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471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自动保存的.docx

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自动保存的

综合高中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报告

李沛宇(牙克石市综合高中体育教师022150)

赵延军

李英慧

摘要:

通过对综合高中男女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统计分析,找出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状况和身体素质存在的差异及变化的整体规律,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综合高中学生的肥胖率与“豆芽体形”的比例偏高;下肢力量较低;耐力指标下降。

提出学校应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教学体系,注重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增加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发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

体质健康高中学生现状分析综合评价干预建议

前言:

在最近一次的国家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如今中小学生不仅体质下降快得惊人,而且体质差得同样惊人!

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

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1/4;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2/3。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构成人才素质的基础,它包括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是评价一个人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

为此对综合高中2010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探寻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体育教师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提供参考数据;为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良好发展,真正达到落实“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

1、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学校2010年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的在校学生,普高(高一、高二、高三年级)、职高(08级、09级、10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以939人(男491、女448)的健康体质数据为总体进行对比、分析、评价。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研究内容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必测项目与选测项目,执行牙克石市教育局确定的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即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800米(女生)、1000米(男生)。

1.2.2研究方法

1.2.2.1测试法

测试方法依照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操作方法。

测试器材使用教育部指定的器材生产厂家生产的测试仪器。

由专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课中组织测试。

1.2.2.2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检索

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权威的相关理论信息,甄别分析内容与方法的可行性,为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1.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国家数据库MIS”、Spss13.0等应用软件,对所收集的基础数据、指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到精确地数据材料,并进行了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1.2.2.4对比分析法 

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逻辑等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各年级同类指标之间、不同年份相同学生同类指标之间分析、评价,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

2、综合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身体形态发育状况

人体生长水平与生长速度是了解和评价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的主要指标,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或年代)生长水平的差距,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变化的特征。

身高、体重是反映身体形态生长水平与生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身高是人体的纵向发育指标,也是最明显、最直接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之一。

体重是反映人体横向生长、人体的围、宽、厚度及质量的整体指标,它不仅能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和人体充实度,而且可以间接反映人体营养状况。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统一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形态发育的状况虽然是人体生长的一种外在表现,但势必要反映其内在发育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联系,将二者结合分析能更加科学且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形态的变化。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身高与体重的非等比增长,男、女学生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长身高、增体重,青春期结束后基本稳定。

这其中,一方面它与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后天体育锻炼情况及饮食营养情况有关。

如表1所示:

男、女生的身高总体上升的趋势明显;各年级同类男生身高相比差异显著,女生身高差异性不明显;体重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的重量和发育状况的一个指标。

一般情况下,体重的增加,表示肌肉、肌力增长和营养状况的改善,正常学生体重的变化受饮食营养的摄入和体育锻炼的消耗影响较大。

从表2中看出我校学生体重均数各年级同类,男生变化成总体上升趋势,女生体重变化不大。

上述结果表明,综合高中男、女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速度具有整体增长的特点,身体充实度和体型总体上比较匀称,都处于正常范围。

这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外;另一方面,高中学生仍处于青春发育期,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加是人体生长发育客观现象的正常反映。

随着身体

形态的不断发展、完善,身体质量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不断在完善。

因此,加强高中学段学生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其一生将有重要影响。

表1综合高中学生身高对照表

表2综合高中学生体重对照表

如表3所示:

1)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有所提高。

从身高标准体重分析、对比总体等级评价:

男女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属于正常体重等级。

但也反映出少数学生相对身材矮、体型粗壮,显示出身体形态向横向发展的趋势。

2)学生整体身体形态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但略趋向较低体重。

较低体重所占比例生都高于女生;而女生的正常体重率高于男生正常体重率;其它几项指标又都低于男生,这一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颁布的数据相吻合。

3)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双峰现象”,即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超重和肥胖并存,而正常体重女学生仅占50%;男学生则低于40%,差异显著,两极分化趋势严重。

男生肥胖发生率为10.7%~20%,超重发生率为4.31%~6.15%;女生肥胖发生率为7.05%~9.20%,超重发生率为5.1%~8.30%,此结果虽然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表现出一个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同性别,同年龄情况下,男生“肥胖”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年递增,女生“超重”率和“肥胖”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低于男生增长速度。

男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9.2%,较低体重发生率为31.9%~34.18;女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6%~3.20%,较低体重发生率为26.3.1%~31.4%,此结果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较低体重率偏高往往与不合理节食及营养不良有关。

学生营养状况呈现性别特点。

受到女性“以瘦为美”审美观的影响,使得许多女学生过分追求苗条的身材,追求社会时尚,有些甚至不吃早餐和节食,造成营养不良,从而体重较轻的比例较高。

而大多数男生则很少受到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体重较轻的比例分布较女生好,但超重和肥胖率略高。

而男生超重或肥胖通常与热量摄入过多及运动不足有关,是身体形态匀称程度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对于非正常体重的学生应科学安排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以增加肌肉组织,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保持合理身体成分。

世卫专家指出,健康的饮食应当在保持营养和适度消耗中找到平衡。

有资料表明:

目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1/4。

肥胖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首先是生理危害,表现为体态臃肿、行动不便、容易疲劳等;其次是对学习能力的不良影响,肥胖越严重,对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损害越大;三是心理行为问题增加,表现为自卑、自暴自弃、暴饮暴食等;四是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肥胖不一定患糖尿病,但肥胖是Ⅱ型糖尿病高危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肥胖将会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超重、肥胖已成为中小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昭示着今后我们要做的身体教育任重道远。

表3高一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表

表3高二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表

表3高三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等级表

2.2身体机能状况

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

身体机能的发展:

一、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

二、可以使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

人体机能是通过肺活量来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肺通气水平、生理机能的。

肺活量可以反映人体呼吸时肺的容积及肺的扩张能力,是反映、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其大小与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胸围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肺活量/体重指数是人体测量复合指标之一,其反映的是人体呼吸机能指数,通过人体自身的肺活量与体重间的比值,既每公斤体重的肺活量得出相对值来反映肺活量与体重的相关程度,用以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群体进行客观的定量对比分析,客观反映个体差异,是学生体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数,指数越大,肺活量相对较大,呼吸系统机能较好。

通过综合高中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表”我们不难发现:

如表4所示:

男、女学生肺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心肺功能较好。

说明学生呼吸有一定深度,呼吸机能的潜力还有提高。

表明综合高中现行的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肺系统机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得益于常年坚持跑操,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锻炼有直接关系。

表4综合高中学生肺活量对照表

如表5所示:

男生高一、高二、高三肺活量测试值分别为3546毫升、4100毫升、4680毫升,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是60.1、64.1、71.5;女生高一、高二、高三肺活量测试值分别为2912毫升、3100毫升、3115毫升,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是58.1、57.4、56.9。

从男女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曲线看,随着年龄变化,男女生均值曲线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趋势,青春发育期尤为明显。

男生指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符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生长发育特点,与全国同龄学生对比无显著差异。

女生指数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小,这是由于进入青春发育期后,肺活量增长速度相对于体重增长速度慢的缘故,也符合高中年龄段学生生长发育特点,与全国同龄学生对比无差异。

总体等级评价:

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4109.66/62.80=65.42,等级评价良好;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为3042.33/52.93=57.44,等级评价良好,结论男、女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良好、呼吸系统机能良好,女学生的肺活量、呼吸系统机能优于男学生。

表5综合高中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评价表

2.3身体素质发展状况

身体素质是人体形态、生理机能在运动能力上的反映。

衡量身体素质的指标,是由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组成。

学生体质状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身体素质的好坏。

2.3.1力量素质是指机体某部分肌肉的爆发力。

立定跳远指数是反映人体肌肉相对力量的一个指标,是对高中生的下肢肌肉力量、身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发育水平和谐度的评价。

如表6学生三年立定跳远对比所示:

我校男、女生高一、高二学年间略有增

长,高二、高三间则零增长。

表明学生下肢爆发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如表6学生三年立定跳远成绩综合评价所示:

男、女生不及格率19.97%,高出全国男女生14.04个百分点;而男女生的优秀率、良好率分别为5.31%、26.91%,远低于全国平均优秀率20.68%、良好率39.9%。

大部分男女学生处于及格状况,占总人数的47.93%。

总体评价等级为及格。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优秀率低、良好率高说明学生下肢瞬间爆发力差,腰腹肌力量不足;第二、评分标准定的是不是高了,值得商榷。

同时也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重视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练习;也应该引起学校主管领导的重视。

表6学生立定跳远对比表

表6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评价表(男女%)

2.3.2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工作或运动时克服疲劳的能力。

男1000m、女800m是对人体有氧耐力的测量,其成绩则可以很好的反映耐力素质。

是衡量学生有氧代谢能力、呼吸、循环、肌肉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表7男(1000m)女(800m)三年对比所示:

高二男女生成绩优于高一、高三男女生,高一与高三成绩相比较,基本在同一水平,没有差异,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等同。

昭示着一个严重问题,其具有逐渐下降趋势。

如表7男(1000m)女(800m)三年成绩综合评价所示:

男、女生优秀率仅为16.05%,要远低于全国的平均优秀率;男、女生不及格率达22.53%,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不及格率;而男、女生人数大部分在及格上,占34.45%。

总体等级评价为及格。

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学生耐力素质具有逐渐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

一、男女学生在优秀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女生的优秀率明显低于男生(P<0.01)。

分析原因可能是男生平时运动较多而女生的运动普遍偏少所导致。

二、女生比男生及格率高出8.56%,从生理学上分析,女生的耐力远远不如男生,而测试过程中,女生的动作协调性以及对节奏的把握上明显好于男生,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男生的协调性、节奏感的训练。

表7学生男(1000m)女(800m)对比表

表7学生男(1000m)女(800m)成绩评价表(男女%)

2.3.3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韧带、肌腱、肌肉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既每公斤体重的握力,主要反映人体的前臂与手部肌肉的力量,是评价人体肌肉总体力量的有效指标,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握力与其全身力量呈高度相关,一个身材魁梧的学生与瘦小的学生相比,握力有着很大的差异。

还有研究表明握力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握力增长或维持在较高水平时,健康状况就好,握力下降时健康状况就不好。

如表8学生三年握力体重指数对比所示:

男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均值为69;女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均值为48。

总体等级评价为及格。

男女生在握力体重指数的各等级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异,男生的握力体重指数优秀率为27%、良好率为24.3%、及格率为32.4%;而女生握力体重指数优秀率为3.1%、良好率为52.3%、及格率为32.4%。

男生优秀率高于女生,男生的良好率低于女生、及格率等同于女生。

产生差异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男生尽管平时的活动量高于女生,但运动中以提高肌肉力量的练习较少。

另一方面,于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上肢力量练习。

表明综合高中男女学生身体上肢的力量和持续工作能力不强。

表8学生握力体重指数对比表

3、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我校学生整体状况处于良好及格状况,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我校学生肺活量、心血管系统和身体柔韧性比较好,但立定跳远检测成绩很不理想,下肢力量明显薄弱;身体形态表现的均匀程度较差,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男生的超重与肥胖率将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而女生的较低体重学生比率也将有进一步增加,这将成为影响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后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讨论与建议

4.1讨论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将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乃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

因此,用科学的指标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探究其开展规律,提出改善他们体质的科学健身方法,始终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从目前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表明,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

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呈上升趋势,身体素质指标中的速度素质、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呈下降趋势。

综合高中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计结果与全国基本一致。

4.1.1影响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生活环境的影响。

城市生活、成长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优越的生活条件,养成了害怕困难、贪图享受的习惯。

不良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吸烟、喝酒的现象,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律;迷恋上网和游戏造成睡眠不足,影响身心健康;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很少参与家务;以车代步;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蓝。

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社会因素。

二、营养结构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凸现,城市独生子女群体越来越大。

城市的中小学生从小就从得到父母亲人的全心呵护。

由于父母过于操心独生子女的身体,过多的是怕孩子营养不良,以致过量的摄食使孩子从小就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或是让孩子养成了挑食的不好习惯而导致身体营养不良。

偏食和营养过度,造成肥胖增多。

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家庭因素。

三、场地器材的影响。

学校场地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

繁重课业与课外活动的时间重叠,无法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

器材设备存在严重短缺,不足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要,致使学生运动兴趣下降,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得不到满足。

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学校因素。

四、意识习惯的影响。

体质状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后天的体育锻炼意识、习惯的养成以及锻炼水平的高低都会对身体素质产生影响。

学生和家长体育锻炼观念和意识不强,从小没有养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

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够关心,缺乏锻炼习惯;部分学生明白锻炼身体是需要的,但是不够重视,没有行动;少数学生虽然思想上重视了,也有了行动,但是缺乏自控能力,意志力不够坚强,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恒心。

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个人因素。

4.2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建议

4.2.1“健康”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健康第一”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学校体育直接肩负着“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和“促进全体学生健康”的使命,就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并把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

通过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对学生健康问题给予的重视。

4.2.2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

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了解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意义,学校政教处、团学组织、体育教研组应协同配合,对学生加强教育,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指导学生强化体育参与意识,不断吸收健身的知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一生进步发展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4.2.3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社会、家庭、学校沟通渠道,共同承担起对学生健康教育的责任,让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家庭的爱护下、学校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除上好体育课以外,还要坚持开设体育选修课,广泛开展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健康意识,使学生的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对那些肥胖、营养不良、不及格的学生要有目的的指导他们锻炼。

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4.2.4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科学的安排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已取得成绩的保持至关重要。

学生经常不吃早餐,午饭集中用餐,是导致部分学生营养不良或肥胖现象的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提倡科学有序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

合理的膳食结构能有效的控制人体能量的摄入,从而控制学生的身体形态,调节体内能量的需求。

4.2.5加大体育类社团建设力度。

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自觉性。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通过不断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切磋技术,交流信息。

        4.2.6保障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学生耐力素质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是锻炼不足。

要遵循高中学生生长发育和人体生理活动规律,规范和完善学生作息制度。

坚持适度的锻炼,每天锻炼的时间至少保证在一个小时以上。

锻炼应该劳逸结合,教育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强度和项目,循序渐进。

4.2.7把握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重从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和思想目标去引导学生,突出全体性,体现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多层次教学。

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最终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在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健身知识与技能,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好全面的基础。

4.2.8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质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认为,一方面生活方式病在迅速年轻化,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生活节奏的失控、不合理的饮食机构、吸烟、过量饮酒、睡眠不足、体育锻炼的缺乏以及心理过渡紧张等问题的积累,到中老年易引发各种慢性病和心脑血管病。

如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善,与之相关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4.2.9重视有氧运动项目:

有氧耐力运动能有效促进体内脂肪代谢,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因为它与能量来源、能量需求、氧消耗量等因素有关,由于每个人的年龄、体能和健康状况等不同,每个人的有氧锻炼量亦不相同。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选择的反映耐力素质的男(1000m)女(800m)跑属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中机体的能量供应以氧化能系统为主,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还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机能能力,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总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是学校体育工作重中之重。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今天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日后的国民素质,关系国家社稷、民族强弱的大事。

    

 

 参考文献:

[1]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6(10).6-8.

[2]《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4]陈志军.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8(7):

84-85.

[5]何耿明.试析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J].国科技信息.2005

(1):

102.、

[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质测量评价[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

156-157.

 

2010-1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