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5296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4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docx

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汇编

专题1 基因工程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能力方面

1.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2.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3.通过讨论、进展追踪等活动,提高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专题综述报告的能力。

基因工程属于生物科技前沿的内容,这一专题的教学,首先要考虑基础性。

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

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和透,就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专题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

违背了渐进性,易使学生认为“基因工程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望而却步。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紧密联系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登上这一科技前沿的舞台,学生们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本专题内容时,不能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动力,要利用国际上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利用国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专题的内容由题图、《科技探索之路》和四节内容构成。

题图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意境。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发现和随后的技术创新孕育了基因工程。

在复制的DNA双螺旋结构上展示的转基因工程菌、牛、羊、鱼、番茄、甜椒、牵牛等,代表了基因工程在三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

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

在上述画面的基础上,点出基因工程的主题: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此题图不仅寓意深刻,且十分生动。

《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是正文的前奏曲。

没有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没有技术方面的创新发明,基因工程不可能诞生,也不可能迅速崛起。

其内容分两部分:

一部分介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一部分介绍在技术层面上发明的各种操作手段。

编者精选这些最重要的成果,其目的是使学生从科技史实中,感悟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专题1基因工程本专题参考学时为7课时,其中第一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2课时;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2课时;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2课时;第四节《蛋白质工程的崛起》1课时。

对本专题的特点分析如下。

1.纵观全章内容──折射创新与发展的光辉

纵观本章科技探索之路和四节内容,鲜明揭示出理论创新、技术进步是促进基因工程问世和迅猛发展的主导因素。

例如,在《科技探索之路》中,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相关操作工具的发现,催生了基因工程。

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PCR基因扩增技术的发明,又将基因工程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由于基因导入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植物、动物领域硕果累累。

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中,不仅可以看到转基因技术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的应用,而且看到这项技术已经发展到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医药卫生领域。

在《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中,描述基因工程虽然硕果累累,但仍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生活、生产的更多要求,从而崛起了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从诞生到现在,时间虽短,但包括的内容已折射出人类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发展的精神光辉。

2.透视字里行间──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

在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中,以精选的史实,说明了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在《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一次说明科学和技术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目的基因获取等一系列步骤,把社会需求、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

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中,社会的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工程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而《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一节说明,社会的更高需求召唤着科学、技术的再创新──第二代基因工程的崛起。

3.感悟呈现方式──体现“简约、形象、诱思”原则

由于基因工程内容上的“高”与“新”,处理不好,会提高学习难度,令学生视高科技为畏途,致使教学流于形式,为此,教材的编写采用简化手法,化复杂为简约。

在科技探索之路中,摘其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中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在《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中摘其基本工具介绍给学生。

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中,呈现主干,割舍枝杈,将非主干内容以资料卡、拓展视野等方法呈现,做到有主有次。

对于基因工程,学生接触得少,为此,教学内容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是形象化。

在文字描述感到抽象时,课文中都配以插图,力争图文并茂。

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名词、概念,通过打比方,使其“形象化”。

例如,基因文库中把基因组文库比作国家图书馆,而把cDNA文库比作某市图书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简约”和“形象”不是为了降低学生智力参与的力度,恰恰相反,“简约”给学生留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形象”为学生左右脑协同思考创设了情境。

为此,在本章教学内容中,结合图文,都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而把学习的注意力,从简单的死记硬背引导到分析、批判、创新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上来。

例如,在模拟制作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特定限制酶的功能、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

又如,在学习限制酶时,提出“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的问题,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而为深入理解限制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打开思路。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

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

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基因工程技术的介绍。

高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基因工程的内容,知道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可在鲤鱼中表达,使鲤鱼生长迅速;知道寒冷水域中鱼的抗寒基因可在植物中表达,从而培育出抗寒性能高的植物……由于基因工程的诞生,实现了在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人类以前不能实现的种种奇思妙想将变为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转基因生物也来到了人们的身边:

超市中摆放着转基因大豆榨出的油;大田里种植了转基因的抗虫棉;药品商店出售着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胰岛素……可以说,以上内容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联系的经验。

还有一些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知识可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在学习限制酶与DNA连接酶时,可与必修本中有关DNA结构的知识紧密联系。

有了DNA结构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这两种酶的功能。

在学习目的基因检测时,可与必修本中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联系。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在三个层次上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在学习基因组文库时,可联系必修本中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从而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而在学习cDNA文库时,联系DNA转录的有关知识:

获得mRNA后,以它为模板,反转录则可获一条DNA单链,再以单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

在学习PCR扩增技术时,可联系必修本中的DNA复制的内容。

在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节时,应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本专题多数内容都与其他专题有紧密的联系。

关于转基因生物,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

《胚胎工程》中有关胚胎移植技术的内容,可使学生对培育转基因动物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细胞工程》中介绍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转基因植物的重要环节。

另外,学习本专题内容时,密切关注《生态工程》专题中呈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教学目标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索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

如果我们采用直白、平淡的方式介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应当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启他们思想的闸门。

限制酶──“分子手术刀”,主要是介绍限制酶的作用,切割后产生的结果。

可在进入这部分内容学习时,设置学生关心的问题“限制酶从哪里寻找”,诱导学生联想从前学过的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而认识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

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何保护机制?

进而诱导学生产生“可能是有什么酶来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这样就将书中直白的“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写法,变成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思想活动。

DNA连接酶──DNA片段的“分子缝合针”,写得比较简洁。

我们可以从原有的知识出发,诱发学生思考,达到辨析、明理的作用。

要想连接被切割开的DNA,学生根据从前学过的知识,第一反应就想到“DNA聚合酶”。

学生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很自然的。

但实际上并不能用这种酶进行DNA片段的连接。

应引领学生分析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不同作用,从而达到更深层次认识DNA连接酶的目的。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的学习内容,提到作为载体必需的四个条件。

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让学生记住这几个条件,而应该通过诱导思索,明确为什么要有这四个条件才能充当载体。

2.让抽象的语言在直观的插图中找到注释,在实际动手中形成正确认识。

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插图等信息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容易被感知和理解,但抽象、概括功能差。

要想真正理解本节语言文字中的含义,必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的插图等非语言信息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这样学生一时琢磨不透的抽象语言,就能在具体、直观的插图中找到注解。

抽象的黏性末端、平末端的叙述以及磷酸二酯键的部位,与直观的插图协同运用,可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切割或连接部位,理解“黏性”的内涵。

DNA连接酶是“缝合”磷酸二酯键的,在重组DNA过程中到底体现在何处,结合插图会易于理解。

紧密结合质粒载体结构的模式图教学,也将使学生对构建载体条件的有关内容变得容易理解。

在模拟制作DNA重组模型时,单纯动手剪纸板只能算是手工劳动,而模拟制作是富含科学内涵的动手过程。

当拿来剪刀时,首先意识到这是一把EcoRI的特异剪刀,应去寻找G—A—A—T—T—C的碱基序列,然后从G和A之间剪开。

当拿来不干胶时,意识到只能黏连磷酸二酯键处,而不能去黏连碱基对处。

当出现模拟制作失误时,也要想想,这在真实情况下可能是什么原因所致。

3.引导学生从基因工程的整体思考问题,解决本节教学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对载体必须具备条件的分析。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事论事的做法不能奏效。

只有将这局部的内容整合到整个基因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才能理解。

例如,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的质粒来做载体,结合基因工程的实际目的来想:

谁敢用它来做受体细胞的载体?

显然人们对分离出的基因产物运用后果有顾虑,从而认清载体必须对细胞无害。

当然这里主要考虑载体不能有害于受体细胞,影响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又如,载体上没有标记基因,我们用肉眼又看不到载体是否真正进入,那么如何鉴定?

因此只有真正想到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困难,才会明白预先为什么要选具备标记基因的载体。

再如,没有一个和多个切割位点,就不能进行DNA的重组。

重组DNA不能复制,就可能丢失。

所以要引导学生,将一个个的问题置于整体过程中考虑,这样才能理解局部的做法是为了实现整体的目标。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教学目标

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2.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三、教学过程

本节是《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

本节教学难点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过程。

1.加强预习环节,先解决为什么要分四个步骤的问题,然后解决每一步骤的技术方法问题。

为了突破难点及培养自学能力,在上节课结束时,可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在上新课时,首先解决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什么要分四个步骤,即分析每一步骤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获取”这一步?

引导学生看本专题题图中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可以说这既是概念,也是原理。

这里所说的“更符合人们需要”,就是目的,那么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那个基因就是目的基因了。

有了目的基因,我们才能赋予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特性。

为什么要有“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一步?

单独的DNA片段──目的基因是不能稳定遗传的。

课文中谈到构建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表达和发挥作用。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这一步?

教材指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只有进入受体细胞,并且维持稳定和表达,才能实现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转化。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这一步?

这是因为目的基因是否真正插入受体细胞的DNA中,是否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和正确表达,只有通过检测、鉴定才能得知。

在解决上述为什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分四个步骤的基础上,进入每一程序的有关技术和方法的学习。

2.加强教学媒体的运用,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

在各个操作程序中都有一些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难点不好理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拦路虎。

形象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

例如,在目的基因获取的常用方法中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得目的基因”的说法。

尽管课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但语言文字仍显抽象。

应尽可能在教学中编制软件、绘制投影片或利用挂图来解决这一难点。

让学生了解有了基因文库,就可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表达。

而有关PCR扩增技术,则可结合书中插图,明示出文字中概括出的变性、退火、延伸、多次重复等四个过程。

又如,在学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时,可结合插图,说明插入必要的元件──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的位置及其作用。

再如,学习目的基因导入方法时,可借用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以及相关的图,讲清具体方法。

攻破一点后,再扩展到其他导入方法。

3.通过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有机地串联起来。

本节学习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是对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概括。

如果在本课将要结束时,做个练习,带领学生结合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具体过程,可将基因工程操作程序有机地串起来,从而加深对这一程序的认识。

例如,烟草是人类健康的“杀手”。

如果让它生产出人类需要的药物蛋白,应如何操作?

通过这一实例引导学生结合目的基因从何而来,表达载体如何构建,如何导入烟草,如何检测药物蛋白产生与否等问题加以设计。

可加深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

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相互比较,相互借鉴,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学生在课下还可查阅《科学》杂志等参考读物,了解科学家成功的做法。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基因治疗。

三、教学过程

1.加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环节的指导。

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一个必然结果。

如果本节只作为成果的学习,那么就显得思维力度不足了。

为此,加强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一环节。

具体做法如下:

无论是学习转基因植物方面的应用,还是学习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应用,乃至转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方面的应用,首先必须寻找目的基因。

可利用下表,指导学生整理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此表。

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表转基因生物与目的基因的关系

转基因生物

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从何来

抗虫棉

Bt毒蛋白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

抗真菌立枯丝核菌的烟草

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抗盐碱和干旱作物

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

耐寒的番茄

抗冻蛋白基因

抗除草剂大豆

抗除草剂基因

增强甜味的水果

降低乳糖的奶牛

甜味基因

肠乳糖酶基因

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

人胰岛素基因

指导学生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上。

例如,我们可以解决当前世界上存在的重大问题作为主题,如以解决“粮食”、“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攻克不治之症”等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或学生知道的课外的基因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组。

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会使学生感悟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志向。

2.课文中的一些难点,采用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文中有几处是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但文字说明不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

例如“什么叫乳腺生物反应器”、“什么叫工程菌”、“什么是基因治疗”等。

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加深用已有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可由师生共同归纳。

例如,学习乳腺生物反应器时,学生提出“给我们讲讲乳腺生物反应器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时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用动物乳腺作为反应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如教材中列举的血清白蛋白、抗凝血酶等)比工厂化生产的优越之处有哪些?

(2)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

第一个问题,既可以解决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越性问题,而且显示了社会需求是乳腺生物反应器这一创新成果产生的动力。

学生在充分讨论和发表观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①产量高;②质量好;③成本低;④易提取。

第二个问题,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过程与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

而不同之处可由提出:

为了将目标产品在奶中形成,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要在编码目的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前加上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载体。

操作过程大致归纳为:

获取目的基因(例如血清白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血清白蛋白基因前加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显微注射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中→形成胚胎→将胚胎送入母体动物→发育成转基因动物(只有在产下的雌性个体中,转入的基因才能表达)。

关于工程菌的学习,也可结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予以说明,并结合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特点,说明工程菌生产药物的优越性。

关于基因治疗,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实例,归纳出大致治疗过程。

至于是否采用讨论方式,可根据课堂时间而定。

如果时间紧,也可采用引导学习的方法。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3.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

(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教学难点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1.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

本节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和发展。

由于蛋白质工程刚刚起步,学习内容较少。

如何学得充实,又让学生悟出些终身学习的道理,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课一开始,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原有知识:

要想让一种生物的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在种内可以用常规杂交育种的办法实现,但要使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这一远缘杂交的障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于是取得了丰硕成果:

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

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为了加深这一点的认识,可调动学生从书中找实例(干扰素例子、工业用酶的例子)加以佐证。

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

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了。

2.加强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学生在必修课中已学习过中心法则及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等知识。

中心法则告诉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既然蛋白质的功能是由DNA决定的,那么要制造出新的蛋白质,就要改造DNA。

所以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应该是中心法则的逆推。

结合课本中插图,可以较明确地说明这一点。

还有两点教学需要说明。

第一,蛋白质工程的诞生是有其理论与技术条件支撑的,正如课本中开头描述的,它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晶体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也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等因素有关(本书“前沿动态”中有简要介绍)。

第二,说明蛋白质工程目前的现状:

成功的例子不多,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发挥其功能需要依赖于正确的空间结构,而科学家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了解很少。

这样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之路的漫长、艰辛和永无止境。

 

专题2 细胞工程

本专题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2.简述动物细胞培养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讨论细胞工程技术的社会意义。

3.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4.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能力方面

1.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2.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3.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专题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可用3课时教学,《动物细胞工程》可用3课时教学。

本专题的题图是由三幅图合成的:

克隆羊多利的照片、细胞核移植和植物组织培养。

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操作,它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

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

《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细胞工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工程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过了一代代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