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076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docx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教学案例

李清照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通过作品了解其后期词作风格。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感受作品意境,通过赏鉴意象来品味词句中所蕴含的悲怀愁绪。

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悟李清照的国破家亡的悲怀愁绪;感受《声声慢》的凄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讨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PPT展示

五、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词“这一文学样式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李清照也并不陌生。

通过预习和课文注解便能了解到词人的一生可根据南渡分为两个阶段。

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人生阅历较浅,对词人的愁的内涵,难以全面把握,需要教师引领。

本堂课将以意象赏读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倘佯于诗词艺术殿堂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PPT出示济南趵突泉边李清照纪念堂对联,引入介绍李清照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师解说:

《金石录》: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编写成的集子,两人都酷爱收集古玩字画,研究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

金石:

金指铜器和其他金属器物,石指石制器物等,这些东西上头多有文字记事,所以把这类历史资料叫做金石。

漱玉集:

李清照的词集。

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

泉流漱石,声若击玉,故名漱玉集。

二:

词人简介

(一)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出生于书香门第,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著有《易安集》、《漱玉集》。

(二)易安词风

1.PPT出示两个时间点

1127年 靖康之变,南宋建立

1129年 赵明诚卒。

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

        11月,李清照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

易安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多描写自然风光,离别相思,闺中儿女之情。

词风清新俊逸。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2.PPT出示前期词作《如梦令》,感受李清照前期词风。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清照后期的重要词作《声声慢》来体会李清照后期词风。

三:

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1)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重读,尤其是情感。

⑵学生自读,美读。

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初步感知词作的感情基调;既是训练朗读,又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

⑶配乐齐读、背诵。

(4)师提问:

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学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

正确,这首词的头三句非常特别,历来为词评家所称道。

三句话三组叠词,用的字都是常见字,念着也不拗口。

现在我们来品读这千古传诵的三组叠词

全班齐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提问:

三组叠词可否置换位置?

学生:

顺序不可换。

三组叠词依照“动作——环境——心境”线性结构,由浅到深,层层递进。

老师:

回答非常正确。

词人四处寻觅,那么词人丢失了什么,她在寻觅什么,她寻找到了吗?

从词作的背景来看,你找得到答案吗?

请同学们试着找找。

学生:

词人国破家亡,她失去了国,失去了家,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她要找回这失去的一切。

老师:

回答很好。

可是,词人寻找的结果怎么样?

生:

是一片冷冷清清,无结果。

师:

词人不但一无所获,反而是凄凄惨惨戚戚,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击包裹着她,于是顿觉凄凉悲惨,忧愁难当。

师:

三组叠词有什么艺术效果?

学生:

为整首词奠定了悲凉、愁闷的基调。

(5)引导学生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蕴,和铺垫的感情基调:

PPT展示: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

哀婉、凄凉、愁苦

(6)追问: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师总结:

韵律美;增强情感。

(7)结合诗作背景,说一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

丧家,丧国,丧夫,丧宝之痛

教师总结:

愁之一:

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

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

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8)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四:

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师:

同学们找的都很对。

通过寻找词句当中的关键词或者是意象,品读出词人的愁绪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结合词句,联系过去所学诗文,再次解读一下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师:

意象,是凝结了词人当下的感情、心境,并带有强烈暗示性的物象、景象。

诗词的写作离不开意象。

词人惯用一个个意象来构成画面,营造意境,传递心绪。

我们赏鉴诗词也应当从意象入手。

通过品读意象,把愁化开来。

师:

哪位同学来明确意词中的象1

生:

淡酒急风、旧雁、黄花、梧桐细雨

(生口述,教师PPT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一)“酒”

ppt出示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师总结:

酒是“愁”的象征。

师:

如何理解词中淡酒

问题:

词人饮酒的目的是为了御寒、浇愁。

可是这两个目的她好像都没达到。

如果是为了浇愁,那么为什么是“三杯两盏”地喝?

喝的还是“淡酒”?

明确:

(1)三杯两盏——酒可以用来消愁,也可以用来言欢。

“醉不成欢惨将别”,虽然结果是“不成欢”“惨将别”,但本来的目的是“欢”。

把酒言欢是需要对象的,有了合适的人才能“酒逢知己千杯少”。

可现在那个对象没有了,自然只得“三杯两盏”地喝。

(2)淡酒——李清照是能喝酒的。

词人不只身寒,更兼心寒。

即使烈酒入喉,敌不过心灰意冷,亦是无滋无味的。

酒的性质就是情感的性质。

这里必须是酒。

不能是茶。

茶太闲适,味道不够。

酒的分量就是情感的分量。

酒并非淡,只因情太重太浓。

(3).酒意象拓展

杜甫的浊酒:

浊酒一杯家万里,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与潦倒联系在一起

王维的美酒: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与豪情联系在一起

李白的美酒: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与惆怅联系在一起

陆游的腊酒: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与淳朴、欢庆联系在一起

(二)风:

师:

那么,词中的急风又如何理解呢?

ppt出示诗句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学生:

以秋风渲染愁情。

奠定悲愁的感情基调

师:

回答很正确悲秋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

(三)雁)ppt出示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

《渔家傲》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师总结:

过雁象征离愁。

延伸:

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引导:

“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

词人的家乡正为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意象拓展:

雁的暗示

(1)北雁南飞。

词人从北方流寓江南,故土之思,家国之恨。

(2)鸿雁传书。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讲解:

大雁排作人字由北向南飞,好像帮词人带来了丈夫的书信。

都说月圆人团圆,月满西楼的时候,是不是夫君也回来了呢?

当时的她是这样想着。

可此时,在这寂寥清冷的秋天,词人看到似曾相识的大雁飞过。

这只雁飞过,不知是为何人带去了信息,而我已经永远收不到锦书了。

看它的模样,好像我以前就看到过。

天上的雁没变,地上却已人事纷纷。

这只旧时雁,勾起了词人的怀旧悼亡之情。

3.色调与心绪

大雁是灰褐色的,只有腹部是白的。

灰白的颜色与灰暗的心情相关。

(四)黄花

(1)师引导: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

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理解

生:

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

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师:

场景还原

黄花指秋菊。

秋天,菊花盛开,堆积一地。

花未憔悴,憔悴的是人。

年华渐逝,花容憔悴。

师:

词人写“如今有谁堪摘”,有“如今”那就意味着有“曾经”。

曾经怎么样?

如今怎么样?

生:

——如今没有人能一起摘花了。

曾经有人相伴,赏花摘花。

师:

李清照与赵明诚不仅要赏花、摘花,可能还要插画、簪花。

李清照插花是在装点家室,别有情调;赵明诚为李清照簪花则体现了夫妻相处和顺。

如果说插花是在装点生活,那么簪花就是在装点感情。

(2)师补充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生活轶事:

赌茶,爱好金石。

后来在战乱流离之中,他们所珍藏的书籍、文物大多散失。

原来两个人好像在共筑一个梦,现在东西散失了,他们的梦好像也一点一点地碎裂了,这国破家亡的痛苦,如今向谁诉说?

(五)梧桐细雨

(1)师:

梧桐、细雨有什么象征意义?

师引导:

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2)梧桐,季节风物

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其中的叶说的就是梧桐。

秋天到了,梧桐要开始落叶了。

秋天的梧桐——枯黄,凋零,飘落。

这样的梧桐落叶还不够,它还要“更兼细雨”。

秋暮的细雨——风吹落叶,雨滴梧桐,景象更加凄清萧瑟。

可不正是“冷落清秋节”么!

“点点滴滴”——写听觉。

声音不强烈,但持续漫长,不可休止。

恰如愁情绵长,又添烦乱。

(3)拓展联系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

五:

小结

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点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受力,在词中,她以明白如画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孤雁哀鸣,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所以,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词人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这千古绝唱

整首词的意象给人的印象都是淡淡的、幽微的、不强烈的,它们构成的画面让我们感觉到了词人细水长流式的愁苦。

这其中既有个人的颠沛之苦、思夫之痛、年老之哀,也有因家国而生的故土之思、亡国之恨。

在这多方夹击之下的词人,自然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了。

师补充李清照后期词风

后期词风特点:

苍凉沉郁。

主要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哀愁与惆怅。

六:

再读全词,背诵全词

七:

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的不同特点。

八:

教学反思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