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686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

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8东城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初中三年是一首难忘的歌,那悦耳动听的歌声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纯洁真挚的友情。

让我们一起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

(1)书法课上,我们欣赏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右图就是这副书法作品的一部分,它属于______(字体)。

(1分)

(2)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波三折,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感。

B.肥硕丰润,内紧外松,于平正中见险绝之势。

C.气势奔腾,内力充溢,有满纸烟云之意。

D.行笔流畅,变化微妙,整齐而不显得呆板。

2.激烈的篮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听到校广播台报道稿中连用5个“战胜”时,你不禁皱眉:

行文太单调了!

请根据不同的比分,用“战胜”的近义词替代文中画线的词语,使之用词恰当又富有变化。

(4分)

在今天我校进行的初三男篮预赛中,一班以20:

15战胜5班,八班以28:

6战胜①4班,二班以28:

22战胜②十班,三班以38:

37战胜③七班,六班以40:

38战胜④上届冠军九班。

A.力挫B.轻取C.险胜D.击败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3.央视《天下足球》栏目曾将世界足坛巨星与《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一一对应,请你根据他们的特点,判断以下选项对应的人物。

(4分)

球星

皮尔洛

吉格斯

埃托奥

贝克汉姆

特点

球队大脑,坐镇后场,运筹帷幄

经典突袭,对手只闻其声,难觅踪影

速度与力量结合的非洲选手,射门如雷霆,性情急躁

独门绝技任意球“圆月弯刀”,百步穿杨,帅气逼人

对应《水浒》人物

A.小李广花荣B.黑旋风李逵C.神行太保戴宗D.智多星吴用

4.去年,小王同学因身体不好,没能参加中考。

今年,随着中考临近,他精神压力很大,还写下一幅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情:

“年年失望年年望,时时难熬时时熬。

”请你保留上联,巧改下联,以达到劝勉的目的。

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日日更新日日新B.天天悲伤天天伤

C.事事难成事事成D.月月难过月月过

5.同窗三年,情深难舍,临近毕业,同学们互赠留言。

请你在横线处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写一句话。

(2分)

亲爱的朋友,毕业是友谊的起点,愿未来彼此挂牵,互相惦念。

让我们肩并肩站成勇敢,心贴心生出温暖,________。

答案:

1.

(1)行书(1分)

(2)D(2分)

2.①B②D③C④A(共4分,每小题1分)

3.①D②C③B④A(共4分,每小题1分)

4.选C得2分,选A得1分。

5.答案示例:

手挽手连成团结(2分)

【2018西城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学校开展“建设班级文化营造和谐校园”系列活动。

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征集班训,有同学提出以“jìng”为训,并写出一段解说词。

请你参与完善,完成1-3题。

以“jìng”为训,我们能联想到“静”,它提醒我们保持安静,内心沉静;我们能联想到“敬”,它提醒我们尊敬师长,敬重知识;我们还能联想到“径”,“书山有路勤为径”提醒我们以勤为径,肯于登攀……总之,以“jìng”为训,可以想到不同的字,留给人以联想的空间,能在多方面给同学们以教益。

希望这个班训能够zhāng()显出我们的班级文化,把我们凝聚成一支团结奋进的劲旅。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彰)显劲旅(jìng)B.(张)显劲旅(jìng)

C.(彰)显劲旅(jìn)D.(张)显劲旅(jìn)

2.在解说词的横线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只要就B.如果那么

C.不仅而且D.虽然但是

3.以“jìng”为训,你还能联想到哪个字?

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这个字写在田字格内,并进行解说。

(2分)

我还能联想到:

解说:

4.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出《易经》,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甲图是清华校园碑刻作品,乙图是书法作品。

请你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任选一幅进行点评。

(2分)

 

甲图乙图

选:

点评:

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载”与“厚德载物”的“载”,意思最接近的是(2分)

A.千载难逢B.风雪载途C.满载而归D.载歌载舞

6.对“载”字的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4笔是B.第6笔是

C.第7笔是D.第9笔是

7.谜语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解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方法是根据谜面中的提示,减去有关字的偏旁、部首或笔画,从而解开谜题。

请运用这种方法猜谜语,并作出解析。

(2分)

例:

雾散之后冰消融(打一节气)谜底:

雨水

解析:

“雾”字散去下半部分,剩下“雨”;“冰”消融之后即为“水”。

人离其位心别愁(打一节气)谜底:

解析:

8.请从下列诗歌题目中选取一个,与上联相对,写出下联。

(2分)

《游山西村》《过零丁洋》

上联:

登飞来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

下联:

 

答案:

1.答案:

A(2分)

2.答案:

C(2分)

3.答案示例:

境解说:

提醒我们学无止境,做人做学问都要不断提高境界。

(共2分,字写正确规范1分,解说合理1分)

4.答案示例:

选甲:

隶书方劲厚重,古拙雄浑,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表现的坚毅厚重的内涵相切合。

选乙:

行书飘逸率性,行云流水,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包容万物,气势磅礴的内涵相切合。

(共2分,书体判断1分,与内容结合1分)

5.C(2分)

6.B(2分)

7.谜底:

立秋(1分)

解析示例:

“位”字离了“人”是“立”,“愁”字别了“心”即为“秋”。

(1分)

(共2分,谜底1分,解说1分)

8.答案示例一:

游山西村,陆放翁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示例二:

过零丁洋,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2分,选择题目不得分,写出与题目对应的作者和诗句,各1分,对联形式不工整扣1分)

【2018海淀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1.请你欣赏下面东汉隶书名作《张迁碑》选帖,完成

(1)—

(2)题。

(3分)

(1)隶书笔画典型的特征之一是横画_______。

(1分)

(2)下列对这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形宽扁,方正典雅,古拙大气。

B.章法横有行,纵有列,沉着稳重。

C.线条厚重,起笔与收笔多用方笔。

D.笔法斜侧,洒脱飘逸,曼妙多姿。

 

2.树文明礼仪之新风,立诚实守信之根本,是当代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某校

学生会组织学校多个社团,开展“知礼守信——做文明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

是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人拟写的一则倡议书,请你完成

(1)—(3)题。

(6分)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文明有礼、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的仪表、仪容、仪态,可以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yùn);“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要我们“勿自欺”“勿欺人”,这是做人之根本。

知礼守信,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知礼守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民族崛起的希望。

①作为校园主人,我们应当遵守文明礼仪,弘扬诚实守信之风;②我们要将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建文明和谐。

为此,校学生会特向全校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相互尊重,谦和恭谨;注重仪容,衣着整洁;心平气和,沉稳专注;彬彬有礼,端庄大方。

二、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三、诚信做人,言行一致,知错就改;诚信处事,一诺千金;诚信考试,严谨求真。

同学们,我们要让知礼守信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成为每个学子修身律己的行为准则。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谱写新时代文明中学生的新篇章!

校学生会

2018年6月2日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加点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彬彬有礼(bīng)底蕴“弘”字是6画

B.彬彬有礼(bīn)底蕴“弘”字是5画

C.彬彬有礼(bīn)底韵“弘”字是6画

D.彬彬有礼(bīng)底韵“弘”字是5画

(2)有人根据倡议书中画线句子的内容,对“礼”的内涵依次作了高度概括。

下列概括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雅净静敬B.敬净静雅

C.静敬净雅D.雅静净敬

(3)第二段①②两处画线句,有一句表达欠妥,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

句子序号:

修改:

3.在学生会的号召下,各学生社团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

请你走进话剧社、文学社参与他们的活动。

(4分)

(1)话剧社的同学针对“知礼守信”这一活动主题,精心编排了一场话剧《曾子避席》。

下面是该话剧剧本中的一个选段,台词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请你找出来并抄写在答题纸上。

(2分)

孔子和众弟子坐于席上论道,曾子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侧身面向曾子)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人们,人们就能和睦相处,你知道这德行和理论是什么吗?

〔曾子立刻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

曾子(恭敬地说)我不够聪明,还没有领悟到。

先生,您有什么愚见请不吝赐教。

答:

(2)文学社同学想拟写一副宣传“知礼守信”的对联,请你根据上面的剧本、下面的文

字与图片,协助他们完成下面这副对联。

(2分)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上联:

尊从师礼,曾子①

下联:

②,商鞅立木示诚

A.①避席问道②信守诺言B.①避席问道②一诺千金

C.①避席之礼②一诺千金D.①避席之礼②信守诺言

4.在学校德育处的主导下,学生会准备在期末考试时设置“诚信考场”。

这一举措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许多班级决定积极践行“守信”之道,向德育处递交了申请。

你所在的班级被批准为首批“诚信考场”试点班,请你帮助宣传委员写一则宣传语,在考试时张贴在墙上。

(2分)

答:

 

答案:

1.

(1)答案:

蚕头雁尾(一波三折)(1分)

(2)答案:

D(2分)

2.

(1)答案:

B(2分)

(2)答案:

B(2分)

(3)答案:

②修改:

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3.

(1)答案:

您有什么愚见请不吝赐教。

(2分)

(2)答案:

A

4.答案要点:

内容围绕“诚信”;体现“考场”“考试”的情境。

(2分)

 

【2018朝阳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小小的名字有着大学问,它蕴藏着深刻的内涵,闪烁着民族的智慧,是窥探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阅读文段,完成第1-5题。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意思要相应,通常构成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或相关关系。

比如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字子渊,渊就是回旋的水。

又比如孔子的弟子曾点,字皙。

点,是小黑点,皙,泛指白色,点和皙意思正好相反。

东吴名将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

瑾和瑜都是美玉,名、字相应。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叫夏瑜,暗指“鉴湖女侠”秋瑾,夏和秋都是季节名,瑜和瑾是同义词,堪称①。

古人的名和字各有其用,使用中也有自己的原则【甲】自称己名是谦称,称人之字是尊称。

②。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字翼德。

长坂桥上,他面对曹操的大军,厉声大喝: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乙】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声如巨雷。

这是何等的(háo)壮!

难怪曹军闻之,无敢近者。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冠礼(guān)豪B.冠礼(guàn)豪

C.冠礼(guān)毫D.冠礼(guàn)毫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相得益彰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字

B.相得益彰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名

C.匠心独运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名

D.匠心独运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字

3.根据语境,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冒号【乙】逗号B.【甲】句号【乙】逗号

C.【甲】句号【乙】叹号D.【甲】冒号【乙】叹号

4.同学们依据《三国演义》中许攸见曹操的片段排演话剧。

结合古人用名、字的原则在【甲】【乙】处补充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操【乙】攸B.【甲】孟德【乙】攸

C.【甲】操【乙】子远D.【甲】孟德【乙】子远

5.下面是某同学为两位古人设计的名片,请你将名片补充完整(3分)

6.古典小说中,人物的绰号往往能体现其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

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鼓上蚤时迁……他们都出自《》,作者是。

(2分)

答案:

1.答案:

B

(评分标准:

2分)

2.答案:

D

(评分标准:

2分)

3.答案:

D

(评分标准:

2分)

4.答案:

C

(评分标准:

2分)

5.答案:

①宋

答案示例:

②会当凌绝顶③一览众山小。

(评分标准:

共3分。

每空1分。

②③如答课外诗句,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6.答案:

水浒传施耐庵

(评分标准:

共2分。

每空1分)

【2018丰台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中考临近,学生会自主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漫道雄关险,逐梦壮志酬”的虚拟游学活动,激励同学们满怀自信迎接挑战。

请你参与活动准备,按照要求完成1~4题。

1.下面是第一环节“古道雄关壮情怀”的解说词,请阅读后完成

(1)~

(2)题。

(共4分)

“关”本是象形字,象门里有门闩形。

《说文解字》中说:

“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后由此引申为重要地段或者边境上的出入口。

因其常建有关门、筑有关城,故形成关口、

隘门。

冷峻、庄严、威武的关隘,遍布于神州大地。

关隘多建于具有重要战略战术价值的关津要道,①这些地方或多深沟峡谷,或扼咽

喉之地,地势雄奇,利于攻守。

几乎每一个关隘都发生过敌我的对峙,几乎每一块砖石

都记录下血与火的壮烈,②雄关险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如同一只只铁的臂膀挽起绵延的山峰,构成庞大的防御体系,③叙说着石斧铜戟、铁马金戈的赫赫战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古关隘已经消失或变得残破不堪。

极负盛名的雄关,如玉门关、阳关,也仅剩下几段城墙和烽燧散落在风卷流沙之中,令人不禁怀想往xī()。

但历史远去而浩气长存,④雄关永远以其守土有责、无所畏惧的英姿,屹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1)文段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关隘(ài)对峙(shì)往(夕)

B.关隘(yì)对峙(zhì)往(夕)

C.关隘(ài)对峙(zhì)往(昔)

D.关隘(yì)对峙(shì)往(昔)

(2)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句中的“扼咽喉之地”的“扼”是“把守、控制”的意思,“咽喉”指战略上非常重要的地方。

B.第②句将“雄关险隘”比作“一只只铁的臂膀”,形象地表达了关隘护卫家国、抵御外敌的强大作用。

C.第③句中“石斧铜戟、铁马金戈”体现了古代战争的特点,与关隘是“冷兵器时代的杰作”相对应。

D.第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雄关比喻成守土有责、无所畏惧的中华儿女,突出了它形象的高大。

2.关隘,留下名家墨宝,激起家国之思。

面对雄关,欣赏书法,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列书法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山海关匾额

②雁门关匾额

③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

④范曾抄录王之涣《凉州词》

A.山海关匾额题字的书体为正楷,结构端正,笔墨酣畅,苍劲有力,有雄视四海之意。

B.雁门关匾额用楷体写成,字体工整柔美,质朴潇洒,有伸展飞动之势,令人赞叹。

C.《娄山关·忆秦娥》用狂草书体一气呵成,整篇书作波澜壮阔,笔意纵横,气吞山河。

D.《凉州词》书法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行草书写绮丽多姿,从容飘逸,运笔有力。

3.雄关要隘的城楼上、城洞边常能见到对联。

查找资料时,你发现雁门关有一联语为“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

于是,你对同学说:

“看,这是一副集句联。

上句出自高适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①’,下句改写了诗人②《渭城曲》的诗句‘③,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字之差,就消散了别离时惆怅哀怨的情绪,而表现出④的态度。

”(4分)

4.关山难越,更衬托出人的信念坚定,意志坚强。

①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羽为了追寻兄长,②,成为千古佳话。

无论古今中外,攻坚克难、勇闯难关,都是精神力量的体现。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在海底航行时多次遇险,他都能沉着机变地应对,比如③;《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员不畏敌人的酷刑,在狱中坚持斗争,体现了④的“红岩精神”。

(4分)

答案:

1.(4分)

(1)C

(2)D

评分说明:

每空1分。

2.(2分)B

3.(4分)①天下谁人不识君②王维③劝君更尽一杯酒④开朗昂扬

评分说明:

每空1分。

4.(4分)①花木兰②过五关斩六将③潜艇在去往南极途中被困冰下,艇内缺氧,船长指挥大家砸冰自救,最终脱险④英勇无畏

评分说明:

每空1分。

【2018石景山二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班级开展以“人类群星闪耀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共15分)

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推介“享誉海内外的大师”。

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三则材料,请你根据要求,完成

(1)–(5)题。

(共9分)

【材料一】

2018年早春刚至,一位国学巨匠悄然陨落。

钱锺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法国汉学家保罗•戴密微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

他就是一代通儒——饶宗颐。

饶宗颐于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岁。

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先后与钱锺书、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楚汉简帛,梵文巴利,希腊楔形,①(样样精通无一不晓)。

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饶宗颐以一人之力,为世人勾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并将其完美地展示给世界,然而他却一生低调谦和。

儒家所说的君子,庶几近之吧?

作为不世出的文化奇迹,饶宗颐是不可复制的。

泰山其颓,哲人其萎。

饶先生千古!

【材料二】

瑞典人高本汉(1889-1978),1910年来华后曾考察记录了几十种汉语方言,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对中国古汉语学界特别是音韵学影响极大。

此外,高本汉在古籍辨伪方面也卓有成就,他对《尚书》《诗经》《左传》《礼记》《道德经》作了大量的注释和考证,同时根据严格校订过的中文本译成了英文。

其学识的渊博与坚实,在学术圈②(妇孺皆知有口皆碑)。

据赵元任回忆,他第一次见高本汉的时候,高本汉用纯熟的山西腔的汉语跟他打招呼:

“我姓高,名字叫本汉,因为我本来是汉人!

”高本汉晚年曾对朋友表示,“我想我现在已经掌握了中国古代典籍”,其自负也由此可见一斑。

【材料三】

荷兰人高罗佩(1910-1967),1934年以一篇关于“米芾论砚”的论文获得东方研究硕士学位,第二年则以关于“远东一带流传的马头神”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他热爱中国文化,不仅能,还能,亦甚佳,甚至也达到了颇深的造诣,俨然有传统士大夫的遗风。

开口即“在我们汉朝的时候”,下笔则每称“吾华”如何如何,堪称最中国化的汉学家。

他的妻子是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据她回忆说,从他们认识起就常常听他吟诵诗词,练字不辍,而且他非常喜欢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

高罗佩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房内考》《琴道》《中国绘画鉴赏》,并著有小说《大唐狄公案》。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校订(xiàodīnɡ)“贯”的第三笔是:

B.校订(xiàodìnɡ)“贯”的第三笔是:

C.校订(jiàodīnɡ)“贯”的第三笔是:

D.校订(jiàodìnɡ)“贯”的第三笔是:

(2)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①②两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无一不晓②有口皆碑B.①无一不晓②妇孺皆知

C.①样样精通②妇孺皆知D.①样样精通②有口皆碑

(3)【材料一】第一段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1分)

(4)请你根据上下文推测,【材料一】第四段中的画线成语具体指什么。

(2分)

(5)根据语境,在【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古诗词吟咏【乙】作文言文

【丙】读汉文书说汉语【丁】书法、篆刻乃至古琴

A.【乙】【丙】【丁】【甲】B.【丙】【乙】【甲】【丁】

C.【丁】【甲】【乙】【丙】D.【甲】【丁】【丙】【乙】

2.第二组同学研究“大师与对联”。

下面是他们收集的对联,请你在两个横线处任选一处,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

【甲】饶宗颐上联:

学寻理趣

下联:

心从闲处见根源

【乙】南怀瑾上联: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下联:

技在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3.第三组同学研究“大师与书法”。

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作品及说明。

根据说明,依照书法作品的顺序判断书家正确的一项是(2分)

说明:

民国时期有很多“国学大师”,他们普遍对中国学术研究深广,有的书法造诣也很高。

如王国维小楷取法钟繇、二王及颜鲁公,重视结构,章法疏密得当,笔力遒劲。

章太炎尤擅篆书,笔笔有本源,朴茂古雅。

梁启超书法从学康有为,宗汉魏六朝碑刻及汉代隶书,在隶书创作方面有极高成就。

黄侃的行书笔墨瘦劲清逸,结字严谨,正而不拘。

 

A.章太炎梁启超黄侃王国维B.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黄侃

C.梁启超章太炎黄侃王国维D.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黄侃

4.第四组同学向大家推介欧洲文学。

下面是他们制作的一张表格,请你从表格中挑选出作品名称或主要人物姓名,写出两个,并写出对应的作家。

(2分)

答案:

1.

(1)D(2分)B(1分)

(2)A(2分)B、D(1分)

(3)将“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加上引号。

(1分)

(4)答案示例:

大师逝世。

(2分)

(5)B(2分)

2.【甲】向静中【乙】能在身(2分)

3.C(2分)A、D(1分)

4.悲惨世界——雨果夏洛克——莎士比亚奥楚蔑洛夫——契诃夫

羊脂球——莫泊桑小弗郎士——都德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双城记——狄更斯简爱——夏洛蒂·勃郎特(共2分。

每空0.5分)

【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