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800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响水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分析考试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秋学期高三年级学情分析考试

(2)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布托在拉瓦品第遇刺当天,一名负责照顾她饮食起居的贴身随从________相当可疑,但就在警方即将对他进行传讯调查时,这名随从却匆忙地出逃了。

②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_却很冷淡。

③想到众兄弟就要,他不免一番悲戚。

④菲律宾就中国军舰“非法”进入南沙群岛中的仁爱礁对中方提出抗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国公务船在仁爱礁海域正常巡航________。

A.形迹反应风流云散无可非议

B.行迹反映烟消云散无可非议

C.行迹反应风流云散无可厚非

D.形迹反映烟消云散无可厚非

2.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彭玉麟题莫愁湖观音龛一副对联。

上联是“山色惯迎逃世客”,那下联是()(3分)

A.水声常送渡湖僧

B.白云常随隐逸士

C.清风吹拂别离人

D.月影时从尘缘了

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恭敬不如从命,你的礼物我就笑纳了。

B.你推荐的那家饭店菜品新颖,价格公道,下次我们一定还会惠顾的。

C.新业务的开展,承蒙贵公司鼎力相助,终于小有所成,不胜感激。

D.府上乔迁之喜,理当拜贺,只因琐事缠身,无法赏光,祈请海涵。

5.下列诗句填入语段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

语文是一位画家,“_________”,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语文是一位音乐家,“”,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___________”,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诗意寒冬的美好。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亡姊王夫人墓志铭

苏 辙

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

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

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

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

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

“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

”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

“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

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

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

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

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

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曰:

“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

”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

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

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

自是并祭四代。

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

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

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

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

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祔于器之之墓。

(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

6.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        适:

到,往

B.则讣于乡曰         讣:

报丧

C.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    即世:

去世

D.被服饮食,虽窭必修        修:

置办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

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

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

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

(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

9.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友人

黄滔①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潇湘③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注:

①黄滔:

晚唐诗人。

②停举:

指朝廷停止科举考试。

③潇湘:

相传舜帝南巡而死,娥皇、女英二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湘江,化为湘江女神。

边沙:

借指边地。

西北边地多沙漠,故称。

⑴一二两联中,诗人产生“怨”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4分)

 

⑵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3分)

 

⑶尾联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⑵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⑶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⑸,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⑹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⑻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孤独的庄稼

赵 新

①赵庄稼大门前的荒地上长了一棵庄稼。

赵庄稼已经六十二岁,种了一辈子庄稼,从未见过这样好的一棵庄稼。

饭前饭后,工余闲暇,端上一袋旱烟,老汉常常站在那棵庄稼跟前,观赏它粗壮挺拔的身姿,抚摸它舒展修长的枝叶,直看得如痴如醉。

②老汉现在是沟里村的清洁工,每天拿把扫帚在街道上打扫卫生,然后按月去村委会领钱,然后用两千四百块钱的工资,买米买面,买油买菜,买这买那。

③日子过得很享受,但是过得不踏实,很纠结。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沟里村的庄稼人一窝蜂地都去打工,怎么不种庄稼了呢?

眼见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了,怎么没人心疼呢?

家家户户买着吃,要是有那么一天天底下的米面卖完了,人们该吃什么呢?

他去问村委会主任。

年轻的村主任哈哈大笑。

村主任说,姑父,你这就叫杞人忧天哪!

人们出去打工,那是因为打工比种地挣钱;人们方方面面买着吃,那是因为手里有钱;而只要你手有钱,你永远有饭吃!

他说:

照你这么说,钱就是饭,钱就是粮食?

村主任说:

你真是,这还用怀疑吗?

他不服:

那,要是万一光有钱没有粮食呢?

村主任说:

姑父,你别死凿铆,别想入非非啦,好好打扫卫生吧。

他胡乱地点了点头,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

④只有见了那棵庄稼,老汉的心情才会感到舒畅,感到明朗,感到踏实。

老汉拍手掌,提高嗓门夸奖那棵庄稼:

好家伙,你腰杆子真硬,你旱也不怕,涝也不怕,风也不怕,雨也不怕!

正兀自念叨时,发现它的叶子上爬了一只虫子。

那虫子又细又长,弓了腰快速蠕动,像爬在他脊背,像爬在他的心上,他伸手把它拿住,用力一搓,那虫儿便成了一滩绿色的汁水。

⑤说话到了白露节令,那棵庄稼上的娃娃已经长得比棒槌还大。

一团红缨秀出来,丝丝缕缕,飘飘洒洒。

老汉把那娃娃摸了摸、按了按、捏了捏,上面的颗粒密密实实,娇娇嫩嫩,饱满圆润,又鼓又大!

老汉闻到了它的芳香:

那芳香如酒,扑鼻而来,令他陶醉。

老汉看见了它的成熟:

那成熟金光闪闪,像一道霞光,扮亮了秋天。

⑥傍晚的时候,村主任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递上去一支香烟。

老汉正在吃饭,顾不上接那支香烟。

村主任说:

姑父,就你一个人吃饭?

老汉说:

你姑姑撇下我走了,孩子们都在外头打工,可不是就我一个人吃饭!

村主任说:

姑父,我问你一个问题,你门前的那棵玉米,是你的吗?

老汉放下饭碗:

这还用问吗?

它长在我的地里,当然就是我的。

村主任又给老汉递烟,老汉忙着刷碗,又没接。

村主任说:

姑父,你把那棵棒子送给我吧,我儿子吵着闹着要吃煮玉米。

老汉的心猛地一抖:

那可不行。

你到别处找去吧……村主任笑了:

咱们村只有你这一棵玉米,只有你这一穗嫩棒子,我到哪儿找啊?

老汉说:

不行就是不行!

那穗棒子我要留下作种子,不能随便糟蹋了它!

村主任说:

姑父啊,你已经不种地了,还要种子干啥?

老汉说:

种,我现在就开始准备种,你别忘了我叫赵庄稼!

老汉又说,想吃煮玉米还不好说,你有钱有车,你到城里买去啊。

⑦当天晚上,月光明媚,夜色如画。

在缠绵的秋风里,赵庄稼披了一件厚衣服,坐在一张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守护那棵孤独的庄稼。

有只萤火虫儿飘过来,欢欣地绕着那棵庄稼转,而它好像睡着了,顶着满天露水,抱着硕大的娃娃。

老汉想,再有十几天,我就可以收获,把这穗种子藏到我家。

收获了这穗种子我就向村委会辞职,我还种我的庄稼。

⑧老汉竟迷迷糊糊睡着了,睡梦中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

老汉是自己笑醒的。

笑醒了,天亮了,那庄稼上没了那个娃娃。

⑨晌午的时候,村主任又忙忙活活地来到赵庄稼家里。

他说,姑父,我今天还真到县城去买嫩棒子,可惜白跑了,没有卖的啊;老人家,求求你……

⑩老汉说:

你别求我啦,我的娃娃早丢啦。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3期,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赵庄稼的形象特征。

(4分)

 

13.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14.小说第⑧段写赵庄稼梦到“漫山遍野都是好庄稼”,对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

(4分)

 

15.小说标题是“孤独的庄稼”,请探究“孤独”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散论“悲愤出诗人”

李翔德

①古人说:

“悲愤出诗人。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它点破了作家的成就和身份之间的某种关系。

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家,都几乎“不约而同”地有一段不幸甚至悲惨的遭遇,正是在这种遭遇之后,才奋发图文,产生了伟大不朽的作品。

②司马迁曾深为感慨地说: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的确,像伟大诗人屈原,如果他一直称心如意地做着官儿,恐怕是很难写出《离骚》这样动人的作品的。

至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作家,像普希金、高尔基等,他们也大都是受损害受侮辱的人。

③为什么悲伤的遭遇能促使这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呢?

④正如古人所说:

“伤心人别有怀抱”,“贫贱足以立志而睿慧”(郑板桥)。

周文王、孔丘、韩非、司马迁等人就是在他们遭遇不幸之后,产生了钢铁般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决心和惊人毅力的。

他们都把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

⑤不幸的遭遇往往可以使作家接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疾苦,甚至与人民同甘苦共呼吸,增强对压迫者的仇恨,产生热爱人民的热情。

不把这种热情抒发出来,便食不知味,夜不入寝,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所以,他深知人民的痛苦,能够吟咏出人民的心声,留下了“千古绝唱”。

⑥一个人身居高位,荣显富贵,门庭若市,在学问上下功夫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哪里有功夫看那“道理之书”,作那“尘俗之文”呢!

而在被社会遗弃、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倒能摆脱“花花世界”的种种干扰,有充分的时间,坐下来安静的学习,冷静的思考,一心图文,用心血浇灌文苑的花朵。

正像曹雪芹谈到《红楼梦》时所说: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不幸的遭遇往往成为许多作家取得成就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⑦当然,“悲愤出诗人”这句话,只反映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并非绝对真理。

不能绝对地说没有悲惨的遭遇就一定写不出伟大的作品来。

也不能认为作家悲惨到根本没有创作条件时,也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同时也不能把个人的私愤当作创作的唯一动力。

有些伟大的作家恰恰伟大在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尽管他们个人没有遭到什么不幸,却仍然能够“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因而为人民产生伟大的悲愤之情,这种崇高的悲愤之情,不更可以出伟大的诗人吗?

(山西人民出版社《美的哲学》)

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17.第二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

(6分)

 

18.根据文章的论述,概括“悲愤出诗人”的主要原因。

(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因为能忘记,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痛;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鲁迅)

如果不忘记许多,人生无法再继续。

(巴尔扎克)

有人说,对于某些事情忘记就好,可忘记,是忘,还是记?

2016年秋学期高三年级学情分析考试

(2)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A(行迹:

行动的踪迹;形迹:

举动和神色。

)反应,指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客观情况、群众意见向上级汇报。

第③句句义是指女儿的态度,应该用“反应”。

风流云散:

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

烟消云散:

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

无可厚非:

指不可过分地批评责备。

无可非议:

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根据语境,句③应选“无可非议”。

2.A(B“白云”与“山色”不对仗。

C内容不符合,观音龛的对联内容一般都与“隐遁”有关,而且“吹拂”与“惯迎”不对仗。

D“尘缘了”与“逃世客”不对仗。

3.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

其他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从A项中的“有心”“惜别”“垂泪”可以看出,从C项中的“嫌”字可以看出,从D项中的“送”字可以看出。

4.C(A项,“笑纳”是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

B项,“惠顾”用于商家对顾客,表示光临照顾。

C项,“鼎力相助”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

D项,“赏光”用于请对方光临。

5.C【解析】注意引用的诗句和后面描写的场景相一致即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照应“春柳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照应“夏季农家丰年曲”;“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照应“秋的壮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照应“寒冬的美好”。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A出嫁

7.A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

8.

(1)(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

(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

9.孝顺知礼;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教子有方。

【解析】王夫人力主公公归葬,可见其孝顺知礼;与亲族相处,“虽贫不傲,虽富不屈”,可见其不卑不亢;为祭祀劳神费思,可见其吃苦耐劳;教育孩子“不失家法”,可见其教子有方。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①喜逢友人,却要离别;②在京漂泊,时间久长;③朝廷多事,科举停考;④故国衰败,无家可归。

评分建议: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用词富有表现力:

“投”运用比拟手法,写出鸟傍晚归巢的急切之情,“冲”写出人在雪中行路的艰难;②色彩对比鲜明:

“夕阳”为红色,“腊雪”为白色;③虚实结合:

“鸟带夕阳”是实写眼前之景,“人往边沙”是想象之景;④渲染衬托:

通过夕阳、远树、腊雪和边沙等意象,渲染凄清的氛围。

评分建议: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3分;其他如从“画面感强”“境界阔大”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只贴标签,不作简析,酌情扣分。

(3)前句抒发了对朝廷忠心却难以报国的悲愤;后句表达了对前途渺茫的迷惘之情。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

(1)君子生非异也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其闻道也亦先乎吾(4)君子不齿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6)任重而道远

(7)猥自枉屈(8)则素湍绿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2.(4分)①物质生活宽裕但内心纠结;②孤独寂寞;③热爱土地;④心忧现实。

(每点1分)

13.(6分)①使用比喻、叠词、视觉触觉嗅觉结合、动作(细节)描写,②多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庄稼的形状、颜色和香味,突出了老汉对庄稼的喜爱与兴奋、呵护与期盼之情。

(每点3分)

14.(4分)①梦境表现赵庄稼对撂荒后农村重又种满庄稼的期盼;②现实与梦境的反差,引发赵庄稼对农村撂荒现象的忧虑。

(每点2分)

15.(6分)①庄稼由多到少是孤独的;②失去了庄稼的土地是孤独的;③不被理解的赵庄稼是孤独的;④被逐渐遗弃的传统农耕文明是孤独的。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首先,作者引出“悲愤出诗人”的话题;其次,引用司马迁的名言来证明“悲伤的遭遇往往能促使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悲愤出诗人”的原因;最后,议论没有悲惨的遭遇的作家因为心怀天下,也会写出伟大的作品。

(一二点也可以归纳为一个层次;如果分成四个层次,前两个层次分别1分,后两个层次分别2分;如果分成三个层次,每点2分)

17.引证,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证明“悲伤的遭遇往往能促使一些作家在创作上取得伟大的成就”的观点;例证,列举了普希金、高尔基等人的例子,论证了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作家,他们也大都是受损害受侮辱的人的观点。

(每点3分)

18.

(1)悲愤出志气。

作家能将悲愤化为创作的惊人的意志力和伟大力量,从而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2)悲愤出感情。

满怀悲愤的作家往往与民众同甘苦共呼吸,增强爱憎之情,从而吟咏出“千古绝唱”。

(3)悲愤出时间。

被社会遗弃、满怀悲愤的作家,有充分的时间,用心血浇灌出文苑的花朵。

(每点2分)

七、作文

参考立意:

谈“忘”谈“记”皆可,两者结合也可。

【参考译文】

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

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

这时(其他)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

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

“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

”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伤心地哭诉:

“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

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

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

(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

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

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

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

她说:

“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

”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

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

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

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

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

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

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

等到(王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

王夫人将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