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71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doc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印制

目录

国务院批转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审查意见的通知

(1)

关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的审查意见(3)

前言(10)

第一章长江流域概况(15)

1-1长江上游地区(16)

1-2长江中下游地区(18)

第二章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21)

2-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布局设想(21)

2-2长江流域各部门经济发展的轮廓设想(23)

第三章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27)

3-1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方针任务(27)

3-2水资源开发利用(29)

3-3防洪规划(31)

3-4治涝规划(42)

3-5水力发电规划(45)

3-6航运规划(57)

3-7灌溉规划(64)

3-8水土保持规划(68)

3-9南水北调(71)

3-10水产(73)

3-11沿江城镇布局(75)

3-12城市供水规划意见(77)

3-13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78)

3-14旅游(82)

第四章干流治理开发规划(84)

4-1干流规划任务与工程布局轮廓(85)

4-2金沙江河段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开发规划(87)

4-3宜宾至宜昌河段以防洪、发电和航运为主要任务的

水利枢纽规划(91)

4-4干流中下游以防洪、航运与岸线利用为目标的河道

整治规划(94)

第五章主要支流治理开发规划(100)

5-1主要支流与长江干流在规划任务上的协调安排(100)

5-2主要支流分类及其开发任务(101)

5-3主要支流治理开发意见(102)

第六章结语(125)

6-1治理开发长江的总体规划方案(125)

6-2长江流域近期治理开发工程(132)

6-3下一步规划工作意见(137)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前言

长江流域面积180万km2,年入海水量约9600亿m3,水资源十分丰富。

但由于流域面积广袤,跨越多个不同季候区,降雨时空分布变化很大,洪、涝、旱等灾害在各不同地区时有发生,有时灾情分布很广,面积很大,历时长,受灾程度很严重。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今后重点发展的地区,治理开发长江对促进和发展我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1949年解放军渡江不久,长江就发生了大洪水,各级人民政府大力组织群众进行抢险救灾,培修堤防等工作。

新组建的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参与抢险救灾的同时,大力搜集、整理水文等基本资料,确定消除长江中下游洪患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开展了长江中下游防洪排涝规划工作,抓紧堤防建设,抢时间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为战胜1954年大洪水、确保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安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这次大洪水证实了要解除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洪水威胁,必须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到1957年基本完成。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率国务院各部(委、院)及流域内各省(市)委主要负责人,视察了武汉到重庆河段,查勘了荆江大堤及三峡坝址和水库淹没区,审查了三峡工程和流域规划工作。

1958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中央政治局成都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后经政治局会议批准。

遵此,长办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上报。

1959年以后,长办及有关单位按照成都会议确定的方针和分工,继续开展长江干流各河段和主要支流和地区的规划。

并配合国家建设和三线建设供电急需,进行了许多枢纽的选点和初步设计工作。

长江干流进行了金沙江河段、宜宾—重庆河段、重庆—宜昌河段以水利枢纽为主的梯级开发规划。

长江中下游以防洪、航运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

对选定的虎跳峡、白鹤滩、溪罗渡、向家坝(金沙江河段)、石棚、朱杨溪(宜宾—重庆河段),三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进行勘测、设计。

对荆江河段、武汉河段、马鞍山河段、南京河段、镇(江)扬(州)河段进行了整治规划研究。

其中葛洲坝枢纽已经建成。

南京、镇扬河段的可行性报告,业经国务院核准,正在实施。

下荆江的中洲子、上车湾两处急弯,进行了裁弯,对降低沙市水位、缩短航道,效益显著。

关于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根据“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长江防洪方针,在沿江堤防加高加固的基础上,多次研究了再适当加高堤防以扩大泄量的可能性,通过1972年、1980年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确定了再次提高长江堤防防洪标准。

长江支流和地区规划,按照分工协议,长办负责跨省河流的规划,先后进行了嘉陵江、赤水河、乌江、清江、汉江、青弋江、水阳江、滁河、太湖等规划。

湖南省作了洞庭四水流域规划(其中沅水为中南水电勘测设计院作),江西省作了鄱阳五水规划,成都水电勘测设计院作了大渡河、雅砻江规划,四川省作了沱江规划,四川、成都院共同作了岷江流域规划。

此外,有关单位作了不少地区、专业规划,对选定的各支流上的枢纽进行了勘察设计工作,并建成了和正在建设一大批支流工程。

四十年来治理开发长江的工作实践证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的规划方针和方案基本上是正确的。

1982年12月国务院发文,把长江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规划定为国家长远规划内容之一。

鉴于《要点报告》编制后20多年来,人们对于流域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国民经济当前形势和今后发展趋向,对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到本世纪末,要适应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的需要;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象水质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影响等需要研究的新课题;还由于20多年内新积累了可提高规划质量的大量基本资料。

凡此种种,都要求对1959年编制的《要点报告》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1983年3月国家计委以计土[1983]285号文下达关于请水电部负责组织编制长江黄河流域规划的通知,并建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为长江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综合编制单位。

1983年12月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批复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修订补充任务书》。

1984年8月水电部在河北涿县召开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修订补充工作协调会议”,对干支流规划及专业规划等57项大的规划任务,进行了分工、安排。

经水电部、交通部、建设部、农牧渔业部、地矿部、林业部、环保局等有关部、局暨所属有关单位,各省计委及有关厅、局部门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于1985年5月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订补充报告纲要》阶段性成果,报送国家计委供编制国土规划参考。

1988年3月由长办综合汇总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订补充报告纲要》(讨论稿),1988年5月8日到14日由水利部会同能源部在北京举行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修正补充工作座谈会,对《要点报告纲要》(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的审议,会议认为《要点报告纲要》(讨论稿)基本符合国家下达任务书的规定,并把提交的报告定名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1988年修订)。

根据座谈会议的要求,长办于1988年第四季度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1988年修订),报请审查。

1990年5月29日~6月5日,由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在北京召开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1988年修订)审查会,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受田纪云副总理的委托,主持了会议。

领导小组在听取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要点报告》的汇报和与会单位代表和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分析研究,原则同意《要点报告》,并要求根据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

为此,在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水利部牵头,于会后立即组织国家计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能源部、交通部、卫生部、环保局、土地局、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同志,组成修改小组,结合各省代表留下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

1990年7月18日,由国务委员陈俊生主持召开了全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听取了修改小组对《要点报告》修改的汇报,经过审议一致同意修改后的报告,决定根据会上意见再作个别修改后上报国务院审批,上报报告定名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一九九0年修订),修改后的《要点报告》相应定名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一九九0年修订)。

第一章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全长6300余km,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十省(市),支流延展于甘、陕、黔、豫、浙、桂、闽、粤等八省。

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其中山地和丘陵,占流域面积的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面积占全流域的4%。

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

流域地势西高东低,由河源至河口,总落差5400余m。

流域内现有耕地3.63亿亩,人口3.58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分布广,大多数矿藏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干支流上游的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林区之一,全流域活立木总蓄积量25.8亿m3。

水能资源丰富,总蕴藏量2.68亿kW,可开发量1.97亿kW,占全国可开发量的53.4%,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西南地区,其他能源则相对较少。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有悠久的历史。

解放后经过近40年的经济建设,已经形成一个农、轻、重产业结构比较协调,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居先地位的地区。

1983年流域内工农业总产值为3372亿元,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37.1%,其中工业产值2386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8.6%。

按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区计,三大区包括川、滇、黔、鄂、湘、豫、赣、苏、皖、浙、沪11省(市),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2054.51亿元,占全国50.04%,其中工业产值9025.48亿元,占全国49.53%,几乎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1长江上游地区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0多km,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宜昌站年均水量4512亿m3。

干流宜宾以上属峡谷河段(宜宾至玉树段通称金沙江,玉树以上称通天河),长3464km,总落差5100余m,占全江总落差的95%。

金沙江河段比降大,滩多流急,加入的主要支流有北岸的雅砻江。

宜宾至宜昌段(通称川江)长1040km,沿江丘陵与阶地互间,加入的主要支流,北岸有岷江、沱江、嘉陵江,南岸有赤水河、乌江。

奉节以下为雄伟的三峡河段,两岸悬崖峭壁,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滩险众多。

长江上游地区,以山区为主,河谷深切,地形破碎而起伏变化大,岩体以板岩、片岩、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页岩等变质岩和沉积岩出露最广。

侵入和喷出的岩浆岩体,散见于四川盆地以西各地,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部分河谷地段有这类坚硬块状岩体分布,是兴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优良地段。

上游地区,除金沙江中上段,雅砻江、岷江上游基本无暴雨外(日降雨量低于50mm),其他地区均有暴雨。

四川盆地西部与川东的大巴山区是上游的主要暴雨区,因此岷江、嘉陵江及宜昌~重庆区间,常发生大面积暴雨,当相互遭遇时,就形成峰高量大的川江洪水,在7~8月主汛期中,是长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防洪形势最为险要的荆江河段的洪水基本上都来自上游。

长江的泥沙来源也主要来自上游的金沙江和嘉陵江两流域的部分地区。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在100种矿产资源中,有90多种已探明储量可供开采,如铁、锰、钒、钛、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及磷、煤、天然气、石棉、云母等非金属矿,在全流国流域中有重要地位。

由于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为21857万kW,可能开发量为17075万kW,占全流域可能开发量的86.6%。

本区的森林资源也十分丰富。

目前合理开发利用程度都很低,都需加快治理开发。

长江上游耕地面积1.38亿亩,占上游总面积的9.1%,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区(如成都平原)农业发达,农副产品在全国和全流域占有一定地位,但山区则耕作粗放,生产水平较低。

虽然本区雨量丰沛,但在时空分配上常与农业需水矛盾,旱灾常成为上游地区最主要的威胁,洪水灾害也时有发生。

本区山地、丘陵面积很大,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本区工业和经济情况不如中下游地区发达。

自1965年前后开始大规模三线建设以来,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形成了很多专业化生产基地,如以重庆地区为中心的兵器工业基地,沿长江的船舶工业、航天工业和核工业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还有铝材加工、大型机电设备、电子工业、有色金属、天然气化工业等等,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与地方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不少军工企业转为民用服务,同时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也逐步得到发展。

本区由于以山丘为主,山重岭迭,交通不便。

建国后兴建了成昆、襄渝、湘黔、贵昆、川黔、黔桂等铁路和12万km的公路,促进了物资集散、交流,发挥了繁荣经济的巨大作用。

水运方面,以长江干流(川江河段)为主,通过嘉陵江、岷江、赤水河、乌江等支流,初步形成上游内河水运系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由于绝大多数通航河道目前尚处于天然状态,运输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1-2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自出三峡后,进入中下游平原区。

宜昌至湖口段为中游,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

干流自宜昌以下,河道坡降变小、水流平缓,枝城以下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并与众多大小湖泊相连。

本段加入的主要支流南岸有清江,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饶、修五水和北岸的汉江。

自枝城至城陵矶河段为著名的荆江,河道弯曲淤垫,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南岸又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塞)四口分流入洞庭湖,水道最为复杂。

目前上荆江(藕池口以上)堤高流急,形势险要,防洪问题突出,下荆江曲折蜿蜒,泄洪不畅。

城陵矶以下河段,分汊频繁,主流摆动,河势不够稳定。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km,流域面积12万km2,沿岸亦有堤防保护,加入的主要支流有南岸的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太湖水系和北岸的巢湖水系,淮河的大部分水量也通过淮河入江水道入江,大通以下约600km受潮汐影响,是坍岸最严重的河段。

本区由淮阳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三个地貌单元组成,除个别山地以坚硬岩浆岩与变质岩为主外,江南丘陵区岩类复杂,分布有变质岩、岩浆岩、碳酸盐岩、砂页岩等。

中下游平原区以亚粘土、亚砂土和软弱淤泥质土及粉细砂分布为主。

本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

大别山区,湘西—鄂西山地以及江西九岭山至黄山一带是本流域主要暴雨区,且为年降水量高值区之一,其汛期早于上游,如南岸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水系,4月份即陆续进入汛期,如一旦汛期后延与上游峰高量大的川江洪水遭遇,就造成中下游洪灾的严重局面。

本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特别是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建材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如钨、铋、锑、石膏等资源居全国首位,铜、金、稀土及其他非金属矿藏也很丰富,唯煤炭储量较少。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洞庭、鄱阳两水系的支流,清江和汉江,理论蕴藏量约5000万kW,可开发量约2650万kW,占全流域的13.4%,其中,下游地区能源资源更少,是流域内主要缺能区。

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农业生产发达,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滁皖地区、太湖流域及长江三角洲都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棉、油等农业生产基地。

区内城市林立,拥有密集的城镇群体。

交通便利,公路通车里程17.6万km,并有较完善的内河航道网和最集中的江海港群。

人口稠密,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冶金、纺织、化工、炼油、机械、电力、建材、食品等工业,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较高的地区,亦是流域的精华地带。

1988年中下游地区涉及的八省市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1.28%,特别是下游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1988年下游的皖、苏、沪、浙四省市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5.97%。

目前由于缺电严重,本身能源短缺,使现有工业的20~30%的生产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地面高程普遍低于长江及其支流尾闾汛期洪水位数米至十余米,全赖堤防保护,洪涝灾害威胁极为频繁严重,是长江流域防洪的重点地区。

第二章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

2-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趋势和布局设想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计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2000年前后,我国生产力布局以沿海、沿长江、沿黄河为主轴线,结合陇海、兰新、京广、珠江等二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建设总体布局的基本框架。

并指出,长江干流是沟通我国沿海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优越条件。

在本世纪内,要有重点地开发沿江的水能矿产资源,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优势和国内外资源,布局一批大耗水、大耗能、大运量工业,形成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走廓。

这不仅对于加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横向联系,实现资源、技术、经济优势互补,促进生产力布局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提出2000年前后全国实行综合开发的19个重点地区,其中有六个在本流域内。

乌江干流沿岸地区、攀西——六盘水开发区,将重点发展能源、冶金、有色金属、磷化工等耗能工业,形成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比较协调的西南能源、原材料基地;重庆至宜昌长江沿岸地区,以重庆和宜昌为依托,将形成以水电为支柱的工农业开发区,随着三峡枢纽的开发,将促进沿岸城镇和工业的发展,同时川江天险成为优良的水运通途,三峡风景地貌,将使这一旅游胜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将利用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战略地位,建成以大运量、大耗水、高耗能工业为主体的经济走廊,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纺织轻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以及以洞庭湖、鄱阳湖和江汉平原为主的重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湘——赣——粤交界地区,建设成以钨、铅、锌为主的多金属矿基地和稀土矿加工出口基地,并充分利用本区光、热、水土资源的优越条件,建设粮食、经济作物和林业基地;沪宁杭地区,要更好地发挥对内对外辐射扇面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造传统工业,开拓以电子、航天、光学、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重点的新兴工业,使本区成为全国综合性工业基地、国际贸易基地、科技人才基地和全国的经济核心区。

在进行长江流域开发和布局时,必须重视域内人多地少矛盾很突出的特点,必须在统一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指导下,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

土地利用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认真做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切实保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用地,在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前提下,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对沿江岸线,要统一规划,合理地开发利用,同时必须满足防洪要求;要逐步进行陡坡耕地的退耕,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搞好土地开发复垦,弥补各种占用和损毁耕地。

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逐步做到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全流域的土地,实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2-2长江流域各部门经济发展的轮廓设想

(1)农牧业

长江上游青藏高原以发展牧业为主,云贵高原山区以林业为主,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其他山区发展多种经营,丘陵、盆地以种植业为主。

四川腹地及中下游丘陵平原区继续充分发挥种植业的优势和商品基地的作用。

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2000年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10%,播种面积7.3亿亩,粮食总产量1.825~1.925亿t,棉花199.44万t,猪牛羊肉1390万t。

(2)林业

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以保护现有林区为重点,发展水源涵养林,中上游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注意林草结合,中下游低山丘陵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竹林等,中下游平原水网区大力营造防护林、护岸林和四旁林。

按需要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和原料林。

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200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0~31亿m3。

(3)工业

钢铁工业长江上游重点扩建攀枝花、重庆、水城、成都、贵阳等钢铁企业,建立铁、钒、钛原材料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充分利用水运条件,进口部份铁矿石,重点建设武钢、宝钢两个重要的大型钢铁基地,发展马鞍山、大冶、湘潭、上海、梅山等钢铁工业;适当发展南京、苏州、无锡及湖北、湖南、江西、陕西等地方中小型钢铁企业。

争取2000年钢产量5205~5405万t,铁产量4000~4100万t,铁合金1100万t,焦炭2500万t。

有色金属工业长江流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电解铝重点在贵州,其次在云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铅锌主要在湖南,其次在云南、四川;铜主要在江西、云南、湖北、安徽、江苏、湖南、四川、西藏等省;镍主要在四川会理;钨、钼主要在江西、湖南。

规划2000年有色金属生产能力为:

铝97万t,铜45万t,铅22万t,锌30万t。

化学工业长江流域以基本化工、磷化工、盐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主。

在四川、贵州、湖南建设大型磷化工基地,在铜陵、南京两地发展磷肥生产;在上海、南京、安庆、武汉、岳阳、枝江等地扩建和新建石油化工企业;在泸州至宜宾地区发展天然气化工;在自贡等地发展盐化工;此外,三酸两碱等基本化工要在现有基础上发展。

电力工业为适应2000年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区用电的需要(约5330~6159亿kW·h,11233~13972万kW),根据能源资源条件,西南区积极开发水电,并兴建一定数量的火电;华中区要水火电并举;华东区兴建一批火电站,充分开发本区的水能资源,兴建水电站及抽水蓄能电站,有条件的兴建核电站,并从三峡电站送电,联成一个效益巨大的电力网。

煤炭工业流域内煤炭资源较少,且无烟煤储量占64%,煤的质量除湖南、贵州部分矿区外,一般灰分含量高,含硫量大。

预计2000年全流域原煤产量达6500多万t,其中四川2700万t,贵州1900万t,云南、江西、湖南各约650万t。

石油工业长江流域油气田分布在四川、南阳盆地、江汉平原三片,原油产量340万t/年左右,天然气产量2000年将超过100亿m3。

流域内石油化工发达,但原油供应不足,需从区外调入。

规划建设新乡——湖南长岭以及乌鲁木齐——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及与之配套的炼油厂。

(4)交通运输

铁道初步预测2000年长江流域铁路货运量将达8.2亿t,占全国32.8%,客运量9.5亿人次,占全国38%。

规划建设铁路约3000km;主要有从北京——九江经南浔铁路至南昌——赣州后向广州、深圳的南北新通道,及宣城——杭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