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297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与估算)

第1课时共4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3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导学重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导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工具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2~3页例1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新课  

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市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瞧,这就是市体育馆。

(观察单元主题图)

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区有多少个座位?

  

市体育馆一共可以容纳多少人?

  ……  

自学探究

结合《导学精要》,学习本课例题1。

学完后在小组内讲一讲是怎样算的。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1、教学例1  要求体育馆A区有多少个座位,可以用48×10。

怎么口算48×10?

哪位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1我是这样想的,10个十是100,40个十是400,48个十就是480。

  

240×10+8×10=480。

  

348扩大10倍,就是480。

  

4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能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算法,你能把自己口算48×10的算法说给同桌听吗?

质疑

升华

P2页算一算的3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基本算法:

一个两位数乘10,就是把这个两位数扩大10倍。

P3页练习一第2题。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

48×10=480

典型

错例

分析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与估算)

第2课时共4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的口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采用多种方法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培养类推的能力。

3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能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导学重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导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2~3页例2。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口算43×10=59×10=64×10=

93×10=38×10=78×10=

2、两位数乘其它整十数又该怎样算呢?

自学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观察例2的情景图)  

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你们是怎么数的?

  

(每堆有10袋,3堆就有30袋。

)  

如果要算出这30袋面粉共总多少千克,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行?

(每袋面粉是多少千克?

是25千克。

)  

现在可以求出这些面粉共重多少了吗?

怎样列算式?

  

25×30=  

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吧!

  

你们的方法都不错!

用到了我们前面例1学习的知识,让两位数与10相乘,直接扩大10倍。

还想用你们的好方法计算其他的计算题吗?

  

教师出示练习题:

  

21×20=45×30=50×32=    

你们又是怎么算这些题的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第3页的算一算中的3道题(集体订正)。

质疑

升华

(1)学生互相出题算一算。

  

(2)看卡片算积,一个小朋友拿卡片,另一个小朋友说积。

练习一第2题。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3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

25×30=750

(25×3=75、75×10=750)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与估算)

第3课时共4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学习过程,会正确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导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导学难点

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4页例3及相关的内容

导入新课

出示以下题目:

78×2030×5620×4090×81

       43×5070×4050×6090×50  

你能将这些算式分一分吗?

你准备怎样分?

  

学生:

我想把这些算式按“只有一个因数是整十数”和“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来分。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第1类算式。

完成后选一道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

(指着第2类算式)这种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的算式我们叫它整十数乘整十数。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探讨这种乘法的口算方法。

自学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1探索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例3  

你准备怎样口算20×40?

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

  

还有别的算法吗?

  

说得真好。

同学们的这些算法都很好。

大家运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剩下的3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

质疑

升华

练习一第4题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3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

25×30=750

(25×3=75、75×10=750)

典型

错例

分析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与估算)

第4课时共4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

导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导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多种方法来估算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4页例4

导入新课

(形式:

谈话、故事、游戏、情景、练习……)

复习引入

估算:

78×6≈52×7≈91×7≈

98×4≈315×8≈

想一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怎样的?

引出学习内容

 

 

自学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1、出示例4 

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观察例4的商品图)说说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体育老师准备为学校买11个皮球,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帮老师  

估算一下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先自己想想,并小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伙伴。

  

(因为买10个皮球要180元,所以买11个皮球要比180元多一些,大约要200元。

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0个皮球就大约要200元。

  

学生3:

1个皮球大约要20元,11个皮球就大约要220元。

  ……  )

如果学校再买19副乒乓球拍大约要多少元?

  

(可以把19看做20,所以大约要700元。

 )

质疑

升华

1看卡片口算   

首先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然后同桌利用卡片互相练习。

  

3估算52×19,先独立思考然后互相交流。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7、8、9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18×11≈20035×19≈700或35×19≈800)

2010204020

典型

错例

分析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第1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导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

导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教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8页,例1及相关的内容

导入新课

(形式:

谈话、故事、游戏、情景、练习……)

复习导入。

  

1、计算。

        57×4 

2、我们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怎样算呢?

自学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例1卷笔刀图)教师:

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卷笔刀吗?

我们先一起来猜一猜。

(2)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或者比较接近答案呢?

(要计算出12×14=?

)  

(3)怎么算呢?

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12×14吗?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决“12×14=?

”。

  

2小组交流整理   小组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方法,并整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致有以下一些方法。

  

①12+12+…+12=168(14个12相加)  ②14+14+…+14=168(12个14相加)  ③12×2×7

④14×3×4⑤14×2×6  ⑥12×10+12×4⑦12×20-12×6  ⑧14×10+14×2

⑨20×14-8×14⑩列竖式计算  

4方法归纳,发现最佳方法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4×12这道题。

     

在计算像“12×14”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

为什么?

  

5研究竖式计算  

(1)教师: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4×12这个乘法的竖式。

你能做吗?

 

(2)理解竖式中第1步的算理。

  教师用空白卡片将14中的“1”遮住,像这样12×4的题大家会算吗?

试一试。

学生得出48。

这里的48表示的是什么?

(4盒卷笔刀的个数)  (3)理解竖式中第2步的算理。

  

算出单独的4盒后又该算什么?

(整十盒的)教师将“4”用写有“0”的卡片遮住,下一步怎样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10去乘12,得120,表示10盒有120个卷笔刀。

  

②用1乘12得12,2对着4写,1写在4的前面。

    ……  

教师:

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12得12,这个“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因为用1乘12,1表示的是1个十,得到12个十,所以“2”写在十位上。

  

②竖式第2步求的是10盒卷笔刀的个数,所以“2”写在十位上。

  ……  

(4)理解竖式中第3步的算理。

   

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这个竖式算完了吗?

   (没有,还要把两项结果加起来。

)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12×14用竖式计算的全过程,一会儿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请几个学生说。

  

(5)教师:

那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注意数位对齐。

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数时,积的末位一定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质疑

升华

第8页试一试的题目。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12×14=?

竖式略

典型

错例

分析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第2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导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9页例2、做一做,练习二3、4、6题。

导入新课

(形式:

谈话、故事、游戏、情景、练习……)

复习导入。

  

计算练习一第1题

自学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一、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

青蛙每天吃36只害虫,25天吃多少只?

1、学生读题,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2、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怎样计算36×25。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

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4、计算10页“算一算”中的3道题。

质疑

升华

练习二第3、4题。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6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36×25=900

竖式略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第3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导学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导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算理。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10页例3及相关的内容

导入新课

(形式:

谈话、故事、游戏、情景、练习……)

复习导入。

  

计算73×21=52×15=45×30=

自学、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一、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

有41个鸡笼,每个鸡笼里有85只鸡。

养鸡场里有多少只鸡?

1、学生读题,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2、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

怎样计算85×41。

提示:

百位上为什么写4?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

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交换因数位置再算一次,两次计算的结果怎么样?

3、师生评议。

(1)、重点评议笔算方法。

(2)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4、尝试练习。

P10页算一算

质疑

升华

1、P11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

2、练习二第7、9、11题。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8、10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85×41=3485

竖式略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索规律)

第1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

导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15页例1及相关的内容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20×2=40    20×4=8020×8=160    20×16=320

计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隐含着一定的规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现规律”。

 

自学、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1、探索规律

(1)观察第15页例1的情景图

从刚才的情景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汽车的速度是每时60km。

汽车行驶的时间为2时、6时和12时。

(2)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可以求2时行多少千米?

  

还可以求6时、12时分别行驶多少千米?

    

(3)同桌合作,把刚才大家说的信息填入表格中。

每时行驶(km)60  行驶时间(时)1、2、6、12……  行驶路段(km)60、120、360、720……  学生填好后,选择一组同学到视频展示台前展学及导学。

  

请大家采用自己喜欢的观察方式,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每时行驶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就扩大几倍。

刚才大家观察了表格中已有的数据,从这些数据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0×1=60

60×2=120   

6×6=360   

60×12=72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质疑

升华

预设重难点内容:

(内容、教学方法、重难点问题、针对性练习……)(展示、评价、反馈)

(第16页课堂活动第1题)  

(1)8×20=160

(2)3×12=36    8×10=806×12=72    8×5=409×12=108  

练习三第1、2题(要想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必须学会观察和比较,善于归纳总结,我们继续挑战自己吧!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堂练习:

练习三第3题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探索规律

60×1=6060×2=120  60×6=36060×12=72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典型

错例

分析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索规律)

第2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

导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和从有趣的数的排列中发现数的变化规律的过

导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一些给定事例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导学媒体

电子白板

导学过程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预习作业(任务):

P16页例2及相关的内容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

小白兔在数学x国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塔。

(观察例2的4排数,)你能帮助小白兔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吗?

自学

展学及导学

预设性问题:

1、小组合作讨论。

  

(排在两边的数是1。

斜着看依次是1,2,3,4,5,6…… 每一排比前一排多一个数。

每排中间的数的位置在上一排两个数的中间。

排在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2、探索规律

(1)你能试着把第5排数写出来吗?

第6排、第7排呢?

写完后小组内交换检查是否符合前面的规律。

  

第5排:

1、5、10、10、5、1

第6排:

1、6、15、20、15、6、1

按这样的规律,你还能继续写下去吗?

  

3、应用。

(1)刚才大家从已知的数推出了未知的数,可见发现并遵循规律可以给解决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

你能从下列算式中发现什么规律?

可以怎样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

(第16页课堂活动第2题)

7+10+13+7+10+13+7+10+13+7+10+7+10+13=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也是有规律的。

想一想,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质疑

升华

预设重难点内容:

练习三第4题。

先计算,找规律。

练习三第5题

反思

应用

总结(师生、生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课堂练习:

练习三第6题。

按规律填数。

拓展练习(课末、课外)

板书

设计

探索规律

第5排:

15101051

第6排:

1615201561

第7排:

172135352171

典型

错例

分析

导学反思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第1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

谢伍荣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问题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