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825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资料汇总

必修III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道家:

①代表人物:

老子(李耳)、庄子(庄周)----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②主要观点: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儒家:

①代表人物:

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

②主要观点:

核心是“仁”

3.墨家:

①代表人物:

墨子(墨翟)----代表下层平民百姓

②主要观点:

“兼爱”、“尚贤”“非攻”

4.法家:

①代表人物:

韩非子----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

②主要观点:

依法治国,利用权术和权威在驾驭、威慑臣民。

※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

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

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二、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孔子的思想主张: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①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

③主张“克己复礼”。

(目的在于维护统治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这是其思想中保守的)

④教育思想比较进步,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孟子的思想主张:

----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

①政治:

“仁政”。

②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理解:

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民贵”是指重视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中的作用,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③伦理观:

“性善论”。

(主张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的思想主张:

----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

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民本思想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大。

③伦理观:

“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三、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1.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方面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作用:

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得到汉武帝及以后历代统治者的亲睐。

2.董仲舒具体主张:

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国家统一和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体现了“仁”的思想)——为了加强君权

③提出三纲五常,作为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巩固君权

3.太学(统一思想的方式):

①性质:

官方最高学府②教材:

“五经”,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教师:

精通“五经”的博士④学生:

平民、贵族、官僚子弟,

⑤太学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太学子弟经考试合格后可到政府任官,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⑥太学兴办的作用: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4.结果:

西汉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宋朝的程朱理学:

(1)北宋:

①代表人物:

程颐、程颢;

②基本观点:

世界观: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核心),万物只是一个天理;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识论:

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

(2)南宋:

①代表人物:

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②主要观点: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成就:

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教科书。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心学”:

(1)南宋的陆九渊:

①世界观:

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②认识论:

穷理不必向外探究,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世界观:

“心外无理”,心是万物的本原;

②认识论: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五、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离经叛道”的李贽:

他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主要观点:

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是非标准应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揭露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抨击男尊女卑,高度评价商鞅、吴起改革家。

2.这个时期,民主、自由等思想出现的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3.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知识简表:

共同经历

共同主张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作用

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烈动荡的年代,参加过抗清斗争。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著有《明夷待访录》。

主张“经世致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进步思想”。

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对传统儒学体系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

(1)概况:

将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的主题。

强调人的价值;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制度法律道德要以人为尺度。

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代表人物、思想: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

(与智者学派同时期,但不属于智者学派)

(1)探究课题:

人类及其环境。

(2)主张: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善是人内在的灵魂;

②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3)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①但丁:

《神曲》

②薄伽丘:

《十日谈》——“人曲”:

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批判贵族的等级观念;歌颂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三、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发展:

首先兴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欧洲各国扩展。

3.核心:

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实质:

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5.意义:

①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逐渐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②推动了文化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反对禁欲主义,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四、理解宗教改革的重要影响

从德意志率先开始并波及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教会教皇的权威,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引导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五、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1.启蒙运动兴起条件:

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许多成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

2.主要内容:

猛烈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味,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3.性质:

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核心:

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即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思想家

主要著作

思想主张

伏尔泰

领袖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

②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③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他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卢梭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启蒙思想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主权属于人民;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六、探讨启蒙运动的重要影响

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以及宗教神权,宣传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并提出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政权的构想。

1.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最终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3.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被压迫地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造纸

①西汉前期,中国发明纸;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外传:

唐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印刷术

①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外传:

元朝时由波斯人人传到欧洲。

火药

①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宋代,广泛军用于事④外传:

唐朝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指南针

①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外传:

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火药传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3)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开辟,迎来了近代地理大发,(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对外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促进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起了直接作用,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转变

思考: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命运为什么会有不同?

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启示: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3.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时期

代表人物及作品

春秋

诗经

内容: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风、雅、颂;

特点:

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意义: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编定,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代表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战国

楚辞

含义:

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新的诗歌体裁(“骚体”)

特点:

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代表作:

《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汉代

汉赋

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西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张衡《二京赋》

唐代

唐诗

初唐: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盛唐:

边塞诗人:

高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岑参“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山水诗人: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赢得“诗仙”美誉

杜甫:

现实主义诗人,故被为“诗史”,又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代

宋词

宋词繁荣的原因:

两宋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能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宋词两大派别:

婉约派、豪放派

婉约派: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豪放派:

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辛弃疾(豪放为主)

元代

散曲

散曲(新的诗歌形式)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

小说

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4.了解汉字的演变

起源

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脉络

“文字图画”

商代

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总趋势:

由繁到简

自发阶段(注重实用)魏晋自觉阶段(注重审美)

5.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6.了解京剧的产生

背景:

清朝前期,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过程:

乾隆末年

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

汉剧进京,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其它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民国以来

京剧逐渐走向世界。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

牛顿

贡献

科学研究方法:

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

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自由落体定律等

①建立标志: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内容: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

特征

经典力学的最显著特征: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意义

①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②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①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②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③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性意义(发现海王星))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2.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相对论提出背景:

19世纪,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

量子论提出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说明

相对论

量子论

提出

德国爱因斯坦提出,包括狭义相对论(1905年)和广义相对论(1916年)

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内容

①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空间、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增加;尺缩效应;钟慢效应)

②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①1900年,普朗克(目的:

为了解决热辐射理论上的疑点)提出量子假说(内容:

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②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③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④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意义

①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③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①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②与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③与相对论一起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相对论和量子论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造福人类,也能危害人类。

3.了解《物种起源》;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生物进化论

标志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主要观点

(1)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2)进化(高级→低级;简单→复杂)

(3)旧物种→遗传变异→自然选择→显著变异→新物种)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影响

①对科学界:

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②对思想界:

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③社会学说: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史基础

出现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经济兼并、殖民扩张的理论依据。

④对中国: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震动

经典力学:

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

达尔文进化论: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现象中驱逐出去

4、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工业革命的发展需要便捷可用的动力驱动不同机器(根本);

老式蒸汽机功能单一(抽水)

⑴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⑵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1946年美国发明第一台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直接原因:

“冷战”时期,美国争霸的需要

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世纪60年代)

单动式蒸汽机:

装有冷凝器。

(18世纪80年代)

联动式蒸汽机:

曲柄机构。

自动调节蒸汽速率。

新型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

电器产品涌现:

电灯,电话,电车,电梯,电视机等

新型交通、通讯工具:

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A、基础;1946年美国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B、诞生:

1969年,美国;

C、发展:

20世纪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亡

意义

(影响)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2)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3)改变工业格局的分布;

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变革;

5)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6)工业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国成为工业国家

7)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1)电力成为一种新的能源;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推动了电气工业的迅速发展

3)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4)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5)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

6)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7)垄断组织的形成

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教育、思维方式

5、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1)、瓦特改良蒸汽机:

应用:

①“万能蒸汽机”首先运用于纺织业;

②蒸汽机还推动交通运输:

汽船、火车;

意义:

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时代”的到来:

2)、爱迪生与“电气时代”

①理论基础: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爱迪生:

发明电灯。

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变成网络

③意义:

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趋势:

盲目排斥到主动学习;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再到思想解放;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一个主题(思想解放、向西学习)两个方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个阶段(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1.了解魏源、林则徐的“师夷长技”思想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背景:

鸦片战争的影响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①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个人。

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

1842年编撰《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长技:

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

目的: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评价:

意义:

①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途的第一步

②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局限性:

认识:

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社会实践:

几乎没有社会实践

2.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内容:

①内涵: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封建统治。

②开展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派将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主要内容有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设新式学堂、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等四个方面。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评价:

①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之争,仍局限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没有涉及西方政治制度。

②冲击了传统的保守思想,客观上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

③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中体西用”的思想行不通。

3.了解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背景:

政治:

甲午战争后,帝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沉重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代表

著作及主要思想

特点

康有为

①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②撰写《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变法图存

严复

①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

②用近代民主思想阐明民主君仆、主权在民的道理,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批判君权

实践:

发动了戊戌变法(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