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724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

《卫生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002527026

英文名称:

HealthStatistics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妇幼卫生专业

授课科室:

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02年9月10日

课程名称:

卫生统计、医学统计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

96

执笔人:

刘钢陶育纯

一、课程教学目的

卫生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人民健康加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它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反映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客观规律性。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卫生统计学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方法、居民健康统计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流行病学等卫生专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学习流行病学等学科、阅读专业书刊和从事卫生防疫工作打下一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2.列出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进行居民健康统计分析。

3.熟练掌握函数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

4.养成统计逻辑思维的习惯,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人民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学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授课内容理论教学时数实习教学时数合计教学时数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与规律 4 26

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8412

第四章方差分析448

第五章相对数426

第六章χ2(卡方)检验448

第七章二项分布及其应用426

第八章泊松分布及其应用426

第九章非参数统计426

第十章直线相关与回归426

第十一章统计表与统计图426

第十二章调查设计628

第十三章实验设计628

第十四章居民健康统计426

考试22

学时合计643296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简述卫生统计学的特点、任务和学习目的

2、列出卫生统计工作步骤

3、区分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

4、解释几个基本概念

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1、概述:

卫生统计学的特点和任务;学习卫生统计学的目的

2、卫生统计工作步骤:

统计全过程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3、统计资料的类型: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4、几个基本概念:

变异与变量;总体与样本,频率与概率

[教学时数]2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statistics,healthstatistics,population,sample,variation,variable,

data,quantitativedata,categoricaldata,ordinaldata,frequency,probability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二章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特征与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绘制频数分布图

2、区分频数分布类型

3、列举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指标,叙述其应用条件并会应用

4、描述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与规律

5、认识电子计算器主要键的符号和功能

6、学会应用函数型电子计算器作四则运算和统计运算

7、学会计算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指标

[教学内容]

1、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频数分布表的绘制;频数分布的类型

2、集中趋势指标:

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与百分位数

3、离散程度指标:

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4、正态分布:

概念、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正态分布规律的应用、对数正态分布

5、函数型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键的符号和功能;统计运算举例

6、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与百分位数计算

7、标准差与变异系数计算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distribution,frequencydistributiontable,mean,geometricmean,

median,percentile,range,variance,standarddeviation,degreeoffreedom,coefficientofvariation,normaldistribution,standardnormaldistribution,referenceranges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三章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解释均数的抽样误差,掌握标准误的计算

2、描述t分布的特征和规律

3、学会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4、解释假设检验的意义

5、列出假设检验的步聚

6、会做各种类型的t检验

7、会做正态性检验

8、列出进行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1、均数的抽样误差,均数的标准误

2、t分布的特征和t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3、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

总体均数95%(99%)可信区间估计

4、假设检验: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大样本均数比较的u检验;两个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正态性检验

5、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6、用摸球实验验证标准误与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的公式

[教学时数]12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samplingerror,standarderror,t-distribution,intervalestimation,

confidenceinterval,hypothesistest,sizeofatest,statistic,statisticalsignificance,t-test,u-test,typeIerror,typeIIerror,powerofatest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讨论。

第四章方差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2、会作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会作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4、会作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教学内容]

1、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思想;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3、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LSD-t检验;Dunnett-t检验;SNK-q检验

4、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与数据变换(可选学)。

[教学时数]8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analysisofvariance(ANOVA),one-wayANOVA,homogeneityof

variance,LSD-ttest,Dunnett-ttest,SNK-qtest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五章相对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相对数的概念

2、正确应用和计算各种常用相对数,会做率的标准化

3、列出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1、相对数的概念

2、常用相对数:

频率指标、构成指标、相对比、动态数列

3、率的标准化方法

4、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5、构成比、率、相对比、动态数列的计算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relativenumber,rate,proportion,ratio,dynamicseries,

standardizationmethod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六章χ2(卡方)检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列出χ2检验的应用范围

2、能熟练地对四格表资料作χ2检验

3、会对行×列表资料作χ2检验

4、了解行×列表χ2检验注意事项

5、了解认识计数资料相关分析

[教学内容]

1、概述χ2检验的基本公式

2、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应用四格表基本公式计算χ2值,应用四格表专用公式计算χ2值,应用校正公式计算χ2值

3、行×列表卡方检验的基本公式,行×列表卡方检验

4、计数资料的相关分析;四格表资料的相关分析

5、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可选学)

[教学时数]8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chisquaretest,goodnessoffittest,exactprobability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七章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叙述二项分布的概念

2、列出二项分布的应用条件

3、描述二项项分布的图形

4、应用二项分布的原理作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

5、学会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

6、会做二项分布的拟合

[教学内容]

1、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应用条件

2、二项分布的图形

3、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4、二项分布的应用: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估计,两个率比较的假设检验,二项分布的拟合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binomialdistributio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多媒体演示。

第八章泊松分布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解释泊松分布的概念

2、描述泊松分布的性质及图形

3、学会应用泊松分布作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

4、学会泊松分布的拟合

[教学内容]

1、泊松分布的概念

2、泊松分布的图形及其性质

3、泊松分布的应用: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泊松分布的拟合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Poissondistributio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多媒体演示。

第九章非参数统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

2、学会做几种类型的秩和检验

[教学内容]

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应用条件

2、秩和检验:

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按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秩和检验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nonparametricstatistics,ranksumtest,Wilcoxonsignedranktest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十章直线相关与回归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解释直线相关的概念

2、会计算积差法相关系数

3、会计算等级相关系数

4、会做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5、列举作相关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6、解释直线回归的概念

7、能熟练求出直线回归方程

8、会计算回归剩余标准差

9、会对回归系数做假设检验

10、列举作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1、直线相关:

直线相关的概念;相关系数的意义和计算;相关系数的抽样误差和假设检验

2、等级相关:

等级相关系数的意义;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

3、作相关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4、直线回归:

直线回归的概念;直线回归方程的求法

5、回归剩余标准差

6、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7、作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linearcorrelation,correlationcoefficient,rankcorrelation,

residual,intercept,regressioncoefficient,linearregression,leastsquaremethod,

regressionequatio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十一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会制作规范的统计表

2、会根据不同性质的资料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

1、统计表:

制作统计表的要求

2、统计图:

制作统计图的要求;常用统计图绘制方法

3、统计表与统计图:

修改不符合制表要求的统计表;根据资料性质绘制统计图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statisticaltable,statisticalgraph,bargraph,piegraph,linegraph,

scatterplot,boxplot,histogram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十二章调查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根据统计工作要求,能制定调查设计计划,搜集资料计划

2、能制定整理资料计划

3、能制定分析资料计划

[教学内容]

1、搜集资料计划

2、整理资料计划

3、分析资料计划

[教学时数]8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questionnaire,randomsampling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第十三章实验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2、学会应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作两种类型的实验设计

3、熟悉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3、学会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

[教学内容]

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要素、基本内容和步骤

2、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3、样本含量的估计

4、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的使用

[教学时数]8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designofexperiment,control,randomization,replication,sample

size,paireddesign,cross-overdesign,randomizedblockdesign,factorialdesign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实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第十四章居民健康统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叙述居民健康统计的意义

2、列出计划生育统计指标

3、列出人口死亡统计指标

4、列出疾病统计指标

5、会计算常用居民健康统计指标

[教学内容]

1、计划生育统计

2、人口死亡统计

3、疾病统计

4、寿命表的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

5、居民健康统计

[教学时数]6学时

[外文专业术语]lifetable,mortalityrate,infantmortalityrate,maternalmortality

rate,incidencerate,prevalencerate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四、考试形式与方法

1、笔试(90%)

2、作业(10%)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中期课程:

流行病学等

后续课程:

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陆守曾主编、医学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2、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3、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洪军主编、实用临床流行病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