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68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docx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

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测评手册(江苏专版)阶段评估检测(五)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峻工 矫糅造作 美伦美奂 墨守成规

B.痉挛蛛丝马迹声名鹊起有恃无恐

C.凭添鬼鬼崇崇世外桃源金榜提名

D.装祯川流不息一鼓作气不径而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

B.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阻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C.记者统计发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中,以东部地区居多。

从最低工资金额上看,东部地区的浙江超过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

D.“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

(5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须对方主动访问。

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1)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2)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3)获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0个字)

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

项羽这一形象被后人热议的原因,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具却盲目自信;从英雄气概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儿女情怀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兄为吏,忤知县系狱。

爵投牒直之,并系。

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

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

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

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

“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奏入,被俞旨。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

“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帝大怒,下相诏狱拷掠之,复杖于廷,谪韶州经历。

帝经年不视朝。

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

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

二十年元日,微雪。

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

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

逾月乃上书极谏。

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

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

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

屡濒于死,处之泰然。

既而主事周天佑、御史浦鋐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

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

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

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

帝怒曰:

“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

”复令东厂追执之。

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

与共麦饭毕,即就道。

尉曰:

“盍处置家事?

”爵立屏前呼妇曰:

“朝廷逮我,我去矣。

”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

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

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

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

居家二年,一日晨起,大鸟集于舍。

爵曰:

“伯起之祥至矣。

”果三日而卒。

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任一子。

万历中,赐谥忠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爵投牒直之,并系     系:

拘囚

B.从同郡韩邦奇游     游:

交往

C.爵抵家甫十日      甫:

刚刚

D.比三人至        比:

等到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爵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3分)(  )

①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②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

逾月乃上书极谏 ③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 ④帝震怒,立下诏狱搒掠 ⑤屡濒于死,处之泰然 ⑥左右观者为泣下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爵少年时就因为为兄长鸣冤而被称为“奇士”。

后来中进士后被授官行人,出使王府回来后向皇帝上奏章,得到同意。

B.因为杨爵上疏诋毁符瑞,嘉靖帝大怒,下令锦衣卫将他下狱进行刑讯。

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不准家人给杨爵送饭,因而杨爵几乎死去。

C.在扶乩时,嘉靖皇帝被神言感动,下令释放杨爵等三人,但后来又命令东厂追捕他们。

杨爵被捕时非常镇定,围观的人对此感动流泪。

D.嘉靖帝因火灾在露台祈祷时,听见火光中有呼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虽然很不情愿释放他们,但因怕神降罪,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

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生”?

总体来看,这些意象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试鉴赏其抒情的技巧。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3)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8)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五峰游记

李大钊

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

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挟清廷的地方。

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

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

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

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叠,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

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

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

遍地的禾苗,都很茂盛,但已觉受旱。

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

谷黍豆类也有。

滦水每年泛滥,河身移徙无定,居民都以为苦。

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他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

房屋老了,经他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

土质乏了,经他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

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

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他的破坏,看不见他的建设,却很冤枉了他。

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

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

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

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

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

还有“花会”照旧开设。

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

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

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

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

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

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

一路石径崎岖,曲折的很,两旁松林密布。

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

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

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

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

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

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

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

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

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

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

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

用松枝作柴。

颇有一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

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

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

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

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

雨后大有秋意。

(原载于1919年《新生活》第2期,略有删改)

11.文章以“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开篇,有哪些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为什么要写到两处“纪念地”?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据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探究作者借“借居”于五峰观察到“山居的生活”所表达出来的深意。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关于简繁字争论的几个问题

简体字与繁体字孰优孰劣?

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

作为信息载体的汉字,在使用中,必须经过认读和书写两个互相衔接的过程。

使用者在这两个过程中的要求是矛盾的。

认读时要求信息量大、区别度高,也就是繁比简好;书写时却要求迅速、便捷,也就是简比繁好。

最优化的办法是寻找一个简繁适度的造型。

有人说,现在都用计算机了,书写不怕繁难。

首先,汉字真的不需要写了吗?

其次,当汉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笔画到了18画以上,5号宋体的笔形已经难以辨识,更不用说做注的小5号字体了。

优劣互补,衡量利弊,孰留孰废,可以一刀切吗?

简繁字之间存在一对多的情况,有人要求恢复一批繁体字,为什么不赶紧去做?

因为汉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恢复几组繁体字,专业领域内的人士恐怕认为只是一种修修补补,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在我国教育普及还没有完全到位、人民的汉字素质还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会在普及层面上引起什么波动,是很难预料的。

至于计算机简繁字自动转换产生的问题,也不都是简化字本身的问题,很多是可以通过扩充和修改词库、设计更多的自动转换技术来解决的,并不会过多地影响海峡两岸的沟通。

照这样说,汉字规范就不能改动吗?

规范汉字要不断修订,因为社会在变化,用字必然有变化。

新地名的产生、新科技概念命名等都有用字问题。

但是,在处理一些问题、对某些已经规定的事情做个别调整时,最忌在没有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灵机一动,想到什么就改动什么,结果常常是改了这里,那里又显露出问题,人们把这种缺乏总体规划的个别改动称为“添乱”。

例如一对多的问题,对群众的意见不能置若罔闻。

但为了避免“添乱”,应当考虑到全民的需要,应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统一改动。

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违背汉字的科学性,而是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产生新的矛盾,造成社会的波动。

有人提出“识繁写简”是否可行?

提出“识繁写简”这个口号意义不大,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识繁写简”在专业层面实际上已经实现了,高等院校学习历史、古汉语的学生由于专业需要必须读55年以前的书和港澳台的书,也要读古书,识繁是必然的,无须再提。

第二,在基础教育层面,我不赞成这样的口号,现在的孩子们负担已经很重了,学习简化字不影响他们阅读现代书籍,他们长大了自然会认识繁体字,何必那么早去“识繁”?

(选自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有删改)

15.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不急着恢复一批繁体字的理由是什么?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归纳在简体字与繁体字“孰留孰废”的问题上不能“一刀切”的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关于简繁字,争论的几个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却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6分)

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诗难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

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不_过_一_时_兴_到_语_不_可_以词_害_意_若_认_以_为_真_则_两_家_之_集_宜_塞_破_屋_子_而_何_以_仅_存_若_干_且可_精_选_者_亦_不_过_十_之_五_六。

人安得恃才而自放乎?

惟糜惟芑,美谷也,必加舂揄扬簸之功;赤堇之铜,良金也,而必加千辟万灌之铸。

(选自《随园诗话·卷七》)

20.《随园诗话》的作者是_______,他倡导“_______”。

(2分)

21.作者举“糜芑”和“赤堇之铜”的例子是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三国演义》中刘备之口,体现了刘备作为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

B.《阿Q正传》中,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阿Q起先由于思想深处的保守,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是“深恶而痛绝之”;殊不知革命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害怕,于是他不免有些“神往”,最后便“投降”革命了。

C.《哈姆莱特》中众多人物的鲜明性格,都是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犹豫心理。

D.《女神》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潮照亮夜空的时代,所塑造的时代巨人形象,在无所顾忌地展示高昂亢奋、自我扩张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其内心的苦闷、忧郁甚至伤感。

E.桑地亚哥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

命运常常捉弄人,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

他说:

“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灭。

”《老人与海》要表达的是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