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941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docx

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文科综合

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文科综合2010.3

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忙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图l,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间距离最短的是

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

C.开罗——约翰内斯堡

D.伦敦——约翰内斯堡

2.当2010年加拿大温哥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宣布开幕时,时间最早的城市是

A.东京

B.纽约

C.伦敦

D.约翰内斯堡

3.成年人的肺活量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下列地方中,成年人肺活量整体较火的是

A.乌鲁术齐B.北京

C.广州D.拉萨

4.图2所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B.雨水C.地下水D.湖泊水

5.读图3,引起热带季雨林带下限高度在世分布

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量

C.海拔

D.光照

6.图4中X地最可能是

A.秦岭B.太行山C.祁连山D.天山

7.读下表,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因子,排序正确的是

我国某省农民不同地理环境下外出打工调查表

影响因子

调查人数占总人口比重(%)

外出打工占总人口比重(%)

外出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地形

平原

32.5

48.99

67.45

山地

33.33

41.49

42.62

交通

较好

33.89

49.16

58.36

较差

30.93

47.59

56.95

经济水平

较好

32.52

50.13

78.35

较差

32.62

45.89

61.39

A.地形>交通>经济水平B.经济水平>地形>交通

C.交通>经济水平>地形D.经济水平>交通>地形

8.图5中,①、③、⑤对应的地区分别是

A.市区、近郊、卫星城

B.远郊、市区、近郊

C.大城市、小城市、大城市

D.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9.图6中X环境脆弱地带位于

A.火山、地震带

B.地势—、二级阶梯分界线

C.水资源贫乏地带

D.森林、草原过渡地带

10.读图7,判断有关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干旱地区丰富,湿润地区贫乏B.高原地区丰富,平原地区贫乏

C.沿海地区丰富,中部地区贫乏D.西北地区丰富,东南地区贫乏

11.读图8,我国来来高速铁路网中,通往全国各地最短时间距离的中心枢纽最可能是

A.北京B.郑州C.上海D.长沙

12.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12.C为了巩固分封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周代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鲁国大夫居然用天子的八佾舞,在孔子看来,严重违背了礼乐制度,如果这个都能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故选C,孔子认为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其“克己复礼”的主张。

13.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恩荫制

13.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14.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14.A在德清禅师看来,学习儒家经典可以学会“涉世”,学习道家经典可以学会“忘世”,信仰佛教,可以“出世”,三者不可或缺,这体现了其提倡儒、道、佛三教合—的主张。

15.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15.C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

16.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当时西方某国家:

“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

”该国家应是

A.荷兰B.英国C.西班牙D.美国

16.B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其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给当时的中国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该国家是英国。

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富饶遂为西国之最”。

17.著名学者卓鸿铭说:

“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口口口口,服若干剂来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

17.A“湘乡曾姓者”是指曾国藩,“粤匪扰乱”则指太平天国运动,所以材料说的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事情。

为了“剿发捻”(指太平天国和捻军)和抵御外来侵略,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18.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

“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18.D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的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19.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D.以粮为纲

19.B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以达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发展。

周恩来的对联就说明了这一指导思想。

20.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

“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

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20.D邓小平支持欧洲国家的联合,欧洲的联合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欧洲的联合在客观上可以减轻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压力,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选D。

21.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有

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

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

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

A.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D人文主义关注人,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①体现了人的情感,②体现了人们追求现世的享受,③体现了人对自身修养的重视,④《圣经》的翻译、解读等原为教会所垄断,人们只能以教会的为标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出现,说明对教会对圣经解读的垄断被打破,也满足了不同地区国家人们的不同需要。

故四个选项都正确。

22.在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

这主要是因为

A.启蒙运动的影响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

C.《人权宣言》的传播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

22.A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故选A。

拿破仑对外战争、《人权宣言》的传播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尚有待散发,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是在英国,故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23.1946年7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次会议上提出:

世界上的原子能发展和使用,要由一个国际原子发展机构来管制,任何把核燃料用于武器发展的违约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

具主要目的是

A.由联合国控制核武器及技术B.促进各国和平利用核能

C.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D.避免美苏进行军备竞赛

23.C请注意,在1946年7月,世界上只有美国一家拥有原子弹。

美国代表建议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

这导致世界上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只能有美国一家,其目的不言自明,以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

24.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购口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时尚。

这说明

①牛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居民的购买力不断提高④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5.我国《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规定:

发电、售电的价格应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的价格则由政府制定;居民用电将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

电价改革主要是为了

A.强化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对电力资源的控制

B.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优化能源资源配置

D.鼓励居民少用电,优先保障工-—业用电

26.图9为2003-2007年广东城乡居民收人、工资涨幅与GDP涨幅的比较。

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应该着力于

①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大幅度提高本省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④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7.“民间查账人”李德涛依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促成了广州市财政局“晒账本”:

将114个部门的预算公开放到网上。

这说明

①纳税人有权知道国家对税收的使用情况

②公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增强

③政府要自觉履行政务公开职责

④财政收入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8.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

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实现城乡“同票问权”有利于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参与国家立法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29.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叶,国特色,表现为

①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②在政权运作方式上,坚持共产党和多党派共同执政

③在民主形式上,以民主、竞争为本质属性,坚持政治参与、民主协商

④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30.近年来,《建国大业》、《奋斗》等一批国产影视剧,一改过去的“高大全”、空洞说教的形式,以丰富的人义情怀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这说明

A.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推动文化形式的创新就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C.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有利于弘扬主旋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科学家钱学森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答31~32题。

31.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身卜体现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坚定理想信念

③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④选择健康有益的多元文化的重要性

A.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2.钱学森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②个人对社会的贞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③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3.图10所示漫画说明

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刘独立性

D.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

34.随着现代大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川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精确预报门、月食。

这表明

①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们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5.古诗云:

“眼处欣生句白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纸卜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共160分。

36.(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李考进某大学学习设计专业后,客观分析了自己的情况:

一方面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家境贫困。

据此,他制定了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

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既能解决学习生活费用,又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

一家以生产出口文化产品的企业征集改良产品的“金点子”,小李经过调查研究,为该企业提供了以下建议:

一是在产品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二是改进产品的外观设计,使产品适应进口国民族的传统习俗;三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产品。

小李的建议为这家出口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获得了丰厚报酬。

(1)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小李是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的。

(12分)

(2)请分析小李的“金点子”的文化内涵。

(10分)

37.(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

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图11为2008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

材料二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70%。

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6分)

(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9分)

材料三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

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牛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

作用。

(15分)

38.(28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内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据《史记·商君列传》

(1)指出商鞅所采取的上述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6分)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

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

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9分)

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户人

11.85

8.46

12.12

14.13

2户人

12.43

14.27

23.51

28.67

3户人

20.67

33.5

39.58

37.57

4户人

23.22

24.1

14.31

11.11

5人及5人以上户

31.83

19.67

1.48

8.52

资料来源:

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

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据南京市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3)根据上表,概括1982到2005年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9分)

材料四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

“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严生可悲的后果。

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

(4分)

 

解析:

家庭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回答时,注意家庭变迁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1)问,商鞅的做法导致两种结果,分家则家庭规模小,不分家则赋税增加;第

(2)问,注意20世纪初这一时间信息,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上民主进程不断加速,经济上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这一切都要求家庭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意家庭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回答的思路就有了;第(3)问,解读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家庭规模的缩小,这与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可从这个角度回答;第(4)问,注意言之成理。

答案:

38.(28分)

(1)分家者:

家庭规模缩小;不分家者:

家庭赋税负担加重。

(6分,每点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9分,政治、经济、思想各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趋势:

家庭规模小型化。

(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等。

(4分,每点2分,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9.(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55年

《有害物质去除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3年

《水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三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

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

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生活,但仍维持着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问题: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9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列举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9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6分)

解析:

本题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为切入点,考查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式。

(1)问,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原因要放到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考虑,其发生与工业革命的进行息息相关;第

(2)问,从表格信息不难看到,英国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很多,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第(3)问,“历史责任”指西方国家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国际转移排放”则指西方发达国家把高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答案:

39.(24分)

(1)问题:

环境污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

近代工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6分,每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说明:

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有利因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等。

(6分,答出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从“历史责任”的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实现工业化,在此过程中,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从“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把高污染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