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458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未来5年:

 打造“一极两区三中心”

“十二五”战略定位:

 努力打造 “一极两区三中心”

  “十一五”时期,是周口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

随着“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周口进入了“十二五”新的发展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我市如何面对困难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富民强市的中心任务?

市政府制定的《周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5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描绘了我市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富民强市的中心任务,我市将努力打造“一极两区三中心”,并在实现这一发展战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我市支撑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极即打造中原经济区豫东南区域增长极;两区是指现代农业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三中心即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中心、豫东南商贸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十二五”发展目标:

  初步考虑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到2015年,我市将努力实现“两个突破、三个提升”,即经济总量突破19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努力突破70亿元;实现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达到40%;实现工业化发展规模的快速提升,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50%左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初步考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2%。

  

  经济转型方面的预期目标:

增长幅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8%,达到40%;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0%左右,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以上;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

  

  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的预期目标:

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135万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左右;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年均增长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到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8%以上,中心城区和县级以上城市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县市区继续完善森林公园建设,提高绿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全市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3%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县城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中水回用率3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5%;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及管网配套和部分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处理能力30万吨/日;COD消减量2万吨/年,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984万吨/年。

  

  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扩充总量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扶持重点企业为主要抓手,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政府服务和优化环境为保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现代工业:

产业集聚化加速

  加快产业集聚化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11个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9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19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73亿元,实现利税84亿元;着力打造制鞋业基地,到“十二五”末,总生产线达到1125条,年生产能力5亿双,年出口4亿双,产值达到3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7万人。

  

  服务业:

现代物流唱大风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周口市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物流园区为平台,以中原国际商贸城、荷花市场、黄淮农产品大市场、建材大市场、大宗粮食批发交易中心以及冷链、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为依托,把周口打造成豫东南商贸物流中心,培育3至5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2015年实现周口港口物流园区工业总产值50亿元,货物吞吐量300万吨。

规划建设周口大型粮食批发交易中心,到2015年完成粮食物流资源整合。

扩建刘湾港码头,打造和提升沙颍河航运豫东门户形象。

到“十二五”末,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00亿元。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的基本思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十二五”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农业:

小麦、玉米单产“双千斤”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

围绕到2015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65亿斤的目标,全面组织实施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

“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小麦、玉米单产“双千斤”,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以上,吨粮田面积达到500万亩左右,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到2015年,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问题。

  

  新农村建设:

标准升级化零为整

  推进示范村镇建设。

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中心城市近郊区的村庄,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中心城市近郊村和城市开发同步推进;产业基础好的移民新村、迁村并点的中心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成社区示范村;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要实施整村搬迁,建设集中居住区;其他村庄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编制新农村村庄规划,加快新农村示范村“水、电、路、气、房”等建设步伐。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300万人;解决50多万人行路难问题;解决和巩固全市剩余4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全面推进“新型城乡、宜居周口”建设,加快形成“四级”城镇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努力走出一条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以周口中心城区为核心,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城镇体系: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完善城镇体系空间格局。

我市城镇体系主要结构:

周口市中心城区发展成为大城市,其余县城发展成为小城市。

  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

推动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的城镇集群。

2015年,项城市人口超过40万人,郸城、鹿邑、淮阳、沈丘、太康等县城发展成为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其他县城建设成为适宜人居的小城市。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鼓励撤乡设镇,2015年,全市建制镇达到100个左右,常住人口达到120万人左右。

中心城区:

推动周商、周淮一体化

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调整优化周口城市布局,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步伐,积极申报周口新区,把项城市、商水、淮阳县城作为中心城区重要组团,推动周商、周淮一体化,积极发展周项产业带,实现产业链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交通一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力度。

2015年,实现周口中心城区人口超过80万人。

以周口东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点镇建设。

做强做大经济开发区,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把开发区打造成市中心城区新型产业经济增长极,努力进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行列。

  着力促进川汇区全面提升。

加快川汇区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

强力推进东新区总体规划实施。

新区功能定位为“五区一中心”,即周口市“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城市建设:

打造宜居城市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环卫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功能。

加大对老城区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力度;加快污水管网和提排泵站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项目;继续实施低压供水区改造和供水工艺、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实施周口市城市供水小水库建设;全面实施“天然气进万家”工程;合理配置主次干道环卫基础设施,每年新建或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规范市区街、巷指示牌设置和标牌设置;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沙南污水处理厂(二期)、沙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建设中心城区中水回用工程和污泥处置设施建设;2015年县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内主要河道的整治,重点解决河道防洪、城市除涝,形成新的自然景观带;加大对沙河沿岸改造提升力度,打造沙河沿岸精品景观带。

  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会议中心、市民中心、规划展览馆、市体育场、东外环路和颍河路综合开发改造等“家当式”项目,拓展新区功能,美化环境,提升品位,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

  

  坚持科教兴周和人才强市,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深入实施科教兴周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建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周口,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自主创新:

税收优惠鼓励创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综合运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发展自主创新载体。

“十二五”期间,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创新联盟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0个,工程(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完成升级创新型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突破5~10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知识产权。

  推进重点领域自主创新。

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整合集成创新资源,谋划实施重大自主创新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鼓励创新的政策;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引导创新服务中介机构,建设科技信息、技术转移和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健全知识产权和技术评估、担保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创新风险的补偿和转嫁机制;建立财政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设立周口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努力支持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提速发展 

  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到2015年,在市中心城区内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县城新建公办幼儿园不得少于2所;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校,缓解“大班额、入学难”问题。

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要分别建立1所以上的公办寄宿制初中、小学和标准化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15年,全市建设好22所办学特色突出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新建1至3所高职高专院校,整合已有高等教育资源,组建一所综合性大学。

扩大周口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科技职业学院的办学规模,在校生规模达到6万人以上。

在周口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周口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

  

  人才强市: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到2015年,我市创新型科技人员总量达到2.6万人;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达到2.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国有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70%,能够引领企业进入全省百强和打造行业龙头企业的优秀企业家15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每年培训5000名专业技术人才;选送100名左右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外学习培训;高技能人才数量达到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7万人,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5000人左右。

  强化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围绕提升现代化水平,继续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适度超前、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

漯阜铁路今年通车

  我市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加快推进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15年我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9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000公里,农村公路21500公里。

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争取尽早建成周口综合客运站,实现公路、铁路旅客零换乘。

  在铁路方面确立和提升豫东南铁路枢纽地位,力争铁路的通车里程达到242公里,其中国家铁路112公里,地方铁路130公里。

确保2011年漯阜铁路通车。

推进禹州经扶沟、太康、鹿邑至亳州,商丘经周口、驻马店至南阳,濮阳经开封、周口至潢川的铁路建设。

  在水运方面,以涡河航运开发建设二期工程、沙颍河周口至漯河航运工程、周口港物流园区公用码头为重点,实现内河通航里程234公里、港口泊位41个、货运船舶运力100万吨的目标。

  综合运力方面,引导营运车船向标准化、专业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强化出租车管理,推进干线公路养护市场化。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适时推进市内营运车辆和城乡公交车改为燃气。

  

  能源供应:

新能源使用增加近两倍

  在电力供应上,到2015年,全市发电装机突破120万千瓦,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度达到2500公里以上,变电总容量达到900万千伏安左右。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到2015年,天然气年供气量达到2.7亿立方米,汽车加气站达到20个,双燃料汽车达到6000辆。

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7.6千瓦,生物液体燃料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新能源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5%提高到7.2%。

同时加强煤炭和成品油的供给和仓储,加快我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煤层气资源勘测。

  

  水利建设:

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

到2015年,主要防洪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达到5年一遇;周口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00万人。

完成南水北调周口受水区配套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0300万立方米。

平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左右。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市建设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惠民为方针,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应对气候变化与调整产业结构集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环境保护: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

  我市将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全面实现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在“十二五”末完成河南省制定的COD、氨氮排放总量指标任务,力争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及管网配套和部分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各县市垃圾处理厂正常运行,使所有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80%,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到30%。

  

  发展绿色经济:

奏响低碳旋律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培育以低碳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鼓励开发低碳技术,加快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

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到2015年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的95%。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坚持强制淘汰高消耗、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及产品制度。

  强化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854455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少于360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435公顷以内,确保720200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建立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抓住全球经济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契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形成我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的外向度。

  

  对外开放:

利用外资力超11亿美元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我市将扩大开放领域,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重点支持外资进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金融、文化等领域,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企业改组和兼并重组。

“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利用外资达到11.6亿美元。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

调整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至2015年使我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100家以上,力争使我市出口超5000万美元的生产企业5家,实现我市进出口总额44亿美元,其中出口25.7亿美元,年均增长21%。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创立国际品牌。

抓住后金融危机的机遇,大力发展高端劳务,积极推进工程带劳务、援外带劳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外派劳务力争达到14299人次,年均增长15%。

  

  推动文化大发展,建设文化强市

  

  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吸收现代文化精髓,改造提升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姓氏文化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淮阳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协调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努力形成全面繁荣的文化发展新局面。

  

  公共文化服务:

有线电视全部数字化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十二五”初期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全面投入使用。

在“十二五”末,力争新建国家级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先进文化乡镇、先进文化社区10个。

在全市建设33个城市街道文化中心和15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十二五”期间推动不少于8至10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舞台艺术送农民”每年下乡演出不少于500场,全市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每年不少于1000场。

  着力打造艺术精品,推出30至50个新剧本,创排20台有一定影响的剧目。

重点扶持一批剧目,努力冲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力争3部以上作品获省级以上政府文华奖或“五个一工程奖”。

  积极发展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具备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通过5年的努力,使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更为广泛的影响,转化为更强的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争取在“十二五”末全市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50项以上。

  

  文化产业:

培育20个以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十二五”期间,建立周口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和文化产品研发中心,培育20个以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推出具有周口特色的文化产品集群。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在中心城区着力建设以书画古玩、旅游纪念品经营为主的关帝庙文化产业园区。

到2015年,基本确立以周口市文化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发展框架。

到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使我市文化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市的新兴产业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企业化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

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周口

  

  以扩大规模、提升治疗、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为重点,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新体系,创造人民富裕、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新生活。

  

  就业:

建立三级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大力促进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各类中小企业以及新型行业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乡镇(街道)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就业服务体系。

  

  居民收入:

紧跟经济同步增长

  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机制,不断促进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在此期间政府将加大扶贫开发,扩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和落实职工工资决定机制、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老人基本有养老保险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覆盖率80%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完善落实被征地农民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全民健康:

让看病不再难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超百万人口以上的农业大县(市)再建设1所二级综合医院。

统筹城乡老龄事业发展,到2015年,市中心城区建设1所老年护理院和两所老年公寓,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所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和1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

  积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到2015年,市体育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具备承担大型运动会的功能。

县市区完成“四个一”工程建设,即一个标准田径场、一个标准游泳池、一个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个综合训练馆(房)。

  

  公共安全:

食品药品检验能力大升级

  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家级重点地市食品药品检查所的标准加大周口市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中心建设力度,到2015年使我市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独立全项检验能力达到80%以上。

  实施“质量兴市”工程,建立完善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河南省鞋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乳酸及其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塑料管材薄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河南周口特种设备能效测试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