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50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料分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6页
资料分析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料分析1.docx

《资料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分析1.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料分析1.docx

资料分析1

(一)09山东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一、请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和图—回答121—125题

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

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

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

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图一: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

121.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A.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B.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

C.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D.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122.“图一: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说明:

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近:

A.31%B.41%C.51%D.61%

123.由“图一:

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可见:

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发展型消费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

A.40%以上B.50%以上C.60%以上D.70%以上

124.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图说明:

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在总体上完成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了:

A.大众消费阶段B.适度消费阶段C.中等消费阶段D.较高消费阶段

125.教育和医疗支出占城乡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11.5%和10.6%,教育和医疗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较高,主要显示了:

A.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

B.教育、健康方面的支出是一种刚性消费

C.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存在比重过高的问题

D.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到居民一般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请根据表一和文字资料回答126—130题

年份/项目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

消费支出(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

消费支出(元)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2004年

7182

2185

37.7%

/

2006年

8697

2829

35.8%

43.0%

2007年

9997

3223

36.3%

43.1%

表一:

2004—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状况表

另据统计,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1032元。

126.与2006年相比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

A.近12%B.近13%C.近14%D.近15%

127.如果以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根据统计数据,与2006年相比,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

A.略有降低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无法确定

128.200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为:

A.14.4%B.15.4%C.42.7%D.47.2%

129.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

A.1172元B.1433元C.3629元D.4309元

130.由“表一:

2004-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状况表”可知,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农村家庭食品支出高:

A.1.61倍B.2.61倍C.1.41倍D.1.31倍

三、请根据表二和文字资料回答131—135题

消费类型

城市家庭

农村家庭

金额(元)

比例(%)

金额(元)

比例(%)

住房

1865.9

6.6

484.7

2.8

食品

9790.2

34.5

5751.0

33.3

衣着

1957.6

6.9

1171.7

6.8

医疗

2670.9

9.4

2141.6

12.4

交通

1425.0

5.0

1107.0

6.4

通讯

1482.9

5.2

965.8

5.6

教育

3170.5

11.2

2069.2

12.0

文化、娱乐、游泳

717.8

2.5

180.3

1.0

电费、水费等日常开销

1935.3

6.8

926.9

5.4

家用电器、家具

1010.7

3.6

567.3

3.3

日用品

467.7

1.7

313.7

1.8

人情往来

1849.1

6.5

1605.7

9.3

合计

28343.7

100

17285.0

100

表二:

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

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状况,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率明显偏低。

131.由“表二:

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得出:

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差异和问题主要是:

A.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B.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呈刚性特点

C.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D.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132.上述文字资料主要显示: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高,家庭生活水平就越低

B.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低,家庭生活水平就越高

C.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

D.城市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数额高于中等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数额

133.调查发现,城市低收入家庭平均食品支出数额为4898.8元,占消费总支出14321元的比例为:

A.24.2%B.28.2%C.34.2%D.38.2%

134.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

A.为了保证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而省吃俭用

B.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数额较高

C.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保险等消费数目较大

D.城乡低收入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一直不高

135.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原因主要是:

A.与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传统有关

B.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

C.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D.消费品零售价格偏高

四、请根据图二和文字资料回答136—140题

根据调查结果测算,家庭平均消费率在76%左右,城市家庭消费率为77.6%,高于农村家庭的74.1%,说明城市家庭的即期消费倾向要略高于农村。

调查结果表明,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消费率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

低收入家庭消费率高达90%以上。

高收入家庭消费率比较低,城市和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率分别为57.9%和53.9%。

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与其他几类家庭的差距较为悬殊,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绝对数额约等于中等收入加上中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数额。

以城市为例,中等收入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24790.5元,中高收入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31508.7元,两者相加仅比高收入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55772.6元高526.6元。

136.“图二:

分城乡按收入水平划分的家庭支出收入比”显示:

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其消费率的变化呈现出规则的曲线,以家庭消费率代表家庭即期消费的倾向,比率越高,即期消费倾向

A.越强烈B.越微弱C.越显著D.越明显

137.则“图二:

分城乡按收入水平划分的家庭支出收入比”说明:

从增加收入以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加

A.不会在短时间内带动商品消费的增长

B.会在长时间内带动商品消费的增长

C.会在短时间内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D.将不会产生更多的家庭积累和储蓄

138.调查结果表明: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消费率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

低收入家庭消费率高达90%以上”。

根据这一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消费

B.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能够更快、更多地提高消费支出水平

C.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对刺激消费更加有效

D.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139.高收入家庭消费率比较低,意味着城市和农村高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

A.2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B.3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C.4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D.5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140.拉动内需,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是重要对策,为此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加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最关键的措施是:

A.认清当前我国家庭消费所处发展阶段,促消费保增长保就业

B.改革和完善住房、医疗和教育制度体系,解决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

C.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农村家庭公共服务消费支出比例

D.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重点帮扶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水平

121.【答案】A。

解析:

今年的山东资料分析来源于《光明日报》2009-01-20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从这个调查可以知道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特点有4个:

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家庭消费水平呈阶梯层次分布,高收入家庭的数量扩大;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中国总体上进入大众消费阶段,综合答案A正确。

122.【答案】B。

解析:

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

食品(34%)+衣着(6.9%)=40.9%。

答案B正确。

123.【答案】B。

解析:

注意对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等”的理解,实际上,电费、水费、燃气、家用电器、家具的这些也属于发展型消费,【注意“人情往来”除外】。

试想,没有这些,你怎么生存和发展呢?

所以这样一来,发展型消费就应该占到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答案B正确。

124.【答案】A。

解析:

从调查结果及图中分析,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和衣着类)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0.9%,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

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中国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125.【答案】A。

解析:

从教育和医疗支出占城乡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11.5%和10.6%可以看出教育和医疗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较高,这主要显示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说明,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相对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说,还存在过高的问题,从而使教育医疗支出负担过重,成为影响群众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并进而影响到居民一般生活质量的改善。

所以A答案正确。

126.【答案】C。

解析:

观察图表,与2006年相比较,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为:

(3223-2828)/2829=13.9%=14%,所以选C。

127.【答案】A。

解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相对于家庭生活水平,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

所以,相对于家庭或国家而言,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

反之,如果这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的经济越困难。

那么对于这个问题,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8%,而2007年为36.3%,恩格尔系数越高,反映城镇居民经济越困难。

所以与2006年相比,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略有降低。

选A为正确答案。

128.【答案】D。

解析: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所以根据图表,200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约为:

(1032/2185)*100%=47.2%,选D答案。

129.【答案】C。

解析:

设2007年的城镇家庭食品支出额约为:

x。

根据2007年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97(元)得到等式:

x/9997=36.3%,解析X=3628.9=3629。

所以正确答案为C。

130.【答案】B。

解析:

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上题已经算出是3629,2007农村家庭食品支出为x,则x=3223x43.1%=1389。

所以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支出比农村家庭食品支出高:

3629/1389=2.61(倍)。

答案为B。

131.【答案】A。

解析:

从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消费类型对比看,不管是住房、食品还是其他,城市家庭都要比农村家庭高,这说明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结构差异很明显。

所以选择A。

132.【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文字:

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是说明低收入家庭比中等收入家庭还过得幸福?

很显然不是,实际实际上所反映的问题是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这样才会导致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

133.【答案】C。

解析:

此题非常简单。

城市低收入家庭平均食品支出数额为4898.8元占消费总支出14321元的比例为:

4898.8/14321=34.2%。

故选C。

134.【答案】A。

解析:

低收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城乡低收入家庭为了保证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而省吃俭用。

即就是说,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他们没有随收入水平的改变而表现出较大的消费弹性,而是具有消费刚性的特点。

比如,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消费数额与中等收入家庭相当,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医疗消费数额与中等收入家庭相当,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家庭。

此外,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数额也较高。

这些都说明,由于发展型消费数额和比例的增加,消耗了低收入家庭相当部分的支付能力,使其被迫减少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数额和比例,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

135.【答案】C。

解析:

家庭消费率是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称为家庭消费倾向。

消费率是用以表示家庭消费行为的指标,消费率高意味着人们舍得消费,消费率低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结余用于储蓄而不是提高消费。

中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即期消费率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使得大多数中国家庭有积蓄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

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家庭长期筹集这方面的开支,压制即期消费。

所以答案C。

136.【答案】A。

解析:

从图表我们看出,以家庭消费率(家庭支出与收入之间的比率)代表家庭即期消费的倾向,比率越高即期消费倾向越强烈。

比率越高,即期消费倾向越显著或越明显用在此处都不当。

所以答案A。

137.【答案】A。

解析:

文意理解题,从文字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从增加收入以刺激消费的角度看,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对刺激消费更加有效。

如果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其购买力实现程度高,能够更快、更多的提高消费支出水平。

与之相反,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加,将会产生更多的家庭积累和储蓄,不会在短时间内带动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

所以答案A。

138.【答案】D。

解析:

D项属于判断错误。

文字材料中并没有说明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相反要表达说明的是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消费,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能够更快、更多地提高消费支出水平,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对刺激消费更加有效。

139.【答案】C。

解析: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收入家庭消费率比较低,城市和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率都没有超过60%,这意味着高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4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所以答案C。

140.【答案】D。

解析:

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也拉大了不同类型家庭和人群之间的消费差距。

由于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率基本固定,农村和低收入家庭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实际购买力有限,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下降。

我们从文字图表中可以发现,虽然农村家庭对以家电为主的大众耐用消费品消费意愿高于城市,但农村消费受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的局限而处于相对低迷状态。

这说明尽管政府补贴对农村家庭消费起到了刺激作用,但是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仍然有限。

因而,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而言,提高收入水平才是刺激消费的关键。

尤其2009年,经济波动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冲击可能更大,所以,重点帮扶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水平,是拉动内需、加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的最关键措施。

所以答案选择D。

(二)09年江西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共25题,参考时限25分钟)

根据下面文字资料回答101-105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4年1-10月,医药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04%。

其中出口45.61亿美元,增长13.11%;进口41.8亿元,增长25.3%。

从贸易结构看,2004年前10个月医疗器械占医药产品贸易总额的41.5%。

化学原料药品所占比例为31.68%,中成药和卫生材料所占比重在8%左右。

从进口结构看,进口最大的仍然是医疗器械,占医药产品进口金额的比例达到53.32%,其次是化学原料药品为16.44%,再次是中成药的14.32%和西药的12.73%。

在出口的产品结构方面,46.65%为化学原料药品,30.67%为医疗器械,卫生材料所占比例也达到了12,77%。

另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9月中药出口总额突破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3%。

对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中药出口分别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66.08%、14.56%、14.46%;对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占我国中药出口总额的4.9%。

101.2003年1--10月,我国医药产品实现贸易顺差约为多少亿元?

【】

A.6.98B.5.94C.4.26D3.83

102.2004年前10.个月,我国化学原料药贸易总额约为中成药和卫生材料贸易总额的【】

A.1倍B.2倍C.3倍D.4倍

103.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4年1-10月,医疗器械进口贸易总额约占同期医药贸易总额的3/5

B.2004年化学原料进口年增长率高于医疗器械的进口年增长率

C2004年1-10月,医疗器械进出口的贸易顺差额为8.29亿美元

D.卫生材料出口贸易总额约是化学原料进出口总额的32.6%

104.2004年1--10月,医疗器械占医药产品贸易总额的比例是()

A.53.32%B.41.5%C.31.68%D.52.2%

105.根据材料,不能推出的为【】

A.2005年1---9月中药出口总额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B.2005年1---9月中药出口总额增长率比2004年1--10月高2.3个百分比

C.目前亚洲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地区

D.我国对北美洲的中药出口总额比南美洲高

根据下列图形回答106-110题

106.2003年-2007年粮食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年?

A、2003B、2004C、2006D、2007

107.07全国粮食总产量是多少万吨?

A、48402B、49800C、53021D、50150

108.2003年-2007年,粮食产量的增长幅度超过3%的是哪几年?

A、20032004B、20032005C、20042005D、20042006

109.2006年的粮食总产量比2003年粮食总产量多了多少万吨?

A、6730B、6530C、6947D、6070

110.不符合上图的选项

A、07年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为0.7%

B、03年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为5.8%

C、05年粮食总产量为48402万吨

D、06年粮食总产量为49800万吨

根据下表回答111-115题

2004年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财政科技拨款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的比重(%)

合计

1095.3

16.0

---

其中:

科技三项费

484.0

16.2

44.2

科学事业费

335.9

11.7

---

科研基建费

---

19.6

8.7

其中:

中央

692.4

13.7

63.2

地方

402.9

20.1

36.8

111.科学事业费与科技三项费相比差多少亿元?

()

A.148.1B.752.3C.562.3D.482.3

112.科学事业费占财政科技拨款总额的比重为()

A.28%B.35%C.33%D.31%

113.科研基建费为多少亿元()

A.76.3B.64.2C.95.29D.85.6

114.上年中的中央拨款为多少亿元()

A.657B.608C.625D.591

115.财政科技拨款额合计增长多少亿元?

()

A.944B.67C.151D.16

根据文字资料回答116—120题

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

6%。

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

油料产量2416万吨,减产4.2%。

糖料产量11110万吨,增产11.4%。

烤烟产量239万吨,减产3.9%。

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

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

其中,猪肉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5.8%。

全年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3.3%。

全年木材产量6974万立方米,增长5.5%。

全年新增的有效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116.2007年下列哪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幅度最大?

()

A.棉花B.油料C.糖料D.森林

117.2006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多少万吨()

A.50150B.49800C.50500D.50350

118.下列哪种作物在2007年的产量没有增加?

()

A.棉花B.糖料C.茶叶D.烤烟

119.2006年全年,全国的肉类总产量是多少万吨()

A.7047B.7132C.6643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