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749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论证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证报告.doc

《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证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证报告.doc

铁人产业园区一期、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则

一、修编背景

2012年、2013年红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院编制了铁人产业园一期、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同年批复。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现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引入了数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红岗区是以石油及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功能定位应以三类为主,部分企业为了依靠资源入住受限,所以当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以此进一步推进园区集聚规模的发展。

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定位,重新梳理现状用地和建设项目,更准确地指导园区下一步建设,需对铁人产业园区一期、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新修编。

二、修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黑龙江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23/T744-2004)

7、《大庆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3年)

8、《大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9、《红岗新区分区性总体规划》(2009-2030年)

10、相关城市规划、规范、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三、修编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强化科技支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工业生产的高科技含量;树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观,对资源、原燃材料供应、用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问题进行综合平衡,确定合理的用地布局及产业支撑体系;树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做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增强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改变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做到经济、社会和环保三效统一。

四、修编原则

1、结合实际,适应发展需求

结合铁人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寻求恰当的发展目标。

在准确把握现状周边资源的基础上,为项目生产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实现生产的高效运转,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可持续发展原则

规划应对园区周边内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工业的发展应考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资源使用期限;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应注重工业区建设、工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和采取环保措施,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

坚持把园区周边的天然气资源、石油化工资源等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积极引导产业向优势区位集聚,做到项目向产业集聚地集中,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密集带,提高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的集约化发展。

同时,注重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不断壮大产业优势,形成稳定、持续的产业基础。

3、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走特色经济道路,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规律、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使之既能充分发挥天然资源优势,又能发挥再造资源优势。

4、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原则

要充分体现区域的整体与协调发展理念,确定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类别、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及空间组织、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区域发展全局,淡化行政区划界限,注重建立区域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形成与周边地区多方参与配合,共创合作共赢的局面;加强经济合作的综合统筹与整体推进,多层面、多领域形成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做到资源集约化、效益最大化、利益共享化,保证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与合理性。

五、修编内容及范围

修编的内容:

包括建设实施情况、用地布局、开发强度、建设用地构成等的落实情况及原因分析;宏观政策背景、区域发展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与分析;评估结果与建议等内容。

修编的范围:

现行控规确定的一期、二期规划区范围,大庆铁人产业园区一期规划区范围以大广高速五厂出口为基点,以杏十一路为中轴,西至东干线,规划用地面积314.14公顷。

二期规划范围为北起杏十路,南至规划一号路,东临规划四号街,西临规划二号街,用地面积266.36公顷。

20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三、项目成立背景

2012年、2013年红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院编制了铁人产业园一期、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同年批复。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现已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引入了数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红岗区是以石油及天然气等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功能定位应以三类为主,部分企业为了依靠资源入住受限,所以当前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重点是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以此进一步推进园区集聚规模的发展。

因此,需要结合当前的发展定位,重新梳理现状用地和建设项目,更准确地指导园区下一步建设,需对铁人产业园区一期、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重新修编。

1、交通区位

2、自然条件

规划区地处松嫩平原的中西部,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在135~140米之间,地势平坦,高度起伏不大,是典型的平原地区。

年平均气温为2.6℃,冬季最低温度为-41.0℃,夏季最高温度39.0℃,年平均日照时数2791.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3.1%,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西南风,年平均降雨量45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17.9毫米,最大积雪深度22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为-2.09米,全年无霜期为132天,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2、用地现状及权属

一期控详现状用地主要以盐碱地和退化草原为主,部分基本农田用地,基本没有其他地上附着物。

在用地权属上,主要红岗区市属国有土地。

二期控详现状用地主要以盐碱地和退化草原为主,部分基本农田用地和坟地,基本没有其他地上附着物。

在用地权属上,主要红岗区市属国有土地。

第三章实施概况

一、2005版控规主要内容

1、项目定位

高峰温泉休闲度假区可作为海南东线旅游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三亚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陵水旅游区一个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

在大的地区背景下,基于山地旅游与滨海旅游的结合部,将定位为高品位、生态性、综合型的山地温泉休闲度假区。

2、规划目标

以“生态、文化、健康、休闲”为理念,打造海南一流的温泉度假精品,成为吸引国内高端游客和国外游客的温泉度假旅游胜地。

2、发展规模

二、现行控规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一期控规编制前,铁人产业园区一期用地现状为牧草地和盐碱地,2012年规划批复后,市政基础设施相应完善,招商引资项目也已投产使用,其中包括天然气加工项目入住1家、新材料加工项目2家和装备制造项目6家。

现项目总占地55.35公顷,占一期规划三类工业用地的三分之一。

二期控规编制前,铁人产业园区二期用地现状为牧草地和盐碱地,2013年规划批复后,市政基础设施相应完善,招商引资项目也已投产使用,现项目占地9.50公顷,占二期规划三类工业用地的5.20%,全部为新材料加工项目用地。

2、原因分析

现行控规由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委托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2005年编制。

2005年九月通过专家评审,2006年初报陵水县人民政府审批备案。

上版规划编制至今,尚未有任何实质性的开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开发时机尚未成熟

海南旅游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以三亚为起点,从滨海逐步向腹地蔓延。

在这一大背景下,陵水的发展略微滞后于三亚,2005年,香水湾、清水湾等优质滨海资源的开发刚刚起步,通过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富力、雅居乐等品牌开发商,在近两年才初步形成一定的品牌。

(2)高标准、高品质的要求

陵水县政府一直以高标准、高品位做为高峰温泉的开发目标,从保护资源方面考虑,避免了高峰温泉被零散开发,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加大招商引资的难度。

四、现行控规实施总结和综合评价

1、现行控规的积极作用

2005版控规资料调查翔实,分析论证较充分,总体目标定位基本正确,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规划布局结构,有序组织了交通系统。

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其开发强度基本满足当时的发展需求。

2、现行控规的不足之处

n规划是在当时发展背景下编制的,但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从陵水县到高峰温泉项目的发展形势与现行控规编制时期已经今非昔比,滨海地区的成功开发,为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二线发展用地,需要统筹考虑现状与未来、滨海与腹地的综合发展,对度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理念提出了新的研究要求。

n现行控规对高峰温泉旅游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旅游产品特色化、多元化以及旅游产业链的挖掘不够。

n规划对高土村进行拆迁安置。

但没意识到和充分发挥旅游区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带动村民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对新农村问题的关注不够。

第四章修编必要性论证

1、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现状红岗区的能源供给(石油、天然气),及周边基础设施情况,使得用地性质规划受限。

2、规划时没有前瞻性,使得用地功能没有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

3、规划时科学性不足,对项目集聚规划的形成欠考虑。

一、重大政策的变化

1、国家战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升海南温泉旅游产业地位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提出: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滨海、温泉、森林等特色鲜明的度假基地。

”将海南温泉旅游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还提出在疗养休闲产品中要重点发展温泉疗养、中医保健、医疗旅游、康体养生等一批特色康体养生基地,将温泉疗养放在海南疗养休闲产品的首位。

根据《规划纲要》,海南旅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单一的滨海休闲向高品质的休闲度假转型,其中温泉旅游成为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周边国际度假胜地竞争的重要优势。

2012年海南着手编制《海南省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作为《规划纲要》和《海南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温泉旅游专项规划,以海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整体思路为依据,重点挖掘海南温泉旅游资源潜力,明确海南温泉旅游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塑造海南温泉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精品温泉旅游产品,将海南打造为国际知名的海岛温泉旅游目的地。

规划对海南全省温泉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统筹规划和引导,提出高峰温泉的开发思路、目标和项目建议。

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以《海南省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进行控规修编,基于区域统筹的思路和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策略,深入研究温泉旅游体系,进行项目策划和安排,明确空间布局和开发强度控制,指导和落实项目建设。

二、区域条件的变化

1、区域重大交通设施建设:

东环铁路

海南东环铁路北起海口地区新海口站,南至三亚地区新三亚站,沿途经过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和陵水黎族自治县,全长302公里,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

东环铁路的建成,使乘客从海口直达三亚,全程仅需90分钟左右。

“一日生活圈”成为东环铁路通车运营后的新生活概念。

根据设计方案规划,东环铁路远景输送能力为高峰小时1.3万人次,年输送能力5000万人次,为区域资源整合提供了条件,形成通过点的发展,带动线、面的全面发展格局。

n东环铁路是一条以旅游客流和沿线各个城市、主要中心城镇之间客流为主,兼顾部分跨线客流,少量行包列车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

n东环铁路全线设有20个站,目前已建设站点:

海口站(现海口火车站)、长流站、秀英站、汽车南站、新海口站、美兰机场站、文昌站、琼海站、博鳌站、万宁站、神州站、陵水站、田独站、新三亚车站。

缓建6个站点:

东寨港站、冯家湾站、山根站、日月湾站、高峰站、海棠湾站。

2、区域重大项目影响:

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

2011年,省委省政府设立并启动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建设,旨在围绕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特殊支持政策、开发模式、体制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投融资模式创新等5个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着力建设规模宏大、高程度开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把国际旅游岛的构想变成现实成果,积极推进海南旅游快速增长。

(1)重构“五核多心”网络化的海南城乡发展格局

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将对海南空间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原先“四核多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将重构,形成“五核多心”网络化的新海南城乡发展格局。

其中“五核”包括海口、三亚、儋州—洋浦、琼海—博鳌、陵水—黎安五大核心,引导各类城乡发展要素。

陵水—黎安国际旅游岛服务中枢的发展定位与产业也将与其他四大服务中枢差异化发展,特别是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是以国际一流的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以特色产业项目为主导、引领国际旅游岛服务中枢,成为国际旅游岛、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创新型海滨旅游新城。

(2)“一带两极多点”的海南南部组团发展格局

先行试验区的建设将改变原来形成“一带三组团”的滨海休闲旅游空间发展结构(以三亚为核心向两翼展开,沿滨海岸线带状发展旅游景区景点;以轴线为依托,建设三大滨海旅游组团,分别是以三亚为中心的三亚滨海旅游组团,以莺歌海生态未来城为中心的乐东滨海旅游组团,以黎安旅游区为中心的陵水滨海旅游组团),重新协调构筑“一带两极多点”的新海南南部组团发展格局。

即形成以带状滨海岸线为依托,以三亚、陵水—黎安为两极核的辐射发展,以海棠湾、莺歌海生态未来城等为中心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作为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三亚将发挥南部中心城市职能的重要极核功能,服务和带动南部旅游圈发展,承担部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如机场等)。

而先行试验区依托政策优势,先行先试,发展有别于三亚的旅游文化特色主导产业并承担三亚部分旅游服务职能,成为大三亚旅游圈蓝色旅游的示范区,并成为整个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

(3)高峰温泉:

成为海南南部发展带的特色旅游节点,双核驱动,跨越式发展

经济产业带动:

陵水县传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瓶颈,先行试验区产业主导为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加快先行试验区与县域产业的融合和关联度,成为陵水县产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发动机,突破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瓶颈,促进产业一体化。

其发展必然带动规划区产业体系重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旅游带动:

至规划期末,先行试验区过夜游客达1200万人天次,日游客量7.2万人天次,年游客量2400万人天次。

高峰温泉紧邻现行试验区,直接接受其辐射,其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

就业带动:

先行试验区建设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至规划期末,可提供总就业岗位7.78万人。

其中旅游就业岗位3.65万人,其他产业就业岗位4.13万人。

除相关科技人才外,还将提供大量管理、物业、餐饮和服务人员就业岗位,有助于解决陵水本地人的就业问题。

基础设施带动:

先行试验区规划提出交通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区域交通设施共享,促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建成将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有力带动规划区快速发展。

3、温泉旅游市场:

市场潜力大,温泉旅游需求多元化

海南温泉客源市场与海南旅游客源市场基本吻合,以省外游客为主,区域集中度高。

海南温泉旅游市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游客喜欢休闲、度假型温泉旅游产品和综合型温泉旅游产品,建议将温泉疗养、保养、美食、购物、美容保健、运动康体、休闲娱乐、会议等多种旅游功能结合。

根据《海南省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至2020年,海南温泉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过900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8%,温泉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占全省旅游收入的15%,温泉旅游直接就业人口1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50万人。

三、自身发展的需求

1、新增旅游农业项目与现行控规的协调

“海南陵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总规划面积5231亩,投资6.5亿元人民币。

规划分为核心区、物流加工交易区、推广区三部分,核心区占地631亩,投资额5亿元人民币。

项目以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为主体,以本土特色农业旅游为资源,以造福本地民众为根本,得到陵水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该项目在国际及海南省大力倡导和扶持农业高效快速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建设。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科技支撑,通过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式充分发挥陵水县资源优势,提升陵水传统农业,促进热带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项目建成后将在对海南省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起到推动和示范作用,直接拉动地区本地GDP增长。

应陵水县政府要求,将该项目规划纳入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控规,有效指导落实该项目规划,实现惠民、富民、兴民的目标。

同时农业旅游作为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的一项旅游产品重点打造,能进一步丰富规划区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温泉+山地+田园+乡村的特色旅游产品组合,提高其区域竞争力。

2、对接先行试验区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需要

根据先行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场地旅游资源特色以及旅游市场趋势,规划形成主题公园体验类产品、海滨旅游度假类产品、康体运动类产品、滨水休闲观光类产品四大类旅游产品,形成主题景区集群,共同构成复合型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

高峰温泉未来作为“大三亚旅游圈”和“先行试验区”旅游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联动,差异化发展。

把握温泉旅游发展趋势,走“温泉+X”的大温泉产品开发之路,通过文化主题的整合创新,突出温泉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在旅游产品体系上策划多元的旅游产品(包括山地、温泉、高尔夫、滨水、文化等),大力挖掘温泉连带产业,通过温泉与其他产业嫁接以达成1+1>2的效果。

3、发展规模与思路转变

高峰温泉旅游度假区先后编制过3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是2005年版(希格玛)、2009年版(雅居乐)、2010年版(内蒙古兴宇),其中2005年版于当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同年报陵水县人民政府审批备案。

以上三版规划均有企业介入,由于开发时机、开发主体等相关因素,高峰温泉旅游区至今未有实质性的开发。

本次规划编制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

政府掌控温泉资源,确保核心资源使用的公共性,提出以“休闲度假+游乐”为主题进行旅游度假区开发,减少一般旅游房地产的开发。

加强新农村建设,要求旅游区的开发惠及村民,旅游区服务设施与村庄改造结合设置,加强高土村改造研究,实现惠民、富民、福民的目标。

减少开发强度,保护山地、水库等资源,强调游乐性旅游产品的开发。

本次规划范围有所调整,公田岭水库的大部分,并将“海南陵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纳入,统筹规划。

第五章论证结论

综上所述,现行铁人产业园区一期、二期控规是基于12年大庆市红岗区的整体环境发展,而提出的定位标准,在当时的背景环境下,对项目的推动以及对园区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

然而,随着近几年大庆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清水湾、香水湾、土福湾等海南省“十一五”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给陵水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机遇,现行控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开发背景的要求。

对现行控规的修编是响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内涵“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是基于陵水目前高品质开发建设的目标;是贯彻英州镇“把山地温泉与居住生活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英州旅游品牌”的要求。

选择现在重新启动高峰温泉项目,有必要根据现在的发展背景对现行控规重新修编。

高峰温泉的重新开发建设,有必要考虑区域统筹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现行控规的项目定位和用地功能,并且结合黎族村落(高土村),营造自身特色,打造具有浓烈标识性的特色温泉疗养与高尚度假居住社区。

第六章下一步规划修编的建议

一、修编的目标

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陵水海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陵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针对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陵水县旅游发展布局,高峰温泉度假区的定位应在更高层面更广视野上多角度进行重新审视,深度挖掘高峰温泉的温泉资源和高土黎族文化资源,以“滨海带动腹地、腹地服务滨海、蓝绿联动、山海错位发展”,将高峰温泉打造成为国内外游客并重的集康体疗养、观光、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度假区。

二、修编的重点

1、合理确定产业园区用地性质

(1)现行控规用地性质及存在问题

现行控规规划场地南北长约1900米,东西宽约1600米,呈不规则方形,总用地面积369.43公顷。

基于现行控规编制过程中的一些因素,规划范围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方面,主要表现为:

规划区内有黎族高土村庄,东侧界线划定没有考虑村庄的范围,使村庄一部分隔离在规划区外;

规划区内外有大量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南、北两侧侧界线的划定对此没有考虑;

规划区四周有浅丘和山体,现行控规范围线没有充分尊重场地的地形条件;

陵水县国土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中,对高峰温泉旅游区的边界、面积和土地性质均进行了调整,与现行控规范围存在较大差异;

2012年,陵水县政府鼓励发展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落户高峰,离现行控规东侧边界250米左右,经陵水县政府同意,将该项目纳入高峰温泉项目规划范围内。

(2)重新确定产业园区用地性质

针对现行控规规划范围的问题,重新合理的确定度假区新范围,调整方向为:

与陵水县政府商议通过将公田岭水库纳入本次规划,统筹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

高土村整体纳入规划范围,避免对村庄的人为分割;

规划范围东侧纳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以英州大道X664为界;西侧至公田岭水库,以陵水县与三亚市界限为界;南侧沿用国土局提供界线,北侧以基本农田及基本农田保护区为界线,在此基础上,尊重地形条件,规划范围线走向基本沿山脊或山谷划定。

调整后的度假区规划范围扩大至729.53公顷;在规划区资源丰富度上得到提升,除了重点打造的温泉资源和黎族村庄资源外,更加大了水库资源,为度假区提供了良好的水上游乐项目。

四周部分山体的纳入也丰富了度假区的康体健身、休闲活动。

四、目标与定位

综合考虑项目的发展背景、资源条件,统筹区域旅游的发展,高峰温泉的医疗保健、美容美体功能将作为温泉开发的重点,因此,将项目定位为:

以温泉康体养生为品牌,以黎族风情为特色,集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娱乐运动、旅游服务为一体的特色型山地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

四、规划修编建议

1、一期位于杏十一路两侧,交通位置最佳,原杏十一路南侧二类工业用地使得一些依靠红岗资源供给的企业入驻受限,所以现把原一期用地范围内,位于杏十一路南侧地块的二类工业用地,建议改为三类工业用地。

一、给水、消防工程规划

3、给水排水现状

给水现状:

铁人生态示范园区铁人产业园区6公里外有一条给水干线,据甲方提供的资料,这条给水干线为供水公司的主干线--杏二干线,管径DN700。

给水水源为杏二水源。

污水排水现状:

铁人生态示范园区铁人产业园区附近有一条排水干渠——东干渠,最终排入七十二号泡。

雨水排水现状:

铁人生态示范园区铁人产业园区附近有一条排水干渠——东干渠,最终排入七十二号泡。

4、给水消防规划

1) 生活给水规划

规划水源为杏二水源。

2)消防给水规划

规划区的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由单体规划消防泵房保证水量及水压,规划园区敷设消防给水管网,管网成环状,室外消防给水由生活给水管网供给,市政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每隔120米设置一座。

沿供水主干线平均每1.5k㎡设置消防水鹤1座,为区域消防服务。

5、污水排水规划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规划污水量按平均日给水量的80%计,总污水量为0.44万m3/d。

规划区域内新规划7座污水提升站,服务半径均约为500米。

6、雨水排水规划

规划区现状地势北高南低,与竖向规划结合,尽量减少填土,并按就近排放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