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873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坛经》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5.世界的物质性是指  (   )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可知的 

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统一于存在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的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

7.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

A.唯心论错误 B.机械唯物论错误 C.形而上学错误D.不可知论错误

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

A.客观唯心论  B.形而上学唯物论 C.二元论 D.主观唯心论

9.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这是 (   )观点。

A.形而上学 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唯物主义D.不可知论

10.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   )                       

A.唯一属性 B.整理认识材料的主要工具

C.存在的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12.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

13.意识是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以 (   )                   

A.无机物不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B.只有生命物质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一切物质都具有感觉的反映特性

14.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D.客体、主体、客体

1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                          

A.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B.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 

C.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 (   )             

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17.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是说 (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或主观感觉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9.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                  

A.人们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20.一切生命共同具有  (   )

A.感觉 B.意识 C.心理活动 D.刺激感应性

21.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22.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看()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2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B.发展的观点与不变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与片面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25.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2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对立面之间的既同一又斗争B.事物中的主要矛盾

C.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D.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27.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

28.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29.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A.是亦彼也,彼亦是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

C.和谐,就是美和善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30.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客观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一切规律都同人的活动无关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规律是人难以认识和利用的

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观点和辩证观点的统一B.联系观点和总体观点的统一

C.现实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统一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

32.世界是发展的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唯心辩证法观点C.辩证法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

33.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34.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

A.因果的必然性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5.发展的本质是()

A.事物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事物范围的扩大

3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37.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8.中国古代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9.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同部分的关系B.共性同个性的关系

C.理论同实践的关系D.物质同意识的关系

4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分泌物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42.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

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

C.宿命论和唯意志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3.以下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理在事先”B.“天下物皆可理照”

C.“心外无物”D.“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44.“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神秘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原型,个别事物都是摹仿原型产生的,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神秘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D 4.B 5.A 6.B 7.A 8.B 9.C 10.C

11.C 12.C 13.C 14.C 15.A 16.D 17.C 18.D19.B 20.D

21.D22.C23.B24.D25.C26.A27.D28.A29.D30.C

31.D32.C33.B34.B35.C36.C37.C38.D39.B40.D

41.B42.B43.C44.B45.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              

A.机械决定论 B.庸俗进化论 C.庸俗唯物论D.各种唯心论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对于现代科学发展 (   )

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 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具有指明唯物主义方向的意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密不可分的关系

4.坚持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  (   )

A.坚持了彻底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B.反对了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论  

C.阐明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性 D.反对了客观唯心主义  

5.时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是 (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不可分离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6.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   )                          

A.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C.凡运动非物质 D.凡物质非运动 

7.物质是运动的()

A.形式B.主体C.内容D.属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   )                         

A.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 D.事物自然保持自身性质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 (   )                   

A.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B.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C.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们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0.客观规律有下列若干特点,即 (   )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暂时联系 

C.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偶然联系 

D.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稳定联系

11.哲学上所讲的物质(   )                                  

A.感性存在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能为人们的感觉所感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1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依赖(   )  

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D.客观存在   

13.意识的本质可归纳为 (   ) 

A.人类思维的产物  B.一切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C.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 D.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4.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过程

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探讨过去、检测未来

D.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能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15.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主要指()

A.天体演化和物质结构的理论B.生物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

C.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理论D.原子非物质论

16.实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   )

A.人的自觉的能动活动  B.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动 

C.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D.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17.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实践是认识的主体  B.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A.文学和艺术活动 B.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

19.“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间断性D.时间的不可逆性 

20.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  )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 B.审时度势 

C.运筹帷幄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1.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能,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2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24.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

由此可见()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征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2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26.以下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的是()

A.因地制宜B.有的放矢C.因时制宜D.坚持原则

27.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防微杜渐D.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结合

28.一切辩证法都认为()

A.物质决定意识B.世界是变化的

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物质世界的变化推动精神世界的变化

29.对待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是()

A.认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B.矛盾就是互相冲突、势不两立

C.矛盾只在思维中存在D.只在绝对同一中思维

30.“无平不坡,无往不复”表现了()

A.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B.关于矛盾对立的思想

C.关于量变质变思想D.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关系的思想

3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是坚持()

A.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方法B.从具体条件出发的分析方法

C.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分析方法D.原则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分析方法

32.“一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有条件的”,这个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C.否认物质世界的无限性的错误观点D.由普遍联系观点所得出的正确观点

33.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

A.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只有质变才能使量变成果体现出来、巩固起来

C.质变必然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34.下列各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35.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它的含义是()

A.任何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的发展过程仅是纵向联系

D.不同的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36.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理由是()

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B.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C.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

D.新生事物在时间上是新出现

37.下列论断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的有()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天、地、人相互依存,相互感应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38.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应该()

A.坚持一点论B.坚持均衡论

C.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D.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3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4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41.唯物主义哲学在长期发展中产生的主要历史形态()

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2.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有()

A.认识论根源

B.剥削阶级的偏见和利益的需要

C.把认识的感性阶段绝对化并加以夸大

D.把认识的理性阶段绝对化并加以夸大

4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44.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4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的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46.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下列论断中属于正确观点的有()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B.不可知论最终总要导致唯心论

C.有些唯心论主张可知论D.唯物论都是可知论

二、不定项选择题答案

1.AD2.ABD3.BD4.ABCD5.BC6.AB7.BC8.BCDE 9.ACD 10.AD

11.CD 12.ACD 13.CD 14.ABCD 15.ABC 16.ACD 17.BCD 18.BCD 19.BD

20.BC21.ABD22.AD23.ABCD24.BD25.ABCD26.ABC27.ABCD28.BC29.BD30.AB31.ABCD32.BD33.ABC34.AC35.ABD36.ABC37.AB38.CD39.ABD40.BCD41.ACD42.ABCD43.BCD44.CD45.ABC46.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