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4861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docx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讲稿)

时间:

2015.3.9

内容:

第一讲   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早在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关于心理健康

(一)健康新概念

1.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进行了重新定义,定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2.心理健康:

就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客观刺激与主观反映保持一个平衡的恰当的状态,能够做到内外协调统一,并且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二)全球心理健康比例

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完全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84.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针对那些不正常的6%,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

(三)心理问题(障碍)程度划分

心理问题也象我们平时感冒一样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可能通过自我调整一下(喝点姜汤出点汗)就好了;(自我调整找朋友倾诉等)

中度的可能需要吃点药调理一下才能好;(业咨询人员咨询)

重度的就需要心理医师的治疗了

专业人员少,素质差参差不齐

过强的商业取向,鱼龙混杂,提供服务质量无保障小品-心理诊室

欧洲著名医学中心海德堡人口仅13万,精神卫生人员多达600余人美国心理学家队伍势力很强,多数综合大学设有心理学系,其中40%左右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每100人中有1个心理医生除了与医学临床较直接的领域,心理学家散布全社会各种行业,成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什么是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词是近年来才提出来的,过去一般都称之为心理疾病心理病态或病态心理都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生某种障碍所造成的这些心理障碍一旦出现,如不及时排除或疏解,就会酿成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这种心理障碍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可以从人的思想行为中反映出来,并且影响着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与人际交往等等

心理障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一种比喻有人把人的心理活动比作源头活水,日夜不停地在流动,从不间断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也确实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动,只要人活着,这种流动是不会间断的甚至做梦也是一种心理流动状态(潜意识心理流),只有人体死亡,心理流动才告终止(植物人属于例外)人的心理流动如果遇到阻塞,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失调,或心理失去平衡

三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一般心理障碍,是指比较典型的,不是偶尔的主要有:

1.狭隘(一般的狭隘只是性格弱点,但严重的狭隘则是一种心理病态)心胸狭窄,表现在对人对事斤斤计较,常为细小得失耗费大量精力,并为之烦恼苦闷,甚至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不能承受任何刺激,稍不顺心就闷闷不乐,陷于苦恼之中遇事好猜疑,整天疑神疑鬼,并且无根据地牵强附会,好钻牛角尖

2.抑郁表现为郁郁寡欢沉默孤独,这在一般情况下属性格弱点但严重时常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动作迟缓,思想呆板,对人冷漠无情,常悲观失望,对生活缺乏热情,甚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几乎没有一点信心

3.怯懦如果一般的胆小是不属于心理障碍,这里所指的是非常害怕在人前行动做事,特别在公开场合更是畏首畏尾,心情紧张,手足无措,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几乎完全没有自信,精神萎靡不振软弱犹豫,对前途有一种渺茫失望感

4.虚狂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一触即发,性情暴躁,常常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同时蛮横任性,目空一切,好冒险逞强,追求刺激,常与人争吵好斗,极好表现自己,行动不计后果,严重的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5.恐惧由于多次的失败或挫折,心灵上受到刺激较深,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如学生受到不及格分数的困扰,以致一看到分数就恐惧,并且害怕教师家长,不想见到他们,一见到责备的目光是呆若木鸡有时被恐惧心压抑得不能进行正常思维,连教师责备别的同学,也会引起惴惴不安

6.多疑这往往是由于受到委屈和迫害而深感痛心之后,就认为一切都是不公正的常疑心有人在监视他,与他为难还常常把这种怀疑迁移到一切管教他的人身上,包括家长时间一长,往往造成心理脆弱,情绪不安,经不起大的刺激,还常以谎言骗人,意志薄弱

7.神经过敏表现为异常敏感而又失去自我控制常喜怒无常,一些小刺激也会引起强烈反应,常把问题看得过份严重,因此一点小事也会引起大吵大闹注意力不易集中,且不能专注于学习,而是过份关心人事关系心理脆弱而无主见,易被暗示和引诱,行为轻率,对人不信任,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报复心理

8.神经衰弱由于劳逸不当,大脑过度疲劳或紧张,造成兴奋与抑制失调也有的因为某种心理障碍未能及时得到疏解,诸如焦虑忧伤恐惧抑郁等,时间一长,亦会导致神经衰弱其表现是易过度兴奋,但更易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学习工作效率很低,且健忘易怒过敏胆小,精神上十分虚弱

9.过度激动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后,在极度苦闷中产生的一种反常心理表现为极易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有时则歇斯底里地大吵大闹不听劝告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但又想不出恰当的发泄手段,处于一种谁碰他让谁倒霉的心理状态

10.无动于衷表现为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这往往是受到不公正待遇后出现的一种反常心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反抗形式他感到自己在别人眼里注定不行,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就索性一切都不在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批评指责均若无其事有时则故意作态,使你对他无能为力但满不在乎仅是外表,其内心却充满着自尊心受到伤害的痛楚

11.报复情绪有的犯了错误后,认为周围的人都以轻蔑的态度看待他,在内心激起种种仇恨与对立的情绪,并且十分敏感任何一点动向都会触动他的神经,连别人看他一眼,也觉得是在嘲弄他,甚至把无关的行动也视为挑衅,在内心时时升起一种报复情绪,用破坏捣乱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并引为开心

四教师特殊的心理障碍

(一)职业倦怠

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东北三省一千多名教师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

1.主要表现

情感衰竭:

易怒没热情,情绪疲劳,对学生没兴趣,抑郁,工作不安心,影响教育质量

人格解体:

冷漠消极,负向抚爱增多,对学生持否定态度,个人发展停止,举止无常,焦虑牢骚易怒烦躁忧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行为偏差自制力差,以学生为渲泄对象

当今一些亲社会侵犯行为,不一定是职业道德问题,很多都是情绪压力问题造成的如果单纯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这些与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有直接关系

成就感降低:

对自己工作不满意,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力感增强,消极评价自己

2.倦怠比例

经常性(高度)倦怠的占22.6%,

中度倦怠的占60%以上

确定苦恼感(低度)占27.4%

3.各级表现

一级(轻度)表现:

烦躁担忧,有挫折感

是轻度的,暂时的,时过境迁的通过自我调整可以改变的

二级(中度)表现:

疲劳,情感衰竭和人格解体出现玩世不恭,情绪起伏不定比较固定持久,不易克服大约占60%

三级(重度)表现:

自尊降低,退却,低成就感,扩散弥漫,无法自控导致生病住院,想改行退休等

(二)心因性生理疾病

躯体疾病增多:

冠心病高血压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30%靠吃安眠药入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等

(三)调查比例与不良后果

1.2000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

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

2.2002年在广州市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检测的结果,即:

被测试的教师中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并有较高的嫉妒情绪焦虑情绪

3.2003年教师节前夕,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为该市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表明,有40%以上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5%的人已出现了明显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焦虑不安全感睡眠障碍内心冲突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等,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强迫抑郁等症状有睡眠障碍的5.39%

 4.杭州市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5.据天津市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人群中平均为2%

6.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东刚说,其中有30%的教师靠药物维持睡眠

上述结论的差异,可能与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问题,这与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等级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且,人们通过对大量体罚事件的剖析所示,绝大多数体罚并不是由于教师的师德差而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心理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造成的,换言之,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所带来的近年来,校园里偶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

个别老师因为学生的一点过失,罚学生吃苍蝇,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有的甚至往学生脸上刺字这些极端现象的发生,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有的教师甚至结束生命

案例一:

2005年3月18日,慈溪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因背地里叫老师太监,被得知情况的老师逐个扇了耳光老师的做法引起家长们的不满,当晚就有家长向学校领导反映了此事打学生的老师已被学校停职

最近,班主任知道了班里有男学生给他取了太监的绰号18日快放学时,有3个同学在教室旁玩闹,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里,老师教育完他们后,就问有没有叫他太监绰号的事,学生承认有,于是老师就扭住他们耳朵,打了耳光,有一个被打了十几下,另一个八下,还有一人少些然后,老师就问他们,还有谁喊过,把名字说出来被说出来的同学就一个一个被喊进办公室,确认喊过老师绰号的人都被打了耳光,也有问都不问就打的,而且打脸发出的声音很响打完后,老师就让我们站在办公室里,一共有16个男生,4个女生

案例二:

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教师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容易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教师的一时冲动,甚至危及学生一生济南市有两位三年级小学生,课余玩闹时掀了女同学的裙子,班主任让两个小家伙站在全班同学面前,愤怒地将其斥责为流氓两个八九岁的小孩子从此经常遭到同学的讥笑

案例三:

亲社会侵犯行为--语言暴力

2003年11月4日目击者播出花季少女跳楼自杀事件

丁瑞婷 女 15岁 重庆市实验中学9年级学生2003年4月12日因教师汪惠清批评你长的不漂亮,个子又矮,连当坐台小姐都不够资格.......由于批评严厉,同时又用木板打其手脚之后丁写了份遗书我什么资格都没有,我走了我恨透了这个社会,我永远都不想回到这个社会了......最后跳楼自杀

之后教师被开除工职(反聘教师)因侮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双方律师还在为此事打官司)

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确实需要更多的人对教师和孩子给予更多的关爱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仅靠一两个心理辅导员或者一两次心理咨询显然是不够的,促进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四:

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

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

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案例五: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案例六:

2002年5月,性格孤僻的甘肃教师携枪来到他向往已久的首都完成自杀之旅,幸好刚到北京西客站就被民警发现原来,这个有着17年教龄的教师,由于性格孤僻自觉和社会格格不入

案例七:

2002年6月,云南昆明寻甸县一个小学教师因受到校领导不点名批评,气愤难平,为泄私愤,竟然放火焚烧校舍,造成8名住校学生被烧死,4间教室7间宿舍被烧毁的犯罪事实

案例八:

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的一名优秀骨干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尊重,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骨干教师,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训斥之余,对学生连拉带拽,最后竟抓着学生的手在墙上磨,造成了影响恶劣的体罚事件

平日一贯兢兢业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为什么会出现失去控制违犯师德的现象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四方区教体委深入到学校学生及教师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教师事发前,因爱人生病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情绪低落,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酿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此事的调查与处理,再联系其他类似现象,四方区教体委敏锐地发现: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不容忽视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案例九:

今年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近日在宿舍上吊自杀

亲人同事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震惊长相漂亮工作出色,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她,实在没有自杀的理由但留在她寝室的遗书却显示,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致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最后走上不归路

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的消失,将一个长期被社会所忽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出来死者所在的中学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痛心疾首地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生命不堪重负

案例十:

年轻教师出现上课焦虑今年28岁的秦老师是某普通中学教师,6年前大学毕业后曾担任过班主任毕业班实验班普通班曾因把普通班半数学生送入重点高中而被校长赞许教学有方可是这学期刚开学,秦老师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惧怕走进学校和课堂一位30多岁的教师反映,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秦老师坦言,自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以来,生怕在教学中出了差错,最后影响学生升学和学校名声,为备好一节课常常紧张得睡不着觉带好班的时候觉得还轻松点,去年带了一个差班,费了很大劲学生成绩提高不多,学校还因此找我谈话秦老师苦恼地说,这学期还要带那个班,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我觉得我似乎不适合当老师了

案例十一:

李跳楼自杀

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一位中学教师说:

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煽风点火而是要告诉大家,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以所我们的主观意志能够完全改变的,我们要挖掘原因,积极面对

五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教育是高发行业,教师是高发人群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四大职业压力:

空军地勤医生教师警察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在20%左右,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出正常人群30个百分点

原因:

1.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教师压力大:

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

据一些研究分析,教师心理问题增多,主要由压力增大所致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不少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专业化:

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德三新:

师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同时,教师还面临更多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

班额大60人以上,尤其重点校重点班等一位小学班主任说:

孩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

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进行反思和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教师产生一种自卑感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

4.师范教育的不完善:

师范教育学习的是心理学知识,而没有学习心理卫生心理保健知识

(二)主观原因

1.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均:

社会化过程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消极看问题)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同人格素质不同(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水平不同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个人生活的变化:

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无论这些改变是积极的(如结婚升迁)或是消极的(如亲人故去家庭的变故),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在这段调整时期,教师的心理问题容易发生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教师心理健康是人生的幸福之源

 1.直接影响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与行为,影响其师生关系同事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氛围与质量(夫妻关系;子女教育:

嘟嘟为主,打骂为辅)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对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度

2.心理健康是教师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积极心境与消极心境)

(二)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据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校中有20%-30%的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地排解,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疾患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心理素质等,但教师的因素又是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并且能够多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话,

他就不会把学生因考试焦虑引起学习成绩下降说成是学习态度问题,

就不会把学生性格内向说成是不向老师暴露思想,

就不会把学生为了引起教师关注而做出的某些行为理解成品德问题,

更不会让写错一个字的学生再写上一百遍

2.教师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特征:

如果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如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作风民主行为坚忍关心学生,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表情和礼貌等,就能深得学生的爱戴与敬慕,学生也会随时随地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在暗地里加以模仿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便会无形中受到教师健康心理的熏陶和影响

反之,心理失调的教师,常常会带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如教师粗暴无理偏爱不公正工作拖拉情绪不稳挖苦嘲笑缺乏耐心傲慢自大等,这样的教师不仅难以得到学生的尊敬,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害怕说谎缺乏礼貌反抗挑衅等消极心理反应选教师的人品比知识更重要

七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俞国良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

第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将自身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第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表现在:

(1)了解交往双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将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个人的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

(2)能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偏概全;

(3)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赞美喜悦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疑惧妒忌厌恶等反面态度;

(4)积极与他人做真诚沟通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师生互动中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第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对现实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能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

(1)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和个人抱负;

(2)具有较高的个人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出更适当的教学行为;

(4)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及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

(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四,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造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教学语言,布置作业等

第五,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3)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5)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时间:

2012.10   

内容:

   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整

一是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尽力减轻教师的公众压力

二是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教书育人的乐趣

三是教师自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自我完善,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

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粘鱼效应:

从海上运输沙丁鱼,航行的时间比较长,鱼全部死掉偶有一次发现有一部分没有死,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