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801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docx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级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619《药学基础综合》、349《药学综合》考试纲要

为查验考生的学识水平和能力,有助于在初试当选拔出合格的人材进入复试,特制订药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药学综合》考试大纲,作为学校命题和考生温习的依据。

《药学综合》考试要求考生具有坚实、系统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达到药学和相关专业本科生应具有的学识和水平。

一、药学综合考试科目:

包括《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三门学科。

二、考试比例:

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三门学科各占100分,总分300分。

三、题型结构(各科有所不同):

单项选择题:

约占20~40%;

多项选择题:

约占0~15%;

名词说明:

10~15%;

填空题:

20~60%:

简答题:

约占10~40%;

计算题:

10~40%。

问答题:

10~20%

四、考试时刻:

3小时。

五、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的本科教材《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生物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试目标

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大体原理、大体知识的明白得和把握情形,同时考察学生应用生物化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时应从能力、层次、题型、难易度和试题分量等方面综合考虑。

考试内容和范围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大体要求,不出偏题、怪题和有争议的试题。

考试内容覆盖面要广,应达到教学大体要求的80%以上,重点考查学生对大体概念、大体理论的把握情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难易要适度。

其中着重于“双基”内容的大体题应占总题量的50%~60%,中等难度的试题占20%~30%,提高性试题占10%~20%,考试成绩应呈正态散布。

试题应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二、考试内容

教学大纲中要求把握内容的95%,了解内容的80%。

包括:

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生命大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糖、脂、氨基酸、核苷酸等在生命活动进程中进行的化学转变及其转变规律和相关的能量转化;遗传信息在生物体中的表达进程及调控方式;药物的效应机制与体内进程一样生物化学规律。

具体分章节要求如下:

1.生物化学的概念、要紧学科任务、研究内容;生物化学与医学、药学学科的关系。

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特点;蛋白质结构对功能的阻碍;利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的技术原理。

核酸的结构及功能特点;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特点;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核酸酶的概念。

3.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特点;酶促反映的特点;酶促反映动力学特点的数学描述;酶的分类命名,酶的调剂。

4.糖代谢的大体概念,包括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途径不同,其他代谢的途径特点;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及糖异生;把握血糖及其调剂特点。

5.脂类代谢的大体概念,包括脂类的消化与吸收进程,甘油三酯代谢途径与产物,磷脂代谢与胆固醇代谢;把握血浆脂蛋白代谢进程特点。

6.生物氧化的概念。

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与其他不生成ATP的氧化体系区别。

7.氨基酸一样代谢与氨代谢的特点。

8.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特点。

9.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剂;体内重要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彼此阻碍;代谢调剂方式与特点。

10.DNA复制的大体规律;DNA生物合成进程;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特点;DNA损伤与修复机制。

11.原核生物转录的模板和酶;原核生物的转录进程特点;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特点;真核生物RNA的加工,非编码RNA的生物学功能。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氨基酸的活化;肽链生物合成进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靶向输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特点。

13.基因表达调控的大体概念与原理;真核基因表达调剂特点;细胞信号转导概念与大体进程;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分子,第二信使;各类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大体信号转导通路特点与生物学功能;细胞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机制。

15.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维持体内代谢的特点,血细胞物质代谢在维持血液生物功能方面的特点。

16.肝脏要紧生物化学反映分类;肝药酶在药物生物转化中的作用;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特点。

《有机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查目标

考生对有机化学内容应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熟悉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悉各类化合物的彼此转化及其规律;牢固把握有机化学的大体概念、大体规律、大体反映及其应用。

二、考试内容:

1.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熟练把握系统命名的命名原那么——最低系列原那么和顺序规那么,了解适应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和经常使用的俗名。

系统命名法要熟练把握脂肪烃、脂环烃、芳烃的母体名称,要紧官能团及各类基的名称及其编号顺序,多官能团化合物命名时母体名称的选择和基团编号顺序。

立体化学的名称重点把握顺-反、Z-E及R-S标记法。

适应命名法要明白得正、异、新、伯、仲、叔、季的涵义。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分子中原子间的彼此阻碍

深刻明白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具体要求如下:

(1)碳原子成键时的杂化状态(sp3,sp2,sp)及碳原子各类杂化轨道在成键时对键长、键角、键能的阻碍,和对与这些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或官能团的阻碍。

(2)σ键和π键的特点和区别,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描述,定性说明定域键和离域键(共轭π键)。

(3)明白得共轭结构和共振杂化体的概念及其在芳烃亲电取代反映中的应用,明白得芳香性的概念,包括苯系芳烃及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芳香性。

(4)要紧官能团(,—C≡C—,—X,—OH,—O—,—CHO,,—COOH,—COOR,—COCl,—CONH2,—COOCO—,—C≡N,—NO2,—NH2,—N=N—,—SO3H)的特点和它们在必然条件下彼此转化的规律。

(5)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共振效应)、超共轭效应付化合物性质的阻碍,说明取代羧酸的酸性强弱、α-氢原子活泼性、1,3-丁二烯的亲电加成和一元取代苯和萘的定位规那么。

(6)空间效应付化合物性质的阻碍,说明顺反异构体的相对稳固性,环己烷的两种一元取代物(a键型和e键型)的相对稳固性。

(7)同分异构现象——构造异构及构型异构,举例说明碳架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互变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能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8)乙烷、丁烷及环己烷的构象(环己烷的船型和椅型构象),能用透视式和Newman投影式表示不同的构象。

(9)小环化合物的不稳固性和角张力。

3.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某些典型转变规律

把握物理性质的典型转变规律及其应用: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态、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折光率、比旋光度等物理性质,能用分子间力和氢键说明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沸点、熔点和溶解度的转变规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反映及其规律

把握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反映及其规律,化学反映的重要条件、阻碍因素及其应用范围等核心内容,具体要求把握以下内容:

(1)取代反映:

饱和碳原子的自由基卤代及其规律,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卤代、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反映——烷基化、酰基化、氯甲基化)及其规律(芳香族亲电取代反映机理简介),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水解、醇解、氨解、氰解)及其规律,酯化及水解反映。

(2)排除反映:

卤烷的去卤化氢,醇的脱水及Zaitsev规那么,季铵碱的热排除及Hofmann规律,β-羟基酸及羧酸的脱水反映。

(3)加成反映:

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及Markovnikov规那么,碳碳重键自由基加成,共轭二烯烃的1,2-及1,4-加成,Diels-Alder反映,羰基的亲核加成及其规律。

(4)聚合反映:

包括加聚和缩聚反映,以典型实例说明它在合成橡胶、塑料、纤维中的重要应用。

(5)氧化反映:

烷烃、烯烃、炔烃及芳烃母体和侧链的氧化,烯烃的臭氧化,醇及醛的氧化,Cannizzaro反映。

别离说明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6)还原反映:

不饱和烃、芳烃、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硝基化合物、腈的加氢反映及选择性化学还原反映(LiAlH4,NaBH4,Al(OPr-i)3,Zn-Hg/HCl,Na-ROH)。

别离说明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7)缩合反映:

羟醛缩合,Claisen缩合,Clausen-Schmidt缩合,Perkin缩合。

(8)降级反映:

Hofmann酰胺降级反映,脱羧反映。

(9)重氮化反映及重氮基的取代、偶合反映。

(10)重排反映:

Wagner-Meerwein重排,烯丙位重排,频哪醇重排,Beckmann重排,Hofmann重排.

(11)有机锂、镁化合物的重要反映,把握Grignard试剂、丙二酸酯及β-丁酮酸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12)在把握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基础上,把握多官能团化合物中羟基酸、羰基酸、氨基酸及不饱和醛酮的大体反映及其应用。

(13)了解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核酸的大体概念及性质。

5.了解反映机理,加深对重要反映规律的明白得

了解反映机理,加深对重要反映规律的明白得。

具体要求了解以下内容:

(1)了解两类大体反映——离子型反映和自由基型反映的特点和区别。

(2)三类反映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自由基的形成及稳固性的分析,说明有关大体反映的规律。

(3)饱和碳原子上两种亲核取代反映机理(SN1,SN2)

(4)排除反映的两种机理(E1,E2)

(5)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映机理。

(6)醛、酮的亲核加成反映机理。

(7)羧酸及其衍生物的亲核加成-排除反映机理。

(8)芳烃的亲电取代反映机理。

(9)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排除-加成机理。

(10)饱和碳原子上及烯丙位、苯甲位的自由基取代反映机理。

(11)碳碳双键的自由基型加HBr反映的机理。

《分析化学》考试纲要

一.考核目标

《分析化学》内容分为化学定量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份。

化学定量分析包括重量分析、滴定分析、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置;仪器分析包括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紫外、红外、荧光、核磁共振)、质谱、色谱分析(色谱法概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各分析方式的大体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

学生应系统把握各类分析方式的大体知识,大体理论和大体操作技术,并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熟练运用各类分析方式和分析技术于实际分析测定中。

二.考核内容

1.绪论:

把握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式的分类,分析进程和步骤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置:

把握准确度与周密度;误差与误差;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式。

熟悉:

误差的传递;t散布;平均值的周密度和置信取间;显著性查验(t查验和F查验);可疑值的取舍(Q查验法、G查验法)。

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法那么;修约规那么。

3.滴定分析概论:

把握滴定进程及其大体概念(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终点误差);各类类型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终点误差计算。

散布系数和副反映系数。

熟悉:

质量平稳;电荷平稳;质子平稳

4.酸碱滴定法:

把握酸碱滴定法的大体原理;水溶液中的酸碱平稳;溶液中酸碱组分的散布;酸碱溶液的pH计算;酸碱指示剂。

5.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把握非水滴定法的大体原理;非水溶液中碱(酸)的滴定。

熟悉:

非水滴定法的特点和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了解:

非水滴定法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6.配位滴定法:

把握配位滴定法的大体原理;配位平稳;金属指示剂;滴定条件的选择

7.氧化还原滴定法:

把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大体原理;氧化还原反映的特点;电极电位与离子浓度的关系(Nernst方程式);条件电位及其阻碍因素;氧化还原反映的进行程度和反映速度。

氧化还原指示剂;各类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测定条件。

8.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把握沉淀滴定法的大体原理;铬酸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和铁铵钒指示剂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及适用范围。

沉淀的完全与阻碍因素;沉淀的纯净度与阻碍因素;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熟悉沉淀的形成及其形态;均匀沉淀及有机沉淀剂的应用;重量分析法的大体操作及计算。

了解挥发法和萃取法

9.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把握电位法(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的大体原理;玻璃电极的结构、原理及性能;pH值的测定方式;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种类、性能及测定方式。

电位滴定法的大体装置、指示电极的选择,确信终点的方式。

永停滴定法的大体原理;可逆与不可逆电对;滴定方式的原理与类型;仪器装置。

了解电化学分析法的粗略分类;电解法、电导法、伏安法的简单原理。

10.光谱分析法概论:

了解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彼此作用;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仪器。

1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把握Lambrt-Beer定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定性分析方式(定性辨别和纯度检查);定量方式(单一物质的定量方式;多组分样品的定量方式)。

12.荧光分光光度法:

把握分子荧光的发生进程;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阻碍荧光强度的因素。

定量分析方式。

熟悉荧光法分光光度计。

了解荧光分析新技术

13.红外分光光度法:

把握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特性、表示方式;基频峰和泛频峰;特点峰和相关峰;吸收峰的位置。

熟悉:

典型图谱;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制样;光谱解析程序。

1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把握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共振线与吸收线;原子在各能级的散布;原子吸收线的形状;吸收强度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技术。

15.核磁共振光谱法:

熟悉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共振;弛豫历程;化学位移及其产生、表示方式和阻碍因素;质子化学位移的计算;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统。

了解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式。

16.质谱法:

熟悉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器和质谱、质谱仪的要紧性能指标;离子类型;分子式的测定。

17.色谱分析法概论:

把握色谱进程;色谱法的大体原理。

熟悉:

色谱法分类

18.平面色谱法:

把握薄层色谱法的大体原理;吸附剂和展开剂的选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式。

熟悉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纸色谱法的原理和实验条件。

19.气相色谱法:

把握色谱理论;大体概念(色谱峰、基线、保留值、色谱峰区域宽度);色谱进程(差速迁移);塔板理论(大体假设、二项式散布、正态散布)及动力学理论(VanDeemter方程);色谱柱;检测器;分离条件与操作条件选择;定性定量分析。

20.高效液相色谱法:

熟悉各类高效液相色谱分类与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比较。

定性定量方式。

21.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熟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的大体原理;电泳和电泳淌度、电渗和电渗淌度、表观淌度、理论塔板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