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41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doc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声学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解:

声学

1.(2018·安徽中考)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解析:

选.C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AB、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CD、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2.(2018·广安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

D.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声音特性的辨析。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0,B错误;发声体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反之音调就越低,发声体的频率高低决定了声音的音调,C正确;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不同气孔中发生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也就不同,D错误。

3.(2018·滨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能够粉碎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声的利用。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减弱声音,使声音变小,声音的强弱是响度,故A错误;人们依据音色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禁止鸣笛”是禁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超声波粉碎“结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4.(2018·南充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真空不能传声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1.B【解析】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A错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正确;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错误;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D错误.故选B.

5.(2018·德州中考)图1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析】选B。

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的相关知识。

振动的物体发声。

青蛙刮鼓发出声音是由木制玩具青蛙振动发出的,不是木棒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声音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若干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就是噪声,但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有时也给夏季乘凉的人们带来一种享受,这就不是噪声,故C错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引起周围青蛙的鸣叫,说明附近的青蛙听到有蛙声才鸣叫的,这是说明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6.(2018·威海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被可以传通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根据不同人声带结构不同发声的颜色不同,故A错误;道路旁的个隔音板是在传播过冲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故C正确;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7.(2018•绵阳中考)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D)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解析】由于人耳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时间至少要0.1s,由于空教室内说话时,墙壁反射的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与原声的时间差小于0.1s,所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起来更响亮。

8.(2018·聊城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C.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解析】选D。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选项错误;吹笛子时,笛中空气柱振动发声,故B选项错误;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选项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改变了鼓面的振幅,从而改变了响度,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9.(2018·自贡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解析:

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故C错误;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10.(2018·成都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

本题考查声现象的相关基础知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A错误.声音的三要素是:

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闻其声而辨其人”是指音色,故B错误。

声呐技术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的。

故C错误。

安装消音器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D

11.(2018·衡阳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的理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B正确;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声音从嘴中发出,撞到墙壁上再传回耳朵里是需要时间的,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快,小房间里的传播距离短,返回到耳朵时,于发生的时间只差了不到0.1秒的话,就会与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

人的大脑是有0.1秒的反应时间的,所以自然就只听见一个声音了,C错误;航空器内是仿地面自然环境的,即里面是有正常空气的,所以可以直接交谈,D正确。

12.(2018·临沂中考)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解析】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大;声音不能在真空中的传播;人耳既不可以听到超声,也不能听到次声故选D

13.(2018·娄底中考)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

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

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控制了尺子振幅相等,改变的了尺子的频率,听到了音调不同的声音。

该实验证明了音调与声源的频率有关,而声音的音色、响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改变,所以A正确,B、C错误;该实验证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中传播,但并不能证明声音不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不能传播,故D项错误。

14.(2018·岳阳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解析:

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声音可以在固态、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

15.(2018·邵阳中考)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

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

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

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B.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

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

D【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随身听播放的声音很像鞭炮声,即音色逼真,A正确;调节音量即调节响度大小,B正确;电子鞭炮声没有烟火、不留垃圾,环保,C正确;随身听播放的声音消耗电能得到声能,D错。

故选D。

16.(2018·济宁中考)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C)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防治知识。

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

用来检测噪声的强度,对减弱噪声没有作用,均不符题意,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环节中防治噪声的,故C对。

17.(2018·乐山中考)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及其应用。

A选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B选项,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错误;C选项,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故正确;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声源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而与振幅的大小无关,故错误。

18.(2018•广东中考)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从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和传播。

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以声波的形式在空气中传播,是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的,故C正确;小提琴与二胡的材料和结构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故D错误。

19.(2018•攀枝花中考)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英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C)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解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频率有关,既然是同一首歌,唱歌的频率应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响度与振幅有关,既然是帮唱,不是伴唱,她们唱歌的响度应该差不多;不同的发声体有不同的音色,她们二人是不同的发声体,所以她们声音最大不同的是音色;她们同唱一首歌,声速应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选C。

20.(2018·武汉中考)1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

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且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故AB军队,相同的力吹时响度是相同的,故C错,管内空气柱越长,空气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故D对。

21.(2018·荆州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

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解析:

选C。

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

所有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A错误;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错误;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C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错误。

22.(2018·黔东南、黔西南、黔南中考)

中国的两位宇航员曾经在太空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向同学们传授科普知识,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宇航员的声带振动产生

B.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宇航员讲课发出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D.讲课的宇航员和另一名宇航员只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解析:

选A.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噪声和超声。

人类的说话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正确;讲课声可以使人获得知识,不属于噪声,B错误;超声不能再真空中传播,太空讲课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C错误;宇航员间的交流可以利用声音,也可以通过手势等交流,D错误。

23.(2018·常州中考)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B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解析:

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

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都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故A和C均不符合题意;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24.(2018·乌鲁木齐中考)

3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B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所以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所以选项C、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25.(2018·深圳中考)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及其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故B错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声音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振幅是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因此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振幅很大,故D错误。

26.(2018·河北中考)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它们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它们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C.人听到的声音大小只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D.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

声音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但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A错,B对。

人听到声音的大小除了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外,还与听着与发声体的距离远近等有关,C错;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错。

27.(2018·江西中考)英语考试时,考生听到的英语听力材料声音是通过_____传播到人耳中;为了不影响考试,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是从_____处减弱噪声。

空气;声源

【解析】学生听英语听力时,喇叭与人耳之间是通过空气将声音传过来的;监考老师不要走动避免发出声音,是从声源处来减弱噪声的。

 

28.(2018·泰州中考)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于水中,如图所示.用另一部手机拨打袋中的手机,手机能接通,说明_________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还能说明_______可在水中传播;我们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飞得更高》,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来辨别的.

电磁波声音音色

解析:

本题考查电磁波和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

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放在水中的手机能接通,说明电磁波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到手机发出的铃声,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播;能听出手机铃声是汪峰唱的,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

29.(2018·福建中考A卷)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_____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分子热运动。

箫鼓喧说明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满路飘香是由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答案:

振动热运动

(2018·河南中考)3.如图1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  被弹开    。

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生源振动的实验:

 将敲响的音叉插入平静的水面,会引起周围的水面振动而溅起水花    。

解析:

本题考查声音产生原因的探究。

音叉振动发声,引起乒乓球弹起,这里运用了转换法,所以其他的方案也要把振动展现出来。

可以将敲响的音叉插入平静的水面,会引起周围的水面振动而溅起水花,也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碎屑,用鼓槌敲响鼓,可以看到碎屑跳动。

30.(2018·玉林中考)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超声波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