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369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信息系统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重点.docx

《信息系统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系统重点.docx

信息系统重点

1、ERP

(1)ERP实现的目的?

协调业务,调整企业资源什么的

(2)ERP概念

20世纪90年代MRP-II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是对MRPⅡ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时又是一类体现这种思想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Inc.)在90年代初期提出。

企业的所有资源简要地说包括三大流: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ERP也就是对这三种资源进行全面集成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概括地说,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3)ERP主要特点

①ERP是MRPⅡ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ERP从形式上看与MRPⅡ有类似之处,但它却在功能和范围上大大超越了MRPⅡ。

MRPⅡ是面对制造业的信息系统,而ERP不仅能用于制造业,而且还能满足企业多角度经营的需求。

因此,ERP应用范围更宽,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

注:

但是尤以制造行业的ERP最为成熟

②ERP体现了供应链思想

MRP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而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

③ERP是企业级信息系统

ERP是能支持企业级业务的大型系统,与MRPⅡ类似是一种以模块化软件包形式提供的软件系统。

一般ERP都有许多模块,它覆盖了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领域。

④适合作为跨国企业信息系统

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的企业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有其分公司,为加强分公司紧密合作就需要使用信息系统。

ERP则是首选方案,因为许多ERP都具有多语种、多货币转换机制,可以方便地使用在跨国公司的环境中。

(4)ERP的主要功能模块

①财务管理模块

一般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部分。

②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该模块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

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

③物流管理模块

A、分销管理:

主要包括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对销售定单的管理、对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建立生产与客户需求的联系)

B、库存管理:

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

C、采购管理:

用来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

(建立生产与供应商的联系)

④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招聘管理、工资核算、工时管理和差旅核算等功能。

(5)ERPⅡ

1990年,GartnerGroup率先提出ERP的概念,10年之后,Gartner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ERPII。

管理范围更加扩大;继续支持与扩展企业的流程重组;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与ERP相比:

①功能ERP——制造、销售、财务……ERPⅡ----跨行业

②角色ERP----企业内部管理优化ERPⅡ----参与价值链/协作商务

③数据ERP----内部产生和使用ERPⅡ----内外部发布和采用

④过程ERP---内部业务ERPⅡ----外部连接

⑤领域ERP----制造业和分销行业ERPⅡ----所有行业

⑥架构ERP----封闭、单一整体ERPⅡ----开放

2、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1)种类

a、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着眼点:

战略分析

b、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着眼点:

战略分析

c、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sPlanning,BSP)着眼点:

企业过程分析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适合运用于高层)P306

CSF基本思想

80年代初把CSF引入MIS战略规划

①通过分析找到影响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②围绕关键成功因素确定组织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

③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CSF步骤

①了解企业的目标

②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树枝图法)

③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

④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P307

SST基本思想

①利用组织现有的战略集

组织的发展方向组织的目标组织战略战略属性

②将组织的战略集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

SST步骤

1识别组织的战略集

描绘出各类人员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系统相应的使命及战略

②将组织战略集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

―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组织战略及属性对应信息系统战略的约束

―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约束提出信息系统战略

SST特点

①反映各种人的要求②由人员需求引出信息系统目标③目标比较全面④不够突出重点

(4)企业系统计划法BSPP308

BSP基本思想

①70年代初由IBM公司提出②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营的思想

③自上而下分析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类,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和实施系统,以支持企业目标④根据过程/数据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

BSP步骤

 

(5)三种方法的比较

CSF方法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和传统的方法衔接得比较好,但是一般最有利的只是在确定管理目标上。

    SST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

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BSP方法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

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组织/系统、组织/过程以及系统/过程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这样可以定义出新的系统以支持企业过程,也就把企业的目标转化为系统的目标,所以我们说识别企业过程是BSP战略规划的中心,绝不能把BSP方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C矩阵。

注意:

定义企业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

3、业务流程重组(BPR)P317

(1)定义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企业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在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

(2)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根本的:

不是枝节、表面,而是本质的,即革命性的,对现行系统进行彻底的怀疑,用敏锐的眼光看出企业的问题,只有看出问题、看透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彻底的:

动大手术、大破大立,不是一般的修补。

  巨大的提高:

指成十倍、百倍的提高,实在量变的基础上产生质变,出现突跃点。

(3)业务流程重组的原则

●横向、纵向集成

●以过程管理代替职能管理,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

●以事前管理代替事后监督, 减少不必要的审核、检查和控制活动。

●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消除冗余信息集。

●以计算机协同处理为基础的并行过程取代串行和反馈控制管理过程。

●用信息技术实现过程自动化,尽可能抛弃手工管理过程。

(4)业务流程重组的实现手段(p318

●信息技术(IT):

充分发挥IT的潜能,利用IT改造企业过程,简化企业过程。

●组织变革:

变革组织结构,达到组织精简,效率提高的目的。

(5)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内容)

●观念重组:

变革基本信念、转变经营机制、重建组织文化、重塑行为方式。

●流程重组:

由面向职能转变为面向流程:

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件新的流程。

●组织重组:

建立流程管理机构,明确其权责范围;制定各流程内部的运转规则与各流程之间的关系规则,逐步用流程管理图取代传统企业中的组织机构图。

组织结构扁平化。

(6)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技术是简化过程,即战略上精简分散的过程;职能上纠正错位的过程;执行上删除冗余的过程。

(7)简化过程的原则:

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减少检查、校对和控制、单库提供信息、一条路径到达输出、并行工程等等。

(8)业务流程重组适用情况

●企业濒临破产,不改只能倒闭。

●企业竞争力下滑,企业调整战略和进行重构。

●企业领导认识到BPR能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又有此需要扩张。

●BPR的策略在自己相关的企业获得成功,影响本企业。

4、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P334

(1)结构化开发的含义

使开发工作标准化,减少随意性

Ø做到有序、高效和减少错误

Ø建立标准的文档

(2)基本思想

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照用户至上的原则,先将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大模块,自顶向下,以模块化结构设计技术进行模块分解,然后,再自底向上按照系统的结构将各模块进行组合,最终实现系统的开发

(3)优点:

严格区分开发阶段,系统的针对性强;整体性与全局性好;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

(4)缺点

开发周期长;开发过程繁琐、复杂;与用户交流不直观

注: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经典的开发方法,强调从系统出发,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地开发系统

5、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P415?

?

(1)基本思想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按照对象的不同特性,可以组成不同的类。

不同的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的事物和系统。

1、现实世界由对象组成

2、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

属性反映对象的状态,方法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操作

3、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消息传递来实现

4、对象可按其属性归类

5、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

6、核心是对象(object)。

对象是数据和操作的集合,操作可以操纵数据

(2)步骤

①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

对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用户的开发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

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识别出对象及其行为、结构、属性和方法。

这一个阶段一般称为面向对象分析,即OOA。

③整理问题:

对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抽象、归类整理,最终确定下来,即OOD。

④程序实现:

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其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即OOP(它是一个直接映射过程)。

注:

面向对象的方法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问题,即从系统的基本构成入手,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系统组成的基本实体(对象)。

面向对象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计算机工具要求高,在没有进行全面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之前,把握这个系统的结构有困难。

因此,目前该方法的应用也是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

6、组织结构图P352

(1)定义组织结构图是用来描述组织的总体结构以及组织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通常用组织结构图来描述现行系统组织机构的层次和隶属关系。

用矩形框表示组织机构,用箭头表示领导关系。

 

(2)画组织结构图应注意:

a不能只画组织中的从属关系、领导和被领导关系。

(因为它们不是全部信息流,还应画出P353图15-3)

b应具体调查结构的职能,不能仅按结构名称画图。

C实际情况往往较复杂,很难设计出面面俱到的MIS。

(应突出重点、目标)

7、数据流程图(DFD)P359

(1)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数据流图由四种基本符号组成。

例:

下图一个简单的数据流图,它表示数据X从源S流出,经P1加工转换成Y,接着经P2加工转换为Z,在加工过程中从F中读取数据。

 

(2)几种注意事项

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

数据流必须要么从某个加工流出、要么流入某个加工,而不能直接从外部项流向数据存储等等。

图示的几种流动都是不合理的

(3)数据流图的层次结构

为了表达数据处理过程的数据加工情况,需要采用层次结构的数据流图。

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逐步分解,并以分层的数据流图反映这种结构关系,能清楚地表达和容易理解整个系统。

在多层数据流图中,顶层流图仅包含一个加工,它代表被开发系统。

它的输入流是该系统的输入数据,输出流是系统所输出数据。

底层流图是指其加工不需再做分解的数据流图,它处在最底层。

中间层流图则表示对其上层父图的细化。

它的每一加工可能继续细化,形成子

(4)对数据流的表示有以下约定:

 ①对流进或流出文件的数据流不需标注名字,因为文件本身就足以说明数据流。

而别的数据流则必须标出名字,名字应能反映数据流的含义。

②数据流不允许同名。

③两个数据流在结构上相同是允许的,但必须体现人们对数据流的不同理解。

例如下图(a)中的合理领料单与领料单两个数据流,它们的结构相同,但前者增加了合理性这一信息。

④两个加工之间可以有几股不同的数据流,这是由于它们的用途不同,或它们之间没有联系,或它们的流动时间不同,如图(b)所示

数据流图描述的是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

如图(c)中,“月末”只是为了激发加工“计算工资”,是一个控制流而不是数据流,所以应从图中删去。

(5)数据流程图画法

自上而下,逐层展开;输入输出,保持平衡。

绘制时采取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办法。

  首先画出顶层(第一层)数据流程图。

顶层数据流程图只有一张,它说明了系统的总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

  下一步是对顶层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进行分解,分解为更多的"处理"。

  数据流程图分多少层次应根据现实际情况而定,对于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时可分至七八层之多。

为了提高规范化程度,有必要对图中各个元素加以编号。

通常在编号之首冠以字母,用以表示不同的元素,可以用P表示处理,D表示数据流,F表示数据存储,S表示外部实体。

(6)画分层DFD的指导原则

•分解加工处理应当是自然的

―根据系统的功能项目分解

―参考组织结构和功能图

•分解的深度和广度

―每个加工分解最好不要超过7个子加工

―分解的层数为3-5层较佳

•分解的均衡性原则

―同层加工分解的层次尽量一致

•加工处理独立性原则

―分解后的子加工之间的联系要少

―可用文件切断两个加工之间的联系

•数据守恒原则

―分解时必须保持父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和子图输入输出

数据流相同

(7)数据流程图的作用

  ―系统分析员用这种工具自顶向下分析系统信息流程;

  ―可在图上画出计算机处理的部分;

  ―根据逻辑存储,进一步作数据分析,可向数据库设计过渡;

  ―根据数据流向,定出存取方式;

―对应一个处理过程,可用相应的程序语言来表达处理方法,向程序设计过渡。

(8)数据流程图图例

  常见的数据流程图有两种:

  一种是以方框、连线及其变形为基本图例符号来表示数据流动过程。

一种是以圆圈及连接弧线作为其基本符号来表示数据流动过程。

例:

教材购销系统的顶层DFD

第二层DFD教材购销系统

第三层DFD(1层)销售子系统(1.0)

第三层DFD(1层)采购子系统(2.0)

各车间随时将制造出来的产品连同填写好的入库单一起送至仓库,仓库人员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立即进行产品入库处理,同时登记产品入库流水帐.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退回车间.

采购员从仓库收到缺货通知后立即进行订货处理,即查阅订货合同单,若已订货,则向供货单位发出催货单,否则,填写订货单给供货单位,供货单位发运货物后立即向采购员发出取货通知.

8U/C(P361)

(1)U/C矩阵及其建立

  U/C矩阵是对要分析的内容所展开的一个二维表格。

   U/C矩阵的建立从实际上来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理论上来看,建立U/C矩阵时,首先要进行系统化。

自顶向下地划分,然后逐个地确定某一个具体的功能(功能类)和数据(数据类),最后确定功能/数据之间的关系。

 

(2)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

利用U/C矩阵来检查系统分析的正确性有三个步骤:

●完备性检验:

具体的数据项(类)必须有一个产生者(“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U”),功能(类)则必须有产生(C)或使用(U)的发生(U或C元素的出现)。

   该检验能够使我们及时发现U/C矩阵中的功能或数据项的划分是否合理,U,C元素有无填错、漏填等。

若出现上述情况,则U/C矩阵的建立是不完备的。

●一致性检验:

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

如果有多个产生者(C元素),则产生了不一致的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产生者-漏填了C元素或是功能、数据的划分不当;

  ②多个产生者-错填了C元素或是功能、数据的划分不独立、不一致。

●无冗余性检验:

表中不允许有空行空列出现。

如果出现空行空列则原因可能是:

   ①漏填了C元素或U元素

   ②功能项或数据项划分是冗余的——即没有必要。

(3)U/C矩阵的求解

U/C矩阵求解过程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

它是基于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独立,而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之上的一种聚类操作。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a调换表中的行变量或列变量,使得“C”元素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

b然后再以“C”元素为标准,划分子系统。

这样划分的子系统独立性和凝聚性都是较好的,因为它可以不受干扰地独立运行。

(4)U/C矩阵求解目的是为了对系统进行逻辑功能划分和考虑数据资源的合理分布。

(5)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划分后的小方块即为今后新系统划分的基础。

每一个小方块即一个子系统;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对同一个调整出来的结果,小方块(子系统)的划分不是唯一的,如下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具体如何划分为好,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分析者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习惯来定。

(6)数据资源分布

 在对子系统划定之后,留在小方块(子系统)外还有若干个"U"元素,这就是今后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即共享的数据资源。

在对系统进行划分并确定了子系统以后,从图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所有数据的使用关系都被小方块分隔成了两类:

一类在小方块以内。

在小方块以内所产生和使用的数据,则今后主要考虑放在本子系统的计算机设备上处理。

一类在小方块以外。

在小方块以外的数据联系(即图中小方块以外的“U”)。

则表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

这些数据资源今后应考虑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各子系统共享或通过网络来相互传递数据。

9、代码设计(p380)

代码是用来表示事物名称、属性和状态等的符号。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代码是人和机器的共同语言,是系统进行信息分类、校对、统计和检索的依据。

代码设计就是要设计出一套能为系统各部门公用的、优化的代码系统,这是实现计算机管理的一个前提条件。

(1)代码的作用

唯一化:

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加标识是无法区分的,这时机器处理就十分困难。

所以能否将原来不能确定的东西,唯一地加以标识是编制代码的首要任务。

规范化:

唯一化虽是代码设计的首要任务。

但如果我们仅仅为了唯一化来编制代码,那么代码编出来后可能是杂乱无章的,使人无法辨认,而且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所以我们在唯一化的前提下还要强调编码的规范化。

系统化:

系统所用代码应尽量标准化。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企业所用大部分编码都有国家或行业标准。

(2)代码设计的原则

①具备唯一确定性。

②标准化与通用性。

③可扩充且易修改。

④短小精悍即选择最小值代码。

⑤具有规律性、便于编码和识别。

(3)代码的设计方法      

①线分类方法:

首先给定母项,然后下分若干子项,由对象的母项分大集合,由大集合确定小集合,最后落实到具体对象.

   优点:

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易查找;适应于手工系统;

   缺点:

结构不灵活,柔性差。

      线分类时要掌握两个原则:

唯一性和不交叉性。

②面分类方法:

它主要从面的角度来考虑分类

   优点:

柔性好,面上的增、删、改很容易;实现按任意组配面的信息检索,对机器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

   缺点:

不易直观识别,不便于记忆。

10、数据字典p180

(1)定义:

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DD)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是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同时也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的重要依据。

(2)数据字典的形式

 ―手工卡片式―电子式

(3)数据字典的内容

 ―数据项(数据元素):

数据的最小单位。

―数据结构:

描述数据项之间的关系可由若干数据项、数据结构,或数据与数据结构组成。

 ―数据流:

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

 ―处理逻辑:

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

―数据存储:

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

―外部实体:

与数据有关的机构或个人。

11编码的形式P382

(1)顺序码:

以某种顺序形式编码。

用连续数字代表编码对象,通常从1开始编码。

顺序码的一个特例是分区顺序码,它将顺序码分为若干区,例如按五十个号码或一百个号码分区,并赋予每个区以特定意义。

这样就可进行简单的分类,又可在每个区插入号码。

例如职工代码:

(2)数字码:

即以纯数字符号形式编码。

数字码是在各类管理中最常用的一类编码形式。

①层次码:

层次码也是区间码。

它是代码的各数字位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一区间都规定不同的含义。

因此该码中的数字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②十进制码:

这是世界各地图书馆里常用的分类法。

它先把整体分成十份,进而把每一份再分成十份,这样继续不断。

该分类对于那些事先不清楚产生什么结果的情况是十分有效的。

(3)字符码:

即以纯字符形式编码(英文、汉语拼音等)。

这类编码常见的有我们在程序设计中的字段名、变量名编码

(4)混合码:

即以数字和字符混合形式编码

  混合码是在各类管理中最常用的另一类编码形式。

这种编码的优点是易于识别,易于表现对象的系列性,缺点是不易校对。

12职能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第8章)

 职能信息系统:

一 、市场信息系统

1 销售预测

2 广告和促销

3 产品管理

4 定价

5 销售渠道管理

6 市场情报和市场研究

7 市场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二、 财务信息系统

1 会计信息系统

2 财务信息系统

三、 生产信息系统(主要针对制造业)

1 制造信息系统的分类

2 MRP系统概述

3 MRP系统的发展三阶段

4 MRP系统的主要子系统 

5 ERP系统的概念、特点、主要ERP产品、主要功能模块

四、 人事信息系统

1 人事工作简介

2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功能

3 人事信息系统功能演示

五、 市场信息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和人事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