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82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docx

届高考语文写作55分突破专题讲座第31讲doc

第31讲,记叙写法指要

一、记叙文知识表解

记叙文

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通过描写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要求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结果为重点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绘景为主,或借景抒怀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或象征抒怀

顺序

顺叙

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

脉络清楚

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

倒叙

先写结局,再按顺序记述事情经过

埋下伏笔

直接清楚

插叙

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

缘由补充

人物介绍

补叙

与插叙基本相同,但内容更简洁,笔墨更简约

方法

叙述

对事情原委、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交代,为基本表达方式

描写

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人物描写

肖像、语言

动作、心理

景物描写

交代环境、烘托气氛、表现心理、抒发感情

细节描写

细微、典型

夹叙夹议

叙述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抒情

对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

直接:

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

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三、记叙文写作模式

这里姑且推荐一些记叙文写作的常见结构模式与例文——

第一种:

层层深入式(最常见的模式)

图示:

“入——递(若干段)——合”

首段,开门见山入题;

二段,概括事件;

三段,时间开始

四段,事件发展;

五段,事件高潮;

……

尾段,照应开头。

【例文借鉴】

“五块钱成交”

警察局拍卖脚踏车,出现了一个离奇的场面。

由于警察局寻回的失物往往无人认领,或者物主提出证据后又放弃不要,因此,警察局的贮物室里收藏的物品真是琳琅满目,令人惊奇。

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东西:

照相机、立体声扬声器、电视机,工具箱和汽车收音机等。

这些无人认领的东西,每年一次以拍卖方式出售,去年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警察局的拍卖中,就有大批的脚踏车出售。

第一辆脚踏车开始竞投,拍卖员问谁愿意带头出价时,站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孩说:

“5块钱。

”这个小男孩大约只有10岁,或12岁。

“已经有人出五块钱”,你出十块好吗?

好,十块,谁出十五块?

”叫价持续下去,拍卖员回头看一下前边那个小男孩,可他没还价。

稍后,轮到另一辆脚踏车开投。

那男孩又出5块钱,但不再加价。

跟着几辆脚踏车也是这样叫价出售。

那男孩每次总是出价五块钱,从不多加,不过,五块钱的确太少。

那些脚踏车都卖到35或40块钱,有的甚至一百出头。

暂停休息时,拍卖员问那男孩为什么让那些上好的脚踏车给人家买去,而不出较高价竞争。

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拍卖恢复了:

还有照相机,收音机和更多脚踏车要卖出。

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出5块钱,而每一辆总有人出价比他高出很多。

现在,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首先出价的男孩,他们开始察觉到会有什么结果。

经过漫长的一个半小时后,拍卖快要结束了。

但是还剩下一辆脚踏车,而且是非常棒的一辆,车身光亮如新,有10个排档,69厘米车轮,双位手煞车,杠式变速器和一套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

“有谁出价吗?

”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失去希望的小男孩轻声地再说一遍:

“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

只是停下来站在那里。

观众也静坐着默不作声。

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出第二个价。

直到拍卖员说:

“成交!

5块钱卖那个穿短裤和球鞋的小伙子。

”观众于是纷纷鼓掌。

那小男孩拿出握在汗湿拳头里揉皱的五块钱钞票,买了那辆无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脚踏车时,他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美丽的光辉。

这种层层深入式,有时间先后,是一环套一环,直到你的感情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为他欢喜为他忧。

第二种:

内容并列式(比较常见的模式,也可称“橱窗展览式”)

图示:

“入——并(若干段)——合”

首段,概括性开头,直接入题。

二段,并列内容段A

三段,并列内容段B

四段,并列内容段C

五段,并列内容段D

……

尾段,抒情、议论,照应开头。

【例文借鉴】

古代女子绣像

中国历来最富传奇色彩的女子莫过于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四大美女。

西施捧心,昭君出塞,貂禅拜月,贵妃醉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寻常百姓间永不沉寂的话题。

但我总觉得在那些庄严的历史和美丽的传奇背后隐藏着另外一种更为深沉的东西,或许那才是她们真正的人生。

水之灵——西施

在水一方,你,白衣如雪。

水做的女子显示出绝世的清丽,绝世的灵性,令飞鸟为之徘徊,令池鱼为之沉匿。

你清高而忧郁的眼波,飘来,又荡去,不胜娇盖的模样,让路人都为你洒过几许盈满叹息的清泪。

沧海横流,尘世难料,命运莫知!

可你,任凭风雨飘摇,任凭奸佞横刀,斑驳世事中,抖落一身风尘……

锦衣玉食足以掩盖太多的国仇家恨,从浣纱溪畔的芒萝山只身入昊的你,与帝王共解一曲的时光足以赢得卧薪尝胆的时间,从灵魂深处溢出的芳芙足以倾倒吴王十万精兵。

“情到深处无怨尤”,于是你淡然一笑,任一片愁容溶进夜的温柔,却从未在眼中盈露闪烁的泪光。

越人心中你是复国的巾帼,吴人眼里你是灭国的祸水……

可是耗尽整个青春岁月的你,以思念的心绪眺望,却望不到故乡在哪一个方向,终以魂断太湖终结此生。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恶耶?

善耶?

琴之韵——王昭君

寂香几度瘦。

独倚青梅,手抚琵琶的你将以怎样的怅然虚度晨昏,宛如带雨梨花的你又将以怎样的愁思幽啜几案?

在繁花如织的亭园中,你独坐空阁与残烛相伴,任凭湿透的才情在秋风里缱绻,化成朵朵雨花,看不出一丝悲喜。

捡拾的碎片凑成的竟是一曲不堪弹奏的哀音。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麻木的你开始藐视那为守候而云淡风清的空间。

莺愁蝶倦,最是离人恨。

汉时的明月因你的眼泪沧桑凄美。

身穿嫁衣怀抱琵琶的你,缓缓推开边塞之门,消失于茫茫大漠。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梢残黛脸稍云。

由耿直演绎成千秋美谈,可是你的初衷?

长雁孤鸿,天地间竟传来你泪打琵琶的声音,如泣,如诉,如歌。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爱耶?

怨耶?

月之波——貂禅

冻得发紫的月亮再次升起,心中嫣红的花朵被冰雪般的月亮染淡了许多,变成了冷冷的紫色。

那泻于腰际的黑绸,一湾秋水的双眸,欲张欲合的朱唇,显示出你古典恬静的神韵。

你一袭素衣,洁白如雪,冻结了纵横天下的孤傲,倾倒了三国的各路英豪。

假如脉络没有强调你的存在,履痕没有昭示你的冷漠,仅仅是一个柔弱女子的你,怎会以纤纤玉指导演流传千古的连环计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

怎会胜过无数刀光剑影扭转乾坤,改写历史?

可你却怎么也跳不出历史的羁绊,竟与英雄泪别,沦为他人掌中的玩物……

今夜,月儿依旧,蒲团依旧,香炉依旧,小鸟在季节的树梢上不厌其烦地吟唱昨天的传说,而惯于宁静淡泊、惯于恪守沉默的你以一种超凡脱尘的气度,合上素手,用檀香的宁静抚慰着那颗被命运揉搓的心,让这颗心卸下历史的沉重,化作如水的夜波,跳出滚滚红尘,皈依净土!

喜耶?

悲耶?

花之魂——杨玉环

那百媚生春的回眸定格泱泱诗国的永恒,诠释绝代佳人的涵蕴。

那盛筵醉酒的娇态,成为千古不朽的传奇,演绎今日舞台的经典。

那花前月下“一曲霓裳听不尽”,于是得到长生殿前的誓言。

月愧了。

在一片漆黑的天地间,只有你那明艳动人的脸庞才能让一朝天子沉迷。

花羞了。

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只有你那国色天香的姿态才能使三千佳丽逊色。

原以为风中的阔笑足以抵挡三千年的积淀,原以为揽尽风情的宁静早该缘结红尘,原以为望断天涯的相思本可厮守一生,心约无声,亦无怨无悔。

安禄山进献“摧情花”包藏祸心,却让牡丹花屈担罪名……

凤凰于飞,显尽风流,怎料到魂断马嵬坡!

情耶?

恨耶?

生命如同树叶来去匆匆。

春的萌芽就是为了秋的飘落,殊途却同归。

不论境遇如何,她们都战栗地坚守着追逐了一生的夙愿,执著地有一份别样的美丽。

她们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我们,我也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她们……

本篇结构实为中间四个层次的并列式,有空间并列,无时间先后,容易构思行文。

本文作者不拘于文人墨客对其已有的评价,融入思考,独出心裁,将其喻为“水之灵”“琴之韵”“月之波”“花之魂”,更可谓抓住了四大美女的“魂”之所在。

本文语言优美,思考深入,眼光独特,不失为一篇佳作。

第三种:

引人深思式(也可称“领悟式”)

图示:

“入——事(三两段)——理(一段)——合”

领悟就是对所叙写的人、事、景、物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注意:

这里面理不可写多,不能与事平分秋色,否则让人难分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了,易被人认为是“四不像”的文章!

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考历史时,有道题考某一事件的年代,他忘了,又想起曾在课桌上写了这一事件的年代,于是慢慢移动试卷,在移动试卷的过程中、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快下考时,他大着胆子移开试卷,一看,没有,才恍然大悟,原来坐的是别人的课桌!

失望之际,心情一下子倒觉轻松起来。

结尾他写道:

“铃响了,虽然那一个空没有填,但我觉得没填比填了更好。

无疑,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是深刻的,但我们是否可以从中悟出更具普遍性的道理呢?

比如,我们可以加上这样一句:

“——得到某种东西的同时,不能失去比这更珍贵的东西。

”如果不加这一句,只能使人感到,学生应该遵守考场纪律,做人要光明正大等等。

加了这一句,就会使人领悟到:

除了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之外,在对待他人、社会、自然等方面,不也同样要懂得珍惜你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吗?

由此可见,感悟,可以使笔下具体的人、事、景、物焕发出哲理的光彩,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并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也可以用下面5或6段来安排:

首段,以议论或引用名言开头

二段,叙述事件发生、发展

三段,详写核心部分

四段,……

第五,阐述事理,抒发感想。

尾段,照应开头或引申

【例文借鉴】

这也是课堂

别以为只有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那才是课堂,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课堂。

那天早上,我应朋友之邀到他家中做客。

朋友家中养了一只威猛的大黑狗,那狗膘肥体壮,差不多有一米多长,朋友躺在沙发上,并示意我坐下。

没料到,我刚坐下,那狗便对我“汪汪”狂吠起来。

朋友见我有些惊慌,便对那狗喊了几嗓子:

“趴下,这是我朋友,不准叫!

”那狗瞪了我一眼,“呜——呜”哼了几声,便不做声了。

朋友安慰我:

“别管那笨狗,我们说我们的。

我与朋友谈得很投机。

那狗也趴在朋友身边,时不时蹭蹭主人的脚,还做出一些怪动作,逗得朋友哈哈大笑。

朋友一时兴起,对那狗喊道“趴下”、“打滚”,那狗不厌其烦的一会儿趴下,一会儿打滚。

我看着有趣,走近那狗,冲它喊到:

“打滚。

”那狗动也不动,理也不理,我又喊了几遍,它还是无动于衷。

我急了,走上前去用力拍拍它的头:

“趴下。

”那狗不但不听,反而冷不丁咬了我一口。

我又气又恼:

“死狗,我和你主人都是人,怎么听他的不听我的呢?

”朋友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随手从桌子上递给我一盘火腿肠,让我再试一试。

我将火腿肠在那狗头上晃了晃,那狗“呼”的一下爬起来,我拿起一小片火腿肠在狗鼻子前晃了晃,高声喊道“打滚”,那狗看看我,又看看那火腿肠,咽了咽口水,乖乖在地上打了一个滚。

我笑了,朋友也在一旁哈哈大笑。

我又拿了几片火腿肠喂那狗,结果,那狗温顺地蹭蹭我的腿,在地上连打了好几个滚。

朋友笑得更开心了,我却一下子觉得索然无味。

我把火腿肠全部倒在地上,那狗一下子扑过来舔舔我的手,然后摇头晃脑吃起来。

我坐在沙发上,看朋友那开心的样子也笑了笑,但我心里却是酸酸的。

我明白了,那狗对我态度的转变原来都是因了那盘火腿肠。

可悲啊!

区区几片火腿,就让原本凶猛的狗丧失了骨气,对人类百般谄媚起来。

也许有人会说:

“宠物嘛,总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是啊,没有骨气的支撑,再凶猛、再强壮的狗也只配给我们当宠物。

狗是如此,人也一样。

看看我们周围,不乏像狗一样活着的人,他们为了金钱、权力,不惜以骨气为代价向自己的主子摇尾乞怜,对主子的话唯命是从,他们哪里知道,“骨气”是多少金钱、多大的权力都换不来的啊!

一个没有骨气的人,就只能永远趴在地上,做别人的奴隶。

离开朋友家的时候,那大黑狗摇头摆尾送我到门边,我拍拍它的头,心中充满了怜悯和惆怅,说实在的,我挺感谢朋友和眼前这只大黑狗,朋友的家就是一个大课堂,狗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它给我上了既生动形象、又深刻难忘的一课。

第四种:

扇屏展开式(也可称“扇屏式”,最后一段是扇轴)

图示:

“并——并——并……合”

首段,表现中心并列段A

二段,表现中心并列段B

三段,表现中心并列段C

四段,表现中心并列段D

五段,……

尾段,总结中心、揭示哲理等。

【例文借鉴】

平凡的感动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子,叫醒沉睡的我。

呵!

阳光满室。

房间里的一切都被温暖的金色拥抱,悦耳的鸟鸣已在屋中流响。

没想到,在经历了一夜的苦雨孤灯,阳光竟不期而至。

小小的感动在心中流淌,我听到露珠升华的微笑。

黄昏,枯叶悠悠从树上飘落,天边的余辉还未散去,云且留驻,我要躲进白云深处,逃避那一点一滴如桂花般闲落的忧伤,似乎没有理由,却又难以驱散。

叮咚的铃声忽地送来朋友来信,亲切的话语,温柔的慰安,竟让干涸的眼泪流出,那份感动已刻在不泯的三生石上,永远铭记。

夜凉如水,仰望星空,遥遥相对。

寂寞的云影伴着孤独的月亮跳起天音的共舞,手中的笔渐渐冰凉。

蓦然抬头,桌角竟多了杯热腾腾的茶;当冰凉的手指触到温暖的杯壁,那小小的热量所带来的感动,已将心灵的坚冰融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愧朽的母爱所拥有的感动将传承永世。

当我不断接受着来自自然、友情、亲情的恩赐,我也尽力地为我身边的人带来感动。

朋友生日,一个亲手编制的中国结,使我们的心紧紧结在一起;母亲节,一束问候的康乃馨,让刚强的母亲眼里有了潮湿;面对跌倒在地的同学,“爬起来再走”,让伙伴坚强地重新屹立……

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感动,它是生活中希望的源泉;不要在乎生命中的缺少辉煌,人生的境界在于付出,不论是高,还是低,只要在生命的蓝天里飞到极至,便是最好。

也许你是青石墙下那凋落的向日葵花瓣,但你接受了自然的感动,便会发出灼灼的生命光焰;也许你是干荷叶上的小蚂蚁,眺望着天上的白云,但既接受了生命的感动,就能负起几倍身体重量的担子!

感动于爱你的人,给你爱的人感动,你的生命将会是绚丽的火花,平凡而美丽。

本文前四段为并列记叙的四个“扇面”层次,后三小段为感慨总结的“扇轴”层次,即前面写几个并列记叙段,最后来个结尾的议论抒情段,易于行文。

如果我们的考场作文能够使用如上模式,在考试中就能够快速构思、行文,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失分处。

有一定的作文基础就能够得到评分标准中的二类文。

因为这样的作文,给阅卷老师的印象是:

开头简洁,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首尾呼应。

一般优秀作文的优点几乎全具备了。

当然,这种给作文以一定模式的提法,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认为这是过去八股文的翻版。

其实我们说的“五段法”,只是对作文规律的粗浅总结,以便同学们掌握。

如果平时的作文中我们使用它,那就会使作文很早就能在较高层次上发展,它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的金钥匙。

这里必须提醒的是:

对“六段”的理解可分为“狭义”“广义”两种。

“狭义”指把“六段”理解为文章中的自然段,这是为了便于操作。

如果作文想往高层次发展,这“六段”可以理解为文章中的意义段,这是“广义六段”。

这样就能够沿着作文发展的规律发展,即从“无格”到“有格”,最后到形成结合自己个性的“出格”。

因为作文毕竟是个性化的产物。

四、记叙文写作要点

总的要求:

立意新深,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

1、要写自己最熟悉的。

不要轻易虚构编造。

编造的往往是想当然的人和事,太简单,不可能有生动的细节,鲜活的场景,难感人;再说,大段或整篇的虚构,你的年龄、经历、学识还不能胜任,往往捉襟见肘,多有漏洞却不自觉,常常是自己觉得成立,人家却看出不真实甚至看成了笑话,本想文章感人,结果是南辕北辙。

2、要轻情节叙述而重情景描写。

千字内的文章,不要在过程上折腾,千万不要在漫长单调的情节叙述中追逐得瘦骨嶙峋,要善于精选一两个、两三个“点”——生动鲜活的情景,或富于魅力的细节,去描写得血肉丰满,并且一定要在感人之处泼墨如洗,非感人之处惜墨如金。

3、要能激起感情波澜或能引发理性思考。

也不要只是记叙,不妨结合记叙的人事再有些抒情与议论。

五、记叙文多方构思

1、立意新颖深刻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题,要做到深刻(相对而言),就要仔细审题,推敲材料,善于由少见多、以小见大,善于联系实际探究本质,见他人之所未见。

【例文借鉴】

往上走,往下走

一扇厚厚的铁门“不合时宜”地成了这个单元的守门神。

可惜的是没人对它有好感。

我从此得多拿一把钥匙,提着满篮子菜的家庭主妇只得停下步子,放下菜篮子,然后开门;老婆婆面对这扇门好像面对一座山;夜归人得摸黑掏钥匙……

好似所有的矛盾都由这扇忠实尽职的铁门引起,它委屈地承受着种种埋怨。

不过,一件小事总算使它的名声好了一点。

一位老婆婆因提的东西太多而无法开门,刚好下楼的小伙子从里面开门后帮着老婆婆提了重物。

此后,老婆婆逢人便说:

“多亏了那伙子,也因为那门呀!

原来真正的不方便还另有原因。

假如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谁先去开门?

假如两人一前一后下楼,走在前的是不是开门后等着后面的呢?

假如哪一次谁忘了关门,是怪张三还是李四?

存在不便,存在抱怨,其实是因为人们缺乏交往,缺少因交往而产生的好感,感激,信任,体贴……

从那以后,人们可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改变。

一天早晨,我正急急地走下楼,从楼层的缝隙间瞥见一位阿姨也在往下走。

我不由放慢了脚步,心想还是慢点走吧,免得碰到。

等我埋头走到一楼时,见几步之遥的她正一手撑着铁门一面微笑着说:

“快来,别迟到了。

”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动,连谢都忘了说。

楼道中来往的人们也渐渐形成了习惯,两人一起走到楼梯口,都会主动掏钥匙;走在前面的一定会给走在后面的留门,然后一起有说有笑地走过楼道;如果谁忘了关门,后面的人不再高声责问:

哪一个只生了前手没生后手!

于是,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有了温情。

于是,门与门框的碰撞声成了音乐。

我喜欢上了这扇铁门,甚至有些羡慕它。

因为,它见证了楼道中人情的温暖正在一点一点地销蚀门上的锈迹,并使它熠熠生辉。

文章所写是一般人不会写到的楼道里的一扇铁门,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

正因“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使文章内容的新颖;文中对比,文末的议论抒情,又增添了文章主题的深刻。

不得不信:

司空见惯的“琐小”中,也能提炼出新颖深刻的立意来。

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2、选材精真新小

选材要讲四个追求:

一要精,二要真,三要新,四要小。

所谓精,就是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材料,即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表现人物精神的材料。

所谓真,就是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即选择自己有切实经历或感受的材料。

只有真,才能写出真情、真知,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才能令人信服。

所谓新,就是选择新颖的材料———生活中的新鲜事,或者老素材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力求选择生动的材料,材料本身新鲜生动,文章也就容易写得活泼新颖。

应杜绝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或让座,写成功总想到爱迪生、爱因斯坦、张海迪……诸如此类,使人读之生厌。

假如你是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或“让座”的文章,会怎么判分?

新颖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高分的基本条件。

所谓小,就是选择能够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小事,以小见大,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

切入的角度宜小不宜大,选小一点,容易把话说清楚,写起文章来,可以像一只狮子吃一只兔子一样简单!

【例文借鉴】

彩裙飘动

住进高层,看窗外远远电线上挂着蝉翼彩裙,这肯定是楼上晒衣不慎吹下来的,奇怪的主人连着几天没发觉自己少了什么,一任它在高高电线上飘忽。

我看不过去,就仰起头喊:

“谁家的裙子掉下来了?

”那微弱的音量也似彩裙飘去。

老伴说:

“算了吧,她什么时候要穿了,自然会想起。

大楼房子,各管各,叫也是白费劲!

”但她还是想了办法,在电梯口贴了一张告示。

门口来了中巴,一群人悲泣着面容走了下来,一个孩子捧着一张相片,是个姑娘,姣好的面容,说是为了保护一个孩子,自己被一个外地人飞快的摩托车撞上了,碰巧撞在水泥柱子上,晕了过去,查后是颅内出血,治不了!

“摩托车撞死人,天下奇闻,不是鬼找替身?

“几楼的?

“要表扬了,雷锋没死呀!

隔天,我看见老伴才把两根长长的晾竿用绳子扎了起来,伸出窗外去。

“来,帮帮忙!

”妻叫着。

“是她的吗?

”我嫌妻多事了。

“不是她的就不管了?

“不是……”

四只老皮皱囊的手,颤悠悠的竹竿拨动着裙子飘处,轻轻地——主人还要穿呢。

本文真是善写“小”,写得新、真、精!

死了人的大事,也从小处着笔呢!

将小小的“彩裙”作为小说的中心事物,揭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增加吸引力;具有象征意义,表征着一种美好的精神。

本文通过小的角度和侧面描写来展现。

一方面,描写了对姑娘行为的讽刺、对他人悲剧的冷漠的几句话,对比反衬出姑娘精神的可贵;另一方面,通过描写姑娘精神产生的社会效果——老人的前后变化的一些小行动,突出姑娘精神的社会价值。

我们应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并多读好书、好诗,多多地积累,思考,感悟,使自己所写的材料精深新小,却同样能让文章感人至深。

3、切取别出心裁

切入和截取都应有讲究。

切入:

对于同一个材料,同一件事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正视、侧视、反视、仰视、俯视、透视……然后再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着笔,不落旧套,使人耳目一新。

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作中,六个要素要做到有详有略,有所侧重,不能平均用力。

一般地说,详写的部分就是重点部分,是体现中心的关键所在。

详写有时会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事物的细枝末节进行放大,让读者看到细微之处。

详略处理不当,会影响或冲淡中心的表达。

【例文借鉴】

陷阱

他紧缩着眉头,背着手,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走到这头,又折回去,走到那头,又折回来。

堂前的那炷香缓缓地燃烧着,烟气缭绕。

在堂外,吕后派来的使者垂手站立,静静地等候。

韩信迟疑了。

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处事果断头脑冷静的人迟疑了。

吕后派人请他参加庆祝汉王打胜仗的宴会。

隐约地,他感到有一丝危险,凭着他多年驰骋沙场的经验他感觉到了。

他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却没想到这厄运来这么早。

这么说,汉王已经决意要除掉他了?

尽管他早已被剥去了王权,只保留了一个大将军的虚名。

他的手心渗出了汗;如果不去,该怎么向吕后交代呢?

他抬头望了一眼那使者,恰好和那使者的目光交遇。

使者并没有躲避,而是轻轻地说了句:

“萧丞相也将出席。

这句事先由吕后交代好的话似乎洞穿了韩信的心,他的眼睛豁然一亮:

“萧丞相!

”是的,萧丞相——他的挚友,良师。

韩信望着那缭绕的烟气,陷入了沉思……

同邑的人嘻嘻哈哈地笑着,要他从他们的胯下爬过,韩信缓缓地弯下了腰。

漂母每天给他拿来食物,尽管她自己也贫穷得靠洗衣为生。

他缓缓走出刘邦的帐下,对着皓皓明月长叹一声,心里充满着迷惘,痛苦。

他随着逃亡的士兵漫无目的的走着。

身后一阵马蹄响,萧何那清晰的声音如同那清冷的月色一起穿入他的心中:

“韩信留步!

”尔后是月下对酌,畅叙心曲。

那晚,他会心的笑了,如那轮满月一样清纯。

“是的,萧丞相是我相交多年的知己,若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日。

”韩信的眉头舒展开来,重重的吁了口气,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走吧。

”使者露出了一个不易觉察的诡秘的笑。

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

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向未央宫驶去。

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语言老到,更得力于文章的切入截取功夫:

开头的切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