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3144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docx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讨论)

1、展示: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

理由是?

(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

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

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2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

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成语故事:

(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2、导入:

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

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7+2’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者比较有特点的句子划起来,并且通过这个题目想一想:

作者在散步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2)主题:

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4+6’

师注意:

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

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归纳:

正因为有这个主题的存在,人物的性格都要服务于这一个中心。

而是不是他所有的性格都可以服务于这个中心呢?

不是的。

因此,作者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性格来写,选取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那一部分性格来写。

这也是我们作文中要学习的一个重点之一。

撇开作文不说,就这一部分的性格也都可以让我们来

过渡:

这些性格只是他们众多性格当中的一个方面,为什么其他的方方面面的性格都不写,而只写这个性格呢?

因为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要让人物的性格服务于主题。

但是就这一部分的性格,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感受。

现在,我们不妨把这种感受说出来,在你们每个四人小组中谈谈:

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讨论:

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5+7’

师注意: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

孝顺。

母亲:

善解人意。

妻子:

体贴。

儿子:

懂事。

6、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

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

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

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

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加祝贺语。

7、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

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

孝顺。

母亲:

善解人意.

妻子:

体贴。

儿子:

懂事。

20xx年12月4日定。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

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

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

结合实际生活,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二、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品味探究

(一)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学法指引

①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来源:

学,科,网Z,X,X,K]

②教师引导学法“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

说说你的理由。

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

教师:

同学们有没有过跟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经历呢?

学生: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教师:

没有也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学生:

散步。

教师:

作者呢?

学生:

莫怀戚。

教师:

很好(板书题目、作者)。

那么今天可不是我来上课,我们将有幸请到三位小老师,请他们来为我们解疑答惑,一起学习,共同交流。

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

教师:

那么有请我们的第一位小老师T。

学生:

热烈鼓掌

小老师T:

我们先进行第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预习单上的生字词,准备好了没有?

学生:

准备好了。

(学生跟着小老师朗读)

小老师T:

好,那么现在请大家在这些词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来造一段话,准备1分钟时间?

(思考1分钟)

小老师T:

好了,同学们应该都可以了,谁来?

学生A:

我用“煎熬”和“嫩芽”来造句,我的句子是春天的小草经过了冬天的煎熬,冒出来嫩芽。

小老师T:

很好,不错,请坐,还有谁来?

学生B:

我用“一霎时”和“水波粼粼”造句,有一天我去河边玩耍,丢了一块石子进去,一霎时水波粼粼。

教师:

这个句子有点不通顺哦,最好说一霎时,整个湖面水波粼粼,这样更通顺些。

小老师T:

大家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

谁来说说?

(学生C举手)好,你来回答。

学生C:

讲述了“我”和一家人去散步的事情。

小老师T:

能不能讲具体一点呢?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示意学生C做下,让举手的学生D起来回答)

学生D:

本文主要讲“我”和一家人在冬日的田野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两条路,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陆平坦,而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听从母亲选择了大路,而后来母亲因为儿子改变了想法而一家人选择了小路,最后到了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在小路上。

小老师T:

非常好,大家说她概括的好不好?

给他点掌声鼓励。

学生:

好(鼓掌)

小老师T:

好,那么大家能不能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呢?

也就是说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请大家小组讨论2分钟。

(讨论2分钟)

小老师T:

好了,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

学生A: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小老师T:

很好,请坐。

但是这篇文章主要要表达的是尊老还是爱幼?

学生:

尊老。

小老师T:

对,这篇文章其实主要表达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常说的“百善以孝为先”的家庭美德(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T: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

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谢谢T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二位小老师Z同学,有请。

小老师Z:

(走上讲台)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请大家看预习单上的第二部分的第一题,请同学们先思考2分钟,可以小组互相交流,然后来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2分钟)

小老师Z:

好,谁先来?

(学生E举手)好,你来。

学生E:

我觉得他们的家庭是温暖的,“我”是有责任心的……

小老师Z:

(打断)先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文章中有没有哪里体现出来呢?

学生E:

例如文章第6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从这里看出来,这个家庭很团结,给我的感觉很温暖。

小老师Z:

很好,那么“我”为什么是有责任心的呢?

学生E:

也是在第6段,接下来一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小老师Z:

很好。

教师:

可能很多同学都体会不到,这么一件事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却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他时时刻刻把谁放在了心头?

学生:

母亲

教师:

很好,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我”的什么特点?

学生:

孝顺

教师:

非常好。

(示意小老师继续)

小老师Z:

那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F:

通情答理。

学生G:

慈爱

小老师Z:

都很对,那么从文章哪里能够看出来呢?

学生G:

从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然后改变了主意可以看出来母亲是一个疼爱孙子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

小老师Z:

非常的好,请坐。

这位母亲就是中国典型的慈母的形象。

小老师Z:

那么还剩两个人物,“我”的妻子和儿子又是什么形象呢?

学生B:

妻子很贤惠,儿子很听话。

小老师Z:

很好,那同样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证据呢?

学生B:

妻子贤惠是因为这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老师Z:

很好

教师:

还有吗?

光听丈夫话就是贤惠吗?

那要是丈夫犯了法,妻子不闻不问,对丈夫言听计从,这也是贤惠吗?

(学生笑)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句子?

小老师Z:

(学生C举手)你来

学生C:

文章最后一段,我背起母亲,妻子也背起儿子,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妻子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小老师Z:

很好,找的很准确,请坐。

小老师Z:

来看一下老师的答案是不是和你们一样。

(放幻灯片)

小老师Z:

看来同学们都概括的非常准确,那么我们就继续赏析第二部分内容,请大家看预习单。

当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顺从了母亲而没有迁就儿子呢?

小老师Z:

谁来回答呢?

学生B:

“我”不选儿子是因为“我陪伴他的时间还长”。

老师追问:

你从文章那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B:

文章第6段倒数第二句。

小老师Z:

很好,找的很准确。

那么作者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学生B:

……(思考,回答不出来,小老师A的提问太过笼统了)

小老师:

也就是说“我”陪伴母亲的时间怎么样?

(意识到问题了)

学生B:

不多了

小老师Z:

很对,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B:

孝敬父母,把尽孝道看的特别重。

小老师Z:

非常好,大家说他答的对不对?

学生:

对。

小老师Z:

掌声鼓励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

(这时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的缘故,小老师没有按照准备时的安排更深入的探讨为什么“我”把孝放第一位,而准备直接跳过去进行下一个环节了。

这时我只好插入。

就势提问:

“为什么大家赞同‘我’去尽一个儿子的本分,但‘我’同时也是一个爸爸啊,难道我就不要尽一个爸爸的本分了吗?

”)

(这时,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是怕说错,也没有人举手了,整个课堂陷入了沉默。

我有点后悔打断小老师的上课步骤。

小老师Z:

请大家小组讨论3分钟。

(随机应变,很好。

(小组讨论了3分钟)

小老师Z:

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C(举手)

小老师Z:

你来。

学生C:

我觉得文中的“我”认为孝顺母亲比疼爱儿子重要。

(下面的同学就有不同意见了)

小老师Z:

是这样吗?

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小组的看法。

学生D:

我觉得母亲和儿子对“我”来说一样重要,但因为选择大路可能对儿子来说只是少了一点玩耍的乐趣,而对于母亲则意味着我的孝子之心,二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非常好,很准确,同学恍然大悟。

小老师Z:

大家同意吗?

学生:

同意

小老师Z:

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因为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太多,作为儿子的我在她有生之年,能够满足她的事情一定会满足她。

(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Z:

(进一步导入下一个问题)好,那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我’迁就儿子选择小路,长此以往,试想会有什么影响?

”。

学生B:

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儿子会被“我”宠坏。

小老师Z:

对,儿子这样会被“我”的娇惯而宠坏,那么母亲呢?

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很好,请坐。

学生E:

会逐渐的不高兴。

小老师Z:

对啊,儿子久而久之会被宠坏,变得骄纵;而母亲虽不会计较太多,但毕竟还是不舒服。

(打出幻灯片)所以这很明显的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对于一个家庭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时间花的多,有点着急了。

小老师Z:

好,我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谢谢大家

学生:

热烈鼓掌

教师:

谢谢Z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现在我们请出最后一位小老师H同学继续给我们上课,有请。

小老师H:

(走上讲台)亲情是美好的,温馨的,能够让我们记住一辈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的这篇文章《三代》,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怎么样的一种亲情?

请大家一起拿起书本有感情的来朗读一遍。

(朗读,3分钟左右)

教师:

我发现刚才读的时候出现了几个错字,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是那两个字读错了?

学生:

(经过引导)脚踝、蹒跚。

小老师H:

(板书“踝“和“蹒”的拼音。

小老师H:

好,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一件事来表现亲情的?

学生E:

通过一件很小的交通事故来表现的。

小老师H:

很好,那么跟《散步》比较一下,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E:

都是一件很小的事。

小老师H:

嗯,非常好,都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浓浓的亲情,这个在写作手法上叫做什么呢?

学生:

以小见大

小老师H:

非常好。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现在请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两个故事哪个更感动你呢?

(小组讨论3分钟)

小老师H:

讨论结束,现在谁来谈一谈?

学生F:

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

为什么呢?

学生F:

因为散步这件事情比交通事故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而“我”却想到了很多,而《三代》我觉得在遇到这样的事时,很多人都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

所以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

很好,说的很精彩。

还有谁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的?

学生G:

我觉得《三代》更好,正因为是下意识的反应才说明“我”把“我”的父亲和“我”的小孩看的特别的重要,才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不然一犹豫就不会这样的反应。

所以我觉得《三代》更感动我。

(学生自发鼓掌)

小老师H:

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

教师:

其实无论是《散步》还是《三代》都很感人,只不过他们侧重的方面不同,《散步》侧重于“我”对母亲的孝心,当母亲和儿子只能二选一时,“我”没有犹豫的选择了母亲,因为“我”想到了这样做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儿子都好,“我”意识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而《三代》则侧重于“我”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就算牺牲“我”也要保护全家。

总之两篇文章都很感人,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好好体会。

小老师H:

我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

很好,谢谢H同学,今天这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内容。

好,同学们,现在请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感人的画面:

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着我们回家?

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细的叮咛着我们一切小心?

学生:

是父母。

教师:

对,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同学们,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一个和美的家庭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节课中真正有很多收获,回到家里,能够多帮父母做点事情。

谢谢大家。

【《散步》七年级语文教案4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