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41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docx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乘法(三)》优秀导学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题

  分数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数形结合,巧妙突破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图形语言直观性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有了图形的帮助,学生就有了思考的拐杖,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就不再是机械地操练和模仿了。

  2.在操作中学数学。

  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只有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才能让孩子们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教学中,教师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动手的机会,留足了操作的时间,在折纸过程中,学生们不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更感受到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乘分母的积作分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条 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

  18×=   ×=

  2.引导学生思考:

像×这样的分数乘分数又该怎样计算呢?

  3.交代学习目标。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明确学习内容。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0×=  28×=

  ×10=  ×2=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读一读教材28页左上角的一段话。

  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引导学生思考:

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想一想:

×=?

  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照教材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组织学生讨论:

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

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再涂出的吗?

  3.引导学生结合折纸过程,交流计算过程。

  4.组织学生试做“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的内容,并交流过程。

  5.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6.想一想,这种计算方法与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矛盾吗?

  1.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讨论、交流后明确:

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2.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折一折、涂一涂等学习活动。

  通过折、涂、观察,得出:

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占整张纸的,即×=。

  按照上面的方法涂一涂,感知的的大小,得出×=。

  3.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折纸过程,说一说怎样计算。

  4.试做,交流计算过程,对比结果,明确注意事项。

  5.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得出:

分数乘分数,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6.思考后汇报:

不矛盾,因为整数也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2.涂一涂,算一算。

  ×=

  ×=

  ×=

  3.列式计算。

  的是多少?

  一个数是的,这个数是多少?

  4.一瓶水连瓶重千克,喝了一半水后连瓶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

  5.校园面积的准备进行绿化,绿化面积的用来种草。

草坪面积占校园面积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29页1题。

  2.学校有120个乒乓球,李老师上课拿走了48个,甲同学认为剩下的比原来的多3个,乙同学认为剩下的比原来的多2个,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呢?

  1.自己独立解答,然后共同交流结果,全班订正。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选代表陈述他们谁说得对。

  6.一个长方形的长是米,宽是长的。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第2课时 乘数与积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  ×

  2.算一算,说一说。

  ×   ×

  ×   ×

  3.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1.汇报交流×和×的意义。

  2.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并汇报计算过程。

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计算下面各题。

  ×  ×

  ×  ×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乘数与积的关系。

  出示教材29页“试一试”第一部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这种说法对不对。

  引导学生尝试举例,发现问题后到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2.计算观察,发现规律。

  组织学生计算教材29页“试一试”第二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乘数变化的特点。

  组织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其中的规律。

  汇报规律。

  组织学生尝试借助分数的意义解释规律。

  1.明确题意,小组内讨论交流。

  举例说明,小组内讨论、交流看法,发现:

一个数与分数相乘,积有时大于这个数,有时小于这个数,有时还等于这个数。

  2.观察题目,发现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由真分数逐步增大变成假分数。

  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发现的规律。

  全班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

一个数乘大于1的分数时,积大于这个数;乘小于1的分数时,积小于这个数;乘等于1的分数时,积等于这个数。

  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比较大小。

  ×○

  5×○

  ×1○

  ×○

  3.填空。

  当m时,m>;

  当m时,m=;

  当m时,m<。

  三、巩固练习。

  1.组织学生完成教材30页4题。

  2.选择。

  一个数乘真分数,所得的积这个数;乘假分数,所得的积这个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D.等于或大于

  3.填空。

  当a时,a<;当a时,a=;当a时,a>。

  1.计算后小组内交流,比较大小,再全班汇报。

  2.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小组内讨论、交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不计算,比一比。

  ×○×

  ×1○×

  ×○×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北师大,小学数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