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119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docx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湖北省荆门市竹皮河流域

掇刀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2016年3月

1项目整治背景

1.1项目整治范围

荆门市竹皮河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掇刀项目区,包括掇刀区下辖的2个镇范围内的4个行政村(居),详情请见表1-1-1。

表1-1-1掇刀区整治区内村庄情况汇总表

序号

区名

镇名

村名

常住人口

户数

1

掇刀区

团林铺镇

大同村

687

248

2

小计

687

248

3

麻城镇

丁店新社区 

1256

320

4

荆寨新社区 

734

170

5

楚林果园厂居民小区

270

68

6

小计

2260

540

7

总计

2947

806

1.2整治区域概况

1.2.1地理位置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荆门市东通孝感,西扼宜昌接渝蜀,北望襄樊达中原,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掇刀区地处东经112°02′14′-112°21′36′、北纬30°44′57′-31°04′06′。

辖区东北与钟祥市相连,边界长度为6.98千米;西南与当阳市交界,边界长度为9.61千米;北与东宝区毗邻,边界长度为118.05千米;南与沙洋县接壤,边界长度为113.65千米。

东西最大横距34.86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5.67千米,总面积639平方千米。

总人口33万人(2012年末)。

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

掇刀石街道、白庙街道、兴隆街道、双喜街道、团林铺镇、麻城镇。

荆门市有焦枝铁路、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207国道穿越市境。

境内汉江航道常年通航,建有7个港口码头。

地理交通极为便利。

1.2.2地形地貌

荆门地貌,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

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最高海拔为东宝区栗溪镇境内的偏观寺山,高程673米;中、南部汉江两岸的钟祥、京山部分和沙洋大部分,主要分布于新生代沉降盆地之中,由于江河冲积和湖泊淤积,形成平原湖区。

最低海拔为沙洋县境内的长湖湖底和京山县永隆镇潘家湾河床,高程27米。

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

掇刀区地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形以低山、丘陵、冈地为主,北有仙女山,海拔高度248.2米;南有寨子山,海拔高度114米;东北有大火山,海拔高度112.4米;西南有团包山,海拔高度132米。

最高点是位于掇刀石街道办事处境内的前寨,海拔高度262米,最低点是位于麻城镇境内竹皮河支流的赵家桥,海拔高度46.2米。

1.2.3气候条件

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属亚热带温暖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冬季月平均气温1.9~6℃,有降雪和冰冻现象,从1955年以来,冬季极端气温可达-14.7℃;7~8月天气炎热,月平均气温26~30℃;境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980.1~1274.4mm,蒸发量为1345~1538mm。

降雨量在季节分配上变化甚大,多集中于6~8月份,约占50%,而冬季只占4%左右,这种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对地下水动态及泉水涌水量变化起控制作用。

1.2.4水文水系

荆门市河流属长江中游、汉江水系,汉江穿境而过,中小河流众多,5公里以上的河流95条,汉江以西,分别以漳河、拾桥河、竹皮河、浰河为主脉汇入长江和汉江,汉江以东,分别以滶河、天门河、大富水为主脉汇入汉江,主要河流有漳河、拾桥河、竹皮河、浰河滶河、天门河、大富水、长寿河、溾水、石板河。

竹皮河属汉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荆门市城郊圣境山南麓,经凯龙集团、过330水泥厂到荆门主城区,在市内北门桥与海慧沟支流汇合后,经荆门东城区,穿荆门石化、天茂视野绕鸡公山到达江山水电站河坝。

在坝下与杨家桥河支流汇合,而后流经东宝区牌楼镇、钟祥市石牌镇和沙洋县马良镇入汉江。

全长78.91km,流域面积581.27km2。

1.2.5自然资源

荆门市耕地面积122万亩,林地面积202万亩,水域面积74万亩,草场面积190万亩。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磷矿石、累托石、硫铁矿、铝、硅、重晶石等6类27种,其中磷矿石储量达5.36亿吨,居全国第二,开采量居全国第一,有“中原磷都”之称。

累托石属世界稀有,储量达800余万吨,居全国之首。

白云石储量达20亿吨,居全省之首。

1.2.6社会经济概括

2015年荆门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0.59亿元,增长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8亿元,增长14.1%,增幅居全省第1位;财政总收入139.29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长20.3%。

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评的县(市、区),东宝位列一类第7名,钟祥、京山分列二类第3、4名,沙洋进位态势明显。

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90.15亿元,增长21.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9559万美元,增长12.5%;出口76749万美元,增长24.4%;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16个。

全市民生投入146亿元,增长21.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1.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11.6%。

掇刀区自然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丘陵岗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着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天然优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拥有千佛洞森林公园、凤凰风景区等一批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和项目;矿产资源较多,煤炭、白云石等颇具开发价值,石膏储量在中南地区首屈一指,是全国重点石膏产业带。

掇刀区发展基础良好,技术实力雄厚。

荆门石化总厂、荆门热电厂、湖北中天集团、响岭国家机械化粮库等中央、省属大中企业聚集境内,有2家上市公司,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和正在艰涩的高新技术项目,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医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

 

1.4项目区域污染现状分析

1.4.1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项目区内生活污水以餐厨废水、洗涤废水、沐浴废水和冲厕水为主,呈现来源广、污染物浓度低、分散且处理率低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大和农村改水改厕工程的实施和推广,农村居民用水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使得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

经实地调查,目前项目区域基本无完备的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部分散户居民的生活污水仅依靠化粪池进行处理,故大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未达标则外排至周边农灌沟渠、池塘、农田等。

此外,项目区居民大部分排水采用明沟,雨水及所有厨房用水、洗衣、洗浴用水、厕所黑水等生活污水混合处理,增加了处理负担。

据调查统计,项目区内农村居民用水量约为125L/人·d,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00L/人·d,则项目区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294.7t/d;

1.4.2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目前荆门市城区共有2座垃圾处理场,均位于掇刀区迎春村楚岭岗。

第一垃圾处理场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约14hm2,采用卫生填埋工艺,日处理垃圾100t,2004年6月该场因库区填满初步封场植被,填埋垃圾高近30m,共填满垃圾100多万t。

第二垃圾处理场于2004年投入使用。

工程规模500t/d,占地30hm2,设计使用年限为15a。

为了使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合理利用,需对新鲜垃圾进行人工和机械分选并对第一垃圾处理场进行封场后的分期规模化开采利用。

经走访调查,荆门市下属乡镇目前垃圾处理现状并不是特别理想,垃圾前端处理中,基本未做分类,垃圾收集设施设备设置不足。

垃圾经由乡镇收集后,镇装运后填埋处理,收集不到位的垃圾就近掩埋处理。

随着当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的垃圾量日益增多,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塑料袋、瓶子、泡沫、快餐盒、废电池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比例逐渐加大,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不仅占用耕地,还传播病毒细菌,其形成的垃圾水和渗滤液,通过径流和地渗方式严重危害农村饮用水环境安全,威胁农民身体健康,而且生活垃圾中可飘浮物随风飘走,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破坏生态景观,更与自然秀丽的乡村环境不协调。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项目区内人均生活垃圾量约1.0kg/人.d(湿基),由此估算,项目区内每天将产生2.947t。

1.5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改善荆门城区环境,将荆门建设成“生态宜居城市”

荆门市已于1998年和2008年实施了两轮水污染综合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竹皮河污染加重势头,但由于各种原因,前两轮综合治理中的工程措施未得到全面实施,浏河、海慧沟截污治理工程,江山水库以下河道清淤护坡工程,面源治理工程等未得到落实,杨树港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标运行,加上常态补水机制尚不健全,使竹皮河综合治理效果受到较大程度影响。

目前还有来自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影响导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4项污染指标严重超标,污染复杂、治理难度大,因此,荆门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启动了新一轮竹皮河流域综合治理。

为实现荆门市竹皮河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规划编制单位提出按照“截污、清淤、提标、治污、补水、修复”的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建成“水清、水满、水生态、成景观”的城市河流,其中:

“水清”是竹皮河水环境改善的主攻方向,要求所有河道受纳的水污染物必须削减至可接受水平;保障竹皮河流域收纳的水是经过点源、面源等治理过,水质可满足收纳要求。

竹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分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和远期(2021-2025年)3个阶段,涉及沙洋、钟祥、东宝、掇刀4个县市区10多个乡镇街道,其中:

近期将以流域水污染控制、水环境质量改善、城市河道景观初步恢复为重点,通过点源、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河岸带退耕还林还湿,初步形成30-50米河岸缓冲带系统;建设江山水库人工湿地,流域沿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形成有效的湿地净化系统。

项目成功实施后,将对荆门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缓解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产生积极意义。

“十二五”期间是荆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快,环境污染、资源约束与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矛盾将会更加明显,将对荆门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必须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环境保护为抓手,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目标,改善生态,治理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2)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当地村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其中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最佳方式。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荆门掇刀区及汉江流域下游饮水安全,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农村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有利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形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

3)是促进生态文明与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充分明确了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荆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5%。

当前,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亟待提高,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现象随处可见。

在这种情况下,荆门掇刀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程度,积极推进整个区域的新农村建设。

1.6项目实施的紧迫性

1)农村整体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区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污染物产生量随之增加,现已接近或超出原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处理负荷,致使环境质量逐渐恶化,严重影响居民的人居环境。

项目的开展可有效改善荆门农村周边生态环境:

对农村生活垃圾开展资源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工程;对生活污水采取综合整治,降低了污染物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

荆门竹皮河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将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和谐文明村镇的重要举措。

项目的实施,为开展不同区域特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经验与技术,不断提高治理成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和湖北省的农村政策。

所以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及可行的,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的。

2目标任务

2.1总体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1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荆门掇刀区4个行政村(居)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乡镇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完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项目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使项目区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2具体目标

表2-2-1项目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评估指标及预期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村庄

1

生活污水处理率(%)

≥70

2

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

100

3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2.3整治成效

在2016年度,计划在掇刀区的4个村(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农户806户。

新建六池净化系统12套,建设管网2460m,集中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31套;配置分类垃圾桶806套,密闭垃圾箱52座,敞口垃圾箱6,垃圾清运车6辆,垃圾堆肥房3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项目区各项考核指标达到表2-3-1中预期目标。

(具体各村工程内容见附件1)

2.4具体任务

1)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新建六池污水系统22套;采用“预处理+人工湿地”工艺,建立集中式污水处理站31座。

废水经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体进出水水质如下表2-4-1:

表2-4-1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单位:

mg/L(PH除外)

PH

CODcr

BOD5

SS

TN

NH3-N

TP

进水

6-9

320

150

200

30

25

4.0

出水

6~9

≤50

≤10

≤10

15

≤5(8)

≤0.5

2)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程

配置分类垃圾桶806套,密闭垃圾箱52座,敞口垃圾箱6,垃圾清运车6辆,垃圾堆肥房3座。

3)生态创建

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载体,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2.5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

4)《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0-2015年)》;

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7)《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规范(NY/T1702-2009)》;

9)《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

10)《湖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鄂财建规[2010]12号);

13)项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

2.6技术路线

图2-6-1荆门竹皮河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技术路线图

3项目内容

3.1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3.1.1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实施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根据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条件、污水集中收集难易程度、土地资源、周边水面分布、经济条件、种养结构等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和工艺。

对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小型净化槽技术、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技术、户用污水净化池等分散处理技术和设施。

对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集中、地形条件适合、污水易于统一收集的地区,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旅游业发达、污染物产生较多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项目涉及4个行政村(居),根据多户农户家庭生活污水以及处理设施进行抽样调查每人每天排除废水量为100L,项目区每天排放294.7t。

通过实地调查,村落中的部分集中居住的居民适合于采用集中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他居住分散的农户适合采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系统

1)项目简介

针对整治区域内村庄布局分散、农户分散居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农户,按照《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2005-2010)》的要求,适宜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系统—四格式化粪池+两级人工湿地系统(简称“六池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污水经过四格化粪池处理后,去除大部分悬浮物,同时经过发酵的污水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再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

六池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2)工艺流程

图3-1-1六池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3)工程设计参数

①四格化粪池容积及计算

四格化粪池,其容积计算方法如下:

V=Q×T

式中V—化粪池总容积(m3);

Q—农户日污水产生量(m3/d),取0.4m3/d;

T—水力停留时间(d),T一般水力停留时间为5d。

V=Q×T=2.0m3

进水、出水水管为DN100UPVC管,为防止污水短流,污水管为错开布置,为防止较大悬浮颗粒进入下一处理池,过水管采用倒虹吸方式布置。

四格化粪池去除效率见下表3-1-1:

表3-1-1厌氧池去除效率

参数指标

COD

BOD5

SS

进水(mg/L)

320

150

200

出水(mg/L)

120

60

50

去除率(%)

62.5

60

75

②湿地的计算

A.人工湿地Ⅰ

计算公式:

As=(Q×(lnCo-lnCe))/(Kt×d×n)

其中As为湿地面积(m2)

Q-流量(m3/d),流量为0.4m3/d。

Co1-进水BOD(mg/L),设计进水BOD为60mg/L。

Ce1-出水BOD(mg/L),设计出水BOD为25mg/L。

Kt-与温度相关的速率常数,Kt=1.014×(1.06)(T-20),T假定为25,则Kt=1.357。

d-介质床的深度,一般从60-200cm不等,本方案取1m。

n为介质的孔隙度,一般从10-40%不等本方案取25%。

则人工湿地面积约为As1=2.0m2。

水力停留时间计算

计算公式:

t=v×ε/Q

其中t-水力停留时间(d)

v-池子的容积(m3),容积为V=2.0m2×0.8m=1.6m3,

ε-湿地孔隙度,湿地中填料的空隙所占池子容积的比值,需实验测定;本项目按35%计,

Q-平均流量(m3/d),假定流量为0.4m3/d。

则:

水力停留时间(d)=1.4d=33.6h。

水力负荷计算

计算公式:

HLR=Q/As

Q=0.4m3/d。

As=2.0m2。

则:

HLR=0.2m3/m2.d。

B.人工湿地Ⅱ

Co2-进水BOD(mg/L),假定进水BOD为25mg/L。

Ce2-出水BOD(mg/L),假定出水BOD为10mg/L。

则As2=2m2

4)、建设方案

四格式厌氧池有效容积2.0m3,深度为1m;其配套的人工湿地Ⅰ规格为2.0m2,人工湿地长宽比宜控制在3:

1以下,深度为0.7-1.0m,底坡取值不宜大于0.5%。

人工湿地Ⅱ规格为2.0m2,人工湿地长宽比宜控制在3:

1以下,深度为0.7-1.0m,底坡取值不宜大于0.5%。

其填充材料为一般为碎石、卵石、土壤、砂子及其他填料,具体选用依现场情况定。

六池污水处理系统参考图

六池污水处理系统投资估算具体见下表3-1-2。

表3-1-2六池污水处理系统投资估算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直接投资(元)

l

化粪池

1.5m3

1

8750

2

四格厌氧池

2m3

1

3

人工湿地Ⅰ

2m2

1

4

人工湿地Ⅱ

2m2

1

5

人工湿地填料

碎石、粗砂、

及其他

m3

2.8

6

人工湿地植物

当地的水生和湿生植物,如美人蕉、菖蒲、麦冬草等

40

7

排水管道

UPVCde110排水管

5

整治区内共4个行政村(居),对于居住分散的农户和生活污水不能纳入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聚居地而且没有建设化粪池居民,每户建设一套“六池污水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生活废水设施。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人口居住集中,但是由于数量很大且分布集中,污水中COD浓度相对较高,排水管网较为完善,根据的实际情况,按用地情况分别建设单户型化粪池和多户共用型化粪池(自建),化粪池出水再统一收集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1、对于处于乡镇建成区周边的农户,将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现有(或规划)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对于农村集中居住区域,通过修建污水管道(沟渠)将污水统一收集,再采用“一体化设备”工艺进行处理。

1)一体化设备+人工湿地工艺:

图3-1-3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

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后,经过污水管(渠道)收集后自流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去除BOD、COD、氮、磷,然后进入人工湿地,利用湿地系统的生物、物理、化学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进一步优化出水水质,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经过氧化塘后在排放。

KT系列一体化设备简介:

KT系列一体化设备的主要工艺是厌氧和接触氧化,并可以配合投加有效微生物(EM)菌液。

一级厌氧槽对污水起预处理作用,主要沉淀无机固体物、寄生虫卵及污水中一些比重较大的颗粒状无机物和相当部分悬浮有机物,以减轻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负荷,此外还有厌氧水解酸化的功能,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被细菌细胞外水解酶水解成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大大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

二级厌氧操内安装有塑料填料,填料上长有厌氧生物膜,其作用是去除可溶性有机物。

好氧槽采用接触氧化工艺,集曝气、高滤速、截留悬浮物等特点于一体,其处理污水的原理是反应器填料上附着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填料及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厌氧缺氧的反硝化作用。

曝气槽采用鼓风机曝气,曝气量由槽中阀门的开启度来控制。

此外,进水流量和曝气可全部由电气装置实行定时自动控制,日常维护管理非常简单。

KT微动力一体化设备示意图

表3-1-3KT系列一体化设备参数表

型号

尺寸

功率

适用户数

KT-1.5

2400×1050×1100

53w

2-4户

KT-4

3600×1050×1200

155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