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44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8 大小:47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8页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docx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

(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3、CaCO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

如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NH4+、OH—,不是由SO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

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

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烟、雾、云、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烟水晶、有机玻璃等都是胶体,都具有胶体的性质。

3.胶体粒子由于吸附作用可能会带电荷,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热点透视】

热点题型

【典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的产物相同

C.CO、NO、N2O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后溶液呈红色

解析:

SiO2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项正确;Na2O、Na2O2均由Na、O两种元素组成,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B项错误;CO、NO、N2O都是有毒气体,能污染环境,但NO在空气中与O2会迅速化合成NO2,C项错误;新制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由于含有H+,溶液呈红色,由于含有HClO,溶液的红色又褪去,所以现象为先变红色后褪色,D项错误。

答案:

A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常见氧化物的性质、氯水的性质。

该题重要的障碍点是氯水的组成:

①氯水组成的复杂性:

七种微粒(Cl2、H2O、HClO、OH—、H+、Cl—、ClO—);②氯水性质的多样性:

根据氯水的组成,氯水具有多重性质,例如:

HClO具有不稳定性和漂白性,含有HClO、H+具有酸性,含有Cl2、HClO具有强氧化性。

热点预测

【典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乙酸钠溶液中通入CO2可制备乙酸

B.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Na2O,在空气中生成Na2O2

C.在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D.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可生成可溶性的Ca(HCO3)2

解析:

碳酸酸性弱于乙酸,A项错误;无论在纯氧中还是在空气中,钠燃烧的产物都是Na2O2,B项错误;CO2与CaCl2不反应,D项错误。

答案:

C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

选项C考查了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氢氧化铁胶体的的制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中也有所涉及。

【直击高考】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激光法蒸发石墨得到C60

B.渗析法净化氢氧化铁胶体

C.紫色的石蕊试液通过活性炭后变成无色

D.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2.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该分散系不稳定

3.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科学的是()

选项

分类目标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A

化学反应

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

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B

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

化学物质

分散质粒子大小

胶体、溶液和浊液

D

化合物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成分不同

B.“地沟油”危害健康,其主要成分是油脂

C.华裔科学家高锟因“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讯方面”的成就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处的纤维成分是二氧化硅

D.合金的某些性能与组成其纯金属的这些性能不同

5.下列对氧化物性质和用途的推断正确的是()

A.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所有酸反应,又能与所有碱反应

B.CO2、SO2、NO2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可以制备硅酸

D.Na2O是碱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6.纯净物X、Z、P、Q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某些生成物已略去),物质X与P之间的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通常状况下P为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若X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则P既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化合物

C.化合物Q只可能是碱

D.X既可能为金属单质,也可能为非金属单质

7.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

例如,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利用数轴的分类法可将其表示为

根据这一分类法请回答:

(1)将PH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数轴上:

(2)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I:

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

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①根据实验方案I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l、NaCl溶液的PH等于7,H2SO4溶液的PH小于7,Na2SO3、Na2CO3、NaOH溶液的PH大于7。

由此有些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

为什么?

②在方案I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

③在方案II中,三种钠盐用其他化合物中的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

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助他解决这一难题吗?

8.中学中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B→C+D+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铁,B是稀硝酸(过量)且A可溶于C溶液中。

则A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若C、D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C是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弱碱性,C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当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专题二化学用语和化学计量

【考纲展示】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7.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8.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数目、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9.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要点扫描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易遗忘的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药匙。

2.容易遗忘的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转移→定容→摇匀→倒出装瓶。

3.容易忘记的容量瓶使用方法

(1)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是:

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则此容量瓶不漏水。

若漏水,可以在瓶塞涂点凡士林。

(2)要选择规格合适的容量瓶。

①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几种。

如配制溶液时明确知道所需容量瓶规格,则需将容量瓶规格一并答上。

②根据所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容量瓶,如配置480mL某浓度溶液,则需选用500mL容量瓶。

③不能用容量瓶直接溶解固体溶质,也不能用于稀释溶液。

④容量瓶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

4.容易忘记的注意事项

(1)如下图所示:

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末端应插入到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靠近容量瓶口处不能接触瓶口。

(2)在使用容量瓶过程中,如需要移动容量瓶,手应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因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导致溶液浓度不准确。

(3)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能再滴加蒸馏水。

5.容易混淆的误差分析

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是c=

,根据公式,分析各个量的变化,判断可能产生的误差。

(1)测定结果偏高的的是:

砝码生锈,m偏大,结果偏高;定容时溶液温度高;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读数。

(2)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称量时固体溶质与砝码位置放反而又使用游码;未洗涤烧杯及玻璃棒,使n减小,浓度偏低;定容时溶液温度过低;称量易吸水物质时称量时间过长;称量不干燥的物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溶液在溶解、稀释、转移、定容和摇匀的过程中有液体溅出;定容时,滴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3)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是:

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二、化学计算常用技巧

1.关系式法:

对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尽管每一步反应都是独立的(反应条件和设备可能不同)但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可根据中间产物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

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时要特别注意原料中的某些元素是否都转入了产物中,中间产物参与的反应中是否又有原始产物参与,不可盲目地根据起始物和产物中的原子守恒关系直接得出关系式。

2.差量法: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值”。

这个差值可以是质量、气体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热量的变化等,该差值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借助这种比例关系,可解决一些量变的计算题。

3.守恒法:

化学中的守恒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溶液中的正负电荷守恒、连续反应中的原子守恒等。

4.极值法:

极限法是一种极限思维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极端假设,在题目给定的条件范围内取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找出合适的选项。

这种方法最适合解答选择性的计算题。

5.讨论法:

适用于多个变量的计算题,方法是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列出关于要求的问题的关系式(可能有多个变量,一般为两个),然后根据化学的实际意义讨论,设一个变量为实际的数值来讨论另外的变量。

三、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ρ=

、n=

等推导。

【热点透视】

热点题型

【典例1】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解析:

A选项中Al3+是10电子粒子;B选项中要以Cl2为依据;C选项中硫酸已经完全电离,不要重复计算;D选项由pH=13计算OH-浓度为0.1mol/L。

答案:

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知识。

主要考查了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的多少;PH值与H+、OH—数目的换算等。

该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典例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解析:

A属于球棍模型,但不一定是含有H的化合物;B可能是环丙烷;C中电子式少一个氢原子。

答案:

D

命题意图:

该题就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等进行了考查,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常见化学术语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热点预测

【预测1】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和2.3gNa+所含的电子数均为NA

3(稀)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8NA

-1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0.2NA

D.T℃时,PH=6的纯水中,含10—6NA个OH—

解析:

NH2—和Na+均为10电子体,0.1mol此两种离子均含有NA个电子,A项正确;Fe过量,由反应方程式3Fe+8HNO3=3Fe(NO3)2+2NO↑+4H2O知0.8molHNO3(稀)只能反应掉0.3molFe,转移电子数为0.6NA,B项错误;由于Al3+会发生水解反应,所以1L0.1mol·L-1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小于0.2NA,C项错误;D项未指明溶液体积,该项错误。

答案:

A

【预测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C—14原子:

147C

222

8

1

+11

C.乙烯的比例模型: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A项错误;C—14原子的质子数应为6,C项错误;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了最外层的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项错误。

答案:

C

【直击高考】

1.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gH2O中含的质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碳原子的个数为3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失去NA个电子

2.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1和bmol·L-1的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2ω1=ω2B.ω1=2ω2C.2ω1<ω2D.ω1<ω2<2ω1

3.有硫酸镁溶液500mL,其密度为1.20g·mL-1,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0%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1

C.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0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为19.2%

4.关于容量瓶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②不能代替烧杯用于物质溶解

③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④不能作为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氢氧根(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gCH4与18g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6.在标准状况下将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17V+22400)/(22.4+22.4V)B.ω=17c/1000ρ

C.ω=17V/(17V+22400)D.c=1000Vρ/(17V+22400)

7.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条件下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

溶解28.4g的上述混合物,消耗1.0mol·L-1盐酸500mL。

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A.15gB.20gC.30gD.35g

8.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3.00mol·L-1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1)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00mol·L-1。

(1)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Cl2)︰n(H2)=。

专题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展示】

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本质。

5.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要点扫描

一、高频离子方程式扫描

下列离子方程式在高考中有极高的重现率,请熟记。

1.强酸和强碱的反应(如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H++OH—=H2O

2.小苏打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

HCO3—+CH3COOH=H2O+CO2↑+CH3COO—

3.醋酸和KOH、NaOH溶液反应:

CH3COOH+OH—=H2O+CH3COO—

4.碳酸钙和醋酸:

CaCO3+2CH3COOH=H2O+CO2↑+2CH3COO—+Ca2+

5.用碳酸钠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CO32—+SO2+H2O=SO32—+2HCO3—

6.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2NH3·H2O+SO2=SO32—+2NH4++H2O

7.用氨水吸收足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HSO3—+NH4+

8.醋酸中加入氨水:

NH3·H2O+CH3COOH=CH3COO—+NH4++H2O

9.三氯化铁、硝酸铁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

Fe3++3NH3·H2O=Fe(OH)3↓+3NH4+

10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11.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AlO2—+CO2+2H2O=Al(OH)3↓+HCO3—

12.硫酸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反应:

3AlO2—+Al3++6H2O=4Al(OH)3↓

13.硫酸铝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

Al3++3HCO3—=Al(OH)3↓+3CO2↑

1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AlO2—+4H+=Al3++2H2O

15.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Al3++3NH3·H2O=Al(OH)3↓+3NH4+

16.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lO—+CO2+H2O=HClO+HCO3—

17.碳酸镁溶于硝酸、硫酸、盐酸等强酸中:

MgCO3+2H+=CO2↑+Mg2+

18.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CO32—+CO2+H2O=2HCO3—

19.小苏打溶液和烧碱溶液反应:

OH—+HCO3—=CO32—+H2O

20.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2OH—+SO42—+Mg2+=Mg(OH)2↓+BaSO4↓

21.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22.碳酸氢钙溶液中跟硝酸、盐酸反应:

HCO3—+H+=H2O+CO2↑

23.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反应:

Ca2++OH—+HCO3—=CaCO3↓+H2O

24.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与NaHCO3溶液反应:

Ba2++OH—+HCO3—=BaCO3↓+H2O

25.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

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

26.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H2↑+2OH—

27.铝遇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H2O+2OH—=2AlO2—+3H2↑

28.碘化钾溶液与适量溴水反应:

Br2+2I—=I2+2Br—

29.将氯气通入足量溴化亚铁溶液中:

Cl2+2Fe2+=2Fe3++2Cl—

30.足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4Br—+2Fe2+=2Fe3++6Cl—+2Br2

31.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2OH—=Cl—+ClO—+H2O

32.氯气通入水中:

Cl2+H2O=Cl—+HClO+H+

33.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2Ag+=Cu2++2Ag

34.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2Fe3+=3Fe2+

35.用FeCl3溶液腐蚀电路板:

Cu+2Fe3+=2Fe2++Cu2+

36.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37.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2NO3—=Cu2++2NO2↑+2H2O

38.实验室制氯气:

MnO2+4H++2Cl—

2H2O+Cl2↑+Mn2+

39.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

2Fe2++H2O2+2H+=2Fe3++2H2O

40.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Si+2OH—+H2O=SiO32—+2H2↑

41.用碳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Cl—+2H2O

Cl2↑+H2↑+2OH—

42.Fe3++SCN—=[Fe(SCN)]2+或Fe3++3SCN—=Fe(SCN)3

43.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制Fe(OH)3胶体:

Fe3++3H2O

Fe(OH)3(胶体)+3H+

44.醋酸钠溶于水:

CH3COO—+H2O

CH3COOH+OH—

45.氯化铵溶于水:

NH4++H2O

H++NH3·H2O

二、离子共存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N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强氧化性,ClO—具有强氧化性。

2.能发生彻底水解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溶液中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