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04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 精品推荐.docx

历史山东省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专题2精品推荐

山东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三专题2

选择题(共26小题,共0分)

1.(2018年9月山东省兖州市高三模拟22题)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

2.(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31题)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

“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3.(2018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15题)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B.《全汉赋》C.《全唐诗》D.《宋词欣赏》

4.(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9题)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书法作品中,笔法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字体是()

5.(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6.(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8题)“诗言志,歌咏言。

”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7.(2018年山东实验中一模12题)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8.(2018年5月烟台市三模10题)“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这主要表明的是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9.(2018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9题)2018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0.(2018年3月临沂市一模4题)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

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1.(2018年12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14题)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12.(2018年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21题)《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像。

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13.(2018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23题)图5是2018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

这幅图画应属于()

图5

A.油画B.彩陶画

C.文人画D.风俗画

14.(2018年11月山东高密高三质检22题)有人曾对与右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且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这一著名戏剧()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

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

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

15.(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5题)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

16.(2018年3月聊城市一模10题)某同学拟开展主题为“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他应选择()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7.(2018年12月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15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18.(2018年5月聊城市二模10题)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

“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9.(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24题)明朝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科技著作,这些著作()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②包含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③内容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51题)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

21.(2018年3月济宁市质检4题)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22.(2018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8题)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

“(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23.(2018年3月德州市一模15题)下面漫画《进步与退步》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书写工具的进步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下降

B.计算机的应用给传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

C.传播手段的进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衰退

D.计算机的使用减弱了文字的作用

24.(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53题)将“神六”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

25.(2018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34题)2005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右图是他当时下西洋的雄伟壮阔的情景。

他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壮举,离不开下面哪些条件?

()

①明朝初年中国国力强盛②庞大而坚固的海船

③有罗盘针辨方向④有牵星术辨位置

A.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2018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14题)《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爱国主义D.现代主义

 

山东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三专题2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故选B项。

2.D      

解析: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本题中唐朝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3.D      4.D      

解析:

本题中CD两项书法选自教材,C项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D项是唐代草书圣手张旭的作品。

本题笔法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字体是指草书,选D项。

A项应是楷书作品、B项是隶书作品。

5.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同时注意中外对比,找寻人类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属于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山水画属于文人写意画,注重的是绘画的意境;而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而且已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成为动力,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发展,使得画家有了更方便的条件去接触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风景。

故D项为正确答案。

6.B      

解析:

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指汉赋,本题考查了汉赋的特点,需要对文学常识有较好的掌握。

本题中A项选自《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B项是汉赋,汉赋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本句选自司马相如《上林赋》;CD两项较熟悉容易判断,C项是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D项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词。

7.B      

解析:

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

B项反映了杜甫针对国都沦丧、城池被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是乱草遍地,林林木苍苍,体现的是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

故B项为正确答案。

8.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表明儒家认为研究人类社会应该从人本身着手,而不是从自然科技方面进行。

正是因为持此看法与主张,导致了他们反对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在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古代中国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正确选项为D项。

9.C      

解析:

是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所以选C

10.D      

解析:

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

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11.A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趋势。

本体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提干提供的形式来看,其内容、形式等都逐渐“下移”,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

12.C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文学流派出现的时间。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

“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北宋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楷书从三国时候出现,在唐朝盛行。

13.D      

解析: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

彩陶画指画在彩陶上的绘画。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一般融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为一体。

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

始于汉代,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一代名作。

南宋时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流行一种“堂画”,亦称“风俗画”。

清末吴友如《点石斋画报》中有很多作品,均属风俗画。

建国后的风俗画,反映了新的题材、新的人物。

本题中吉祥物属于风俗画(可能卡通画更加合适)。

14.A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戏曲艺术形式。

根据图中分析,属于京剧的表演形式,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百戏之祖”是昆曲。

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

15.A      

解析:

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所以会看到机户和机工之间的纠纷;最早以蒸汽作动力的汽船是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所以排除B项;京剧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形成,所以排除C;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英王不能解散议会,这位英国人根本不能收到英王解散议会的消息,故排除D

16.D      

解析:

抓住“市民文化”关键词。

杂剧陶俑、〈三国志平话〉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民阶层文化艺术的需求;〈四书章句集注〉、白鹿洞书院是官方儒学,不是市民文化的体现。

17.D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18.B      

解析:

分析材料大意是说,元代时科举制被废止,广大读书人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这时杂剧兴盛起来,许多读书人投入到杂剧中去,促使元杂剧的巨大发展。

据此CD项与本材料无关,可排除;A项元杂剧的兴盛根本原因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可排除。

本题选B项,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9.B      

解析:

根据所学,明朝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科技著作,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这些著作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包含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内容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准确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朝时的四部总结性科技著作并未包含明末清初才开始出现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因此④不正确,本题选B项。

20.B      

解析:

本题从材料“唐朝以来”可以排除掉第④项“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说法错误,时间上、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出现都与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有密切关系。

本题选B项。

21.C      

解析: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

所以正确答案为C.

22.A      

解析:

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

23.B      

解析:

图片表达的是从毛笔到钢笔再到计算机的变化,既不是书写工具的进步也不是传播手段的进步,排除AC两项,而计算机使用的也是文字,故拍虎D项,选择B项。

24.C      

解析:

根据所学,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最早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

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本题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唐书》。

25.D      

解析:

根据所学,明朝初期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国力强盛;有庞大而坚固的海船;指南针从宋代开始在航海中已广泛使用;牵星术是我国古代航海的重要成就,就是利用天上星宿的位置及其与海平面的角高度来确定航海中船舶所走位置及航行方向的方法,秦汉时已有开始。

据此本题选D项。

2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