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053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8牛和鹅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18牛和鹅

课题

牛和鹅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谓、扳、拳”等8个生字,会写“摸、甚、跪”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

重点

 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

难点

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

么?

(牛和鹅)(课件出示2)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

18牛和鹅)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探究学习的愿望。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如:

扳、拳、怖)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课件出示3)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先写我们对身躯庞大的牛一点不害怕,甚至还去欺负它;对小小的鹅却心怀畏惧。

接着写金奎叔对付老雄鹅。

写金奎叔根本不怕鹅,且轻松地对付鹅的过程。

最后写了我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转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从中也明白了道理。

)(课件出示4)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谓、拳、捶、膊、瓶、怖、凭、欺、掐”(课件出示5)

“捶”的部首都是提手旁;“谓——猥”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摸、甚、跪、捶、顽、脖、脱、概、惹、昏、握、摔、凭、掐”(课件出示6)

指导书写:

“摸、跪、捶、脖、脱、概、握、摔、掐”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昏”下面的“日”要比上面窄;“脱”的右下面是“儿”不是“几”;“凭”的下面是“几”不是“儿”。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

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每一个字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牛和鹅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妹妹得了小儿麻痹症,suī()然下肢瘫痪,但是她pínɡ()着wán()强的毅力依然坚持学习,有时shèn()至读书到深夜。

她大ɡài()是太累了,天明时,才hūnhūn()沉沉地睡着了。

2.我tuō()掉棉袄,扑进奶奶的怀里,搂着奶奶的bó()子撒娇。

二、给下面的生字加上“扌”,写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莫屋率垂臽殳

盲人()象()胸顿足()跤能手

()手言和能()会算()石问路

【答案】

一、1.虽凭顽甚概昏2.脱脖

二、摸捶摔握掐投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3.体会童年的快乐、丰富多彩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牛和鹅,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谁能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写……接着写……最后写……)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

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置,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品读课文,感知品味

(一)学习1—4自然段。

1.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牛怕人,鹅不怕人)为什么?

(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课件出示8)(板书:

从牛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从鹅的眼睛看人:

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小组交流。

对牛:

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

(板书:

对牛-欺负)(课件出示9)

对鹅:

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板书:

对鹅-害怕)(课件出示10)

3.找出“我们”对待牛的动词,并打上三角符号。

(拍、摸、触、扳、骑、捶)

(二)学习5—12自然段。

1.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

(课件出示11)

(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板书:

逃跑)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板书:

被鹅咬住呼救)

这时的“我”用哪一个词来形容?

(狼狈不堪)

2.指导朗读:

读出害怕的心理。

3.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

画一画。

(课件出示12)

(1)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2)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3)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

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4.学生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指导朗读:

读出鹅的凶狠、神气十足的样子。

5.破折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课件出示13)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用在副标题前

“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

”是第几种?

6.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

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

鹅又有什么表现?

(课件出示14)

(1)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

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2)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落荒而逃)

7.学生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

读出金奎叔叔的强悍。

(三)学习13—15自然段。

1.金奎叔对我讲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什么变化?

这次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课件出示15)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怕它干吗?

(在鹅的眼里我们比它小,但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

)前半句是从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是从人的角度看鹅。

我们变换了角度,事情的结果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的认识生活。

(板书:

在我们的眼里,我们比它强!

(2)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尽管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2.直到现在……(引读最后一段)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那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要换个角度去看事情。

(板书: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

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

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

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

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

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她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同样的一件事,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请同学们去生活中发现这种情况吧。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金奎叔叔的话,在朗读中感悟人的确很强,鹅的命运由人主宰。

 

【设计意图:

对课内知识的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道理的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课件出示16)

作业设计我们采用课外推荐阅读:

《两个农夫》、《牛鹅换眼》两篇文章,并且要求收集跟本课有关的故事、诗句、成语等,丰富学生知识,培养积累的习惯。

 

板书

内容

18牛和鹅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从牛的眼睛看人:

从鹅的眼睛看人:

在我们的眼里:

觉得人比牛大,觉得人比鹅小,我们比它强!

所以牛是怕人的。

所以鹅不怕人。

对牛-欺负对鹅-害怕

逃跑

被鹅咬住呼救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

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1.句子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仿写句子。

,因为。

2.用“那么……那么……”写句子。

二、对于金奎叔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鹅要是欺负人,就不要怕它。

B.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们。

C.我们不能怕鹅,也不能欺侮牛。

D对于向鹅这样欺负人的人,要想办法去制服他。

【答案】

一、1.妈妈笑了,因为姐姐考上了大学。

2.这里的空气是那么新鲜,那么湿润,让人神清气爽。

二、ABD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作者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与小学生的生活较贴近,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在阅读课文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到“我”害怕鹅和“鹅”的威风形象。

2.不足之处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鹅的知识了解太少,我课前准备资料不充分,学生对鹅的形象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材分析】

《牛和鹅》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作者介绍】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

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

《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

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鹅——家禽,羽毛白色或灰色,额部有橙黄色或黑褐色肉质突起,雄的突起比较大。

颈长,嘴扁而阔,脚有蹼,能游泳,耐寒,吃青草、谷物、蔬菜、

鱼虾等。

牛——哺乳动物,身体大,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矛。

是反刍类动物,力气大,供役使、乳用或乳肉两用,皮、毛、骨等都有用处。

常见的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比一比,组词。

  跪()摸()概()脱()

脆()模()既()蜕()

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是()。

A.无所谓(wèi)心胸宽广(xōnɡ)B.赤膊上阵(bé)恐怖(bù)

C.扳牛角(bān)赤手空拳(quán)D.欺人太胜(qī)掐断(qā)

三、根据课文填空。

看到牛,我们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把我们看得比它大,()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1.“无缘无故”的意思是,句中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个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内片段阅读。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呢,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这样叫吧:

“鹅要吃我了!

鹅要咬死我了!

1.啪嗒啪嗒(仿写拟声词):

2.这段话从、、三个方面描写了“我”被鹅追赶时的情境。

3.如果你见到当时的情境,你会怎么做?

要把句子写具体。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请仿照上一题课文片段的写法,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一写运动会上拉拉队员的表现。

参考答案:

1、跪下清脆抚摸模型大概既然推脱蜕皮

2、C

三、1.没有一点儿原因平白地

2.虽然可我们的学校虽然不是高楼,可环境非常优美。

四、1.滴答滴答哗啦哗啦

2.动作神态语言慌乱

3.示例:

我会拿起一根木棍,用力地赶鹅,一直把它们赶跑。

五、示例:

观众席上的啦啦队员个个满脸通红,大喊“快!

快跑!

”有的同学干脆站起来,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地为他们助威。

还有几个同学在一起,挥动双臂,齐声大喊:

“加油!

加油!

 

阅读短文。

寻儿记

自从儿子大学毕业那天起,他们就失去了他的音讯。

他们对此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以前他可是一直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的,小学时代,每天都由母亲接送。

到五、六年级他说他自己长大了,可以单独走了,母亲说车多危险,还是坚持送他穿过马路,目送他走进校门。

初中离家有点远了,他开始骑自行车,父亲每天陪他骑到学校,再去上班。

他考上了寄宿的重点高中,这时家里已经买了小车,自然而然,周末总是父亲开车去接儿子回来。

儿子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高校,离他们家所在的城市只一个小时的路程,父母每周都开车去看望儿子,给他带去好吃的,为他洗衣服整理宿舍。

毕业实习离学校远,他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恰好母亲已经提前退休,干脆搬过去照顾儿子的起居。

他们的相处从来都是和谐的,可是等儿子毕业时,却突然没有了他的任何音讯。

学校找不到人了,手机号码换了,出租屋人去楼空。

父母疯了一样地,问同学,同学不知,问老师,老师不晓,问实习单位,实习单位莫名其妙。

他们有不详的感觉,觉得儿子一定是出事了。

正准备到公安局去报案时,他们接到儿子同学的电话,说发现了儿子在网上的踪迹,他在那儿和人聊天,他们欣喜若狂,问来了儿子的QQ号,此前他们从未上网聊过天,向邻居中学生请教了半天,就上网去招呼儿子。

儿子发现了他们,飞速逃离,那个号码从此作废,人又石沉大海。

原来儿子没出事,只是躲着自己。

父母不禁恼怒:

养你这么大,翅膀刚刚长硬,就不认爹妈了。

一冲动,就去找媒体。

媒体觉得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关系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兴衰。

不说孝顺,不说报答,父母如此苦苦寻觅,你给个音讯总可以吧,知道他们是怎样地着急吗?

媒体的小年轻都是网络高手,很快找到了那个年轻人的网上行踪。

没多久,一个年轻女记者与他在网上打得火热,互传了照片,甚至准备见面。

对于儿子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圈套,真正想与他见面的是他父母。

见面那天,两个城市(儿予与父母所在城市)的报社、电视台记者来了不少人,假装网友的女记者在车站捧着一束花,照相机、摄像机都躲在一旁。

儿子现身了,面对镜头,面对诘问,他倒很冷静,只说了一句:

从小到大,我都逃不出他们的天罗地网,包括此时此刻。

1.第五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2.儿子现身了,面对镜头,面对诘问,他倒很冷静,只说了一句:

从小到大,我都逃不出他的天罗地网,包括此时此刻。

(2+2分)

1)记者可能怎样诘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罗地网”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儿子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圈套,…”文中“圈套”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文中内容,在横线上填写父母的心情。

(4分)

儿子小时候,父母_______;儿子毕业,失去音讯,父母_______;正准备报案,街道儿子同学电话,父母_______;上网招呼儿子、儿子再次消失后,父母_______。

5.最终通过圈套与儿子见面后,听到儿子的话,父母可能会怎么想?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

2.

(1)示例:

你的父母为你付出这么多的辛劳,你为什么不懂得回报?

为什么不感恩你的父母?

(2)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关爱,让孩子没有独立的空间

3.年轻女记者与儿子在网上打得火热,互传了照片,甚至准备见面。

其实真正想与儿子见面的是他父母。

假装网友的女记者在车站捧着一束花,照相机、摄像机都躲在一旁。

4.爱护担心、着急欣喜若狂恼怒

5.示例:

我们应该给孩子空间,让孩子独立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