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28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助学奖学金.docx

国家助学奖学金

(一)国家助学奖学金

2002年9月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奖学金制度,2002-2004年国家每年出资2亿元,定额资助约45,000名贫困生,国家奖学金分两个等级:

一等奖学金发给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资助10,000名,资助标准每人每年6,000元;二等奖学金每年资助35,000名,资助标准每人每年4,000元。

2005年9月国家正式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两种形式,国家奖学金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每年资助5万学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每年资助53.3万学生,资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

2005年我校国家奖学金资助名额为350名,国家助学金资助名额为834名。

国家奖学金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优秀;

5.家庭贫困,生活俭朴。

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生活俭朴。

(二)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金

2000年,“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是经过中央批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旨在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

该工程决定:

2000-2004年,国家每年在西部12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1100名当年考入部属和省(市、区)属重点高校的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每人每年5000元,连续资助,所需经费从中央级文化事业建设费中支出。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的学生由地方文明办组织评选产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大约有99名在校学生受到资助。

享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的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根据其综合表现情况,分等级减免:

受助学生第一学年,学费全部减免;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根据其上学年度综合测评成绩,分不同情况减免,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在本班全体同学前30%者学费全免,排名在31%---70%者学费减免一半,排名在71%以后者学费不予减免。

(三)世界宣明会资助金

世界宣明会是一个国家基督教救援及发展机构,1950年由美籍记者卜皮尔博士创立。

世界宣明会以儿童及其家庭为服务对象,工作任务主要包括:

提供紧急救援,鼓励人自力更生,培训领导人才,加强公众对贫困国家的认识。

目前,世界宣明会在中国16个省(市)自治推行了约88个救灾及扶贫发展项目,其中1989-2004年在中国投入的项目经费已经超过了6.36亿元人民币。

200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室发表的《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中提到:

世界宣明会是在中国扶贫领域做出贡献的国际机构之一。

世界宣明会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000元,连续资助。

世界宣明会资助的学生由地方慈善机构组织评选产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校大约有5名在校学生受到资助。

(四)红凤工程助学金

“红风工程”是由陕西省妇联发起的、全国首家专门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1995年在北京召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时,由陕西省妇联献给大会的一幅艺术作品—“红凤千花帐”而得名,该作品是全省近千名民间大艺人亲手绣制的1008块5寸见方的绣品相连而成的长7米、宽5米的一幅绣帐,图案为一只转首展翅、凌空飞翔的红凤凰,寓意热烈、美好、吉祥、奋飞,象征着三秦女性不屈的奋斗精神和凌云的追求志向。

“红凤工程”的启动基金则来自于“红凤千花帐”的31.5万元拍卖款。

1996年3月,这一高教扶贫工程正式启动。

“红凤工程”旨在倡导“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和“助人、自助”的社会风尚。

红凤工程助学金连续资助,分为两个等级:

一等助学金资助标准每人每年3,000元;二等资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

红凤工程受助的学生由陕西省妇联组织评选产生。

据统计,目前我校大约有19名在校学生受到资助,其中一等1人,二等18人。

红凤工程助学金申请条件:

  当年被高校录取的陕西籍女大学生(不含委培、代办、电大和自费生等);

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公布的贫困线下。

(五)新长城助学金

2002年9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组织实施的一项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

它旨在以特困大学生为帮助对象,并为其提供经济资助和成长成才支持服务两个层面帮助的社会公益事业。

其工作目标是:

动员社会力量,为特困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帮助他(她)们实现成才之梦;组建受助大学生互动团体-自强社,由社员共同管理,通过自助、助人、拼搏、服务社会,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

新长城希望得到海内外广大爱心人士和单位的捐助,不拘一砖一瓦,用关爱和知识共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新长城。

新长城助学金资助标准每人每年1,840元。

新长城受助的学生由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评选产生。

据统计,目前我校大约有13名在校学生受到资助。

(六)朱英龙贫困助学金

朱英龙,1937年生,浙江鄞县人,台湾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曾获西德慕尼黑工科大学特许工程师、瑞士国立联邻理工学院工学博士,1969年任台湾大学客座副教授。

后其相继投资纺织、纤维、化工、电子及航运等业,经营东南碱业,士林染织,信诚电子等多家公司,形成颇具规模的企业集团,为台湾著名新生代企业家。

现兼任台湾大学机械系及研究所教授,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主持指导和审核硕士、博士论文,常在台湾及海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2年,台湾嘉隆实业公司董事长朱英龙先生为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清贫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在我校设立“朱英龙奖助学金”。

2002年、2003年朱英龙先生不顾年迈身体,亲自为受助学生颁发证书和奖助学金,并真诚勉力受助学生。

2004年根据朱先生之意,将原定名的“朱英龙奖助学金”改名为“朱英龙贫困助学金”,三年来,共资助学生1350人,资助金额170万元。

朱英龙贫困助学金资助对象为思想品行优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生活清贫的在校注册的全日制本科学生。

2005年朱英龙贫困助学金资助名额为240名,资助金额30万元。

朱英龙贫困助学金分为两个等级:

一等助学金资助名额60名,资助标准每人2,000元;二等助学金资助名额180名,资助标准每人1,000元。

朱英龙贫困助学金申请条件:

1.品德优良。

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具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能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无不良行为和习惯;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3.生活清贫。

家庭困难,家庭平均月收入不足500元;本人生活俭朴,月均生活费在150元以下;一般未获得其它社会奖学金资助;

4.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孤残学生、家庭突遭不幸的学生及单亲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职工子女。

(七)唐仲英奖学金

唐仲英基金会是美籍华人唐仲英先生于1995年私人出资在美国成立的唐氏基金会,该基金会主要资助中美教育事业及社会公益事业。

基金会宗旨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自唐仲英基金会成立以后,累计在中国捐款美金2千万元(合人民币1.6亿元),其中90%用于教育事业,其余10%用于公益事业。

1997开始至今,唐仲英基金会已在国内17所知名高等学府和1个地区设立了“唐仲英奖学金”,奖励2200多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困且热心社会公益的大学生。

这些学生自发组成爱心社团,开展了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05年7月,唐仲英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唐仲英奖学金,资助对象为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一年级本科学生,连续资助。

每年从一年级学生中评选出 30 名获奖学金者(在设立初年从一、二年级各评选30名同学),其中5名必须为品学特别优秀者。

资助标准每人每年4000元,奖学金按学年发放。

2005年学校资助名额为60名,其中2004级30名,2005级30名。

唐仲英奖学金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努力承担社会工作,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3.为人正直,作风严谨,热爱劳动,生活俭朴,身心健康;

4.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良;

5.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在校学习期间的全部费用(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五个名额除外)。

(八)香港思源奖助学金

香港思源基金会是一个在香港注册的慈善机构,由原香港著名企业恒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及主席陈曾焘先生与夫人陈许启明于1997年创立。

基金会定名取“饮水思源”之义,其宗旨是“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长期以来,陈曾焘先生对香港及内地科技、教育事业一直给予关注与支持,曾向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提供捐助,充分显现了陈曾焘先生的爱国情怀,体现了香港同胞与内地科教人员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亲情。

2005年7月香港思源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香港思源奖助学金。

资助对象以来自国内中、西部省份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我校本科学生为主,同时兼顾沿海省份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特困本科学生。

香港思源奖助学金每年9月评定一次,每次评选20人,每年级评选5名,分属不同学院(系),每人资助金额4000元,受助学生可以再次申请。

2005年学校资助名额为20名。

香港思源奖助学金申请条件:

1.家庭生活困难、无固定经济收入;学生本人生活俭朴,无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惯。

2.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良,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

(九)毅宁奖学金

1997年,毅宁基金会是在美国硅谷成立的一个非营利的慈善基金会,旨在透过教育、医疗和社区活动,以促进中国人家庭的生活品质。

2005年,毅宁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毅宁奖学金,主要目的是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毅宁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资助名额15名,分属不同学院(系),每人资助金额2500元。

毅宁奖学金申请条件:

1.家庭贫困,品行良好,生活朴素,无不良嗜好;

2.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能模范遵守校纪校规;

3.原则上要求为2004级女学生。

(十)先正达农业科技与教育奖学金

先正达是原诺华公司和原捷利农用公司合并而成的一家居领导地位的农业专业化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

公司在全球植保领域名列前茅,并在高价值商业种子领域排名第三。

2004年的全球销售额约73亿美元。

目前,先正达的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19,000人左右,并在瑞士(SYNN)和纽约(SYT)股票交易所上市。

为了鼓励学生向品学兼优方向发展,帮助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完成学业。

1999年,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了先正达农业科技与教育奖学金。

资助对象为我校注册在籍的农学、植保、农药、园艺专业成绩优秀的特困学生。

该项奖学金每年10月评定一次,每次评选20人,每人资助金额2000元。

2005年学校资助名额为20名。

先正达农业科技与教育奖学金申请条件:

1.品行优良。

热爱祖国,热爱农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本学年度素质综合测评成绩良好。

2.学习优秀。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成绩优良,名次居全班前三分之一。

3.生活清贫。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生活俭朴,无吸烟等不良习惯。

(十一)何康农业教育科研助学金

何康农业教育基金会(简称何康基金会)是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设立的专项基金。

该基金会是以原农业部长何康获得的1993世界食物奖学金为本金,用其每年的利息收入鼓励农业院校在校优秀学生支持科研项目和国际交流活动。

旨在激励高等院校的学生奋发向上,学农爱农,献身农业,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教育人才提供必要的支持。

2001年,何康农业教育基金会在我校设立了何康农业教育科研助学金,资助对象为我校注册的全日制本科学生,资助名额为8名,资助标准为每人2000元。

2005年学校资助名额为8名。

何康农业教育科研助学金申请条件:

1.生活清贫。

来自农村特别是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业生产区,支付学杂费或生活费确有困难的贫困学生,本人生活艰朴,无浪费等不良习惯。

2.品行优良。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毕业后愿为西部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有良好道德品质,参加素质综合测评成绩良好。

3.学习刻苦。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习成绩良好。

(十二)王腊华、姜达敖奖助学金

1978年,宜兴华都集团董事长王腊华、总经理姜达敖创办了宜兴县建筑设备厂。

改革开放后他们瞄准前景广阔的环保产业,又创办了宜兴县循环水设备厂,通过20多年的拼搏,企业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达5000多万元的华都绿色工程集团公司,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2002年,在国家杨凌示范区污水处理厂施工工地上,姜达敖、王腊华听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些贫困学生每天吃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锅盔”、大饼,有时一个“锅盔”要吃将近一个月,他俩心急如焚,立即设法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建立了王腊华、姜达敖奖助学金,连续资助。

资助对象为水建学院和资环学院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

资助名额13名,资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

目前我校有13名在校学生受到资助。

(十三)越南美农贫困就业助学金

2005年,越南美农工贸有限公司在我校设立了美农贫困就业助学金,旨在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学生感恩、诚实、学习、创新的良好品质。

该项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和外语专业勤奋好学、有上进心的在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二年级本科特困学生。

每年评选5名,其中动物科学专业2名,其它专业各1名。

每人每年可获资助4000元。

2005年学校资助名额为5名,其中动物科学专业2名,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和外语专业各1名。

美农贫困就业助学金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

3.为人正直,作风严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4.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无力支付在校期间的全部费用;

5.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有强烈的上进心。

(十四)向日葵“1+1”助学金

向日葵基金会是俞佩如女士1998年创办的一个非赢利、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奋献爱心、完善自我。

其原则为诚信、勤力、感恩、善解。

其主要任务是帮助部分家庭确有困难、无力解决在校期间全生活费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得到发展。

其口号是今天创建向日葵文化,明日宏扬向日葵精神,为一充满爱的世界而努力。

2004年10月由向日葵基金会、北京中物理想产业集团、陕西省妇联联合在我校设立了向日葵“1+1”助学金,资助名额50名,资助标准每人每年2000元。

目前我校有50名在校学生受到资助。

向日葵“1+1”助学金申请条件:

1.生活清贫,一般未获得其他的社会奖学金资助;

2.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孤残学生,家庭突遭不幸的学生及单亲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生活特困难的下岗职工子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