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816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 世纪之交.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同步教学课件+检测试题2份第27课世纪之交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程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背景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苏联及东欧各国的社会动荡。

2.东欧剧变

(1)含义: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概况:

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3.苏联解体

(1)1990年,苏共放弃党在国家中的地位,实行多党制。

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2)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特点

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表现

(1)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

①背景:

1999年,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

②旗号:

人权高于主权。

③概况:

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④特点:

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主权国家发动的战争。

(2)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2001年美国“9·11”事件。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背景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2.表现

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

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俄罗斯

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量

中国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特点

“一超多强”。

4.影响

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扩张,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损失,但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共性和个性,苏东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的教训,正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改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

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勾勒了一幅“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并标注:

①美、欧、日构成的三角形是基础,②美、俄、中构成的三角形是关键,③美、欧、俄构成的三角形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构成的三角形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

由此可见,他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理解是什么?

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各种力量之间相互牵制。

…………………主题一 苏东剧变…………………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

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材料二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样看?

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

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的本质。

(2)材料二中的“国际形势的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3)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多极化格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提示:

(1)原因:

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经济发展迟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伤害了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苏联对外政策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苏联的改革失败和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本质:

社会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含义:

两极格局结束后,一方面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世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3)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发展;要抵制和反对西方腐朽势力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

[拓展升华]

苏东剧变的原因及认识

(1)苏联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激化了矛盾,引起了社会动荡

外部原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2)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部原因

①历史原因:

东欧各国长期受制于苏联,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

②现实原因:

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日益脱离群众

外部原因

①苏联原因: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推动了东欧各国执政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

②西方原因: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对东欧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利用资金、技术的援助,支持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对势力等

(3)认识:

①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形态,它需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②苏东剧变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③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对点训练]

1.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

“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

”那么,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体制的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D.民族矛盾尖锐

解析:

选A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历任领导人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没有真正摆脱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最终阻碍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根本原因。

……………主题二 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

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

“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美国奥巴马政府几年来用尽各种伎俩在亚洲制造麻烦和事端!

先后用“冷战”思维利用东海及东北亚和南海及东南亚地缘环境的乱象,制造出南北朝鲜,东海中日争端,台湾军售,南海争端,频繁大规模的联合军演,表演着“冷战”时期的闹剧。

(1)材料一中美国的外交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在“冷战”后的什么外交方针?

提示:

(1)目标:

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插手地区争端,试图独霸全球。

  [归纳总结]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1)动荡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恐怖主义、民族分离活动等)。

②在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首的单极世界,不断推行其霸权政策。

③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和平原因:

①在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②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方政治经济力量的崛起,必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有所遏制,多方力量的制约,使各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不得不遵守秩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对点训练]

2.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

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动荡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题目材料反映了这一点。

考点一

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国际局势

命题角度

1.考查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2.考查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

[典题例析]

  [例1]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题思路] 

史论分析

判断

由材料中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可知该说法正确

正确

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史实

错误

说法错误

错误

由材料中“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可知该说法正确

正确

[答案] A

[题组冲关]

1.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带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也向以色列境内发射数百枚火箭弹进行还击。

8天之后,双方达成停火协议。

以上材料表明了(  )

A.联合国在当今世界的作用越来越弱

B.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缓和与动荡并存

C.平等协商、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

D.美国强权政治完全操纵国际政治格局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趋向缓和,但材料信息体现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利比亚多处军事和民用目标遭到导弹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建筑设施严重毁坏。

这表明(  )

A.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B.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D.霸权主义仍在影响和平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因素。

“法、英、美展开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说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是影响国际局势紧张的主要因素。

考点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命题角度

1.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

2.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及认识

[典题例析]

  [例2]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

A.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解题思路] 

选项

史论分析

判断

A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错误

B

从材料中“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可知,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错误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单极世界并没有形成

错误

D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但是“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这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正确

[答案] D

[题组冲关]

3.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该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①美、日、俄、欧、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②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③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①“共同主导”说法错误;②“最终形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D。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

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

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

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

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

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

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认识。

解析:

(1)问,结合材料一信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知,作者强调美国应该在当今世界中发挥作用,即主张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问,结合材料二可知,材料强调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但是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分析。

第(3)问,首先明确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弊。

答案:

(1)主张:

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目的:

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

(2)观点:

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的曲折过程。

依据:

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遭遇美国“一极”的挑战。

(3)认识:

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协调发展,符合客观规律;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3)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整个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时间:

25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世纪80年代末,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  )

A.社会制度发生变化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文化观念发生变化D.民族构成发生变化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的这场危机是东欧剧变,其突出表现是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2.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的标志(  )

A.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B.第三世界崛起

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解析:

选D “别了”的含义就是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总的特点是(  )

A.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B.核战争的威胁消失

C.霸权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威胁

D.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

解析:

选A 两极格局解体后,由于美苏争霸而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得到缓和,因此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

4.2011年1月24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0多人受伤。

事发后,国际社会对这一恐怖袭击行为纷纷表示谴责。

这不能说明(  )

A.当今世界的反恐任务严峻

B.恐怖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恐怖主义活动不得人心

D.恐怖主义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

“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的趋势,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也说明当今世界反恐任务依然严峻;从“国际社会……纷纷表示谴责”可以得出恐怖主义不得人心的结论。

D项夸大了其影响。

5.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是指(  )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6.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的国际力量失衡,世界的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

下列不是形成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有(  )

A.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欧盟的力量日渐增强

D.地区冲突与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日本是经济大国,正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A项不正确。

其他各项均符合题意。

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

这些史实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B.新的力量不断崛起

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D.军事集团不断出现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中“欧盟”“俄罗斯”“东方巨龙”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政治力量,反映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征。

8.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解析:

选D 美苏“冷战”的结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排除A项;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

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排除B项;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C项与史实不符。

两极格局结束后,故没有新的力量均势制约美国,“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选D。

二、非选择题(18分)

9.高一(3)班同学在学习《走向多极化》一课后制作了下列表格。

背景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一超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

西欧联合为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尤其是法、德,实力很强

日本的崛起,日本由经济大国转而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不失为大国

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

(1)表格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是什么?

(2分)

(2)这种变化对法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8分)

(3)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我国将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

(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解体对世界关系的影响。

(1)问,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来回答。

(2)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现实分析。

第(3)问,第一小问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第二小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抓住机遇调整自己,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法国通过欧盟壮大自己,促成欧元的流通和欧洲的一体化;日本由经济大国转而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俄罗斯和中国也将此作为跻身大国行列的良机。

(3)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对策:

注重以科技为核心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的团结与合作;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要和发达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与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