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6639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docx

天问教育地理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总3

欲索取更多考研资料,请上北京天问教育网站官网!

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含地图学)

一.名词解释

地图投影 地质构造  厄尔尼诺总矿化度 山麓面 生物群落

二.问答

1.试述地图的基本特征2.简述地图的功能

3.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4.简要分析地貌的形成原因

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地理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

一、名词解释(8*5=40)

1焚风2径流模数3趋同适应4墨卡托投影  5电子地图

二、简述题(5*15=75)

1  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和成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4  简要分析用地图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

5.简述等值线图的特点

三、论述题(35分)

我国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露点  3黄土 4生物多样性  5地形图6空间分析

二、简述题

1简要分析地图的构成要素

2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简述全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4简述地图集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现状及保护对策

2、结合我国西北干旱区大地构造及地貌特点,分析西北干旱区水文循环特征及开发利用对策。

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板块构造说2灰化过程3上层滞水4喀斯特地貌5GPRS6斯-吉吕格投影

二、简述(4*15=60)

1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

3简述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4简述在地图上如何表示自然地理要素.

三、论述(2*30=60)

1试述全球变化及西北内陆干旱区对全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2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规律的涵义,尺度及相互关系。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生物群落的演替2.径流模数3.山麓面4.生物多样性

二、简述(5*10=50)

1.季风的成因,并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异同.

2.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四个方面.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简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土壤刨面的构造特征.

三、论述(2*15=30)

1.试述形成地带分异的基本原因及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异的主导因素分析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水资源的特性及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部分 地图学(2*25=50分)  

1.地图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及数字制图的一般流程。

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人口素质2文化整合3旅游环境承载力4区位指向5佩蒂--克拉克定理6经济区

二简答(6*15=90)

1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2分析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3简述城市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原理

4分析比较农业、工业区位论

5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6论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三、论述(30)

综述西北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背景及区域发展对策。

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文化景观 2知识经济3旅游环境承载力 4城市化5劳动地域分工 6经济地域综合体

二 简答(6*15=90)

1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集聚与扩散机制

4综合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法

5中心---外围理论.

6现代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  

三 论述(30)

综述西北干旱区(或某一大区)的地理环境结构及其人地关系调控的基本思路.

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城市体系2新的国际分工体制3临港型产业与临空型产业

4经济全球化5城市化6城市同心圆理论

二 简答(6*15=90)

1简述民族迁移的影响因素.

2简述国土位置,大小,形状对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3简述旅游与环境这间的关系.

4简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简述产品周期理论以及不同产品阶段的区位特征.

6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三 论述题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为例,论述区域差异的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控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30)。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CULTURALINTERGRATION2ADJISTMENTTHEORY3ECONOMYOFSCALE

4国家实力5前瞻影响6产品周期理论

二 简答(4*15=60)

1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

2技术进步对于区域发展影响.

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理论.

4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

三 论述(2*30=60)

1分析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理论.

2综述(中国)西北区地理环境结构特及其人地关系调控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备注 1CULTURALINTERGRATION(文化整和)

    2ADJISTMENTTHEORY(调整论|协调论)

    3ECONOMY OFSCALE(规模经济)

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一、表格分析题(表格略,包括些地方的经纬度,1-12月气温降水)

1A、B、C各是什么气候类型2各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举两种植物3各地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

二、名词解释

焚风效应  潜水  风化作用  天然有机质  生态平衡

三、分析题

1副热带高气压怎样影响低纬度地区?

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河流?

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4分析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土壤的密切关系.

四、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西南师范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1.名词解释:

承压水和潜水紫色土和红壤

西南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名词

1、对流雨和锋面雨2、潜水和承压水

3、紫色土和红壤4、生物的指示作用和生物的适应现象

5、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

二、读图题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三、分析题

1、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滑坡的形成及其特征

4、分析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

西南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气团冰川土壤肥力  土地  种群  

泥石流  灰化过程  地中海气候 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

1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格局的影响

2简述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基本规律和特征

3简述相的基本特征

4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

1什么是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及其特征的理解。

2试述气候与地貌发育关系。

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季风  厄尔尼洛现象  准平原  雪线  

自然综合体生物的指示作用  河漕集流 波浪

二、简答题

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  

1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基本类型和分布

2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题

1叙述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西北五省和西南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人地矛盾在哪里?

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气团和锋 哈德莱环流和沃克环流  河流水系流域  崩塌滑坡准平原和山麓面  

生物适应与指示作用  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  地域分异规律  风化和风化壳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行星风系?

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

各有什么特点?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影响气候的三个因子是什么?

他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的气候形成的?

4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主要类型和特征.

三论述题

1以我国为例论述土壤的成土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

1地壳2萨王纳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

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40)

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4何谓地质大循环?

何谓生物小循环?

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关系如何?

三论述题(30)

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

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

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

(10)

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土壤肥力  岩溶作用  地质构造  季风 

水循环  自然区划  植物群落  锋面  自然环境

二简述题

1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和作用

2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3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4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

2应用人地关系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太阳高度角潮汐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沉积岩

富铝化过程冰斗滑坡土壤诊断层植物群落

二.简答:

1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影响的?

2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3比较潜水、承压水以及上层治水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4论述我国地貌外应力的区域分异,及其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

5简要分析地貌成因.

6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异?

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

岩相断裂洋流潜水冰碛物

土壤胶体黄壤生物多样性地域分异规律

二. 问答:

1气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简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论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和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

4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顶级群落基座阶地径流系数气团与锋丹霞地貌

土地温室效应雪线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特征.

2.简述岩溶地貌发育过程及岩溶地貌的地域分异.

3.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

世界经济地理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2地理大发现3大洋州4尼罗河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15)图略在地图上填出:

1统一后的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界和国名;(1分)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分)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分)

4城市:

不来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分)

四论述题(50)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30)

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20)

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

中国经济地理

一专业术语解释盘(20)

1中国经济地理2人口构成3华南农业区4京津唐工业地带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西南大学1999-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部分)

1999年名词解释:

区际传递  规划极  启发效应  企业的指向性

简答:

1、朱镕基答记者问中谈到“重复…..

6、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说明区域开发的空间过程.

7、何谓知识经济?

在知识经济社会产业布局有何新趋势?

2000年名词解释:

区位优势、区位发展战略、扩散效应、规模经济、集中指数、

论述:

1简述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对产业布局的指导作用?

2怎么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

3谈谈你对加快我国中西开发的认识?

2001年名词解释:

中心地、涓滴效应、地区优势、商业街、区域发展战略、

论述:

1费希尔和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有什么异同?

2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次”是什么含义?

3计算运输网的连接率、环路指数以及各点城市的通达性,并确定运输网的交通中心(有图).

2002年名词解释:

WTO、区际优势、专门化指数、区域规划、产业政策、后发优势、

论述:

1什么是主导产业,为什么说科学选择主导产业是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点所在?

2简述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作用.

3城市内部商业中心的类型有哪些,他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4分析入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完成哪几项战略任务?

你对此有何认识?

6何谓经济全球化?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003年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之、后发优势、涓滴效应、点轴开发模式

填图:

日本

论述:

1试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2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名词解释:

经济区位网尼克指数区际商品率

填图:

英国

论述:

1主导产业有哪些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有哪些?

2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005年名词解释:

劳动地域分工主导产业

论述: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试用经济地理学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统筹区域发展”的认识.

西南大学2006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西电东送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区位与区位优势生产要素禀赋论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意义与对策.

2简述地理大发现.

3简述我国企业增长的动因与企业扩张的基本规律.

三、论述(每题25分,共75分):

1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重点?

2论战后世界经济抵御系统条件与特征的新变化?

3论区域开发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人文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宗教    政治实力结构  和谐论  乡土文化区    人口构成  聚落

二.简答

1、简述形式文化区2、简述文化整合3、索尔对农业起源的依据

4、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5、论述文化的结构6、政治地理过程

三.论述:

运用地理专业的知识,结合你所在的城市,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二OO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通用)考试科目:

地球科学基础

一、填空题(共65分,每格1分)

1、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和().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3、我国常见的玉石有()()()和()四大类.

4、重要的能源资源有()()()和().

5、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为()()和(),三者缺一不可.

6、中国与全球一样,主要成煤期集中在()()()和()四个时期.

7、地震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8、火山喷发可分为()和()两种形式.

9、外营力地质作用包括下列类型:

()()()()和().

10、褶皱的基本类型是()和().

11、断裂构造包括()和()两类.

12、气候的主要类型有()()()()()()和().

13、海底地形可细分为()()()和().

14、海洋资源包括()()()和().

15、震级是根据地震()来确定,而烈度是地震时()的一种表示.

16、世界地球日是()月()日,世界环境日是()月()日.

17、按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细分为()和()两类.

18、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和().

19、喀斯特溶洞中,悬垂洞顶的碳酸钙沉积物称(),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沉积物称为(),两者相连形成的柱状体为().

20、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和().

二、问答题(共85分)

1、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20分)

2、简述“地质年代”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15分)

3、简述地震烈度、震级、震源深度的相互关系.(15分)

4、简述影响风向和强度的四种主要因素.(15分)

5、谈谈你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20分)

浙江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7题任选6题,每题20分)

1、试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简要说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分布、数量及质量特征并分析后备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试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4、试述新中国人口增长特征、原因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5、试述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试述我国城市发展特点,并阐述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7、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分析题:

根据西部自然、经济与社会环境特点,谈谈你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与建议.(30分)

浙江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地球科学基础

一、填空题(16个与2003年的相同)

1断层的基本类型有()()()三类

2按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地形可分为()()()()()五种

3地震波主要包括()()()三种,其中()波不能通过液体E波对地面建筑物破坏最大

4除地震外,()()()()已成为我国危害最魇地质灾害

二、问答题

1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简述“地质年代”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

3我国矿产资源有哪些特点.

4一个地区的地震列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谈谈你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

浙江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中国地理

七个问答题里选六个:

1、试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和对策

3、从出生率、死亡率等看我国人口发展类型的影响因素

4、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

5、试述几大自然区划方案及其特点

6、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对策.

7、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

因是不同研友根据回忆提供的,现给出问答题的另一版本,基本相同

1中国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到方面分析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模式及影响因素

3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途径和措施

4中国综全经济区划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及其依据

5中国环境问题基本善及环境保护建设的主要对策

6中国行政区划分原则及行政区划改革趋势

7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浙江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地球科学概论

100分填空三个大题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板块边界及其应力条件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浙江大学2006年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地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10个,差5个)  

季风  门槛人数岩溶地貌区位因子  生物群落

二、论述题

1、农业区位论的背景,目的及杜能圈的形成机制

2、热带气旋的形成,结构,天气特点

3、廖什和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异同

4、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特点,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原因

5、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浙江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地球科学基础

一、 填空(70分)

1.太阳系9大行星中,(      )星最近被降级为矮行星,因此太阳系中只有8大行星。

2.外地核和下地幔的界面被称为(      )面,位于地下(      )KM深处。

3.地球莫霍面之上的部分成为(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

前者厚度薄平均为6KM。

4.组成矿物的元素可细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5.摩氏硬度计中4为(      )、6为(      )、黄玉为(      )。

6.侵入岩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称为(      ),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侵入岩是(      ),主要由(      )、(      )和(      )组成。

7.沉积岩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体包括(      )(     )(     )(     )和(     )五个方面的地质作用.

8.大理岩是由(      )岩石经变质后重结晶而形成。

9.中龙是石炭—二叠纪淡水湖中的小型水生爬行类动物,其化石仅在巴西和南非发现。

魏格纳作为(      )学说的重要证据提出,说明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