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352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6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docx

重庆市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涂山车辆场平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3

第一章编制原则.........................................................2

第二章编制依据.........................................................2

第三章工程概况.........................................................2

3.1工程简介..............................................................2

3.2气象水文..............................................................3

3.3工程地质条件.........................................................4

3.4工程范围及规模........................................................7

3.5施工场地周围环境.....................................................7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7

4.1施工准备工作..........................................................7

4.2施工总体部署..........................................................9

4.3施工测量.............................................................13

4.4主要项目施工方法.....................................................14

4.5施工资源供应计划.....................................................32

4.6质量保证措施.........................................................34

4.7雨季、夜间施工措施...................................................36

4.8施工技术保证措施.....................................................37

4.9工期保证措施.........................................................39

4.10安全施工措施........................................................40

4.11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45

第五章施工总平面布置...................................................50

5.1施工平面布置.........................................................50

5.2施工用电.............................................................50

5.3施工用水.............................................................50

第六章人员组织安排.....................................................50

6.1施工管理人员组织的安排...............................................50

6.2施工管理人员职责....................................................51

第七章施工进度计划....................................................54

7.1施工进度横道图......................................................55

第八章工程重点、难点的主要施工技术和方法..............................28

8.1工程的重点和难点....................................................28

 

第一章编制原则

本方案作为工程施工总体规划,指导现场施工组织、施工机械设备组织、施工材料组织和人员组织以及重要工程部位的作业指导。

在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强化管理,优化施工程序,按期完成工程施工。

第二章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2-2002)

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J201-83)

7、《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13)

11、《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12、《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1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第三章工程概况

3.1工程简介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起始于重庆西站,顺时针衔接凤鸣山、天星桥、沙坪坝、冉家坝、重庆北站、弹子石、涂山、奥体中心、二郎等区域后,又从新回到线路起点重庆西站。

线路全长51公里,其中地下线路长约42公里,高架线路长约8公里,过渡段约1公里,总共设33座车站。

本工程为重庆轨道交通环线涂山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南岸区涂山镇新兴村和莲花村辖区内,东侧紧靠内环快速路,西侧紧邻涂山路、弹广路。

场地呈不规则狭长形展布,南北向长2000m左右,东西宽22—300m左右,总用地面积约为0.277km2。

场地地形总趋势为东西两侧高,南高北低,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沟谷地貌,多为耕地或农田,地形起伏较大;场区中部偏东有一自南向北流向的冲沟,沟宽1.5~4m为主,局部宽缓地段可达10m左右,该水沟常年水量小,流速较缓,水量、水位几流速受季节影响明显。

车辆段内的最大挖方高度约为52.1m,最大填方高度约为27.4m。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整个场区内的挖填平衡,对该车辆段几综合基地场地分为2级标高平台进行平场,场地南区(1#地块)场平标高247.00m,场地北区(2#地块)场平标高236.50m场地南北区之间的过渡区或(3#地块)的场平标高为247.00~236.50m,与1#地块上联络线U型槽路基相接。

3.2气象水文

3.2.1气象

据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

气温:

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

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8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122.9mm,日最大降雨量266.7mm(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降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

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

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

3.2.2水文

场区中部偏东有一自南向北流向的水沟,沟宽1.5~4m为主,局部宽缓地段宽可达10m左右,勘察期间水深约0.30~0.60m。

场地总体上东西两侧高,南高北低,紧临场地东侧为内环高速路,场地西侧为东海星洲和东海长洲小区,内环高速路分布数条排水涵洞,涵洞排水、小区生活废水均汇聚于该水沟并排泄至场地以外,其水质混浊,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

根据调查、访问,该水沟常年水量小,流速较缓,最大洪水时,水位升高约1~3m,水量、水位及流速受季节影响明显,勘察期间实测流量约为30升/秒。

除此之外,区内无常年性地表径流或大型地表水体,场地水文条件总体简单。

3.3工程地质条件

3.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内环快速路以西、东海星洲和东海长洲小区以东,场地总体上东、西两侧高,南高北低,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沟谷地貌,原多为耕地或农田,后因内环快速路、厂区、房屋修建开挖、回填,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角5º~30º为主,局部斜坡、陡坎处可达50~80°,地面高程205m~310m,相对高差约105m。

3.3.2地层岩性

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孔揭示,勘察区出露的地层由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残坡积层(Q4el+dl)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

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

3.3.2.1第四系全新统(Q4)

(1)人工填土层(Q4ml)

素填土:

杂色,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块石和碎石及粘性土组成,局部含有少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块、碎石等骨架颗粒含量30~50,粒径一般20~600mm,偶可达1m以上,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表,厚度0.0m~38.05m(TSX329钻孔揭露厚度38.05m)。

根据填土形成时间,可分为新近填土和老填土。

其中新近填土仅分布于场地北侧及北东侧内环快速路与水沟之间,内环快速路扩建和黄桷湾立交修建堆填,且勘察期间正在回填,结构松散~稍密。

老填土主要分布于场地其余地段,堆填时间5~15年,稍密~中密。

杂填土:

杂色为主,主要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皮革废渣组成,在场地内地表零星分布,结构松散,稍湿,厚度0.0m~2.50m,堆填时间1~2年不等。

(2)残坡积层(Q4el+dl)

浅紫褐色、灰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状,无摇振反应,断口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在场地沟谷地段分布,厚度0.0m~11.10m(BTSX6钻孔揭露粉质粘土层厚度11.10m)。

3.3.2.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砂质泥岩:

紫褐色、紫红色为主,偶为灰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

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1.0~6.40m,强风化层岩芯呈碎块状、粉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中、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砂岩:

灰色,青灰色,黄色,细粒~中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等。

强风化层厚度一般1.0~3.00m,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或粉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主要分布于场地西侧。

砂岩①:

黄色为主,细粒~中粒结构,薄~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等。

强风化层厚度一般2.0~5.00m,最厚可达8m左右,强风化层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或粉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主要分布于场地南部东侧(靠内环快速路侧)。

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1.0~2.0m为主,局部可达8.0m左右,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3.3.3地质构造

勘察区位于川东南孤形构造带,华莹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西翼,岩层倾向290°左右,倾角55~65为主,层间结合很差,尤其在砂岩与砂质泥岩交界处,往往存在薄层状泥化现象。

场区未发现断层通过,岩体结构面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根据场地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裂隙,岩体裂隙特征如下:

J1:

200~220∠30~50,优势产状210∠40左右,延伸5~8m,间距0.5~1.5m,一般闭合~微张,裂面较平直,一般无充填,局部偶见钙质或粘性土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该组裂隙偶有倒转反向现象;

J2:

100~130∠35~60,以缓倾角者占优势,其优势产状115∠40,延伸3~5m,一般闭合~微张,裂面较平直,间距0.8~2.0m,一般无充填,偶见水蚀痕迹,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3.3.4地下水

场地内西段鱼塘等地段淤泥中存在少量上层滞水,其它地段钻探时,各钻孔均未遇见地下水,雨季时,低洼填土厚度大的地段局部可能存在少量地下水,属上层滞水,水量小。

鱼塘内地表水疏干后,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不大。

场地内地下水对砼结构不具腐蚀性。

3.4工程范围及规模

3.4.1本工程总挖方量约为235万m3,总填方量约为75万m3,外运弃土约为160万m3,场平面积约为22.61万m2。

3.4.2施工场地内开挖、回填、运输及挡护结构相互交叉施工,工程测量复杂,难度大,我司将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严格管理,周密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

3.4.3场内平整施工主要与支护结构工程交叉作业,在总包方的总体部署和全力协助下,进行合理安排、忙而不乱、衔接有序、精心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5施工场地周围环境

3.5.1本工程A区西、南两侧临近一加油库和3栋居民楼房未拆迁,给爆破施工增加一定难度,同时体现我司的专业水水平,B区西面沿线临近东海长洲和弹广路,该段主要以回填为主,不会影响周边居民和交通畅通。

3.5.2对外运弃土采取平车限量装运,车辆覆盖,运输车辆开出场地必须清洗干净,确保沿线无撒土、扬尘,保证道路的干净畅通。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

4.1施工准备工作

  我司在合同签订阶段,已对工程的性质、内容、技术要求、周边环境、地质情况等作了认真、充分的研究,并为进场施工前作充分准备。

4.1.1技术准备工作

落实项目部人选,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

(1)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提出修正意见。

(2)复测控制桩并制定测量方案。

(3)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相关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防火培训,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安排好有关的试验工作。

4.1.2施工准备工作

(1)全面检修进场施工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前设备运转正常。

(2)编制施工计划,安排施工顺序,协调各工序及各专业间的配合工作。

(3)落实相应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

(4)做好材料和工艺设备的计划安排工作,使之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5)落实施工场地的接收工作。

(6)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传,使全体员工了解本项目的情况,一旦开工,能全力以赴,支持本工程的施工。

4.1.3现场准备工作

(1)测设场地平面和标高控制网。

(2)确定施工范围,设置施工安全警示带,并在生活区内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栓及灭火器材,厕所设置化粪池。

(3)认真熟悉现场的地理位置、工地条件、供水供电状况,以及出入口位置,认真布置贮存物料和施工用的工作面,修建临时设施,平整场地,使之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

(4)架设施工所需各种线路,接通施工用水管路,确定材料、设备和土方运输线路。

(5)组织工程机械设备和材料进场。

(6)随工程进展及时整理资料。

(7)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

4.1.4地下构筑物、文物的保护和处置

(1)各类文物均属国家所有。

在土石方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古墓、古建筑遗址等文物及化石,或其他有考古、地质研究等价值的物品时,应马上停止施工,立即保护好现场,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包方,而不得隐瞒和私自占有。

(2)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施工的地下障碍物时,应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包方,共同协商处置方案。

4.2施工总体部署

4.2.1部署的原则

(1)施工部署的总方针为“四全三优先”,即全力以赴,全方位作业,全公司参与,确保全胜;人力、财力、物力优先。

(2)发挥我公司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有足够的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以及具有多个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优势,加强对该项目的运作和管理,圆满实现业主的各项目标。

(3)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务上予以倾斜,在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达到集中优势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优的产品、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4)采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任务。

(5)采用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

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整个项目部,严格执行ISO系列标准,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同时公司与项目部签订目标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质量为目标,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现场综合管理为考核标准,确保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业主提供满意的产品。

4.2.2施工区域划分

本工程规模庞大,施工面积约为22.61万m2,为了便于施工管理,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按设计图纸划分不同施工区域,分别组织施工。

根据工程特点,本工程共分三个地块,挖方区主要在1#地块,挖方量约216万m3,2、3#地块共挖方量约19万m3,填方区主要在2、3#地块,填方量约为75万m3。

4.2.3作业部署

(1)、总体施工方向

本工程主要施工难度主要在1#地块,根据该地块整体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综合考虑,采取多点施工,分区管理,统筹安排,合理布置机械设备,使整个场地全面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岩质成分满足填料要求的同时,同步进行2、3#地块的回填压(夯)实工作,以保质保量按照设计、规范及甲方要求,圆满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2)施工顺序

总的施工顺序:

修建施工便道→清除绿化植被、清障、清除民宅及宅基、水田、沟壑的抽水清淤→土石方开挖→外运→回填。

要求在土石方施工时使用足够数量的大功率机械进行连续施工,临时用地和临时排水沟等设施穿插进行,不得占用主要工期。

4.2.4机械配备

(1)挖掘机的配备

在本工程施工中,主要选用斗容量为1.6m3的单斗挖掘机进行土方挖掘。

根据我司经验,斗容量为1.6m3的单斗挖掘机每台班产量为1000m3(实方),每台挖掘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按12小时计算,则每台挖掘机每天产量为1000/8*12=1500m3;本工程总挖方量为235万m3,工期为360日历天,除去下雨天等影响因素,实际可利用时间只有80%左右,约为288天,则每天需完成挖方量:

2350000/288=8159.7m3。

需配备挖掘机数量为:

8159.7/1500=6台,综合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工期紧,土方开挖时外运土方较多及回填碾压、强夯技术要求严等施工难度,决定配用10台斗容量为1.6m3的单斗挖掘机进行土方施工。

(2)自卸汽车的配备

在本工程中将选用40t自卸汽车进行土石方运输,根据现场距弃土场实际距离测算,每台自卸车装载15m3计算,每台每天运输5趟,每台挖掘需配用1000/(15*5)=13.3辆车,共需配备10×13.3=133辆自卸汽车,本工程采取平均每台12小时拉运,自卸车辆实际需要133÷1.5=88.67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配备运输车辆90辆进行渣土拉运。

(3)爆破机械的选用

根据本工程特点,选用英格索兰RPH750高风压移动式螺杆空压机1台、英格索兰CM351履带式气动钻机1台、手持式风动凿岩机4台、韶峰3m3空压机3台。

(4)其它机械的选用

在本工程中填方量较大,根据本工程实际需求选用:

2台114KW的推土机、2台3m3的装载机;2台20T振动压路机;一台冲击压路机,两台强夯机(2000kn、5000kn各一台);20t洒水车一台;现场除安放2个10T的油罐外,还准备2台5T的油罐车进行机械用油(柴油)的不间断运输。

4.2.5施工工期控制部署

本工程具有工程量大,质量要求严特点,必须选用、调用大型土石方机械进行加班施工(遇雨季等特殊气候,影响工程进度时,及时调整作业时间,补回工期损失),做到人停机不停。

施工用(柴)油、夜间施工用照明设施必须有充分的储备量。

除按常规方法进行控制外,在现场专门配置一个计算机室,配备专用电脑,由专业人员应用微机和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工期网络和资源配置等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使工期质量、安全管理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本项目各个目标的实现。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流程详见框图(下页):

 

 

4.3施工测量

4.3.1测量控制系统

本工程面积大,工期紧,周围楼房高而密,临近小区树木密,测量难度较大。

拟以甲方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再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各个细部。

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

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复测原地形、施工放样。

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执行。

4.3.2土石方施工测量

(1)根据己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边界桩,并在各边界设置横向及纵向控制桩,每1OOm设置一个,拐点及转弯处加密设置,控制桩用混凝土浇筑,埋深在地面以下20cm,以控制边界以及控制高程。

(2)边坡开挖边界线及台阶边界线,应根据设计图纸的开挖坡比、台阶宽带、顶面距用地红线宽度来确定,并随时对开挖过程进行跟踪测量控制。

(3)土石方计算采用原地貌踩点测设,对每个变点进行实测,平面较大或较长应增加测点,土方算量采用南方CSS成图软件进行计算,方格网按10m*10m成图,计算处挖填工程量,及挖填分界线。

(4)取土爆破作业时,每爆破一层,对该层高程及时测量,严格控制爆破开挖的高程,既不超深又必须达到设计开挖标高。

(5)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经常进行复测,做到准确无误。

4.3.3测量仪器

平面测量的主测仪器为国产GPS,该仪器技术规格为:

测角精度±2”,满足本项目的平面精度要求。

高程测量主测仪器为S3级自动安平水准仪。

4.3.4放样方法

使用GPS测量,该仪器提供了坐标放样、坐标测量等多种功能,因此可从设计文件查出各待定特征要素的坐标值后,输入GPS进行测量定位。

A.架设基站于平面空旷较高地带,然后移动基站定点于控制坐标、调平输入坐标值、高程等数据,测量、数据承储,开始测量;

4.4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和设计及地勘提供资料,本工程土石方以挖方为主,岩质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其余表土为建筑垃圾和回填土居多。

土石方调配如下:

填方2、3#地块由挖方1#地块供应,对填方区不能作为填料的土质和淤泥等全部外运。

4.4.1开挖施工

(1)开挖方法

土石方开挖根据岩石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确定开挖方法。

本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开挖的采用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