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1702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docx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内容】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根据提问来判断并搭出同样的立体图形。

3、利用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探索、交流、体验。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二年级已学过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二年级学习时,以观察简单的实物为主,而本册教材是以观察较为抽象的立体图形为主,并要用语言表达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材包括以下2个部分内容:

1、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

2、根据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指令搭出立体图形,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正面、右面、上面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通过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并能用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操作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单元教学难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搭一搭

4课时

练习三

单元复习

1课时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第一课时:

搭一搭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学会用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

操作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正方体模型4个

学具准备

正方体模型4个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的基体,被观察的对象主要是简单的实物,这节课我们来探索怎样观察立体图形。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一、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师: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

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3、学生同桌间游戏

游戏规则:

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师范。

师:

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

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回顾

1、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合作情况进行升华。

2、学生说一说:

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1)

游戏一游戏二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第二课时:

搭一搭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

操作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正方体模型4个

学具准备

正方体模型4个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一)谈话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搭一搭,同学们不仅能搭出许多种图形,还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学具搭搭,好吗?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一、搭一搭,填一填。

师生活动

A①②

 

B③④

填一填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

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

想一想,搭一搭。

先让学生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

注意引导观察,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反馈

巩固

二、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教师先示范怎样在方格纸上画图?

再出示第4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全部画完后搭一搭进行验证。

 

总结

回顾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

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第三课时:

练习三

(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6-17

教学目标

通过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学会用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体验学会用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

操作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6个正方体模型

学具准备

6个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搭积木的游戏,同学们高兴吗?

今天老师把要求稍微提高了一点,不仅要考察谁会搭,还要考察谁会看、会画。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

2、教师发出指令:

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4、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5、教师发出指令:

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6、教师发出指令:

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7、再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8、学生分小组做上述拼搭游戏。

反馈巩固

拓展:

你们能将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立体图形形状的样子画在方格纸上吗?

总结回顾

总结:

通过今天搭立体图形的活动,我们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教学

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第四课时:

练习三

(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6-17

教学目标

通过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体验学会用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体验学会用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指导

操作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6个正方体模型

学具准备

6个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本节课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练习课

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

1、第1题

实物展台出示本题

引导学生注意第一个图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实物展台出示本题

讨论时提问: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2、第2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用正方体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再组织交流讨论

3、第3题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先搭出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画出相应的图形

4、搭一搭,填一填。

A①②

B③④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⑶、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A?

还有什么养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

想一想,搭一搭。

反馈巩固

《练习册》。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订正交流。

总结回顾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单元学的知识。

教学

反思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主备人

贺晓明

审稿人

李莉贺晓明

所用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课题

第五课时复习测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复习巩固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2、经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用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词语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复习法

学法指导

归纳复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

教学活动

补充教案

一、教师发指令

1、5个正方体

2、4个正方体

3、6个正方体

根据指令摆图形,要求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分别能看到的形状是什么,并画出来。

二、教师出示形状图

根据形状图摆正方体图形,并说出用了几个正方体,然后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

同桌互摆,并交流。

三、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立体图形,引导学生搭出从正面看是这个形状的立体图形。

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练习测试

1、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请连一连。

 

2、仔细看图,填图号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      )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      )

c

B

 

反馈

巩固

《练习册》。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订正交流。

总结

回顾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单元学的知识。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