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1531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现代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docx

《现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学.docx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复习纲要

2018.6

题型:

一、填空题(20分)二、选择题(10分)三、简答题(30分)

四、论述题(20分)五、阅读分析题(20分)(阅读作品,写简短的评论。

论点鲜明,选好角度,条理清晰,表述流畅,不少于400字。

第八讲新时期诗歌

一、艾青《光的赞歌》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二、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神女峰》顾城《一代人》重点诗句

三、朦胧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海子诗歌主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五、新生代诗歌:

韩东《有关大雁塔》》

第九讲新时期散文

一、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杨绛《干校六记》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张中行《负暄琐话》

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风雨天一阁》贾平凹《秦腔》史铁生《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第十讲新时期戏剧

1、探索戏剧的特点

2、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第十一讲新时期小说

第一节伤痕小说

一、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冯骥才《啊!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第二节反思小说

一、人物形象:

王蒙《蝴蝶》张思远《活动变人形》倪吾诚、张贤亮《绿化树》章永璘、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秦波古华《芙蓉镇》胡玉音秦书田

第三节改革小说

一、《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新星》李向南

二、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形象特征

三、路遥《人生》高加林《平凡的世界》

第四节寻根小说

一、汪曾祺《受戒》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二、韩少功《爸爸爸》白痴丙崽阿城《棋王》王一生王安忆《小鲍庄》捞渣

第五节现代主义小说

代表作:

王蒙《春之声》宗璞《我是谁?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残雪《山上的小屋》

第六节先锋小说

马原“元叙事”《冈底斯的诱惑》格非《迷舟》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七节新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

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刘震云《一地鸡毛》方方《风景》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第八节新历史主义小说

一、标志之作

莫言《红高粱》乔良《灵旗》

二、莫言代表作:

《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蛙》

3、莫言的创作特色

四、《白鹿原》的主题内涵和艺术特色

第九节九十年代小说

王朔《顽主》贾平凹《废都》王安忆《长恨歌》阿来《尘埃落定》余华《活着》王小波“时代三部曲”

 

第8讲新时期诗歌

1、艾青《光的赞歌》P201“甚至光中也有暗,甚至暗中也有光”雷抒雁《小草在歌唱》P203

2、北岛《回答》P63顾城《一代人》舒婷《致橡树》P65《神女峰》重点诗句

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舒婷《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神女峰》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三、朦胧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

1、朦胧诗洋溢着“英雄主义”色彩

表现出共同的济世态度、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重在启蒙,关注和切入时代生活和现实矛盾。

如:

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沉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2、朦胧诗洋溢着“人本主义”色彩

强调人的权利、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崇高,将文学的主体性提高到至关重要的地位。

如:

舒婷《双桅船》“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3、朦胧诗洋溢着“理性主义”色彩

表现出经历文革的一代青年人特有的悲愤和沉思,以深沉而冷峻的理性批判精神表达对黑暗时代的痛苦体验和感受。

如:

北岛《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艺术特色:

1、注重表现多变、曲折丰富的主体世界,突出个人主观感觉和内在情感。

如:

舒婷温婉细腻《四月的黄昏》

北岛尖锐冷峻《宣告—给遇罗克烈士》

顾城敏感灵秀《别》

诗人主张:

诗应该从独立感受和思考的自我出发去寻找个人和现实世界的临界点,通过个人独特感受折射世界,创造个性化、心灵化的诗美境界。

2、意象呈现具有朦胧性、不定性

朦胧诗通过意象的辐射,呈现出意义的多重性,用模糊的意象取代明确的形象和意义,营造了一个“雾里看花”的诗境,留给读者一个自由的丰富的想象空间。

如:

北岛《迷途》凸出空间感,引用蒙太奇手法,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

顾城《门前》

3、以象征的手法暗示微妙的情感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如:

顾城《远和近》诗歌利用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的矛盾所造成的表层逻辑的错觉,将人心理感受的真实性隐藏在错觉之下,形成对比。

以单纯的意象象征表达人类最普遍最深刻的心灵处境:

孤独。

4、海子诗歌主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悲歌追求远大理想的执着和痛苦。

海子:

“我的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

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2、咏唱爱情的欢乐和悲伤

如:

《四姐妹》

3、倾诉对家乡土地的眷念

“麦子”-核心意象

麦子意象与生活经历有关,是生存的根基,表达对土地和粮食感恩与荒凉的情怀。

“麦地”意象代表家乡、土地和庄稼,成为诗人获得“返乡”的精神归宿和观察人生的情感起点。

并赋予土地神性,通灵般地与土地交融,使情感尤具深度和力度。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①具有浪漫主义诗歌情调,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既新鲜可爱,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诗意明朗流畅。

②“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对于“幸福”的抒写中存在内在分裂,对“幸福”的表述产生了歧变(幸福愿望和现实孤独)。

而诗中的自我申诉(我只愿)也构成反讽式的消解,呈现出诗人的生存及思考中无法逾越的孤独与痛苦。

③表达对幸福却“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的远方的痛苦追求,这是一种绝望中的告别,对世俗幸福的告别,对亲人与爱人的告别,以大海为归宿,对死亡天国的倾心向往。

这是一首戏剧化的诗,又是充满矛盾冲突的“包含的诗”,时间距离的必须弥补和不可能弥补之间的冲突,加剧了诗人自身的情智冲突,这种冲突具有极强的悲剧性。

新生代诗歌:

韩东《有关大雁塔》

①意绪淡漠,渲染人生无奈,反英雄主义、反启蒙主义的平民化特征。

②没有抒情性的渲染、只写感受和体验,不动声色的叙述----“冷抒情”

第九讲新时期散文

一、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之作,共150篇,合42万字。

这是作家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心路历程的实录,具有鲜明的自审意识和无技巧的境界。

(1)体现出人生探索精神

探索的重心是十年文革悲剧,批判极左路线,重申反封建主题。

从荒诞的历史引发出对民族劣根性和民主、法制问题的思考。

如:

《小狗包弟》

(2)体现出讲真话的精神

《随想录》被称作“讲真话的大书”,体现出说真话、诉真情的人格勇气。

如:

《怀念萧珊》

(3)体现出自我解剖精神

对自己和当代知识分子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彻底而又痛苦的解剖。

巴金在自我批判中完成着灵魂的复归与升华,自我价值得到重新确认。

“我是我自己,我回到我自己身上了。

艺术特色:

(1)追求“无技巧”的境界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无技巧。

”随意运笔,杂体相生。

天然自成,不拘一格。

(2)多以叙事为主,寄深沉的情感于平淡的叙述之中,平易朴素,质朴无华。

3、杨绛《干校六记》

散文集《将饮茶》《我们仨》:

以从容达观的态度表达人的生存困境和知识分子的存在勇气。

以喜剧性的态度表现对命运的反嘲。

具有超然的中和美,力求“万人如海一身藏”(《隐身衣》),坚持精神的自由和自足。

《老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坐老王的三轮车、送鸡蛋和香油(送——钱)

情感不对称:

怜悯——真爱人格不对等——清高世故——尊重平等(精神慰藉)

人性的光辉:

在践踏人性的绝望中对人性的真善美的发现与张扬。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从容表现文人审美化的生存方式和自由性灵,赋予日常生活雅致的情趣。

《端午的鸭蛋》P184寄托表达乡愁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

春初新韭,秋末晚崧,滋味近似。

张中行《负暄琐话》

《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剥啄声》“炉火沉灭在残灰里,是谁的手指敲落冷梦?

小门上还剩有一声剥啄。

听表声的答,暂作火车吧,我枕下有长长的旅程,长长的孤独。

”(陈敬容)

述说“逝者如斯”的文化乡愁

复活了20世纪的文化人的形象,复活了体现文化之至美的文化人格。

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作者的一部文化散文集。

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1、探讨“文化良知”和知识分子的人格。

如《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道士塔》等。

例如“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

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

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

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苏东坡突围》)

2、余秋雨对知识分子弱点也给予了批判。

例如:

《西湖梦》中“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

他成就了一个无心功利而自娱自耗的天地:

在这个天地里,中国文人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终于导致中国文人群体文化人格日趋暗淡:

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

《风雨天一阁》作品选P194

从范氏藏书楼的历史变迁,写出了民族精神史的沧桑。

贾平凹《秦腔》P175

注重书写山地人民的精神现象,歌颂世间生命活力,以宁静而辽远的乡村生活否定城市文明。

秦腔是苍凉、辽远、空廓和悠长的。

《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渲染了秦地的民情风俗,更重要的是传神地展现了秦地百姓的精神风骨、热情蓬勃的生命力。

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成为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史铁生《我与地坛》P332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好好活着---好好告别

物我交融——生存感悟——精神家园

对人生苦难和命运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注重审视自己的灵魂世界。

史铁生《命若琴弦》

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他的一辈子都被那虚设的目的拉紧,于是生活中叮叮当当才有了生气。

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荒诞和宿命的抗争。

第十讲新时期戏剧

1、探索戏剧的特点P217

(1)哲理思考与艺术抽象

如:

高行健《车站》P220

1983年,无场次多声部抒情喜剧。

等待的虚无与荒诞:

“别看表!

别看表!

”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逝,却发现自己仍还是停滞在数年之前的原地,痛苦莫过于此。

无所适从,无从实现梦想。

剧中的人物要走而又由于外在的和内心的种种牵制走不了而耽于自困。

(2)突破舞台界限,强化观演交流。

冲破“镜框式舞台”界限,引进了文学的叙述因素,增添了叙述者(主持人),运用“间离效果”,破除“舞台幻觉”。

如:

《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专门设置了男、女两个叙述者,运用面具形式。

(3)打破传统分幕、分场整一概念,扩大舞台时空领域。

增加剧作的场次,运用了灯光切割的手段分割舞台、增加演区,扩大舞台空间,废除巨型自然主义布景,而代之以中性舞台的装饰,人物内心活动,诸如回忆、梦幻等在戏剧舞台上的直观展现。

如:

《绝对信号》P220P364

(4)加强戏剧的综合意识,丰富话剧的表现手段。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熔歌、舞、诗、剧于一炉。

《魔方》、《野人》等剧大胆地吸收并运用了音乐、舞蹈、电影、曲艺等艺术成分。

2、高行健《绝对信号》话剧艺术的探新P220

1、提出当代青年命运这一严峻的课题

黑子——蜜蜂——小号

2、人物内心活动图象化

3、小剧场无场次的演出形式

4、剧中人与观众直接交流

高行健《车站》P220

1983年,无场次多声部抒情喜剧。

等待的虚无与荒诞:

“别看表!

别看表!

”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逝,却发现自己仍还是停滞在数年之前的原地,痛苦莫过于此。

无所适从,无从实现梦想。

剧中的人物要走而又由于外在的和内心的种种牵制走不了而耽于自困。

第十一讲新时期小说

第一节伤痕小说

1、刘心武《班主任》1977.11

卢新华《伤痕》反映了一代知青的心灵创伤和精神困惑。

采用两极对立的结构模式,在激烈的政治与道德对抗中表现人物性格,理念化、概念化较明显。

冯骥才《啊!

》吴仲义为了平安无事蜷缩在精神重负的阴影中,压郁与恐惧,丧失应有的理性精神和自由意志。

他的悲剧命运隐喻了整个知识分子层的沉沦,揭示出文革时期整个社会理性和道德危机的原由。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大墙文学”真实再现文革中冤狱遍地、人妖颠倒的历史现实,人物的性格具有崇高美的悲剧意义。

但人物形象过于理想化。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了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戕害了农民(许茂)的性格和灵魂,而许秀云的悲剧既呈现了社会的苦难,也反映了对人的主体精神和自由意志的顽强追求。

第二节反思小说

1、人物形象:

王蒙《蝴蝶》王蒙《蝴蝶》描写了党的领导干部张思远三十年来地位、境遇发展变化的心理历程。

小说对党和国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的深沉反思,具有很强的“内省”和“思辨”色彩。

P168

张思远《活动变人形》倪吾诚《活动变人形》描写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倪吾诚(多余人)在旧式家庭中的苦闷、游移和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挣扎而终无所获。

是一部民族自我批判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

反思中西文化相互融合、冲突的发展状貌,对如何审视、看取中西文化,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文化等问题。

张贤亮《绿化树》章永璘青年诗人、“右派分子”,在《资本论》里寻找人生的意义,在沉沦中觉醒。

谌容《人到中年》陆文婷陆文婷的形象:

以一种知识分子的受难方式(人才的断裂、流失)折射了历史的悲剧与文化的错位。

在陆文婷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的时时眷恋,对现实的默默接受,都是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美的表现。

P176-178

秦波P177“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典型

古华《芙蓉镇》胡玉音秦书田作品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右派分子秦书田、农村妇女胡玉音,革委会主任李国香、运动根子王秋赦等人物形象,揭示了文革的左倾错误和非人道思想,呼唤善良人性和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从而反思文革的历史灾难。

第三节改革小说

1、《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1979年P156乔光朴形象:

多机智、有魄力、办事果断,雷厉风行,光明磊落。

《乔厂长上任记》体现了改革英雄忧国忧民、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新星》李向南P158

二、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形象特征

1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

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

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的本质,又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

2他个人的悲与喜,使我们看到特殊时代农民的双重性格;善良与软弱,淳朴与无知,憨直与愚昧,陈奂生使我们发笑,但在笑中又感到心酸与悲愁。

陈奂生的艺术形象概括的说是:

陈奂生终日劳碌,半生清苦;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时来运转,受宠若惊;眼花缭乱,呆头木脑;不暗世道,白白自讨羞辱,但随即又自抬身价。

他是新时期勤劳善良,希望过好生活,但又愚昧麻木、观念落后的农民的典型。

陈奂生式的精神满足与鲁迅笔下的阿Q似乎有着血缘关系。

“陈奂生性格”已经成为历史和国民性格中的美德与弱点的一面镜子,表达作者对陈奂生们的精神世界的严肃探索和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

揭示出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农民精神现状之间的矛盾。

三、路遥《人生》高加林《平凡的世界》

高加林:

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抉择

爱情的选择:

一边是无私地爱他甚至是崇拜他的农村姑娘刘巧珍,一边是赏识他钦佩他的城里知识女性黄亚萍。

高加林的选择表面上看是对爱情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事业的选择,是对人生前程的选择。

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之间的冲突

《人生》以城乡交叉地带为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揭示出改革开放时期新旧交替、矛盾纷呈的时代特点,展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刻画了人生道路上探求者和奋进者形象。

“千千万万的高加林们还要离开土地,而且还可能再不返回。

”——路遥.路遥文集

高加林的难题同样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难题,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每一种选择都无可非议。

但我们也要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四节寻根小说

一、汪曾祺《受戒》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受戒》在恬淡和谐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欢乐和自然形态,明海的受戒(破戒)生活与英子的平民化生活融化得自由、圆融和美好。

P184-185

这一群本应寻求灵魂超脱的和尚,依恋着世俗化的生活,他们一面过着"俗人"的生活,享受着人性、人情焕发出来的欢乐与愉悦,一面追求着宗教理想,皈依于一种执著的信仰。

艺术特色:

1.明海和小英子保存着最为自然的本性--水一般透明的性情。

他们有着本乎自然的欲望,纯真的情爱,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约束。

美妙的少年恋情被表述为一种如水一般流淌的、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受戒"与"情爱"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在这里奇特地统一起来了。

2.情与景的完美融合,含蓄有致。

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得纯朴、温馨、清雅。

3.小英子生存的空间是桃源式的环境。

这一片空间里的人,与自然是充分混溶的。

4.小说中的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正是汪曾祺自然、通脱、仁爱的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

5.“超功利的率性自然”的思想是生活境界的美的极致。

本文所表述的可能只是一场梦,只是真实作者心目中的一种“理想境界”。

它或许存在过,但已经永逝不复返了。

这一“话语空间”实际上只是一种情感的操练,试图“重返旧时光”的一次想象性的努力,追寻一种理想意境中的生活,圆作者的那一个梦。

二、韩少功《爸爸爸》白痴丙崽

集湘西民间丑陋遗存和传说于一体,描绘了鸡头寨乡民们迷信天命、因循古训、愚顽不化、行为怪诞、械斗打冤的荒诞的生存世界。

P160

鸡头寨人的原始习俗和观念:

特殊的传说及其行为方法鸡精

传统禁忌禁止女人和孩子上窑

普遍的征兆心态鼠-妖怪打雷占卜

野蛮仪式杀丙崽祭谷神煮人肉服毒

“丙崽”的独特形象:

畸形形象---富于寓意的文化象征:

没有父亲(无根)

永远长不大(思想不成熟)

无语言能力(不能表达和认识自己)

无父的出生(失家庭之根)—无族的存活(失族类之根):

表达对失根的思考

“丙崽”的象征意义:

丙崽象征了民族文化中丑恶顽固和浑浑噩噩的劣根性。

这个体残智呆的白痴形象被看作是远古以来我们民族愚昧、蛮荒、顽冥不化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集体无意识”和“生命自在体”的象征。

阿城《棋王》王一生

《棋王》主要讲述吃的故事和棋的故事,构成了人生中物质与精神的两个部分,合成了生命的故事。

由此透露出对动乱现实的折射、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王一生“棋呆子”爱棋如命

“我迷象棋。

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

待在棋里舒服。

“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

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对“棋”的痴迷表现一种人格操守和生存信念。

王一生这个无力适应社会的人把他的生存场所由社会行为转向了个体的精神体验:

棋艺,构成了他内在生命与精神的自足自在。

这种人格行为与精神存在方式无疑是一种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与人格精神的延伸和折光。

王安忆《小鲍庄》捞渣P160

坚持仁义精神:

贫穷中的互助、危难中的救人(捞渣)

批判仁义对人性的异化及其对传统秩序与观念的维护(鲍秉德媳妇被逼疯、拾来与寡妇相爱受阻)

第五节现代主义小说

代表作:

王蒙《春之声》

宗璞《我是谁?

》韦弥:

“毒虫”以荒诞的艺术手法揭示文革对人性的摧残,生动描绘人物的迷乱、恐惧与绝望的心理。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描写一群音乐学院的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景,表现他们在各种现代思潮影响下,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驯从与反叛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躁动不安、放纵狂妄的叛逆心理。

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反抗精神危机

徐星《无主题变奏》表现现代青年无法实现个体价值的迷惘彷徨孤独的情绪。

用抽象化、符号化的手法放大和夸张人物的忧郁痛苦和孤独情绪,描绘一个荒诞变形的艺术世界。

残雪《山上的小屋》“我”焦虑恐惧孤独P270

1、运用反讽的笔法,以冷调、漠然、平静的叙述风格和非常态的精神病患者式的叙事方式,营造了一个超现实的荒诞世界,表现了现代人类那种具有悲剧性却无悲壮感的哲学化主题。

2、展现出一个以非理性、超验和荒诞为特征的丑陋的世界。

生活在丑陋世界的人是怪诞、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

3、创作目的:

在奇特的创造中获得创作的快感。

第六节先锋小说

马原“元叙事”广泛采用元叙事的手法,作者在小说中直接出现并揭露小说的虚构性,破除经典现实主义的“似真幻觉”。

虚构成为他的小说叙述的首要原则。

他的经典句式是“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强调虚构的技法,建构“叙事圈套”形成一种间离效果。

《冈底斯的诱惑》《冈底斯的诱惑》几个故事的拼贴P196

老作家:

讲述自己的神秘经验

“你”:

讲述猎人穷布打猎时的神秘经历

第三人称叙述者:

讲述陆高、姚亮去看“天葬”的故事,并转述顿珠、顿月的神秘故事

通过主题看似不相干的几个故事块连接起来,即它们共同质疑了经验的整体性与确定性。

格非《迷舟》格非构建叙事迷宫

善于在小说叙事的关键部分设置中断和空白,制造“叙事空缺”,使故事变得扑朔迷离,并与小说表达的主题构成隐喻关系,预示着历史与生活的不确定性。

《迷舟》中萧去榆关到底是送情报还是去与情人杏相会?

这个关键情节成为一个“空缺”,故事是一个谜。

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暴力是几乎所有人都或明或显存在的一种普遍人性,是生存世界的坚硬事实。

死亡是任意的、无价值的、不可把握的日常事件。

山岗之子皮皮山峰之子婴儿山岗山峰山峰之妻

第七节新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

池莉“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少年的梦总是有着浓厚的理想色彩,一进入成年便无形中被瓦解了。

印家厚随着整个社会流动,追求,关心…关心火柴几分钱一盒了。

他几乎从来没有想是否该为少年的梦感叹。

他只是十分明智地知道自己是个普通的男人,靠劳动拿工资而生活。

哪有工夫去想入非非呢?

普通人的老婆,就应该粗粗糙糙,泼泼辣辣。

”P294)《不谈爱情》(爱情神话的崩溃,“不谈爱情”就意味着一是消解

空幻的理想世界,二是认可和遵从日常生活的现实法则。

)《太阳出世》《热也好冷也好活着就好》(四与猫子在认识生活上的分歧,表达了对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