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85189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8.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0页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1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学-教学活动.ppt

第六章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一,二,三,四,教学活动概述,教学活动的原则、手段和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特点、构成要素及功能2、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与方法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要点,初步学会拟定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尝试创设适合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材料,开展教学活动4、运用所学的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重点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点难点1、教学活动各因素的考虑2、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第一节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更关注“幼儿是怎样学习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整合性2.教学手段的游戏化和直观性3.教学形式的活动性和灵活性,案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

花儿朵朵活动目标:

.学习将分割成一块一块的花瓣拼成一朵完整的花朵。

.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活动准备:

.分割成块的卡纸花瓣若干,如桃花、水仙花、迎春花、郁金香等。

.幼儿每人一片不同品种的完整花瓣。

活动过程:

花瓣归类出示单片卡纸花瓣,这些花瓣一样吗?

谁能把同一朵花的花瓣归放在一起?

数一数每种花瓣有几片。

拼花朵请幼儿尝试、探索将花瓣拼成一朵朵完整的花朵幼儿集体检查拼出的花朵是否完整。

感知每朵花的花瓣数量并说出花朵的名称。

游戏:

花仙子幼儿手持一片完整的花瓣,观察同伴手中的花瓣是否与自己的一样。

在音乐中幼儿自由舞动花瓣;音乐声停,持相同花瓣的几名幼儿组成花朵.同伴间交换花瓣,继续游戏。

【问题研讨】此案例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哪些特点?

(一)教师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是“教”的主体。

具体体现:

教师是“教”的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幼儿的榜样和幼儿潜能的发掘者。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确定相应的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适当的方法,设计科学的环节来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三、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

(二)幼儿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具体体现: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

2.幼儿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差别。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是否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能否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学过程成败的重要因素。

(三)教学内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包含以下五大领域的活动:

健康领域教学内容语言领域教学内容社会领域教学内容科学领域教学内容艺术领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育目标的中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另一重要的中介因素。

具体体现:

对幼儿的教学还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选择和运用幼儿园常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技能,研究以何种方法与手段为中介,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获得充分的发展。

总结: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为中介,与幼儿相互作用,促进他们的发展。

形成了由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等构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活动的功能1、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2、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3、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讨论,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别,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别1.幼儿园儿童的学习内容没有强制性;而小学教育内容强调系统性。

2.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活动为主;而小学以“上课”为主。

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和体验的过程;而小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和看的过程。

第二节教学活动的原则、手段与方法,一、教学活动原则的定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是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的,反映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是幼儿园教师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教学活动的原则,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加强学习,以保障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地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3.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二)积极性原则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方面的参与和创造3.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三)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四)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作相结合,(五)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实际,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幼儿选择参加;2.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要放手让幼儿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以使所有的幼儿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教学手段

(一)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二)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问题讨论】,某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始终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

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的教态不够亲切自然、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所致。

(一)活动法,含义:

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

三、教学活动的方法,1.游戏法,A、含义:

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带有规则的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

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2.实验法,A、含义:

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的安全性。

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实验法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案例分析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

“老师,皮球还能拍呢”。

“你知道皮球为什么能拍吗?

”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

“因为它里面有弹簧。

”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

老师问:

“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

”她认真地说:

“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

皮球就能弹起来了。

”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

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

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案例讨论:

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

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

归纳小结:

教师运用了实验法来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3.操作练习法,A、含义:

操作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

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

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

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活动操作法实例:

班级:

大班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小袋子飞起来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主动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

2、探索风会让轻的物体飞起来。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灵活性和仔细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小塑料袋若干,风筝一个,“Y”形绳、长绳、短绳若干,各色彩条若干。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天上飞的东西。

2、想一想。

教师出示小袋子,提出问题:

“想一想,小袋子会飞吗?

为什么?

”3、试一试。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袋子进行试验,看看小袋子到底能不能飞起来。

提问:

你的小袋子飞起来了吗?

你用的什么方法?

小袋子能飞多久?

4、比一比。

教师出示风筝,让幼儿观察风筝飞的情形。

并提问讨论:

风筝为什么没有落下来?

小袋子怎样才不会落下来呢?

5、做一做、玩一玩。

幼儿选用绳子连接小袋子,让小袋子飞起来。

6、讨论:

为什么小袋子和风筝能飞起来?

风还会让什么东西飞起来?

(二)直观法,含义:

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

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1)观察法,A、含义: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

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包括:

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对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

(2)演示和示范,A、含义:

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

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

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

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

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和重点。

【案例分析】:

(1)案例呈现:

师: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生鸡蛋找出来?

幼1:

看它的颜色幼2:

摸一摸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冷的是生的,熟的是热的。

幼3:

把它一转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得不一样。

幼4:

闻一闻一个是有味道和一个没味道师:

你用什么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幼:

我用转的办法。

它转得有点快也有点慢。

师:

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

刚开始有点快后来就越来越慢。

我不知道它是生的还是熟的。

师:

那别的小朋友的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寻找旁边的幼儿,先是看别人转了一次又两人一起转了一次),幼:

我找到吴宛柔的和我不一样,我比她转得快。

师:

哪一个才是生鸡蛋呢?

幼:

我想把它剥开来看看。

师:

用你们的办法找到生鸡蛋。

师:

你用什么办法?

幼:

我用耳朵听的我觉得我的是生的。

师:

你是怎么听的?

幼:

先把鸡蛋摇一摇再这样听一听。

师:

你听到什么啦?

幼:

我听到它在动。

师:

你哪里知道它动的?

幼:

我的手知道它动了。

案例分析:

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运用什么方法比较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同?

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

存在哪些不足?

归纳小结:

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观察法比较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同。

优点: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等等。

缺点:

观察结束时,未总结观察的结果。

(三)口授法,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

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

谈话法、讲解和讲述,

(1)谈话法,A.含义:

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B.注意事项:

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的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说,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争论。

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

(2)讲解与讲述法A、含义:

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

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

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

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

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

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中班科学课有趣的弹性,1、谈话引入,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

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科室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师:

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小结:

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

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多种物品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

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充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小结:

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弹性师:

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

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

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案例分析:

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

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归纳小结:

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第三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实际的分析二、教学活动目标的考虑三、教学活动内容及其重难点分析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五、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考虑六、教学活动方案设计与计划的拟订,一、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实际的分析1、儿童的年龄特点分析(例:

三岁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2、儿童的发展实际分析了解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分析了解儿童与具体活动相关的发展水平,三岁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一、三岁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教育

(一)乳儿的心理健康与教育1、感官练习2、动作发展3、依恋亲人

(二)13岁婴儿的心理健康与教育1、认识活动2、言语活动3、自我意识4、同伴交往二、三岁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对策1、视觉集中现象2、发音困难3、恋物行为4、气质的困难型和迟缓型,撤销,返回章目录,幼儿的心理健康与教育一、幼儿的健康心理与教育

(一)好动、好奇、好模仿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扩大幼儿的生活范围2、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和行为习惯

(二)认识的具体性1、保护幼儿的感觉器官,发展幼儿的观察力2、创设言语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言语能力3、增进幼儿对环境的认知,促进其智力发展4、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行动的无意性1、制定幼儿园常规,帮助幼儿学会在幼儿园中集体生活2、在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的前提下规范幼儿的行为3、帮助幼儿用言语计划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四)个性的雏形,撤销,返回章目录,二、教学活动目标的考虑

(一)教育活动目标分解

(二)教学活动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设计要全面,避免单一、片面。

2、表述语言要明确具体,操作性要强,便于评价,避免目标过大,表述笼统,教师难以把握。

3、目标表述最好统一角度,如用儿童行为目标方式来表述。

4、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本班实际和幼儿个体水平。

三、教学活动内容及其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活动内容选择依据1、学前儿童的兴趣、经验等2、儿童教育目标3、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分领域教学主题活动(三)学前儿童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1、既适合儿童的实际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跳一跳,摘得到”)2、既符合儿童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3、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有机结合(四)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教学过程的环节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开始、展开、结束和延伸部分

(二)教学过程设计的要点1.灵活的活动形式2.重点采用感官与身体活动的途径3.强调师生互动(三)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的方法,导入环节的设计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是由教师发起话题进行导入的,以便能引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运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确活动的任务。

2、问题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的活动的兴趣。

3、前经验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引发幼儿进一步参与学习的兴趣。

4、游戏导入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

导入环节设置的目的就是唤醒,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来让孩子表达出原有的经验。

呈现环节的设计呈现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展开内容、实施“教学”的过程。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画面呈现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直接出示教学活动内容,在和幼儿看看、谈谈、说说的过程中呈现学习的重点。

2、实物呈现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尽可能地把真实的事物展现给幼儿看。

3、动作呈现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用动作、表情、姿态来呈现学习的内容。

4、悬疑呈现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让知识、技能呈现出来。

5、情境再现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呈现教学活动内容,使幼儿自然卷入活动。

如:

在律动“勤劳的蜜蜂”中,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蜜蜂飞舞的样子,然后自由表演蝴蝶飞的动作,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要学着小蜜蜂摆个姿势。

就这样通过音乐和环境的创设,使幼儿一步步自然而然地学会按节奏进行律动。

操作环节的设计操作环节,又称练习环节,是幼儿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不同形式的操作活动。

1、学练同步法这种方法是指让幼儿跟着教学活动的进程边学边做,也就是教师在呈现教学活动内容的同时也让幼儿开始了操作练习。

如:

在讲到故事中的小被子的时候,教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漂亮的花纸做被子等。

2、后置探索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抛出任务后请幼儿分组或个别进行操作练习。

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往往是在引出话题后,让幼儿自主创作;在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在引导幼儿发展问题后,也往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操作、尝试。

3、先行组织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把学习任务中的重点或难点放在活动开始阶段让幼儿练习操作,以引导幼儿更顺利地完成后面的学习。

比如,在儿歌荷花的教学活动中,荷叶和荷花是幼儿所不熟悉的,于是教师在活动开始首先设计了一个“找花”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花朵颜色的配对熟悉各种花的形状、颜色。

之后,在接下来的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再出示花朵的部分图案,幼儿就能猜出是哪种花了。

巩固环节的设计巩固环节,也被称为应用环节,即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或者使幼儿能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设计:

1、表演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故事、儿歌、歌曲、舞蹈等教学活动中常常运用表演的方法让幼儿巩固所学的内容。

2、迁移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请幼儿运用所学的内容去尝试解决问题,以巩固对所学内容的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让幼儿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关系。

比如,在学习、了解了磁铁的特征后,教师请幼儿自己利用磁铁制作一个玩具,请小朋友帮忙找回掉落地市的针等;在儿歌教学活动中,当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朗诵儿歌后,教师请幼儿根据原有的韵律和内容进行仿编也是一种迁移。

3、游戏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的方法请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比如,在体育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设计竞赛游戏,以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更能熟练地使用所学的动作技能。

结束环节的设计一个完美的结束,不仅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总结、提升的作用,还能给幼儿留下回味和留恋,激发起幼儿继续研究、继续探索的兴趣。

在结束环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设计:

1、自然结束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直接告诉幼儿活动结束了,并带领幼儿收拾整理材料和用品。

这是一种非常自然朴素的方法,一般在幼儿在活动中已经玩得非常尽兴,心情也已经从亢奋回落到平静的情况下使用。

比如,在美术活动或体育活动的最后,教师对幼儿说:

“今天我们就玩到这里!

请大家收拾好工具(玩具)回教室洗手休息、”,2、画龙点睛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结束时对本次活动的关键或核心问题进行精辟的总结或概述,使幼儿在认知或能力水平上得到提升。

比如,在科学活动结束时,教师点评到:

“小朋友,今天你们真能干,自己动脑筋发现了磁铁的秘密,以后再遇到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自己去解决!

”,3、后续延伸法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重点在活动最后突然再次设置疑问,使心情趋于平静的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然后把这种疑问延伸到后续的活动中去,激发起幼儿不断想学的欲望和兴趣。

这种延伸可以针对本次活动单独形成,以鼓励幼儿活动后自由探索,也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相衔接而特设。

比如,在“可爱的小白兔”的观察活动最后,孩子们提出“小兔子到底还喜欢吃什么食物呢?

”,教师把这个问题作为结束语,鼓励幼儿在接下来的自由饲养活动中逐步去发现。

五、教学活动环境与材料的考虑

(一)教学活动环境的创设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2、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3、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成为儿童学习的良好榜样,

(二)教学活动材料创设要点1、教具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某种情境、知识、感念或原理为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