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30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docx

广东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报告

 

农业功能区划

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

 

 

GD农业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产业布局得到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特色日益显现,农业产业素质和综合生产力不断提升,农业整体水平持续健康发展。

但是,同时也存在耕地资源不足、生产经营比较分散、优势农产品集中度不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制约着GD农业科学化布局的进一步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更好更快提升。

随着GD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GD农业改革发展的主题。

在这个新的形势下,要求GD农业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按照都市型、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升,推动农业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和农业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发展,以不断的提升产业的科学化布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为GD农业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基础性强力支持,促进具有GD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

据此,迫切要求GD进一步实施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地、科学合理地确定各区域的农业功能定位和拓展方向,指导各区域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主导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更有效地引导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我厅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08﹞34号)精神,启动了“GD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工作,形成本研究报告。

本报告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GD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背景和必要性论述。

第二部分:

GD省农业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分区目标和原则。

指导思想是: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然资源条件为依托,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遵循自然规律及区域最适宜农牧业品种生长、生产为原则,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为目标,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主线,立足GD省农业发展现实与未来发展需求,致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最适宜农业品种的生理、生化功能,协调农业多功能,科学划定农业功能区。

同时,根据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持续发展、区域相关、相似性、区域共轭性等农业分区原则。

第三部分:

分析GD省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

指出:

GD由于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等因素的多样性,致使全省农业功能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

(1)农产品供给功能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

粤西主产水稻、甘蔗、木薯、花生、瓜类、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李子、柑桔橙、肉类、禽蛋、水产品等;粤东主产茶叶、禽蛋、海水产品等;珠三角供给的农产品主要有蔬菜、奶类、淡水产品、家禽肉等农产品;粤北主产烟叶、大豆、茶叶、李子、瓜类、花生、猪肉、奶类、禽蛋等农产品。

(2)就业和生存保障功能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

粤西地区农业承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较重,城市化、工业化承担能力弱;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承担能力强,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农业承担的就业和生存保障压力较低;粤东、粤北地区城市化、工业化承担能力缺乏,农业生产力低,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水平不高。

(3)生态调节功能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

农业的绿地功能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田的人工湿地功能主要分布在粤西和粤北地区。

(4)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

粤西地区以古民居群、古村落著称;作为GD省主要客家聚居地的粤东和粤北地区以客家大围、客家文化闻名遐迩;珠三角地区则展现岭南水乡特色。

第四部分:

选取16个指标来表征GD省农业的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生态调节功能,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对功能指标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据此把GD划分为珠三角都市型综合农业功能区、粤西农产品主产功能区、粤东精耕细作和民俗旅游农业功能区、粤北山区生态农业功能区。

并分析了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明确了各区域的农业功能定位。

如,粤西以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热带水产品为主,是GD省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粤东潮汕平原是著名的农业高产区,耕作技术精细,野生蔬菜和海鲜产品多,是“精细”农业、“三高”农业示范区。

而且该功能区以独特的民俗文化自成体系,饮食文化独特,民俗旅游农业功能强。

粤北是GD森林等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农业以反季节蔬菜和当地土特产为主。

第五部分:

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投入政策、环境政策和农业保险政策五个角度提出了GD省农业区域主导功能实现与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1)产业政策:

推行农村经济市场化;发挥农业区域政策优势,推进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进步政策,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完善农民合作制度政策,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运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发展生态农业等。

(2)财政政策:

完善部门预算改革;明确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等。

(3)投入政策:

创新政府农业投人方式,提高农业投入的效率和效益;调动全社会支持农业的积极性等。

(4)环境政策: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鼓励节约资源;建立环境资源使用权让渡受益机制等。

(5)农业保险政策:

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制定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下,根据农业保险发展需要和我省财力制定适度的保费补贴比例、合理的费用补贴方式及其它优惠政策以及政府的行政支持措施,逐步建立农业保险补偿的长效机制,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

 

一、研究背景

(一)农业的多功能性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致使许多国家的农业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影响农村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方面的功能作用。

逐步突显了农业的非经济功能及重要地位。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并将14章第12个计划(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定义为“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农业政策、规划和综合计划”。

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承诺中提出“将考虑农业的多功能特点,在高潜力和低潜力地区实施农业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政策”。

日本于1999年颁布《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提出了食品稳定供应、农业多功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振兴的4个理念和农产品自给率目标。

1999年,法国通过立法制定了国家的农业战略,主导思想就是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实施的基本方式是国家和农民签订为期5年的土地经营协议。

对于农业生产者,不仅有关于农产品产量、质量方面的要求,还包括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整治、水资源、就业、文化和社会平衡等方面的要求;政府依据这些标准确定资助强度,引导农业开发活动健康发展,并保证对农民提供持续性支持。

规划制订了有关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进农民生存保障体制以及保证并逐步提高农民养老金金额等目标。

同年,欧盟委员会也通过了《欧盟2000年议程》,除了继续强调保证欧盟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采取市场和收入政策外,突出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强调建立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第二支柱,以确保欧盟农村的未来发展。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在朝着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突出了非贸易关注和农业多功能对整个欧洲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包括支持就业、环境保护、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由于各地区在幅员、人口、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类型、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农业对于广大农村地域以至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农业各项功能所起的作用对于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GD省农业功能区划背景

农业功能区划是制定区域农业政策和相关的土地、财政政策,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农业发展,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规划农业生产能力建设布局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GD省农产品实现供需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推进区域布局调整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8年,根据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农办计[2008]34号),GD省农业厅启动了GD省农业功能区划研究工作。

农业功能区划主要以农业功能及其地域分异类型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功能分区研究时应着眼于农业在整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GD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正日益影响着农业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供给、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以及生态方面等功能。

1.农产品供给功能

农业的基本功能是为全社会提供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畜产品、园艺产品等,以确保食物充足,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能够进行国际贸易的商品。

农产品供给功能不仅具有经济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政治作用。

确保食物安全是指维持一定的食物生产水平,以稳定地保证最基本的供应。

所提供的食物要符合保持人民健康的需要,价格也应当是人民所能承受的,包括粮食、食用油和肉、蛋、奶等畜产品,其核心是粮食(含饲料粮)。

同时,食品加工、酿酒、油脂、纺织、皮革等轻工产业都需要农副产品作为原料,因此,工业发展也要求在原材料方面有稳定的保障。

随着GD省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商品性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

从GD省的人口、资源状况来看,不论是粮食还是工业原材料,供给功能的核心都是区域农产品的商品生产能力。

从要素层面看,农业生产发展受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供给的制约,也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制约。

一是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资调运不足、农资出口加剧、供求失衡等原因导致农资价格偏高且供应不足。

二是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在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农民花费时间最长,成本最高,而利润却最小。

三是产区和销区距离较远导致了农业专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

另外,决定商品性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小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丰度和农业生产水平,这也是农产品供给功能地域差异的基本成因。

2.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

农业容纳隐性失业的能力很大,大量兼业型农户的存在可以缓冲由非农产业发展的波动引发的就业问题。

从长远看,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但GD省目前城市和工业吸纳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需要由农业来提供就业,减小社会就业压力。

社会保障是维持农村社区稳定的重要环节。

从目前GD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分析,对人口众多的农村社区来说,短时期内由政府及商业机构为养老、医疗卫生、救灾、扶贫济困等问题提供足够、完全的保障仍不现实,主要还须依靠农民自我解决,很大程度仍须依赖农业、依赖土地。

即便是在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出租土地的收入仍然是农业退休人员的一大保障。

GD省的实际情况也属此类。

因此,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便关系到农村社会以至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地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区域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总量、农业生产水平、城乡经济实力。

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地域类型的划分,主要应从农业所担负的份额、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的大小以及实现的水平等几方面进行。

3.生态调节功能

作为具有自然再生产特征的农业产业,具有显著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调节作用。

与人类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农业生产利用土地必须保持一定时间的植被覆盖,水田则还需要保持一定时期的淹水状态。

因此这些农田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便具有相应的生态调节功能。

不恰当的农业发展方式,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病虫害加剧,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如影响农业生态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则对外部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90年代以来,GD省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全省的农业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从总体上来看,GD省的农业生态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

局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的单位产出率下降;土地用多养少,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化学品用量剧增,导致土壤板结,农产品安全生产受有害物质残留危害。

环境污染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部分地方仍相当严重,导致“土壤——作物”产业系统受不同程度污染。

目前,GD省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正步入提速发展时期,城镇绿地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但由于GD省人多地少,占用大量宝贵的农田来建设绿地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

因此,农业的生态调节功能的作用便更突出的体现在那些城镇密集、城市规模大的地域。

在城市化扩展迅速的地区,更需科学合理的配置建城区和农业发展区地域。

以农田代替园林人工绿地的功能,不仅可以减少占用耕地,还能够显著降低建设和养护成本,增加城乡结合的景观多样性。

保留的农用土地,在实现其绿地生态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向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和休闲、文化服务的功能。

应注意的是,由于规划和保留下来的农业发展地域可能是与城区、居民密集区域相邻或交错分布的,区内的农业项目和生产方式更须注意控制污染,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

4.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城市居民聚居在远离自然的人工建筑群中,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之下,普遍怀有回归自然、舒缓压力的欲求。

农业是一种人类与自然直接接触的经济活动,而且农业形成的田园景观具有很高的美感度,通过观光或直接参与农业活动,人们不仅可以得到休闲,还可以获取审美和传统教育的效果,在得到身心健康的同时,建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例如GD珠江三角洲过去的桑基鱼塘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农业休闲产业,便是一种单纯的土地利用景观和比一般的传统农业更为高端的都市型农业,属于有形景观。

农业的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能为经营者带来较为丰硕的经济收益。

GD的休闲、都市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据初步统计,目前GD省主要农业旅游景点已有14处,且类型多样。

“观光农庄”如英德茶趣园,“租赁农庄”如韶关劳莱恩牧场,“农业特产节”如增城荔枝节,“农业大观园”如深圳青青世界,“田园化农业”如中山海上庄园,“花卉植物园”如顺德陈村花卉世界等,还有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

但这只是一种附加效益,不能代表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的全部作用。

能对农业的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进行经济开发的只包括部分地区、部分内容,在那些没有实施这种类型开发的广大区域内,农业仍然在发挥着其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

此外,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还会对农业的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产生破坏作用。

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的地域类型划分,主要考虑城乡差异大小,农业文化的独特性、重要程度和受威胁程度。

在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中,民俗、年节、民间艺术这类无形文化遗产也与特定的农业活动密不可分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农业地域不断被压缩,资源更趋紧缺。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事物的发展,在市场化日益加深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能越来越缺乏地域特色,要求区域规划发展形成更大的优势农产品生产集中度与传统的农业多样性化生产形成相互制约的矛盾。

人类文化多样性丧失的威胁显示出了农业遗产保存功能的重要性。

二、农业功能分区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农业功能分区的立足点主要是为各级、各地在制订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使其更客观的遵循自然规律和更好的利用固定区域内赋予的优势资源,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农业、发展农业、体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展现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文化功能以及生态功能。

(一)指导思想

GD省农业功能区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然资源条件为依托,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以遵循自然规律及区域最适宜农牧业品种生长、生产为原则,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规范农业发展空间秩序为目标,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为主线,立足GD省农业发展现实与未来发展需求,致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最适宜农业品种的生理、生化功能,协调农业多功能,科学划定农业功能区。

1.坚持明确的市场经济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不同于传统的原料性生产。

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绝不只自给自足,而是大农业观念,商品性生产,尽力地满足社会发展、人类生活需要等各方面的需求。

体现在“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

因此,无论是安排农业生产的作物品种或是调整作物布局乃至农业产业结构,都均归结到“市场导向”的基本法则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实现高效生产和加工增值。

所以,进行农业功能区划必须树立市场观念,对农、林、牧、副、渔生产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至贸、工、农、建、运、服等各相关行业作通盘考虑,科学的进行农业功能区划,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才能发挥宏观调控以及指导农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为农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的作用。

2.坚持鲜明的生产实用观

概括的说,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服务,做到有用可行。

通过农业功能区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按照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出谋划策,从而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功能区划只有紧密结合生产,为农业生产和农民需要服务,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

它所确定的内容,提出的生产措施、方案或建议,既要着眼于远景发展,又要考虑为当前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远近结合,抓住关键,从近入手。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观

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是客观形成的。

因此,开展农业功能区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正确地完善地认识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性,明确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才能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农业区域的形成、演变和发展,正确处理农业区划中的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资源利用与保护。

使农业功能区划本身具有高度科学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科学的论证。

4.坚持与时俱进的动态观

自然资源具有显性和隐性特征,不可能一次查清。

同时,农业自然资源也具有动态性,是不断消长变化的。

农业功能区域更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作用下而不断调整的。

因此,揭示客观规律性,不能一次做到完美。

农业功能区划不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作出分阶段的安排,并保持持续性,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和提升。

(二)分区目标

强化农业用地的空间约束功能,确定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指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GD省农业各功能区内部和区际之间农业资源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合理配置。

本区划按照功能的重要性,划分出重要农业功能区,统筹区域发展,制定与功能配套的支持保护标准和政策;建立起符合农业功能区划的农业发展秩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引导前提下,设计时期分区目标:

(1)近中期:

加强GD省农业功能区划的实施管理,逐步调整不符合农业功能区划的工程项目,实现重点区域开发基本符合农业功能区划要求,抑制农业发展在空间上的无序竞争和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

(2)中长期:

实行严格的GD省农业功能区划制度,使农业区域发展、农业区域专业化符合农业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三)分区原则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区域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与区域分异规律,生态功能区区划的原则包括:

(1)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发展原则: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据。

(3)区域相关原则:

在空间尺度上,任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在评价与区划中,要从全省、流域、全国甚至全球尺度考虑。

(4)相似性原则:

由于自然因素的差别和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存在某些相似性和差异性。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划指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进行分区的。

(5)区域共轭性原则:

区域所划分对象的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即任何一个生态功能区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

三、GD省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分析

(一)GD省地域分异特征

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即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某个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

GD特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具有祖国大陆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气候、水、土和海洋资源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区。

1.地形地貌分异特征

GD省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全境地势北高南低,从粤北山地逐步向南部沿海递降,形成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以平原台地为主的地貌格局。

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

平原和盆谷地是主要的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相对高度80米以下的台地,大部分可以为农业、林业、牧业等利用;丘陵、山地,主要为林业用地。

其他为沿海滩涂和主要河流等水域面积。

GD省地形大致可分为四个区:

珠江三角洲、粤东山地丘陵、粤北山地、粤西山地台地。

2.气候资源分异特征

GD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省内大部分地区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平均气温在20℃~23℃之间,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2000毫米之间。

但各地由于纬度、距海远近和地形的不同,气候仍有一定差异。

首先,全省年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步升高,从粤北平均气温19℃升至西南雷州半岛23℃。

其次,省内各地年雨量分布仍有不小差别。

以清远——佛冈——龙门、海丰——陆丰、阳江——恩平为中心的多雨区,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以潮汕平原、西江谷地、兴梅盆地、雷州半岛为中心的少雨区年雨量只有1500毫米左右,特别是雷州半岛雨水较少,其中徐闻年雨量只有1364毫米。

此外,全省各地年内雨量季节分配也极不均匀,每年4~9月为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0月~3月为干季,降水量只有全年的20%。

3.土地资源分异特征

GD全省土地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4.8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013.1万公顷,园地面积99.7万公顷,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5.84%、56.35%、5.55%。

全省土地分为3个土地生产潜力区:

(1)中亚热带土地生产潜力区,大体位于北纬24°以北地区(包括韶关、梅州、英德、连州等市及县区)。

土地面积3.7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0.9%。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生产潜力略低,且常有秋旱危害,但少受台风影响,生产较稳定。

土地类型以丘陵地和低、中山地为主,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岗台地和平地不多,仅占16%。

(2)南亚热带土地生产潜力区,位于中部,大体为北纬21.5°~24°之间的地区(包括广州、东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揭阳、潮州、汕头、汕尾、河源、清远、云浮、高州市、阳春市等市及县区)。

土地面积12.7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1.5%。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土地生产潜力较高,但多台风和洪涝危害,生产不甚稳定。

土地类型以丘陵地和低、中山地为主,平地和岗台地也有较大比例,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1.9%和38.1%。

该区耕地较多,但人口密集,人均耕地不多。

(3)热带土地生产潜力区,位于北纬21.5°以南地区(主要是湛江、茂名、阳江等市及县区)。

土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6%。

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但雨量较少,水源不足,土地生产潜力较低,又常受台风和干旱影响,生产也不甚稳定。

土地类型以台地和平地为主,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