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37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docx

学年度上高二地理模块三测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地理上学期模块3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中学试卷网专用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背景材料:

2018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西气东输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宏大工程,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这项工程的建设对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提高新疆及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沿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据此回答1—4题

1.“西气东输”、古“丝绸之路”及第二亚欧大陆桥均从图1的A地形区经过,自然地理原因是

A.路程最短B.气候适宜  C.地形平坦D.物产丰富

2.西气东输线路的中段,折向北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陕、晋两省的能源短缺状况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途经陕甘宁气区,增加气源 D.拉动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发展

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5—7题:

Ⅱ阶段

Ⅰ阶段

5.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6.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C.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7.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C.交通运输D.原料

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8—11题

 

8.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有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D.全球气温升高,使地面植被死亡

9.下列有关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

C.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多度开垦是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

的原因

D.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绿洲总体环境趋于转好

10.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

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11.2001年3月我国以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有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读X、Y、Z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D.a市场、b政策、c交通

13.X、Y、Z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纺织、汽车、服装B.钢铁、服装、纺织

C.汽车、制鞋、电子装配D.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4—16题

 

14.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15.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6.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B.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D.动力(能源)导向型

18.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是

A.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C.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冶炼工业的发展

D.大量开垦,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

20.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21—23题。

2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D.水资源减少

23.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D.围湖造田

右图是“新加坡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新加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位于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的东南端  

B.其发展工业最突出的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  

C.主要支柱产业有:

农业、石化、电子、旅游 

D.工业发展方向主要为出口导向型工业

25.20世纪90年代后,新加坡和中国合作,在苏州、

无锡等地建立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

主要原因为

A.新加坡资金充裕,但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  

B.新加坡已失去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了寻求更佳区位  

C.新加坡为了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 

D.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苏州、无锡矿产资源丰富

 

2018—2018学年上学期模块3测试

高二(文科)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计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

(2分)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7.甲、乙、丙三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

(10分,每空1分)

 

(1)甲图所示的是河;乙图所示的是河,丙图所示为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支流__________。

(3分)

(2)甲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气候区,导致该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

而乙图所示河流径流量最大,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

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2分)

(3)乙图所示河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林区,现在由于、,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世界的关注。

(4)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甲图所示的是我国地区;乙图所示的是我国平原地区。

(2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3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

水稻土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阅读资料,完成各小题。

(10分)

资料1:

中国80年代开始,由于社会政治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产业配套能力强和现代物流发展快等优势,成为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阵地。

而珠江三角洲又处于中国的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

资料2:

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示意图。

(1)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作为产业转入区的原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是珠江三角洲在第一产业转移过程中接受的产业,主要为________产业。

(4分)

资料3:

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

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读下图并分析上述案例,完成下列问题。

(2)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90年代以来,“珠三角”的“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0.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共11分)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4分)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2分)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__

                     __________。

(5分)

 

2018—2018学年上学期模块3测试

高二(文科)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中学试卷网专用单项选择题(共50分,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C

A

A

A

A

B

A

B

C

B

A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B

D

A

A

B

A

B

C

C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10分)

(1)多度樵采(滥伐林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4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 (2分)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南扩展 (2分)

(4)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2分)

27.(10分)

(1)尼罗亚马孙河田纳西河

(2)热带沙漠热带雨林(3)热带雨林乱砍滥伐毁林开荒(4)河水电在河流枯水期往往电力不足,需要火电或核电补充;而电力检修时,三者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稳定的供电系统;流域电力需求量大(2分,答对两点即可)

28.(9分)

(1)东北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

(2)甲:

黑土旱地 乙:

水田(3分)

(3)有利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降水更为充足(1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1分);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共2分)

29.(10分)

(1)原因:

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政策(3分)

A劳动密集型产业。

(1分)

(2)原因:

香港经济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优势(2分);珠三角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因而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珠三角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香港输出产品的经济格局(2分)。

(3)“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灵活(2分);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上升,产业需要升级调整(2分)。

30.(共11分)

(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4分)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2分)

(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分);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