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667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9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docx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

模具制造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项目负责人:

陈志彪

雷斌衡阳富湘油泵油嘴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项目主要成员:

段将林古丽明贺仕珍肖耀明

李朝辉周理德邹小明

王凯特变电工衡阳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市场前景广阔。

模具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行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汽车制造、电器电子、航空航天、仪器仪表和日用品等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模具,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繁荣,模具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职工队伍发展迅速,目前已达近百万人,但仍然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

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素质不够,适应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

根据有关资料,全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约缺口30万~50万人,尤其紧缺的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模具企业管理人员及高、中级技术工人。

随着模具行业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运用,技能人才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我省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并形成了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湖南省“十二五”规划强调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为重点。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尤其是掌握模具制造技术的高、中技能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衡阳市是全国老工业基地,是湖南工业中心城市,装备制造业是衡阳市支柱产业,现已形成了以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亚新科衡阳有限公司、中钢衡重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衡阳市委市政府将把该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

对有模具制造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按照目前衡阳市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还会出现每年1000余人的缺口,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人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衡阳部分企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统计表

序号

调查企业

人才需求数量(人)

2010

2011

2012

1

特变电工衡阳有限公司

35

40

42

2

衡阳市电缆厂

30

35

35

3

亚新科衡阳有限公司

25

26

30

4

衡阳风顺车桥有限公司

30

35

40

5

中钢衡重有限公司

32

36

38

6

湖南天雁机械有限公司

25

28

30

7

衡阳市金侧利特种金属有限公司

30

35

35

8

衡阳恒飞电缆有限公司

35

38

40

9

衡阳第一纺织机械厂

20

25

25

10

富湘油泵油嘴有限公司

20

20

25

11

三衡模具有限公司

20

25

30

12

雁峰模具有限公司

20

20

25

小计

322

363

395

2、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人才职业素质构成

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要求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除了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适应本专业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素质表

素质类型

能力要求

人文素质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的职业操守;遵守操作规程,坚持安全、文明生产,爱护设备,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有承受挫折与挑战的素质;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

职业能力

基础能力

机械识图、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能力

CAD/CAM应用能力

通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

材料的选用能力及零件毛坯制造方法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能力

专业能力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能力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能力

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能力

模具零件的电火花加工能力

模具钳工与模具装配能力

典型模具的设计能力

模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模具成型设备的操作能力

模具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接受及应用能力

(二)建设基础

本专业创办于2003年,自创办以来本专业累计培养毕业生达1400多人,近三年在衡阳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5人,二等奖30人,三等奖40人的骄人成绩。

现有在校学生653人。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建设思路,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服务湖南机械装备制造业。

1、培养的人才深受知名企业欢迎。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分析结果表明,本专业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及适应工作能力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为95%,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长丰集团、亚新科衡阳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与本专业建立了长期招聘关系。

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85%,稳定就业率96%。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制造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生产现场的工艺管理、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及模具装配等工作。

大力推行双证制教学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技能鉴定引入教学考核。

学校已经成为中国机械行业协会职业资格鉴定站,模具专业毕业生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100%,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比例达到85%。

2、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4名,全部具有本科学历,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

兼职教师4人,全部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高级职称。

专业教师中有衡阳市专业带头人2人,校级带头人4人,湖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考评员3名。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7篇,获奖论文31篇。

主编模具专业的校本教材5本,其中《模具制造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技术》已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3、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绩显著。

本专业现有模具数控加工仿真机房、模具拆装实训室、模具模型陈列室、机床电路维修实训室等与模具教学相关的实习、实训场地8个,工位346个,实训设备总值502万元。

另外学校模具数控加工厂拥有完备的通用机械加工设备,为本专业基础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建立了以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亚新科衡阳有限公司、衡阳金侧利有限公司、金杯电缆有限公司、富湘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等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4、社会服务能力强。

近三年来,本专业为特变电工、亚新科等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培训人数538人;为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待业人员提供模具专业技能培训667人次。

同时学校利用中国机械行业协会职业资格鉴定站,为社会鉴定职业资格1329人。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衡阳六大支柱产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四匹配一提升”(专业结构匹配产业结构、人才质量匹配企业需求、办学条件匹配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匹配教学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总体原则,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成为具有谋生能力、智力操作能力、基层管理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等四种能力的“双证书”技能型人才,依托现代制造业,以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纽带,积极探索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合作方式和运行新机制,积极实施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开放式管理和服务体系。

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湖南及全国中职学校同类专业建设提供示范。

(二)总体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境育人”的建设思路,重点培养掌握模具制造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湖南装备制造优势产业。

创新“以项目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强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任务驱动型模具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校企共建为纽带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把本专业打造成“专业特色鲜明、区域市场有地位、行业市场有影响”的品牌示范专业。

(三)具体目标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坚持校企合作,校厂一体,教、学、做合一,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整体提升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依托区域内机加工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利条件,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订单”培养合作企业达到8个,“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达到40%。

实现企业入校园,促进模具数控加工厂的快速发展,发辉其实训基地的作用,使专业服务于产业,资源与成果共享,形成良性互动、双赢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达到专业校企共建与人才校企共育。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德育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应用到学生素质培养中,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通用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自律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约束。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课程目标,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课程视野,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考核依据,以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结构对应产业结构,建设以模具制造技术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与省内制造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本专业4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引进2门企业课程;重点建设2本工学结合核心教材,开发4本工学结合校本特色教材,建设4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力争用2年时间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专业对接企业的要求,积极吸引省内外模具制造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从模具制造企业引进2名知名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在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2名具有中级以上的教师培养为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5名,建设一支综合实力强,整体素质高,专业方向明确,热爱教学事业、具有专业特长、教学经验丰富、能适应中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4、建设具有国内中职学校领先水平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加大本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基地建设以创造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为原则,结合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特点,重点建设具有国内中职学校领先水平的模具制造工艺实训室和模具成型设备实训室;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5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5家省内外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作为本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总数达到10家,满足500名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5、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方法,强调以社会监控为手段,采取社会参与评价的方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

遵循教育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和模式多样化、人才质量评价社会化等原则。

建立由工学结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及行业团体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监控评价体系。

6、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进一步强化模具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在专业及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职职工培训、社会化考评、职工技能比赛、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到2012年培训行业企业在职员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800人次;完成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工种的技能培训、鉴定1000人次。

(四)建设思路

1、在办学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质量求存,开拓创新,凸显特色”。

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进一步培育专业文化氛围,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

2、在人才培养上,坚持“知识、能力、态度”的人才培养思路。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加强和培养装备制造企业的一线模具操作工和管理人才及模具制造创业人员为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灵活柔性的培养模式,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在师资建设上,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教研为中心,坚持“提高职业能力”和“充实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教师名师为重点,以提高教学水平为主导,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本专业发展需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结构科学的师资队伍。

4、在教学改革上,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体验式、项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和普及,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进行教学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督导与评估制度,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5、在专业建设上,确立“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

依托“模具制造技术专业”重点建设,促进专业群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基础,精品课程为抓手的专业建设途径。

积极培养与引进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加强纵向横向课题的研究,使本专业的教研、科研和人才培养结合更为紧密,特色专业优势更加突出和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6、在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上,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具数控加工厂设备设施,加强专业实训室以及本专业相关实验室的建设,通过优化组合、整合和更新,使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实训占主导地位,为本专业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中进行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训、实习开放创新的机制和平台。

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新建5个校外企业实习基地,进一步维护好专业实习基地及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保证,使本专业实践教学在社会上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三、建设内容

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备先进、师资优化、教学优秀、服务优质的要求,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指标,以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及毕业生自我评价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通过与湖南长丰集团、特变电工衡阳有限公司、亚新科衡阳有限公司等省内企业的校企合作,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订单”培养合作企业达到8个,“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达到40%。

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地方加工制造企业的需要,创建本专业“一个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一个突出(突出专业岗位能力),工学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为湖南加工制造业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和阶段性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体验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切身感受职责、纪律等职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服从意识。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进程安排。

充分利用本专业与省内加工制造类企业长期合作建立的良好关系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特变电工、长丰集团、亚新科等省内企业广泛的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

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社会,让企业在顶岗实习的学生中选择自己满意的人才”。

工学结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时间10周,主要内容为到实训基地参观、实训及考证,交替进行。

学生到企业或实习工厂参观模具产品的成型生产过程,了解成型设备、模具;参观模具毛坯的铸造、锻造生产过程;参观模具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了解金属加工机床等。

实训安排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内容有钳工实训及考证、机加工实训及考证、成型设备操作实训等。

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三、第四学期,时间各4周。

主要内容是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生产性实训,交替进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就业方向选择合作企业或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以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制造技术为主要案例的生产性实训,在冷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塑料模具制造技术、压铸模具制造技术、模具维护几个方面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

第三阶段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时间10周。

实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下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有模具加工制造的企业,并保证学生100%能够到企业顶岗实习。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企业负责提供实习岗位,负责对实习学生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并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保证实习学生的安全,安排好实习学生的食宿,按学生工作实绩付给相应的劳动报酬,并给顶岗实习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和校方责任险。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和质量保障,根据基础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等方面,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按优、良、及格、不及格4级考核,学生实习考核不及格者,按一门课程不及格记;考核合格者由学校企业共同发给工作经历证书。

3、校企合作,校厂一体,教、学、做合一。

以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为基础,形成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企业录用优秀毕业生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立起“双向参与、双向互动”的运作机制,通过对模具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需要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模具专业技能人才。

(1)校企合作单位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模具专业职业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就业方向,审定专业教学计划。

以模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由企业专家、专业教研室、模具数控加工厂车间教学小组共同制(修)订教学计划。

工厂各车间教学小组制定并实施与专业教学计划配套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

企业派出部分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或者由工厂技术专家承担学习领域中的教学任务。

(2)校企合作培训“双师素质”教师。

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环境条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优势,将其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统筹制订培养规划,合理安排培训计划。

学校制定专门的管理文件,使中青年教师下厂锻炼制度化、规范化;对于下厂的教师由工厂和学校共同考核,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校企合作单位提供“三位一体的企业化育人环境”。

依托校办实习工厂与工学结合专业技能培训的合作单位,构筑“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和“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环境,按照“精练实用的教学与快捷有效的培训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实行“双向互动”的管理方式,使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营造“三位一体的企业化育人环境”。

三位一体

企业化育人环境

教学实习环境

三位一体的企业化育人环境

生产实践环境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真正企业化的生产、实习基地。

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运营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依托,也是学校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行业办学所形成的传统。

教学实习环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换工种实习与固定工种实习相结合,以固定工种实习为主”的实习模式,营造与企业生产现场无缝对接的实境育人环境。

职业素质训导环境工学结合专业技能培训的合作单位与校办实习工厂以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传统和规范、科学的企业管理,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提供职业素质训导。

学生在工厂生产实习期间,直接在第一线顶岗训练,完成适量的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

通过真实生产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加上职业岗位“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建设

1、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明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是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及模具安装调试等工作岗位。

对每个岗位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成岗位工作职责,如将模具设计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分解成模具制件成型工艺性分析、确定模具结构设计方案、设计模具装配图及非标准零件图等工作职责,将模具制造岗位的职业工作过程分解成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性分析、确定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模具调试等工作职责。

在此基础上对每项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为《模具识图与绘图》、《非标准零件制造工艺编制》、《模具零部件组装与总装》等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专业课程,构建实践主导型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利用校内生产性、仿真性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现场,开展以模具典型零件制造技术的典型项目和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活动。

通过与特变电工、长丰集团、亚新科等省内主要加工制造企业的校企联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通过校内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交替实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1)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

模具装配工;模具调试工;模具维修与调试、钳工;

次要就业岗位:

本专业相关工种;CAD/CAM、Pro/e软件应用;

其他就业岗位:

模具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模具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

(2)专业职业能力——学习分析

专业职业能力——学习分析

 

 

 

 

 

 

 

 

 

专业职业目标

职   业   能   力

行动领域

(专业任务要求)

学习领域

(专业课程要求)

专门技术能力

关键能力

专门技术

专门技

术单元

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能力

任务

名称

任务

要求

知识

整合课程

模具

 

装配工、调试工

钳工基本操作,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

1.识图与绘图

2.模具装配工艺阅读分析与编制

3.中等难度的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与编制

4.本专业工艺装备使用与维护

5.精度测试

学习能力:

1.收集信息和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2.发现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新设备、新仪器的能力

工作能力:

1.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2.安全与文明生产意识

创新思维和能力:

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能力

模具

 

装配

 

 

调试

1.初步具备典型模具的设计能力

2.能读懂中等复杂模具的装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