书找出来,对比研究,会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大了。

今天编的教科书,在我看来,讲句不好听的话,不屑一看。

这个教育怎么办?

尤其看到现在的小孩子们,书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

在中国文化里教育的目的,《论语》有句话: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读书人为自己读书,为什么为自己读书?

为自己的兴趣。

我当年读书,的确是为自己的兴趣读书。

现在读书不同了,为别人读书,为家庭读书,为父母读书,为社会读书,为求职业而读书;这个差得很远了。

四十年前在台湾,我的一位老学生,女的,辅仁大学毕业的,同刘少奇先生的夫人还是同学呢。

她告诉我,当年她跟爸爸妈妈怎么吵的,她把书本一丢,说:

“你们再逼我,我就不给你们读书了!

”心里觉得读书是为他们读的,自己真不想读。

一般认为,好像家里的孩子不读到大学就不光荣。

现在读书更不同了。

不晓得你们高级班的各位,读书是为了什么,好像是为了社会的荣誉,为了一个文凭,为了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脑筋来读书。

那也是“今之学者为人”,是为别人读书,不是为自己读书。

而且现在的读书不是读书,而是来玩的,为了后代,我就提倡读书,编书出来给孩子们读。

取了个名字,叫做“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作”。

   我发现这样下去不得了,因此,为了后代,我就提倡读书,编书出来给孩子们读。

取了个名字,叫做“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作”。

由我在台湾的老古出版社总经理郭小姐编出来,像四书五经,乃至英文传统经典文章,都编出来。

怎么提倡呢?

我不搞组织的,一搞组织,利害关系等等什么都来了。

我说我这里啊,像世界运动会的点火台,火把一点起来,就交给别人,一路跑下去。

到现在为止,已经提倡了很多年。

大陆受影响的,据说有一两千个小学了。

好像教育部也受点影响,都在编书了。

可是我告诉教育部,你们编的书没有用,编的大多是唐诗宋词给孩子们读,这又搞错了。

我提倡孩子们读经,是为了未来中国多出一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

如果只多出一些李白、杜甫有什么用呢?

多些诗人、唱歌的没有用,所以说你们又编错了。

要编书,七十岁以下的不行,因为不晓得古文化的重点。

现在我们把编的书,送到边远地区,最落后最苦的地方,小孩子们读不起书的地区。

把书送去,再找人教他们,让他们自己念。

这样影响得很广,影响了小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影响老一辈。

我一上来,乱七八糟地报告我的感想,因为我没有题目的。

你们高级班让我来作报告,我首先声明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办法贡献给大家。

本来想了几个题目要给大家讲的,一个题目是人生观,我们这一代,搞得没有人生观,不知道搞些什么好;第二个题目:

现在社会乃至人类的文化科技发展方向;第三个题目,想贡献给你们诸位国家工商业的精英,为今后国家工商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究竟要做什么事。

把这三个题目想了半天,后来我不想了,我也不知道听众是谁,搞不清楚程度怎么样。

我想的也许是大家不需要的,因此都放弃了。

我今天告诉大家的,主要还是读书的问题。

我讲话没有规律的,可是往往讲完了以后,兜一下蛮有规律的。

这是自我欣赏呵!

大家常常说看我的书,我刚才告诉朋友们,我的书都是骗人的。

为什么骗人呢,我一辈子只写了两三本书,而且都是关于佛学的,其他的都是同学们把我的讲课、演讲记录下来的。

我乱七八糟讲的,他们记录下来,我一看,吓!

蛮好的嘛,还成篇啦!

这是他们的本事。

我说,世界上有几个人,释迦牟尼一辈子没有写一个字,可全世界的文化里面,释迦牟尼的经典最多,比任何一位教主的都多;第二个人,老子,最反对写文字,可最后被逼还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

有一个人最可怜,就是孔子,他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写文章流传下来。

所以有一个学生跟我讲,老师你要写写文章捧捧我们,我说好。

所以,我的书都是骗人的,为了吃饭的。

我自己真想写的书,还没有开始写。

假使我还能够再活个一二十年,也许找个机会写一部书,因为真写一部书很难。

我常常说,古人拿一辈子的经验、一辈子的学问,留下一两本书。

现在你们很轻率,读两年的博士,就写那么厚一本书。

我说万一不对怎么办?

他们说那推翻了重新写,好像不负责任似的。

因此,讲到关于写书,为自己的学问,我想告诉大家,古人有两句话:

“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古人认为世界上名利是虚浮的,但是,世人都是为了求名求利。

你们既然在这个高级工商研究班里头,我倒想起一个人来,想起日本明治维新的宰相伊藤博文。

日本、韩国把他们的文化叫做东方文化,其实都是中国文化。

伊藤博文年轻时出来有两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这是他青年的立志,最后做了明治维新的宰相,实现了他的人生目标。

我常常问人,许多同学们讲读书求学,到现在为止,你人生的目标、读书的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

求什么?

这是一个人生观的问题。

结果我问了许多老中青的朋友们,讲了半天,没有人生观,都是跟着大家走。

那叫做随波逐流,跟着时代的浪潮随便转,这是很有问题的。

我想到这里,又想到日本人了。

在日本幕府的时候,到各地求学的学生非常多,有个日本和尚,要到外地学禅宗。

我在美国的时候,告诉美国朋友,我说你们啊,真讨厌,我们的学生来美国留学,还要东考试,西考试,高收费。

唐代的时候,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非常多,我们在长安给他们准备几千所房子,招待吃招待住,最后还送他们回去,跟你们美国完全两样。

这是中国文化。

当时这个日本和尚要到外地求学,有人劝他,路途那么遥远,困难那么多,你怎么办?

他就作了一首诗,当时日本人有很多中国诗作得很好的: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就是到了外地留学,假使学问不成就,就死在那里算了。

这是当时中国文化、日本文化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讲到人生观。

讲到人生观,我常常跟工商界的朋友谈,尤其最近常常问年轻的工商界朋友们,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说了一大堆,我说都不切题。

假使是考试,都是白卷的。

我说我的兴趣多方面,我也做过生意,也发过财。

可是有个经验你们没有,我一夜之间,一万条黄金都没有了,要卖衣服吃饭。

如果失败的经验没有,你不要和我谈生意,不要和我谈经济学,因为你不懂。

我说我的经济学不是书本上读来的,是实际来的。

然后我说,我问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

你要知道,世界上最难的是一块钱。

等到发财了,因为赚钱容易,有时都昏了头的。

赚了钱,怎么用钱?

怎么用得价值、有意义?

这个很难。

懂得了这个可以谈生意了,那也是懂得赚钱的人生观了。

讲到这里,干脆跟你们谈谈赚钱。

司马迁写了一篇《货殖列传》,后面有两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古到今,我们现在也一样,诸位读书,忙忙碌碌,都是为了赚钱。

我常常告诉工商界朋友,做生意要效法几个人。

中国做生意真的很发财的,第一个是姜太公,姜尚。

周朝建立了以后,他的封地是齐国,就是今天的山东胶东一带,那胩时候是苦寒的地方。

历史上周武王统一天下以后,分封诸侯。

现在我们谈封建,一定要知道中国的封建不是西洋的封建。

中国的封建是什么?

大家要重新读历史,要好好研究,不是一般随便加个观念叫封建。

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

看历史也要看另外的一面。

有个人就告诉他,你那么大的功劳,封你到齐国,时机难得,你不去,上面的老板不高兴啊!

姜太公一听就去了。

他到了齐国,开始做生意,发展渔盐之利,打鱼、晒盐,拿来贩卖,齐国就富起来了。

齐国富了以后,由姜太公开始,一直到春秋战国,前后八百年,中国最繁荣的市场,都是齐国的首都临淄(现在的淄博)。

大家研究做生意,祖师爷是姜太公,这个需要了解。

因为讲到《货殖列传》,我想到先告诉大家。

等到一千年以后,中国工商业发展不在齐国了,而是在丝绸之路,汉唐时代都有的。

唐朝时,中国贸易最发达的在扬州,俗话说: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到了宋朝时,贸易繁荣,在福建的泉州、漳州。

所以你们现在可以到漳州看看,漳州现在还有宋朝时留下来的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个中东的王子来做生意,后来在漳州落户了。

到了清朝,贸易繁盛,才是今天的上海。

这些是跟做生意有关联的。

今天我们讲开放发展,工商业的发达,还是在沿海一带,内地、西北还是落后,这是我提出来要你们研究历史,读书要注意的。

你们也可以作为题目,写一篇论文。

我只是提一个头出来,给你们研究。

第二个会做生意的是管仲,他在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没有本事。

他年轻是做生意,靠他的好朋友鲍叔牙。

鲍叔牙出钱,大概鲍叔牙做董事长,管仲做总经理,差不多每次都蚀本,可是后来做了宰相就不同了。

我们说到好朋友啊,有商业的朋友,有政治关系而变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来,讲朋友的关系,只有这两个人——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跟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蚀本的都是鲍叔牙,而赚了钱,他却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鲍叔牙都不见怪。

最后他被俘虏,被推荐出来做宰相,还是靠这个朋友鲍叔牙。

可是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你要走了,哪一个可以替你做宰相?

齐桓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说不可以,他太爱干净了,太整齐了,善恶太分明了,对于坏人不能包容,绝不可以做宰相。

我们年轻时觉得,那么好的朋友,你死了,怎么不推荐他做宰相?

实际上他是在保护鲍叔牙,万一做不好,会被杀头。

管鲍之交,是这么一个故事,详细的自己去研究。

所以说,管仲是第二个做生意最成功的他为国家在做生意。

这个以后,另外有一个人,做非法的生意最成功了——吕不韦,让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抢了秦国的天下,秦始皇就是他的儿子。

我在《原本大学微言》中讲到,中国能够统一,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都是由秦始皇开始。

而这个背后的指导是谁?

就是他的父亲吕不韦,以商业的方式来做的。

这个呢,实在很难学,也不应该学。

如果诸位能够学到这样,另当别论。

第四个呢,就是范蠡了。

你们诸位都是国家的英才,其实人希望大家要学的一个儒商,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

孔子的三千弟子,什么人都有,土匪也有,流氓头子也有,读书人也有。

今天山东孔子的坟墓,是子贡出钱修的,这个正史上没有,要看其他的数据才行。

孔子死后,弟子们找了一个坟地,就是后来葬汉高祖的那块地。

大家也没有钱修墓,等子贡来。

子贡是大老板,他来了一看,这块地不行,只能葬一个帝王,没有资格葬我们的老师。

大家说那你来找吧!

他就找到曲阜现在这个地方。

然后,其他学生走了,他还“庐墓三年”,在孔子的坟墓旁边盖了一座小房子,守老师的坟墓三年。

子贡是个真正的商人,这个商人很厉害,我希望你们也能够做到这样。

这要看一本历史书《越绝书》,后来司马迁写《史记》,也采用了这本书。

这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呢?

鲁国当时衰落了,齐国要出兵打鲁国。

孔子是鲁国人,他说这怎么办?

子贡就说,老师,您年纪大了,我去。

孔子说,你肯去那太好了。

子贡一出来就挑起了吴越战争,然后又挑起了吴国去打郑国,国际的战争一挑起了,齐国就不能出兵去打鲁国了。

你看他的本事有多大!

子贡到了每个国家,第个国家的诸侯都盛大欢迎。

他做的生意,他的学问,他的声望,影响了整个国际,比苏秦、张仪厉害。

所以,诸位应该学习子贡。

我提的只是一个题目,你们自己要去找资料研究,这个研究同现在很有关系。

子贡以后,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七八十年间,中国的文化差不多是个断层了。

这是个历史的经验,汉武帝以后,才开始文化的复兴。

不过这个复兴,是对是错,又是个问题了。

历史上说,这个时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都不要了,专门提倡儒家。

据我的研究,并不一定这样,不过是造谣偏重于儒家而已。

汉武帝雄才大略,历史上又佩服他,又骂他,清代的康熙学的就是汉武帝。

汉朝那个时候,四川、云南、贵州还没有听命中央,是汉武帝时才解决的。

广东、广西到越南,也是汉武帝的时候才统一的。

浙江的义乌、温州以下到福建,以及北方的蒙古,也都是他开始统一的。

历史上,批评他坏的一面,说他穷兵黩武,喜欢用兵,但是他真的了不起,汉朝的声威,靠的是汉武帝。

今天你们学习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应该翻开汉武帝这个阶段的历史,学习经验。

武帝时候,曾有两个商人出来做官,一个桑弘羊,一个是卜式,帮助汉武帝发展工商业经济。

以汉武帝这个才能,就敢用他们。

我劝大家读一本书《盐铁论》,同你们现在有关系,同中国现在的工商业、财经的发展绝对有关系。

我看到一个资料,毛泽东当年也叫大家研究《盐铁论》,作者是桓宽。

这本书中讲到那个时代的争论,究竟是文化发展重要,还是工商业发展重要?

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样,是儒家跟工商业的观点辩论。

本来我想抽出这本书给你们讲要点,后来一想很短的时间没办法,我只提醒大家注意,你们自己去研究。

这样才叫做读书,研究也才有用处。

好了,大家休息十五分钟。

我讲话乱七八糟,不合逻辑的。

            第二讲婚姻改变了家庭社会无德而富贵的不幸独立人格的建立用钱最难认知科学兴起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掀天揭地的奇才

诸位,对不起大家,刚才我讲了许多的感想,现在开始慢慢走入一个正题。

不过前面的话我还是作个结论。

现在大家在工商业发展,个人的人生观很重要,这是我必须告诉大家的。

我现在感觉到,中国的社会非常奇怪,这个演变,将来怎么样?

我不敢想象。

今天全世界,尤其以中国社会做代表的话,将来的社会,没有婚姻家庭制度了。

知识越普及,家庭观念越淡薄。

尤其国内只生一个孩子,非常娇贵。

我在美国的时候,常常跟美国人讲笑话,我说你们非常傲慢,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有句老话,“国清才子贵”,一个国家社会安定了,知识分子有学问的,变成名士,就贵重了。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家庭富有了,孩子就骄傲了,教育就成问题。

当年,我在大学上课,我这个人有个不好的名声在外,就是骗人的名声。

一上课,本来说八十人,结果来了一百多人,走廊、窗外都是人。

讲课的时候更奇怪了,一班八十几个学生,六十几个都是女的。

哟,我说你们这些女孩子是考取了哲学系的吗?

要不然就是联考考取了随便分发过来的。

世界上学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学哲学。

哲学是“疯子”的学问,学了哲学,人会“发疯”的。

再不然学会了以后,只好到街上看相啊,卜卦、算命用的。

我说你们怎么搞的,学起这个来了!

希望你们做一个贤妻良母,你们上大学了,乘年轻赶快谈恋爱,早一点结婚,不然大学毕业找不到老公的。

因为大学毕业要找一个硕士丈夫,硕士要找博士,东选西选,将来种田郎都找不到了。

那个时候,几十年前,我已经看到很严重了,现在更严重了。

你看中国的家庭伦理,对不起哦,现在的女同学们女同志们,都不会做饭做衣服,但是如果男的不会做饭的话,连老婆都讨不到。

所以馆子越来越发达,没有家庭生活,社会问题就来了。

这是这个时代的趋势。

我只提要点,我讲的每一个要点,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博士论文的题目哦,请你们注意。

第二个,我发现,社会上有个现象,诸位不晓得感觉到没有,做公务员也好,做生意的也好,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很可怜。

做生意的更厉害,每天起来,三餐饭有二餐是应酬。

每一个应酬,不管你吃什么饭,两三个钟头过去了,晚上还要招待,吃饭、喝酒、听歌,卡拉OK,另外加上四陪,自己也要陪。

我说你们有多少时间在办公室办公啊?

因此,我常常想起明朝时一个年轻人讲的,人生啊,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只做了三件事走路:

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如果拿这个观点来看,我常常哈哈大笑,包括汉武帝、秦始皇,包括蒋介石等等,都是一样,都是自欺、欺人、被人欺。

当然包括我嘛,也是一样。

所以我贡献大家,一个人的生活,必须要检点一下。

现要接着讲后面这一段,这是班固的话。

“赞曰:

昔鲁哀公有言:

‘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

’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

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亡德而富贵为之不幸。

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

何则?

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

自凡人犹系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班固是历史学家,写了《汉书》。

这一段,他讲到鲁哀公一段话。

鲁哀公是孔子的老板,他说:

“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

”鲁哀公感叹自己,生来就是职业君主,生在深宫之中,外面的世界什么都不了解,太监和宫女们把他侍候大,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也不知道害怕。

班固评价说“信哉斯言也”,真了不起,鲁哀公这句话很值得相信,真好。

你们注意,我们当年读书,是这样读的,会背来的。

(南师示范读诵鲁哀公的话。

)你们觉得很好玩吧!

告诉你们好处,可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

我们以前读书是这样读的,不要讲理由,老师说读啊,我们就开始这样吟唱了。

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唱,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

可是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

以前这叫读书,现在没有了。

现在你们是看书,等一下就忘了,意思懂了,内容统统没有记住,不会启发自己的智慧。

班固说:

“信哉斯言也,虽欲不危亡,不可得已!

”人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长大,最后一定失败,不可能不失败的。

“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害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像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亡德而富贵为之不幸”,这句话最重要,人生自己没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为,而得了富贵,这是最不幸的。

这里我要补充一下,过年的时候,门口贴的对子“五福临门”,你们知道是哪五福吗?

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里面没有“贵”哦!

官做得大,不一定算是福哦!

五福里头有“富”,中国话“富贵”常连在一起,富了就贵了。

“贫贱”连在一起,穷了地位就低了。

这里告诉你,无德而富贵,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

班固说了一个例子,“汉兴,至于孝平,诸侯王以百数,率多骄淫失道。

何则?

沉溺放恣之中,居势使然也。

”汉朝从刘邦开始,一直下来到孝帝、平帝,封自己的高干子弟一百多个,不到六十年,就衰败下来了。

大多数诸侯都自己糟蹋自己,尤其一个人没有好的人生观,有钱有了地位,自认为了不起,放肆沉溺快乐享受的苦海里了。

为什么会这样?

“居势使然也”,所处的那个地位、形势促使他这样。

讲到这里,我有一个感叹,自己从小到大,没有一张文凭,不过我常常发文凭给人家。

自己受过文的教育,也受过武的教育,当过兵,也带过兵,教育的经验太多了。

我给陆军大学也上过战术的课,《孙子兵法》课等等。

上完课,大家讨论,我听了非常好笑,莫名其妙。

你们看《孙子兵法》十三篇,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势”字。

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潮流,一股社会的力量,当这个力量来的时候,你跳不出来就会被它埋没了,沉下去了。

什么是势?

《孙子兵法》解释: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这么大的一块石头,在千仞高山上绕个大圈子旋转,下面的人都很恐惧,不晓得这块石头落在谁的头上。

当一个势到了,没有办法,等到这个石头掉到地上,小孩子都可以在上面屙尿,一点用都没有。

所以用兵也好,做事业也好,“势”最重要,重点在把握“转”字。

班固说,汉朝得天下以来,一百多个诸侯王受封,不到七八十年,自己和子孙都没有了。

为什么?

沉溺放恣,自己在那个环境里面堕落了。

“自凡人犹系乎习俗,而况哀公之伦乎?

”凡人就是普通人,佛教叫凡夫。

社会上任何一个普通人都逃不出社会的风气与习惯,何况如鲁哀公一样的诸侯呢!

诸侯是人上之人,那个功名富贵,自然会把人埋下去。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这是班固特别创造的两句话。

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不跟着社会风气走,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

一个人能够独立站起来,卓尔不群,不跟一般人一样随波逐流,“河间献王近之矣”,汉高祖的后代中,只有河北一个诸侯河间献王做到了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他在做诸侯那么富贵中间,非常讲究学问。

我小的时候,父亲告诉我:

“仗剑需交天下士,黄金多买百城书。

”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识、有学问、有道德的朋友;有钱了要多买书,多读读。

你们诸位都是国家工商界的精英,做领导的,所以我抽出班固对河间献王的评语给大家看,其实是对河间献王的赞词,非常佩服他。

刚才我讲过,为什么要发财?

发财最难的是一块钱。

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财,永远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

我香港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三百多套西装,还是永远觉得少一套。

在人生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去赚钱?

有了钱有什么用?

怎么用得恰当有意义?

所以用钱是最难的。

这是我对前面的话做的一个结论。

现在回转来,今天,在国际上,尤其在中国,有两个大问题,可能诸位还没感觉到。

一个是开放以后问题,我常常告诉同学们,注意哦!

现在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