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385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x

最新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要素资源。

在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全省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全省八大水系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及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在此基础上,2003年7月开始组织编制《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下称《规划》),并通过了省咨询委组织的专家论证。

《规划》按照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在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开源与节流、水质与水量、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的关系;通过对全省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的调查评价,科学规划全省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确定全省水资源保护与配置的总体格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规划范围为全省行政区域;规划期限近期为2010年,远期为2020年,并以2010年前为规划重点。

《规划》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指导性文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一章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

一、水资源总量与结构

(一)水系

浙江省河流众多,自北至南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其中钱塘江为第一大河,流域面积55558平方公里。

上述河流除苕溪注入太湖、京杭运河沟通杭嘉湖平原水网外,其余均为独流入海河流;此外,尚有众多独流入海小河流,另有部分浙、闽、赣边界河流;杭嘉湖和萧绍宁、温黄、温瑞等主要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港交叉,形成平原河网。

浙北和滨海地区为河湖和浅海沉积形成的平原,区域内河湖相连,水网密布,是著名的“江南水乡”。

(二)水资源量

1.降雨

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降水充沛。

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603毫米,历年降雨量在1100~2200毫米之间。

我省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总降雨量的70%;年际降雨量差别较大,枯水年份降雨量仅及丰水年份的1/2;受地形影响,降雨在地域上差异也较为显著,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山区大于平原,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而北部平原和海岛略超过1000毫米。

2.水资源量

我省陆域面积10.38万平方公里(含围垦新增土地面积0.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70.2%,平原占23.4%,河流湖泊占6.4%。

我省山林植被较好,涵蓄水土能力较强。

但夏季高温,秋冬干燥,年内蒸发量也相对较大。

经50多年长系列实测资料计算分析,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94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21亿立方米,其中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210亿立方米。

不同频率的全省水资源量分别为1194亿立方米(P=20%)、927亿立方米(P=50%)、745亿立方米(P=75%)、525亿立方米(P=95%)。

全省各市行政区不同频率水资源量见附表1。

3.入海水量与出入境水量

浙江省入海主要水系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为786亿立方米(集水面积86922平方公里);从邻省流入钱塘江水量为70亿立方米(集水面积6418平方公里);沿浙江省界流出水量为84亿立方米,其中流入江西水量为6亿立方米(集水面积511平方公里),流入福建水量为25亿立方米(集水面积2367平方公里);苕溪、运河水系流入上海、江苏境内的出境水量约53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2274平方公里),通过杭嘉湖南排工程流入钱塘江年平均水量约5亿立方米。

 

(三)水质状况

1.地表水水质

水质现状评价的基准年采用2002年。

地表水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河流水质。

通过对全省主要河流155个水质监测站点(评价河段总长度3367公里)监测资料的年均值评价,属地表水Ⅰ~Ⅲ类水的河长210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62.5%;属地表水Ⅳ~劣Ⅴ类水的河长1264公里,占37.5%。

苕溪水系:

东苕溪上游水质较好,为Ⅱ类水,中下游属Ⅲ~Ⅳ类水;西苕溪以Ⅲ类水为主。

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运河水系:

嘉兴地区河网水质长期处于Ⅳ~劣Ⅴ类,湖州地区河网水质处于Ⅲ~Ⅳ类,长兴平原水质处于Ⅲ~Ⅴ类,运河杭州段水质处于Ⅴ~劣Ⅴ类。

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

钱塘江水系:

新安江、富春江为Ⅰ~Ⅲ类水,衢江、兰江为Ⅲ~Ⅴ类水,马金溪为Ⅰ~Ⅱ类水,常山港为Ⅲ类水,东阳江、南江上游为Ⅲ类水,东阳江、南江下游为Ⅴ~劣Ⅴ类水,金华江为Ⅴ~劣Ⅴ类水,浦阳江以Ⅱ~Ⅲ类水为主。

曹娥江干流为Ⅲ~Ⅳ类水,长乐江为Ⅱ类水;澄潭江、黄泽江为Ⅱ~Ⅲ类水,新昌江上游水质为Ⅲ类水,新昌江下游水质为Ⅴ类水。

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

甬江水系:

奉化江水质以Ⅱ~Ⅲ类为主,姚江干流余姚以下、甬江干流宁波以下为Ⅳ~劣Ⅴ类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总磷。

椒江水系:

始丰溪、永安溪以Ⅱ类水为主,灵江河段上游为Ⅲ类水,永宁江、金清水系、椒北河网水质为Ⅴ~劣Ⅴ类水。

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个别河段挥发酚、氟化物超标。

瓯江水系:

瓯江总体水质较好,以Ⅰ~Ⅱ类水为主。

温瑞塘河水质为Ⅴ~劣Ⅴ类水。

飞云江水系:

干流上游水质为Ⅰ~Ⅱ类水,下游氨氮、高锰酸盐项目超标,水质为Ⅳ~Ⅴ类。

鳌江水系:

干流上游水质为Ⅰ~Ⅲ类,中下游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水质为Ⅴ类。

(2)水库(湖泊)水质。

经对西湖、鉴湖2个湖泊和新安江、青山、老石坎、对河口、南山、长诏、石壁、陈蔡、铜山源、碗窑、湖南镇、汤浦、长潭、里石门、牛头山、紧水滩、珊溪、泽雅、桥墩等19座大中型水库进行水质评价,西湖和鉴湖水体均符合景观娱乐要求,19座大中型水库除青山水库为Ⅲ类水水体外,其余水库除氨氮、总氮、总磷等个别指标为II类水质水体外,绝大部分指标均达到I类水体水质标准,水库水质普遍较好。

营养化评价表明西湖、鉴湖均为富营养;在19座水库中,紧水滩水库、新安江水库为贫营养,湖南镇水库为富营养,其余均为中营养。

全省地表水有机污染重于毒物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湖泊因总磷、总氮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重;河流水体中,城市内河、河网和各水系流经城镇的河段水体污染严重。

2.地下水水质

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221亿立方米,其中符合地下水Ⅱ类标准的为22亿立方米,占总量10%;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的为26亿立方米,占总量11.8%;Ⅳ类、Ⅴ类地下水分别为119亿立方米、54亿立方米,分别占总量的53.7%和24.5%。

全省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为铁、锰和氨氮,其中山丘区基岩裂隙水受土壤、岩性的影响,主要为铁、锰超标,非污染所致;平原区浅层水受地表水入渗补给,主要为氨氮超标。

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经对我省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表明,现状101个水源地中,38个在河道取水、63个在湖、库取水。

其中11个地级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24个,河道取水和湖库取水分别为10个和14个;杭州、嘉兴、湖州三市的城市用水全部从河(江)道取水,绍兴、金华、台州、衢州、温州和舟山市等六市主要从水库取水,宁波、丽水两市同时从水库、河道取水。

县级市共有29个饮用水水源地,河道取水和湖库取水的分别为10个和19个;各县共有48个饮用水水源地,河道取水和湖库取水分别为18个和30个。

上述101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Ⅰ、Ⅱ、Ⅲ、Ⅳ、Ⅴ类的水源地个数分别为20、56、19、5和1个。

其中河道型水源地水质为Ⅰ、Ⅱ、Ⅲ、Ⅳ、Ⅴ类的个数分别为3、19、10、5和1个;湖库型水源地水质无Ⅳ、Ⅴ类,为Ⅰ、Ⅱ、Ⅲ类的个数分别为17、37和9个。

在水质为Ⅰ、Ⅱ类的76个水源地中,22个为河道型(占29%),54个为湖库型(占71%)。

在水质为Ⅲ类的19个水源地中,10个为河道型,9个为湖库型。

水质为Ⅳ、Ⅴ类的6个水源地均为河道型。

水库水源地水质普遍较好,明显优于河道水源地水质。

此外,全省乡村还有1000余万人的饮用水是直接从江河、溪流和浅井取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或只经简单处理,水质得不到保障,农村改水任务繁重。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一)水资源供给能力

近年来,以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宁波白溪水库、绍兴汤浦水库为代表的一大批大中型水源和引水工程相继建成。

台州长潭水库、临海牛头山水库、德清对河口水库等原有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一批水库逐步转向城镇供水。

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库39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119座,总库容为380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10亿立方米;提水工程4.2万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引水工程5.6万座;地下水工程14万眼。

此外,沿海分散岛屿地区由于地形地貌特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工程类型多样,以小规模分散开发为主,工程数量众多,尚有海水淡化、屋顶接水等工程。

现有供水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总计约235亿立方米。

我省城市供水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2003年全省城镇水厂供水规模1350万立方米/日,年供水总量27亿立方米。

除杭嘉湖平原地区外,大部分城市供水已由水库水源供水,全省70%左右的城市人口和重要工业用水已由水利工程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水资源利用结构

2003年全省实际总用水量为20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12亿立方米,占54.4%;工业用水量55亿立方米,占26.7%;城乡生活用水量27亿立方米,占13.1%;生态用水量12亿立方米,占5.8%。

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97.1亿立方米,占95.7%;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5亿立方米,占4.1%;其他污水回用、屋顶集水等其他水源供水量为0.4亿立方米,占0.2%。

另外,海水利用量为58.6亿立方米(主要为沿海火电厂冷却用水)。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为74.08亿立方米,占37.6%;引水工程供水量30.57亿立方米,占15.5%;提水工程供水92.43亿立方米,占46.9%,另外,人工载运水量0.05亿立方米。

2003年全省降水量为1201毫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25.1%,地表水资源量为564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40.2%,属枯水年,天然径流量小,供水不足,大部分地方均发生干旱缺水,部分地区自来水实行限制供水等措施,舟山等地农业灌溉为城镇供水“让路”,大部分中小水库干涸或蓄水严重不足,用水量大幅压缩,故全省供水量比上年减少2.03亿立方米。

全年优质用水缺水5~6亿立方米,农业和一般工业用水缺水约20亿立方米,沿海岛屿和宁波、台州、玉环、义乌等地出现供水紧张局面。

(三)水资源利用水平

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约为210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2%,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60%,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与世界上缺水国家相比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目前我省人均年用水量约450立方米,与全国人均年用水量430立方米接近,与世界上缺水国家中的以色列、摩洛哥等国家相近,低于韩国的人均年用水量630立方米;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约440立方米,与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省份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15立方米,低于全国的平均数250立方米。

三、水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不足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9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较丰,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四位,总体上我省在全国属水资源较为丰沛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2100立方米,略低于全国平均数2200立方米。

考虑邻省流入我省的过境水资源量,扣除因地形条件和洪水等不可利用因素的资源流失,在维系我省河流和主要湖泊、河网等正常功能的前提下,我省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约360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省实际利用水资源量约210亿立方米,与之相比尚有较大的可开发利用空间。

但由于开发条件较优的项目在前期已经实施,留待开发的资源成本将成倍增长,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必须通过较大的投入才可获得可利用的水资源。

(二)水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须加大治理力度

我省山区河流和大部分水库水体水质普遍较好。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化肥、农药的普遍超量使用,以及生活废污水的增加,废污水排放总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截污治污措施,对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控制,但由于工业发展迅猛,部分行业和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措施不到位,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增加态势,全省平原地区各河流水体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局部地区非常严重,已显现水质型缺水的现象,制约了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由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不少平原地区过度开采和不合理使用地下水,已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和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河网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减弱,加剧了水体的污染趋势,地面沉降还引起部分水利工程效益降低。

我省水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的实施,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控和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全民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合理调整,特别是实施排污许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制度后,辅以经济手段促使企业不断增加环保投入,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可望得到有效控制,通过一定的措施得以进一步改善。

根据我省河流多为独流入海的有利条件,可在省行政区内通过法定的程序制订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有关制度,落实相应的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污染治理的总体部署,落实各级责任,在近期内抑制污染发展,有效改善水体水质,逐步恢复青山绿水的江南水乡风貌是可以实现的。

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需要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实现。

目前,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工作。

(三)水资源使用尚显粗放,节水潜力较大

浙江省人均水资源量仅2100立方米左右,至2020年,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国际公认的贫水警戒线。

节约用水在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增加可利用的水量,减少废污水排放量,起到节约用水、节省投资、减少污染的多重功效,贯彻“节水为本”。

农业是浙江省用水大户。

目前全省农灌渠道的2/3仍是土渠,防渗漏能力差,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5左右,灌溉水量损失严重,而先进灌区的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65以上;微喷灌、薄露灌溉等先进灌溉方式在我省的应用仍不广泛,农业节水前景广阔。

近年来工业用水增长迅猛,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35%左右,发达国家重复利用率达75%以上;目前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15立方米,对比国外节水先进国家的35立方米尚有很大的差距。

城市供水系统自来水管道的漏损率约为18%,目前国内上海等城市的漏损率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漏损率仅8%,差距明显。

总体而言,我省在水资源利用上尚显粗放,节约用水潜力较大。

因此,应加快建设节水工程、中水回用工程。

(四)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足

分析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出现的供水紧张现象,其缺水类型“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兼而有之。

我省水资源总量充沛,由于受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限制,以及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水资源条件的不匹配,我省规划期内所增加的用水需求,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建设蓄水工程和实施跨流域、跨区域的引调水工程等措施加以解决。

(五)水资源管理还要加强,改革力度仍需加大

近年来,我省的水资源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取得重大进展。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增强了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

但在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下,由于各地区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过度利用区内水资源,导致上下游、地区间、部门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诸多矛盾。

水资源价格与水资源使用效率以及与地区或行业的效益间的关系不密切,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排水的管理没有很好衔接,水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善,优水劣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水利用效率不高,供水水价亟待改革。

当前,要尽快建立充分体现我省水资源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强化水价对用水单位的成本约束,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章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

一、水资源需求背景

(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我省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规划期内,全省将全面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三大产业带的构建,将形成定位合理、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产业新格局,进一步提升浙江产业的竞争力,使浙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对浙江沿海的发展及内地的辐射功能将进一步凸现;“平安浙江”、生态省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将进一步改善浙江的经济社会环境。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一轮的持续增长期,在2020年前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2004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1243亿元,已成为全国第四个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的省份。

预计到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将达到约5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GDP总量将达到约20000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0元(折合4800美元),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到2020年,常住人口将达到约54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70%;GDP总量将达到约39000亿元,人均GDP达到72000元(折合87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趋势

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重大。

未来我省GDP由1万亿向2万亿的迈进必然导致全省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我省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间的矛盾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愈显突出;城乡居民饮用水需求将进一步提出水质和水量的双重要求;随着农业种植面积的缩小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灌溉方式的改进以及灌区改造,我省农业用水量呈逐年递减的态势。

但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保证我省每年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主要支撑之一的灌溉水量还应按照标准予以保证;工业增长对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尽管单位产品用水量在不断下降,但工业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增长的同时,城市公共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需求量也将激增。

二、水资源需求预测

(一)全省水资源分区和预测方法

水资源分区:

以流域为基本单元,考虑水资源的可开发利用条件,将全省分成浙北杭嘉湖区、浙东萧绍宁舟区、钱塘江区、台州区、温州区、瓯江中上游区等六大水资源分区进行全省水资源需求预测和工程配置。

用水设计保证率:

城镇生活和重要工业用水保证率为95%,一般工业用水保证率为90%,农业灌溉用水保证率为75%~90%,环境用水保证率80%。

分类水量预测方法:

根据各区的特点按照用水户对用水水质要求的不同将其分为优质需水、一般需水和环境需水。

优质需水为公共自来水厂通过管网供到各用水户的水,包括城镇综合生活需水、农村综合生活需水、重要工业需水等。

一般需水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多为自备水源工程(如提水泵站等)直接从河道、河网取用的水。

环境需水包括河道自净、冲淤用水以及河流最小生态用水等。

城镇综合需水包含城镇生活、重要工业和服务业等各类用水,农村综合需水包含农村生活、畜牧业等需水,工业自备为厂矿直接取水部分水量,均采用人均用水综合定额法进行分析预测。

农业灌溉需水量由设计灌溉定额推求,同时考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主要农作物水稻的灌溉定额采用田间腾发系数α法进行40年长系列逐日计算,经济作物灌溉需水量采用折减系数法计算。

按上述需水要求,对各水资源分区采用“现状节水水平”和“强化节水水平”两种方案进行分类、分质预测需水量,确定各水平年分区优质用水及一般工业用水需水定额。

详见表1。

 

表1各水平年分区优质用水及一般工业用水需水定额表

单位:

立方米/人·日

分区

水平年

分类需水定额

城镇综合

农村综合

工业自备

浙北杭嘉湖区

现状

0.36~0.60

0.14~0.20

0.23~0.67

2010

0.37~0.70

0.17~0.28

0.26~0.77

2020

0.39~0.77

0.23~0.33

0.28~0.79

浙东萧绍宁舟区

现状

0.22~0.60

0.08~0.13

0.01~0.51

2010

0.26~0.65

0.11~0.18

0.03~0.54

2020

0.31~0.71

0.13~0.21

0.04~0.60

钱塘江区

现状

0.22~0.39

0.12~0.19

0.05~1.75

2010

0.28~0.49

0.16~0.23

0.05~1.63

2020

0.35~0.63

0.19~0.27

0.05~1.53

台州区

现状

0.30~0.45

0.15~0.23

0.05~0.65

2010

0.38~0.50

0.19~0.25

0.05~0.44

2020

0.46~0.61

0.23~0.31

0.05~0.41

温州区

现状

0.25~0.55

0.10~0.22

0.04~0.30

2010

0.40~0.65

0.15~0.28

0.06~0.35

2020

0.50~0.70

0.20~0.33

0.07~0.41

瓯江中上游区

现状

0.24~0.43

0.10~0.20

0.27~0.33

2010

0.27~0.46

0.12~0.25

0.28~0.35

2020

0.30~0.49

0.15~0.25

0.30~0.37

(二)2010年的水资源需求

按现状节水水平方案预测,全省需水量将增加到319.2亿立方米。

按强化节水方案预测,全省需水量将增加到288.1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供需缺口为53.5亿立方米。

水资源供需缺口主要区域为浙东萧绍宁舟区、浙北杭嘉湖区、温台沿海的乐清玉环地区和钱塘江区的义乌永康地区。

(三)2020年的水资源需求

按现状节水水平方案预测,全省需水量将增加到343.7亿立方米。

按强化节水方案预测,全省需水总量将增加到301.0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供需缺口为66.0亿立方米。

水资源供需缺口较大的主要是浙东萧绍宁舟区、浙北杭嘉湖区、温州区、台州区和钱塘江区的义乌永康地区。

2010年、2020年全省总需水预测成果对比见表2。

表2全省总需水预测成果对比表单位:

亿立方米

方案

水平年

优质

需水

一般

需水

环境

需水

总计

现状节水水平

现状

41.9

199.1

46.2

287.2

2010

69.6

211.0

38.6

319.2

2020

94.5

217.6

31.6

34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