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660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docx

琵琶行01之欧阳术创编

琵琶行(并序)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导入】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俞)伯牙操琴遇(钟)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并序】一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连”“附”“并且”等含义。

如《孔雀东南飞(并序)》《燕歌行·并序》,其内容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

阅读小序,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思考有何作用?

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 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预习】字词正音:

 湓浦pénpǔ(江名)贾gǔ(商人)思sì(名词,思绪)霓裳nícháng嘈cáo(声音粗重) 舫fǎng(船)虾蟆hámó钿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篦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呕哑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嘲哳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谪zhé(贬官)

本诗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中唐现实主义诗人。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多次上书针砭时弊。

著有《白氏长庆集》现存诗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讽月,弄花草”,和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诗风通俗流利。

【老妪能解】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

【樊素小蛮】盛行蓄养歌姬,樊素善歌,小蛮善舞,“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钱塘江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诵读指导】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

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

1、开头部分:

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

读最后两句,情绪应有变化:

"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是《序》中说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

2、关于音乐描写部分:

"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3、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

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宜作一顿。

4、关于诗人倾诉内心部分:

"同是"二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恳切。

5、结尾部分:

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

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沉声调。

最后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徐徐作答,这是全诗抒情的高潮。

简析各节诗歌内容

1.第一节:

诗 人:

浔江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

孤寂月夜弹琵琶 

其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2.第二节:

琵琶女:

月夜弹奏琵琶曲 

诗人:

江心聆听琵琶曲

3.第三节:

琵琶女:

江心自叙身世苦 少年:

本居京城色艺绝 老大:

门前冷落守空船

4.第四节:

诗人:

同病相怜感慨多昔日:

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

谪居浔阳处境艰  

5.第五节:

诗 人:

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

却坐促弦弦转急 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鉴赏】

①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

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人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

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

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

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人胜的魅力。

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

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像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一-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进",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呜"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

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跟钢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终止全曲一样具有显著的艺术效果,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如何用文字把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形象化表达出来,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比喻。

(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八个比喻句。

(2)八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

比喻特点

如急雨粗重深沉

如私语细腻柔美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

鸟语花底宛转流利

泉流冰下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激越奔涌

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如裂帛戛然而止

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

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还有哪些描声技法?

①对比,动静结合②烘托,借助听众的感受③通感,赋形于声

②仔细品味诗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具体内涵。

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

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

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生活中充满了欢乐;然而这样的欢乐是以色取悦于人换来的,其中未尝不含着悲苦。

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

"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

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写诗人的自我形象,着重表现的是他的"天涯沦落"之恨。

诗的开头写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和饯别宴上"醉不成欢"的气氛,都暗示了这种心情。

琵琶女的演奏不仅道尽了她本人心中的"无限事",其实也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听了琵琶女的自叙身世,他的"恨"终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主题。

然后尽情地倾诉他"谪居卧病"中凄凉、郁闷的心情,尽管直至诗的最后他没有说出遭贬的原因--这是无须说明的。

在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人,其结果只能如此。

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

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同之点:

本是京城女

a.来自京都:

去年辞帝京

誉满京都名艺人

b.出色才能:

才华横溢大诗人

年长色衰守空船

c.落泊失意:

直言相谏遭贬谪

白居易为什么在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

你能明白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吗?

1.分别的感伤送别友人,前途渺茫。

2.风物的感伤湓浦江口,风清月寒,枫叶飘零,荻花飘落,睹物伤怀。

3.赏曲的感伤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

4.听诉的感伤琵琶女悲剧命运激起诗人怜悯。

5.自我的感伤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今朝沦落孤独幽怨。

全诗前后有五处风物描写,这些风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2.别时茫茫江浸月——离愁别绪,心情压抑沉重

3.唯见江心秋月白——寂静,烘托了音乐效果

4.绕船月明江水寒——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5.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全诗艺术结构】

作者一共几次写到弹奏琵琶,写法有什么不一样?

(明、暗、详、略)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

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

先用叙事引人,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

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

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

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二语轻轻带过。

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之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写作艺术:

1.层次分明,故事完整。

这是一篇叙事诗,从江头送客闻琵琶,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引起诗人的贬谪之感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3.刻画细致,语言生动。

如琵琶女举止神态,内心活动。

主旨(有争议):

1.关心人民疾苦,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琵琶女的身世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被践踏被侮辱的中国妇女的命运。

2.看不出被压迫,被侮辱的地方,不值得同情,这个形象只是诗人寄托失意情怀,流露颓废伤感,患得患失的思想。

时间:

2021.02.02

创作:

欧阳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