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60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人教版中考 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docx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修辞手法及运用

1.选择正确答案:

   

(1)画横线的词的词性正确的一组(   )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连,代,连,动

B.副,介,代,介,名

C.名,连,名,介,动

D.名,介,名,动,名

(2)与“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所用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长虹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我好像又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故乡。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考查词语的分类。

“明天”是时间名词;“和”是连词;“同学”是名词;“在”句子中是表处所的介词;“去”表动作行为的动词。

故答案为C。

(2)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目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中没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故选C。

故答案为:

(1)C。

(2)C。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比喻:

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

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

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

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

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撑柄布伞去看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在迷蒙的雾气里淡去了轮廓,溶成一片。

小河依然流淌,雨滴击起一圈圈涟yī,不等散开,便已消逝,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

美丽,在刹那间成为永恒。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轮廓(________)   涟yī(________)   刹(________)那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开落”中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开始凋落

B.张开和收落

C.(花的)开放和萎谢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kuò;漪;chà

(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

(3)C

(4)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

(1)需要注意“漪”的书写,这个字是一个易错字,还有“刹”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chà”。

(2)“溶成一片”---融成一片。

融:

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溶:

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

(3)结合前文“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可知“开”即花开,“落”即花谢。

故选C。

(4)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方法的判断。

“偶尔敲打在岩石上的,容不得半点犹豫,就绽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瞬间开落”此处将雨滴敲打在岩石上比作美丽的花,又写“容不得半点犹豫”,所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kuò;漪;chà;

⑵溶成一片;融成一片;

⑶ C;

⑷比喻;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秀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昔日的中国,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

今天,建议美丽中国,需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

110个家和国际组织、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加的北京世园会,是一场“绿色之约”。

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zhāo示着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孕(________)育           弥(________)补       zhāo(________)示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璀璨”的意思是________;“竭泽而渔”的“渔”意思“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yùn;mí;昭

(2)锦秀;锦绣

(3)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弥补”:

补足;事后把不够的事或物充满,补满。

读“míbǔ”,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昭示”: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锦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文中“璀璨”是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的意思。

“竭泽而渔”的“渔”是“捕鱼”之意。

“竭泽而渔”: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为排比修辞手法;同时“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等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⑴yùn;mí;昭;

⑵锦秀;锦绣;

⑶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4.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rǎn(     )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中华大地的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zhèn(     )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ɡèn(    )古不变的艾香。

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铮铮誓言。

   在想到诗人的江畔行吟时,我更感动于他的《九歌》;________;__________;更能以敬佩的心情看待他那些极浪漫极抒情的诗篇了。

由民歌那样纯粹的浪漫和抒情到《天问》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再到《离骚》中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该是何等痛苦的一个过程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rǎn________     ②zhèn________     ③ɡèn________

(2)加下划线字“悄”的正确读音是(  )

A.qiāo

B.qiǎo

(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请给第②段中两处空缺处选择合适的句子是(   )

A.更理解他的《天问》了

B.更理解他的《离骚》了

C.更能体会到他面对《离骚》的喟叹了

D.更能体会到他面对《天问》的喟叹了

【答案】

(1)染;振;亘

(2)B

(3)A,C

【解析】【分析】

(1)注意“染”的右上部分是“九”,不能写成“丸”;“振聋发聩”的“振”不能写成“震”。

(2)“悄”是多音字:

qiǎo,用于“悄然”“悄声”“悄怆”;qiāo,用于叠音词,如“悄悄”。

据此可知应选B。

(3)《离骚》表达了推行新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新政的坚定信念,以及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

《天问》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了屈原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横线前后句子的形式,可知横线上应先填写“更理解他的《天问》了”,再填写“更能体会到他面对《离骚》的喟叹了”。

故选A、C。

故答案为:

⑴染;振;亘;⑵B;⑶A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藉、红、岚”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

⑶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合排比修辞即可做出选择。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母的关爱无处不在。

每一次跌倒,他们都会拍去我们身上的泥土;每一次失利,他们都会抚慰我们烦燥的内心……他们的爱是夏日的凉风,是冬日的暖阳,是风雨中的港湾,是黑暗时的烛光。

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

即便是一张粗拙的贺卡,一个滞笨的动作,也总能让他们称心舒畅。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粗拙

称心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

(1)zhuō;chèn

(2)烦燥;烦躁

(3)比喻;排比

【解析】【分析】

(1)“粗拙”指粗疏拙劣,不精美,“拙”应该读一声;“称”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是“适合”的意思,应该读chèn。

(2)“烦躁”指烦闷焦躁,“躁”应该是足字旁。

(3)从“是……是……是……是……”的句式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父母的爱”比作“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阳”“风雨中的港湾”“黑暗时的烛光”,这是比喻的修辞。

故答案为:

⑴zhuō;chèn

⑵烦燥;烦躁

⑶比喻;排比

【点评】⑴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

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区分。

⑶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通读划线句子,明确所用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注意区分。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史铁生在双腿瘫huàn后,脾气报怒无常而母亲憔悴的脸上经常现出央求的神色,那是一种痛爱;散步时,母亲的想法和儿子的意见有分qí,我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定委屈儿子,那是一份孝顺;“我”变成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那是一种依赖……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瘫huàn________  憔悴________   分qí________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词,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憔悴:

________

(4)文中运用的修辞有________

【答案】

(1)痪;cuì;歧

(2)“报怒无常”;“暴怒无常”

(3)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

(4)排比

【解析】【分析】

(1)考查重点字词字音。

“瘫痪”是一种病症,注意偏旁为病字旁。

“cuì”的拼音注意i、u并列,声调标在后。

“分歧”注意“歧”的书写,和“岐山”区分。

(2)考查重点字词。

“报怒”应该是“暴怒”。

暴怒:

是指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

(3)憔悴:

指形容人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4)考查修辞。

“那是一种痛爱;那是一份孝顺;那是一种依赖……”三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式组成了排比句,所以用的是排比修辞。

故答案为:

⑴痪;cuì;歧

⑵“报怒无常;“暴怒无常”

⑶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

⑷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字形和读音,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近字、同音字、形声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掌握,注意词语的多个义项,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的判断,解答此题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修辞的辨析。

7.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解析】【分析】

(1)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大雪纷飞的时候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实是诗人的错觉,夜晚下了一夜的大雪,早晨起来一看,到处银装素裹,树枝上也积满了雪,让人以为是春天里满树盛开的梨花,非常的美丽。

因此这里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2)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分析,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据此可概括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故答案为:

⑴比喻。

以梨花喻白雪,新颖独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生动地描绘出边塞壮丽的雪景。

⑵本诗通过对送别友人场景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表现了边塞将士和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壮烈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首先要根据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辨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一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桨?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字注音。

su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花

沉淀

忍俊不禁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忍俊不禁”的意思是________。

(4)文中划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

【答案】

(1)穗

;diàn

;jīn

 

(2)仙露琼桨

;仙露琼浆

 

(3)忍不住笑

 

(4)比喻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1)小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2)小题考查学生对错别字的辨析,其中“桨”应写作“浆”。

第(3)小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

第(4)小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划线句子把“花”比作“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   干hé(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

(1)niǎn;捂;涸

(2)等侍;等待

(3)蜷曲而收缩

(4)拟人;排比

【解析】【分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

压过去。

“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

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

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

⑴niǎn;捂;涸

⑵等侍-等待

⑶蜷曲而收缩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⑶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注意结合语境和词语原义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把握,注意区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10.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

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B

【解析】【分析】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A、C、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1.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考期将至,望着桌上堆积如山的书本,我的心在瞬间仿佛变成了铅块。

当下只有悔恨,悔恨自己未能善加运用时间。

”句中以“铅块”来比喻当下的哪一种心情?

(   )

A.烦躁

B.坚定

C.麻木

D.沉重

(2)放学前,班主任宣布明天组织全班同学参加户外拓展活动。

听到这个消息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请你也写一个比喻句,来描述一下吧。

【答案】

(1)D

(2)心情是激动、高兴地,听到户外拓展的消息,我顿时心花怒放,如向飞出笼子的鸟儿一般轻松。

【解析】【分析】

(1)本体是心情,喻体是铅块,铅块本身是非常沉的、重的,因此突出本体——心情的沉重,故选D。

(2)思路:

首先,明确心情,可以是开心的、雀跃的、兴奋的、激动的等等,然后选择合适的喻体,能够表达这种心情。

示范:

明天就要参加户外拓展活动了,我的心就像春天枝头的喜鹊,在春风中总忍不住要去展翅一番。

故答案为:

⑴D

⑵心情是激动、高兴地,听到户外拓展的消息,我顿时心花怒放,如向飞出笼子的鸟儿一般轻松。

【点评】⑴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

结合词义明确喻义。

⑵本题考查比喻句的拟写。

根据题意,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可能出现的某种心情生动活泼再现即可。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浑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巢

酿酿

应和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

(3)解释词语“宛转”的意思。

(4)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

【答案】

(1)窠;niàng;hè

(2)浑;混

(3)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4)拟人

【解析】【分析】第

(1)

(2)小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