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753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docx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萧山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2011年6月13日专家评审会议通过)

“十二五”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持金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据《萧山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全区“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金融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

近年来,萧山区金融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实现了与经济的良性发展,成为省内金融规模增长最快、金融资产质量最好的县(区)之一。

金融组织体系日趋齐全。

各类金融机构和准金融组织在萧山区不断集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除人民银行萧山支行外,所有大中型银行在萧山均设立了分支机构。

其中政策性银行支行1家(农发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支行6家(含交行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18家、城市商业银行支行8家;农村合作银行总行1家及支行33家;邮政储蓄银行支行1家;外资银行支行1家。

在萧山设立的证券期货营业机构有11家,其中证券机构7家,期货机构4家。

在萧山设立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有38家。

此外,准金融性质的公司在萧山发展迅速,有小额贷款公司2家,注册资本4亿元;政策性担保公司40家,注册资金10亿元;金融仓储公司1家,注册资金0.3亿元;租赁公司1家;典当寄售行30余家。

此外,萧山区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家,管理资金1亿元;区发改局备案的民营创投公司8家,管理资金2.6亿元。

金融业务规模迅速扩张。

萧山金融业务规模实现快速扩张。

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

2010年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313亿元和1934亿元,“十一五”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2%和26.8%。

企业上市工作扎实推进。

到2010年底,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4家,其中IPO15家,收购控股9家,累计募集资金98.9亿元。

保险业务稳步增长。

2010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21.63亿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1.6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8倍,寿险保费收入10亿元。

保险深度为1.81%;保险密度为1640元/人。

金融运行质量日益提高。

萧山金融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金融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2010年全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7.07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7.14%,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0.73%。

全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断改善并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到2010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五级分类)24.55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1.27%。

赢利能力稳步提高,各机构全面盈利。

2010年,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为58.05亿元。

当前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

从融资结构看,直接融资比例不足10%,而直接融资中主要以股票融资为主,债权融资比例不到1/3。

从组织体系看,一方面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占绝对比重,信托、租赁、证券、保险业规模偏小,为资本市场服务的、具有较高服务水平、较大资本规模的中介机构极少,财务顾问、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等开展不多,难以满足今后萧山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在银行类金融机构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占较大比重,地方法人机构业务规模份额逐年下降,在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业创新深度不够。

尽管一直以来萧山区金融业创新积极性较高,但大多数的创新产品金融产品局限在传统的存款、贷款、票据、结算、担保等业务上,技术含量低,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较少。

与萧山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为弱势群体、微小企业服务、个人创业的小型金融机构不足,消费领域、民生领域的金融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金融供给尚存在一定的盲区;缺乏对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兼并收购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支持的创新产品,客观上阻碍了企业创业创新的步伐,延缓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节奏;受杭州同城的体制机制的原因,萧山的分支机构创新权限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

三是金融业存在风险隐患。

企业融资渠道狭小,过于依赖银行信贷支持,致使市场风险过于向银行业集中,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定位趋同,“垒大户”倾向明显,为部分企业盲目扩张提供了资金条件,加剧了系统性风险的积聚;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同质化引起的粗放式竞争格局没有大的改观;信贷结构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不平衡、大客户与中小客户贷款的不平衡现象,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短期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集中度风险;民间融资活动不规范程度较高,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

(二)萧山区金融业的发展环境

全球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全球经济加速转型的有利时机,但也面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压力。

预计“十二五”前期,世界经济增长将逐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将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必将发生重大调整。

在此背景下,随着我国扩大内需力度的加大,经济增长动力的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将全面企稳回升。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之中,全面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经贸合作机会和空间不断拓展,经济金融地位得到加强,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重要力量。

推进萧山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要素的支撑和金融产业的支持。

“十二五”时期,萧山须全面深入地推进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环境。

一方面要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建设。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萧山应主动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吸纳上海、杭州主城的辐射作用,借助上海、杭州强大的金融优势,不断提高自身金融发展水平和功能实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要素支撑及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引领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非吸收存款类贷款机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新型组织;积极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精做强,同时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萧山;协调金融业内部发展结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完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创业板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充分发挥不同金融元素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中资本形成、信息揭示、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等多种功能,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萧山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为主导,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能力,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完善“一路一城”的金融功能布局,实现萧山从金融大区向金融强区的转变,全面支持萧山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杭州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二)总体目标

发展地方金融业,着力构建多层次、高效率、有活力的金融组织体系,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满足城镇、农村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不同收入阶层多样化、差异性、全方位的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效率。

努力把萧山建设成“金融改革的先行区、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服务的示范区、金融资产管理的中心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的安全区”,逐步确立萧山在全省甚至全国县(区)中业务发展领先、改革创新领先、服务效益领先、运行质量领先的“金融强区”地位。

(三)具体目标

金融业增加值:

到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占全区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7.5%和19.7%。

存贷款总量:

“十二五”时期存贷款增长年均增长18%。

到2015年,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将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多,其中:

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530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4400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5%以下。

直接融资规模:

到2015年,全区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包括收购控股)达到35家,累计新增股市筹资金额80亿元;发行各类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100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

到2015年,全区实现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比2010年翻一番。

其中保费收入超过50亿元,保险深度超过2.4%,保险密度超过4500元。

三、工作重点

1.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形成金融产业集聚

加快金融集聚区财富管理中心建设。

依据萧山区城市总体规划,结合萧山区金融机构发展区位现状,萧山区主体金融功能区的布局形态为“一路一城”,即以金城路为主平台的金融核心区和以钱江世纪城CBD为辅平台的金融集聚区。

一是建设金城路金融核心区。

以现有金融业态和存量楼盘为基础,通过“腾笼换鸟”和优化整合举措,重点引进地方金融机构总部、各类金融机构分支机构、贷款公司、上市公司总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融资担保、资产评估、资信评级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入驻,主要发展批发和零售类金融服务业务,成为萧山区的金融业务发展主平台,金融资本的聚集地、配置地和发散地,直接为客户服务对外营业的金融街区。

二是建设钱江世纪城金融集聚区。

充分接收和利用钱江新城金融城的强大集聚与扩散效应,建设财富管理中心,努力把钱江世纪城建设成与钱江新城金融城相呼应的杭州金融次集聚区和业务发展平台。

重点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法人机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业务总部等高层次机构,各类投资机构、产权交易中心、基金或金融资产管理总部、金融咨询公司、新型金融组织及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入驻,把钱江世纪城金融集聚区打造成与金城路金融核心区的综合配套和功能完善区,金融创新的集中地、主源头,并为发展成为萧山区第二个金融核心区打好基础、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实施金融集聚战略。

以政策扶持、引进发展、培育创新为路径,引进银行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上门招商、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更大范围地集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非银行放贷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其在萧山开展政策允许的所有金融业务和金融中介服务业务,形成金融产业集聚效应。

完善地方融资担保体系,扩大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搭建产权交易平台,发展壮大创业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各类资产管理业。

融入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

呼应杭州市建设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的战略与部署,以钱江世纪城金融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加强与钱江新城建设的互动,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内的金融业务与服务合作,在产品研发与营销、资源共享、风险防范、人员交流等方面全面走向一体化。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对上海创新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逐步形成适合本地市场需求特点的金融创新自主研发能力。

建立金融合作协调机制,成立由区发改局牵头,人民银行、各金融机构及金融同业公会参与的非常设金融合作协调机构,统一规划、制定具有约束性的相关制度和协议,协调各参与方的关系,保障共同利益,促进金融合作。

2.推进金融体系协调发展,完善金融服务功能

强化金融要素支撑。

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核心作用,保障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继续保持信贷投入适度增长。

引导金融机构改善资金供给,积极争取上级行支持,引入异地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积极运用银团贷款等方式,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供应。

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大力调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按照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加大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的信贷投入,支持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按照立足国内、拓展境外资本市场的原则,推动更多的优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多渠道上市融资。

积极运用债券融资方式,稳步推动资产证券化,促进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

规范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

继续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挥其引入异地资金、盘活存量资金、保证信贷投入适度增长的作用,保障萧山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引导商业银行在大江东新城设立机构网点,健全新城开发与建设的金融服务体系。

引进发展村镇银行,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扩大乡镇微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户、农民创业的资金供给渠道,促进和支持其参与经济强镇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按照市场化原则探索发展社区银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为当地居民创业和企业创新提供快捷、低成本、个性化的社区性金融服务。

积极培育本土总部金融机构。

做精做强以萧山农村合作银行为代表的萧山本土总部金融机构,利用有利时机增资扩股,调整股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萧山农村合作银行“走出去”,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度重视总部金融机构的发展,出台土地、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总部设立于萧山。

大力发展证券期货业机构。

积极支持、引进有竞争力的证券、期货公司到萧山设立分支机构,争取在萧营业的证券、期货机构达到10家以上。

推动证券、期货公司根据自身专业化优势进行特色定位和差异化竞争,进行制度、组织、业务或服务创新,帮助企业避免或减少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增强行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发展保险业机构。

充分利用萧山保险业发展基础较高、潜力巨大、势头良好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保险业,发挥其防范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鼓励专业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保险市场主体共同发展,扩大影响面和覆盖面。

积极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健康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等专业性保险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参与保险事业。

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

争取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数量达到5家以上。

支持内部风险控制较好、治理结构较完善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

适度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范围,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发展成为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的贷款零售商,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市场和小额贷款市场“拾遗补缺”的作用。

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促进稳健合规经营,防范资金风险和经营风险。

积极发展信托、租赁、财务公司等机构。

进一步支持信托、租赁和财务公司发展,充分发挥资产管理、融资、中介、代理、内部资金管理等诸多独特金融功能,全面提升其资产管理能力和理财作用,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扩大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来源。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发挥其内部资金管理的作用,为集团企业重组、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提供支持。

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积极发展包括政策性担保公司在内的各类担保机构,争取达到50家,注册资本增加到12亿元以上。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担保行业,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资金,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绩优者扶持”的原则,加快发展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稳健运作全区性再担保公司,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公司为主体、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辅助、以全区性再担保公司为支撑的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努力改善萧山区微小企业融资环境;坚持规范、安全、渐进的原则,鼓励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规范发展,增强担保能力,提高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

构建为农服务金融支持体系。

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增设为农服务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改革,通过补充资本金、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创新金融产品等手段,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探索发展农村商业性保险机构发展的新模式。

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金融企业。

3.完善金融发展创新机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鼓励支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的特点,支持金融机构积极进行信贷、信托、金融租赁等融资方式与产品创新,不断适应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强中间业务创新。

重点发展表外业务、现代化的支付结算业务和财务顾问业务,依托萧山经济活力强劲、高收入人群多、民众理财意识浓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银行投资理财产品创新。

稳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市场避险保值需求。

鼓励金融机构稳妥推进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同时适当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力度。

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调整金融机构城乡分布结构。

处理好城乡结合部和经济强镇城市化过程中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问题,引导有关金融机构兼顾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和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效益的有机统一,支持经济强镇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调整金融资源投向结构。

根据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金融需求,进一步发挥农行、农合行、农发行等三家涉农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在信贷支农方面的优势互补作用。

调整金融资源投入的客户结构。

改变对大企业、大集团、大客户的资金投入过度集中的偏好,加大对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从萧山区实际出发,建立和完善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三农”贷款比例的考核体系,缓解就业压力、增强经济活力。

4.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培育发挥股权投资金融功能。

积极建设产权交易平台,构建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萧山运行中心”(“萧山中心网点”),依法规范承办非上市公司股份托管与转让业务,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内省政府部署建设的全省联网的资本市场大平台,为各类企业的产权(股权)交易和资本流动提供服务,促进培育更多优质企业群体和行业资本优化整合。

依托萧山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民间资本发达的优势,积极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完善投融资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创新创业。

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实际运用资金提高到5000万元以上,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的引导方式,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型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高效农业等领域初创型企业的发展。

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萧山板块。

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

加大对已符合条件上市的企业推荐力度,努力扩大股市筹资总量,力争在五年时间内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新增股市筹资额80亿元。

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依法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均衡的制约机制;加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诚信教育;严格规范和约束控股股东行为,防止控股股东侵害上市公司或中小股东利益。

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

立足国内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采取鼓励措施,开拓海外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海外上市。

高度重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上市公司优化重组、收购兼并。

充分利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促进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其有效扩大生产能力,促进其完善治理机制、规范经营、快速发展。

扩大债券发行规模。

紧紧抓住“十二五”重要发展期,大力发展债券融资,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促进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

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债权基金和高收益债券;努力增加中长期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注重向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倾斜,向民营企业倾斜;支持地方性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扩大中长期信贷资金来源。

加快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发展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多边信托债券、收入债券、可转换债券、贴水债券等多样化的债券品种,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和社会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5.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金融风险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体系。

以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部门沟通协作,努力扩大企业和个人非信贷信用信息的入库面,全面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

加大金融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的推动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积极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组织开展全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征集,加快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进程,推广农户信用评价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征集和更新的长效机制。

完善征信管理体系。

按照市场原则加快培育合格的社会征信服务机构,规范信用评级制度,扩大借款企业主体评级市场规模,积极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评级试点工作。

健全金融稳定与风险处置协调机制。

不断健全完善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处置的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

建立以政府牵头,发改局(金融办)及各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

加强向上与市、省,向下与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高效衔接,探索沟通协调的新机制、新方式,形成各部门之间沟通顺畅、协调及时、共同发展金融业的长效机制。

完善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机制,稳妥处置企业贷款风险事件,推动各金融机构构建金融风险识别和监测评估体系,帮助地方金融机构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健全内控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确保全区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规范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业。

要建立高效运行、服务规范、种类齐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提升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

对现有的资信、评估、审计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整合、再造,严格中介行业准入退出和行业监管,培植一批诚信水平高的专业化中介机构。

吸收国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和组织形式,促进中介服务业市场化发展。

大力支持金融仓储公司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动产抵押范围,鼓励其与商业银行开展深度的业务合作,规范仓储管理和贷款业务风险控制。

引导规范民间融资活动。

根据萧山区民间融资比较活跃的特点,按照“区别对待,正确引导、风险自担、疏堵结合、促进规范、打击犯罪”原则,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

一方面要正确引导,发挥民间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允许民间融资合理存在,对于数额小、参与人员少、不跨地区、用于互助解困等合法用途的,应允许其存在,并予以引导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界定,对高利贷、非法集资和以各类合会名义而进行诈骗敛财,对社会稳定构成隐患与危害的群体性、大规模民间融资活动,要严厉打击;对擅自设立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要坚决取缔;对借贷资金用于宏观控制领域的,要及时掌握情况,严格控制,防范风险。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金融发展与创新的组织领导和规划指导

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萧山区金融发展和创新的若干指导意见》,制定萧山区金融发展和创新的中远期目标、规划设计、战略举措、工作重点等方针政策和行动指南。

由区发改局牵头,联合人民银行、规划局、国土局、钱江世纪城管委会等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一路一城”(即金城路金融核心区、钱江世纪城金融集聚区)金融功能区建设规划,提出金融功能区建设有关用地预留、项目建设、基础配套以及与钱江新城布局协调等方面的措施意见。

(二)加大对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

加大对金融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规模和力度,调整和完善有利于促进萧山区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政策,有效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对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的投入,鼓励金融创新和增加金融资源投入。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重要作用,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萧山区金融发展与创新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增加引导资金规模,规范引导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引导资金杠杆效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鼓励金融机构在“一路一城”集聚,对新进入金融功能区发展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关金融服务的准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在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土地供应等方面实行专项建设计划。

制定对萧山区金融发展与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奖励政策。

(三)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发展政策协调配合

加强地方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

通过制定合理的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地方产业发展,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的配合,综合运用财政贴息、先税后补、风险补偿等地方财政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增加经济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

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搭建金融和企业资金供需平台,通过举办银政、银企洽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