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586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docx

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

2019高三语文寒假功课6

第一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走穴〔xué〕    半身不遂〔suí〕   驯熟〔xùn〕      安土重迁〔zhòng〕

  B、投奔〔bèn〕    惨绝人寰〔yuán〕  蹩脚〔bié〕       数典忘祖〔shù〕 

  C、弭谤〔mí〕    心广体胖〔pàng〕   畏葸〔xǐ〕        椎心泣血〔chuí〕 

  D、下载〔zǎi〕    长歌当哭〔dàng〕  罪愆〔qiān〕      风尘仆仆〔pū〕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落寞  戮力同心   橘红   锱铢必较

B.风致  稍纵即逝   幅射   残羹冷炙

C.援例  峥嵘岁月   寥落   日冕渐移

D.发轫  义愤填膺   杀青   暗然无光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的咆哮了一阵子。

B、现在实行新课标,一些地方期中、期终结业考试乱糟糟的没有一个标准,使老师们莫衷一是。

C、老张今年50多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D、今年的雨水虽然比去年大,但是并没有发生交通中断的现象,这归功于交通部门未雨绸缪。

4、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在今年春季的“森林重庆”建设中,长江沿岸要植树造林130万亩。

“这是一场硬仗,”市委书记薄熙来说,“但我们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B、我想,爱因斯坦这段有关“人是什么”的质朴见解,是能为我们欣然接受的。

C、据新华网报道,随着日本核电站放射性污染从陆地、空中扩散至海洋,《核辐射应急救治与防护培训班》于3月23日在北京急救医疗中心开班。

D、休闲方式各种各样:

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5、以下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国内一位从事铁矿石贸易公司的经理表示,日本大地震给从事铁矿石交易的企业提供了抄底的可能,增加了铁矿石价格的不确定性。

B、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由于是在二十层以上的屋顶实施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高空作业安全系数比较大,预计进度将比平地拆除多用时四天。

C、鉴于西班牙半年来经济低迷、对外借债额度过高的情况,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近日宣布下调西班牙信用等级。

D.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紧急救援管理,都是设立专门机构对各类灾害和民防事务实行统一指挥和协调,这必然需要大量的专业灾难救援工作者参与其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

冯秀军

①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那么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

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

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

②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昃,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

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字。

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

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

③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

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

“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

”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④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

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正确期。

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

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正确期”。

早于或晚于最正确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

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己:

再等等看……

⑤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

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

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

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

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

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

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

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

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第6期,有删节〕

6、以下关于“最正确期的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最低教育界限和最高教育界限依据儿童发展的成熟程度区分,在它们二者之间实施的教育,“最正确期的教育”。

B、教育如果超出教育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就无法对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因而不是“最正确期的教育”。

C、“最正确期的教育”要求教育不能停留于教育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因为那样就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

D、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的教育,因孩子无法理解“奥数”而“怒火中烧”的教育,都不能称为“最正确期的教育”。

7、以下对“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生命的节奏中存在着教育敏感期,如果能抓住这个敏感期,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B、“某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但它又不可能长久地存在于儿童的整个世界中。

C、如果儿童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有可能获得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

D、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而观察和发现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8、以下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只要对生命充满好奇,即使身处不同领域,人们还是可以同样发现“生命是有节奏”的这一学校旅程中的最重要的秘密的。

B、教育面向的对象是生命,与音乐、诗歌、美术、数字等一样,它也是人类根据生命自身的律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节奏。

C、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这是怀特海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为教育者绘制的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

D、作者认为,童年生命体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成年体验,因此,人们或许更应该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洛中盱江八贤

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人,吕南公作《不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

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

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

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

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

夏县有水灾,民溺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门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之。

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而死,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弟子。

乡人负债不偿者,毁其券。

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为生,兄或时酗欧粲,邻人不平而唁之,粲怒曰:

“兄未尝殴我,汝何离间吾兄弟也!

”曰苏庆文者,事继母以孝闻,常语其妇曰:

“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

”继母少寡而无子,由是安其室终身。

曰台亭者,善画,朝廷修景灵宫,调天下画工诣京师,事毕,诏选试其优者,留翰林授官禄,亭名第一。

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

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①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假设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

“向见君帑②有之,今何靳③?

”策曰:

“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

“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

“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又饮驵醇酒,曰:

“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

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

“今以是何之?

”其人对:

“欲效公前谋耳。

”叔卿曰:

“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遂不复售。

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呜呼,此八人者贤乎哉!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七》)

【注】①驵(zǎng):

市场经纪人。

②帑(tǎng):

库房。

③靳:

吝啬。

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永一诣县自陈诣:

B、其兄嗜酒,仰弟为生仰:

依靠

C、有质钱而没者没:

没有,无

D、其驵舞秤权阴厚整厚:

给……好处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达诚实不欺的一组是(3分)()

①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弟子②以父老固辞,归养于田里③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④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⑤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⑥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A、①②⑤B、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④⑥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刘永一不贪钱财,主动到县里说明死去的僧人在他家寄存了数万钱币的情况,并请求把钱币归还给僧人的子弟们,还毁掉了借债不还的乡人的借契。

B、台亭擅长绘画,参加了景灵宫的修建工作。

在朝廷选拔考试中名列第一,但他淡泊名利,不为官禄所动,以归养老父为托辞拒绝了朝廷任用。

C、曾叔卿买了陶器想贩卖到北方,因北方发生灾荒没有成行。

在了解到买陶器者的意图后,主动说明情况,不再卖出,家境贫苦、妻儿饥寒他也不顾惜。

D、作者主要通过对八贤言行的描述来表达他们“有善行、不欺骗”的贤德,没有作过多评论,结句画龙点睛,对其品行进行高度赞美。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

(3分)

译文:

(2)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3分)

译文:

(3)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以下问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

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

〔1〕词的起首三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说明。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题限选3题,6分〕

〔1〕子曰:

“饭疏食饮水,           ,              。

〔《论语·述而》〕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         ”,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             ”。

〔3〕倩何人唤取,              ,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

【五】〔12分〕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旨。

〔不超过20字,2分〕

梦想与理想是全然不同的两种境界。

梦想再美,仅仅从属于个人,它是满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细小地囿于狭窄的内心天地里。

理想却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以献身精神为动力的人类的共同追求。

尽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扰和阻挠,我却喜欢它壮阔的气势,集体的荣誉感,强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奋争。

无论它成功或失败,都富有同样的人生价值。

成年人未必没有梦想,但只有把梦想转化为理想,才能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升华。

答:

□□□□□□□□□□□□□□□□□□□□□□

1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

(4分)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

它不是丧失原那么,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两那么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

《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

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

《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不超过25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高原上的村庄

李祥林

①秋深了,渭北高原上的孤独小村悄悄更换了一种旷远、静谧的背景。

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小村,青瓦屋脊高于大地上的霜色,整齐的柴垛高于屋脊,比柴垛高的,是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沧桑大树,繁密的枝条像是哪家的女人从地里回来时被风吹乱的头发,无法整理。

那么,比树高的是什么呢?

是炊烟,炊烟是农人放牧在蓝天的羊群的走向。

农人一年的活计到秋天基本该画上句号了,他们就只希望炊烟一个劲地往上长,炊烟歪歪斜斜、毫无顾忌地游走在瓦蓝瓦蓝的天上,他们的心才会感到踏实和温暖。

②在这样一个遥远的小村,炊烟是一只高处的手臂,伸进了人们仰望的目光。

像一种召唤,总是在静寂无声的时候沉沉响起。

同时传来的还有一把在黄昏拉响的二胡,二胡声里的凄清往往要比村庄的炊烟还要高。

这样的山势,这样的树木和房屋,这样单纯的光线,只能配这样的二胡声。

村庄太小了,二胡的声音跑着跑着就顺着炊烟的走向一路撒开了腿。

人的一生太短了,一首曲子还没有拉到一半,拉二胡的人已经在村口的石磨上从少年坐成了须发飘然的老者,老者气粗声短了,已经拉不动岁月的声音了,他就握着弦管,坐成了一尊雕塑,一处风景,坐成了村口的一部分。

③村口的另一部分是一条覆着浮土的小路,实际上是一根脐带插入了小村的腹地。

小路弯弯扭扭,曲曲折折地连接着农人的田地、屋舍、树林和泉水,路的另一头通向了渺茫的远方,那里属于另一个世界,属于楼房、钞票和汽车,而所有这些,都与这个小小的村庄无关。

与村庄有关的,是玉米,从田地里走出来,通过这条小路找回各自的主人,然后将自己金黄金黄地挂在树杈上;是羊只,把吃饱的嗝打在路上,把粪屙在主人新砌好的圈里;是一只鸡,它的打鸣只负责每天的钟点,它下的蛋只献给村庄里喜庆的日子;是游子,也是由这条黄土小路领着他认出自己的老母,双膝跪下,涕泪下落。

然而这一条路总是留不住脚印,路上的一切踪迹总是被风撒下的黄土细心地覆盖了。

④秋深了,大地在秋雨中保养着墒情,秋风在山坡上试着脚力。

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它们的翅膀驮着浓浓的秋意,在村庄的上空无声地滑动。

⑤小村深处,厚积的落叶散发着浓郁的霉味,阳光从树梢间漏进来,是网状的,三棱镜一样变幻着色泽不一的光斑。

每家门前的柴垛都垒得高大臃肿,麦草,玉米秸,树梢子,它们像主人家的几只大牲畜,忠实地蹲在宅院前后,将在冬天为小村提供源源不断的温暖。

院落和房屋那么掩映在柴垛的深处,有的人家用瓷砖贴了,有的粉刷成了雪白色,也有紧巴的人家,院落和屋顶上的苔藓已经被霜气杀成了黑色。

⑥但每家门前翻晒的牲畜粪却一样多,这家的驴粪蛋晨霜没化,阳光下还熠熠地闪着光,那家新摊开的一片,正热腾腾的冒着气呢。

在寒风吹彻的小村,这些驴粪可以让几面大炕整整一个冬天烧得无比滚烫。

⑦秋意还在继续加深,小村被淡淡的烟氲拥裹着,静静地泊在渭北高原的一隅,被时间的翅膀缓缓的拍打着,一步一步走向深秋更深处。

19、文章第②段“炊烟是一只高处的手臂,伸进了人们仰望的目光”一句,写炊烟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联系文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分〕

                                     ▲                                       

20、文章第③段开头一句用“脐带”比喻深入小村腹地的小路,意蕴丰富,请结合语境作简要揭示。

〔4分〕

                                     ▲                                       

21、第③段最后“这一条路总是留不住脚步……细心地覆盖了”一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总是留不住脚印”的深刻原因有哪些?

〔5分〕

                                     ▲                                       

22、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有“秋深了”“秋意还在继续加深”等提示语,试探究这样安排的作用。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9-22题

                                  韦杰三君

                                         朱自清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

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

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

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

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

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

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

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

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

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

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

“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

”我说:

“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

”我们就点首作别。

我常是这样想:

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

“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

”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

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

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

“他寒假中来和我谈。

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

他说:

‘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

’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

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

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

”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

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

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

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早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

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

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

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那么,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

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

“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

”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

那天傍晚回来;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

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假设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

这真是十分遗憾的!

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

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

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

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

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

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

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

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

唉,我们可以想见了!

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

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

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卷二,有删节〕

   [注]韦杰三,清华大学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和刘和珍等人被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

   19、以下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作者忘记与韦杰三初次见面时的谈话内容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韦杰三还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是谈话的时间短。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韦杰三相识、相交、相知以及韦杰三遇害的详细经过,表达了作者对韦杰三之死的深切哀悼之情。

   C、本文虽然没有直接写“三·一八惨案”的经过,但文章的内容却鲜明地反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三·一八惨案”。

   D、文章综合运用了表达、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作者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

   E、本文的语言虽然朴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