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75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docx

理工科调频接收机设计

题目:

学号:

姓名:

专业:

07电信2班

指导老师:

2010年06月22日

目录

一选题意义

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参数指标

三总体方案及组成

四单元电路设计及原理分析

五实验内容

六心得体会

七参考书目

 

调频接收机设计报告

一、选题意义:

掌握、基本的调频接收机电路的组和调试方法,了解集成电路单片接收机的性能及应用通过本实验。

提高了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建立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调频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鉴频及低频功放级.初步掌握了调频接收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

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参数指标

1.工作频率范围

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

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

2.灵敏度

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

3.选择性

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

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5.输出功率

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三.调频接总体方案及组成

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天线

输入回路

高频放大

混频

低频功放

中频放大

本机振荡

 

图一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

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

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级放大进入混频级。

本机振荡器输出的另一高频f2亦进入混频级,则混频级的输出为含有f1、f2、(f1+f2)、(f2-f1)等频率分量的信号。

混频级的输出接调频回路选出中频信号(f2-f1),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获得足够高增益,然后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由低频功放级放大。

由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混频成为固定的中频,再加以放大,因此接收机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性能也比较稳定。

四.单元电路设计及原理分析

1.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如下图所示为共射级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他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

在高频情况下,晶体管本身的极间电容及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等会影响的频率和相位。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RA2,RA3,RA4及RA6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从天线ANTA1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CA1、CCA1、LA1组成的选频回路,选取信号为fs=10.7MHZ的有用信号,经晶体管QA1进行放大,由CA3、TA1初级组成的调谐回路,进一步滤除无用信号,将有用信号经变压器和CB1耦合进入MC3361。

2.混频电路

因为中频比外来信号频率低且固定不变,中频放大器容易获得比较大的增益,从而提高收音机的灵敏度。

在较低而又固定的中频上,还可以用较复杂的回路系统或滤波器进行选频。

它们具有接近理想矩形的选择性曲线,因此有较高的邻道选择性。

如果器件仅实现变频,振荡信号由其它器件产生则称之为混频器。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四个二极管组成平衡电路如下图所示。

构成的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中,各二极管均工作在受参考信号控制的开关的状态,它是另一类开关工作的乘法器。

具有如下特点:

1结构上四个二极管接成环形。

作为混频时,环形的两个对角端AB和CD通过变压器接入本振信号VL和有用信号VS.

2如果电路平衡,则各端口是相互隔离的,即L端口的本振信号不会通到R端,R端口的有用信号不会窜入L端,有用信号和本振信号均不会通到I端.

3有增益,存在损耗.作为混频器时,混频损耗的理论值为4dB

4为调幅器时,考虑到高频变压器的低频频率特性差的缺点,调制信号改从端口输入,载波信号从端口输入,,从端输出振幅调制信号.

3.中频放大电路

中频放大电路的任务是把变频得到的中频信号加以放大,然后送到检波器检波。

中频放大电路对超外差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通频带等性能指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图(a)是LC单调谐中频放大电路,图(b)为它的交流等效电路。

图中B1、B2为中频变压器,它们分别与C1、C2组成输入和输出选频网络,同时还起阻抗变换的作用,因此,中频变压器是中放电路的关键元件。

    中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电容组成LC并联谐振回路,由于并联谐振回路对诣振频率的信号阻抗很大,对非谐振频率的信号阻抗较小。

所以中频信号在中频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上产生很大的压降,并且耦合到下一级放大,对非谐振频率信号压降很小,几乎被短路(通常说它只能通过中频信号),从而完成选频作用,提高了接收机的选择性。

    由LC调谐回路特性知,中频选频回路的通频带B=f2-f1=fd/QL,式中QL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QL值愈高,选择性愈好,通频带愈窄;反之,通频带愈宽,选择性愈差。

 

4.鉴频电路

下图是回路鉴频器的原理图。

它是由三个调谐回路组成的调频-调幅调频变换电路和上下对称的两个振幅检波器组成。

初级回路谐振于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其通带较宽。

 

5.MC3361的功能介绍:

在本实验中采用了MC3361芯片,所以工作原理中的混频、中频放大、鉴频、低频放大等其他功能电路全部由MC3361实现

MC3361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主要应用于语音通讯的无线接收机。

片内包含振荡电路、混频电路、限幅放大器、积分鉴频器、滤波器、抑制器、扫描控制器及静噪开关电路。

主要应用在二次变频的通讯接收设备。

其主要特性如下:

a 低功耗(在Vcc=4.0V,耗电典型值仅为3.9mA)

b 极限灵敏度:

2.6uV(-3bB)(典型值)

c少量的外接元件

d 工作电压:

2.0—8.0V

e DIP16和SO-16两种封装形式

f工作频率:

60MHz(max)

MC3361-典型应用

    

MC3361内部电路如下:

    MC3361集成电路采用16脚双列直插式封装。

它具有较宽的电源电压范围(2~9V),能在2V低电源电压条件下可靠地工作,耗电电流小(当Vcc=3.6V时,静态耗电电流典型值为2.8mA),灵敏度高(在2.0μV输入时典型值为-3dB),音频输出电压幅值大。

它的内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IC内设置有双平衡双差分混频器、电容三点式本机振荡器、六级差动放大器构成的调频455kHz宽带中频限幅放大器、双差分正交调频鉴频器、音频放大器及静噪控制电路。

MC3361的内部振荡电路与Pin1和Pin2的外接元件组成第二本振级,第一中频IF输入信号10.7MHz从MC3361的Pin16输入,在内部第二混频级进行混频,其差频为:

10.700-10.245=0.455MHz,也即455kHz第二中频信号。

    第二中频信号由Pin3输出,由455kHz陶瓷滤波器选频,再经Pin5送入MC3361的限幅放大器进行高增益放大,限幅放大级是整个电路的主要增益级。

Pin8的外接元件组成455kHz鉴频谐振回路,经放大后的第二中频信号在内部进行鉴频解调,并经一级音频电压放大后由Pin9输出音频信号。

    Pin12——Pin15为载频检测和电子开关电路,通过外接少量的元件即可构成载频检测电路,用于调频接收机的静噪控制。

MC3361内部还置有一级滤波信号放大级,加上少量的外接元件可组成有源选频电路,为载频检测电路提供信号,该滤波器Pin10为输入端,Pin11为输出端。

Pin6和Pin7为第二中放级的退耦电容。

6.画出完整的电路

五.实验内容

(1).按下开关,调试好小信号放大单元电路,调试好高频功率放大单元电路。

(2).连接好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连LE2、LE1、LE3、LE4、LE5、LE6、LA1、LB1),同时用实验箱所配的天线(一端带夹子的导线)分别将发射单元的天线ANTE1和本实验单元天线ANTA1连好.

(3).在不加调制信号的情况下,接通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的电源,调节变容二极管单元的L84,用示波器探头测量TTB2,当TTB2处有455KHz的信号输出时,说明调频单元的工作频率在10.7MHz附近。

此时从处加入1KHz,峰峰值为100mV左右的调制信号,则从TTB1处用示波器可观测到输出的解调波。

(4).当从TTB1处观察鉴频输出信号,此时如果波形失真可以微调LB1和微调L84。

注意观察鉴频信号频率与调制信号频率是否一致,幅度大小与调制频偏的关系(调制频率可以通过改变调制信号大小来改变)。

如果TTB1处的信号失真,一般要考虑是否调制信号幅度过大以及变容二极管调频产生的调频信号的中心频率偏高10.7MHz太远。

六.心得体会

在拿到设计题目后的几天里,查阅了图书馆,书店,和internet网,查阅了大量的调频接收机设计的资料,并且整理了它们。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了解了无线电信号的产生、发射和接收过程,尤其是懂得了接收机的完全工作原理。

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它将带给我无穷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无线电信号的接受过程正好和发送过程相反。

在接收处,先用接收天线将收到的电磁波转变为已调波电流,然后从这已调波电流中检出原始的信号。

最后再用听筒或扬声器将检波取出的音频电流转为声能,人就听到了发射机处发送的语言、音乐等信号。

但是,接收天线所收到的电磁波很微弱。

为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可在检波器之前加一级至几级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然后再检波。

检波之后,再经过适当的低频放大,最后送到扬声器或耳机中转为声音,这样的接收机叫做直接放大式接收机。

它的缺点是,对于不同的频率,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变化叫剧烈,而且灵敏度因为受到高放不稳定的影响,不能过高。

所以现在的接收机几乎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包括上面的两个实验。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

从天线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先经过一级或几级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然后送至混频器与本地振荡器所产生的等幅振荡电压想混合,所得到的输出电压包络线形状不变,仍与原来的信号波形相似,但载波频率所转换为两个高频频率之差,(或和),这叫做中频。

中频电压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送入检波器,得检波输出电压。

最后检波输出电压经低频放大器放大,送到扬声器(或耳机)中转变为声音信号。

作为一个电子方面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免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这次课程设计实践对我来说是很值得珍惜的好机会。

这次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却给了我一次自主设计电路的机会。

在设计过程中,以前书本上的内容第一次完完全全的在实际中实现,并且遇到了书本中不曾学到的情况。

通过本次设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设计一个成功的电路,必须要有耐心,要有坚持的毅力。

在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各个单元电路的连接及电路的细节设计上。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仔细比较分析其原理以及可行的原因,最后还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使整个电路可稳定工作。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可能相当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未免有点灰心,有时还特别想放弃,此时更加需要静下心,查找原因。

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七参考书目

张肃文陆兆熊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兴雯陈健高频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戴峻浩高频电子线路指导国防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