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767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docx

创伤心理学复习大纲

(选择,名解,问答,案例)

第1章研究史

1.什么是癔症:

又称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

2.癔症与创伤的联系:

“癔症来自创伤”,癔症患者在遭遇创伤事件后已经无法进入自身适应行为的内在过程,患者自身对过去经历的意识和环境的准确感决定了创伤事件的反应。

分离是癔症病因的中心要素,患者在遭遇创伤事件后产生强烈的情绪,内心已经无法处理刚发生的认知图式,结果创伤记忆就一直无法进入意识,创伤记忆开始与意识和自主控制进行分裂,只要创伤记忆无法转换为意识,它就会一直以恐惧和强迫的想法和躯体再体验的方式继续闯入。

患者努力地阻止碎片般的创伤记忆进入意识,这种努力使得他们失去心理能量。

3.世界大战后的心理创伤研究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壕神经症”②二战集中营“集中营综合症”

③越南战争“越南老兵后遗症”——创伤事件:

即时死亡,毁容,身体伤害,目击伤害或他人的死亡,伤害或杀死他人,目击或参与暴行,被俘,被拘禁,折磨和剥夺。

4.理论解释——认知心理学流派

①图式:

认为个体的经历,文化和知识构建成理解和记忆信息的心理结构

②贡献:

不仅聚焦于焦虑的情绪,还关注一系列的负性情绪(难过,悲痛,内疚和羞耻感等等)。

他们认为创伤后反应不仅仅出现了焦虑症,并能够导致扭曲的情绪障碍,阻碍着个体经历的意义性,并且破坏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信念。

③应用:

系统脱敏,想象暴露治疗等。

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感与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理论发展的结果。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个体被创伤事件破坏的核心信念和基本假设。

因此发明了眼动脱敏再处理(EMDR)

第二章心理创伤的定义和诊断

一、心理创伤的定义

(一)创伤性事件的界定

(1)大T事件的界定

①DSM-Ⅲ:

超乎寻常的人类体验的事件,几乎对所有人都能造成显著的痛苦,并伴有强烈的

害怕、恐惧和无助反应

②ICD-10:

当事人突然遭遇或持久地陷入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时间或情景之中,这类

事件或情景几乎可使每个人都出现深深的痛苦

③DSM-Ⅳ:

A1:

是对应急事件的描述,明确规范“威胁到生命,或者死亡,或者严重损伤,

且包括对个体自身或者他人躯体完整性的威胁。

A2:

描述个体在经历(体验,目击或遭遇)A1时的主观体验“对事件报以强烈的

害怕,无助和恐惧”

④DSM-Ⅴ:

不再坚持或者取消主观反应。

(2)小t事件

①概念:

小t是指任何在儿童期普遍存在的负性经历

②与大T事件的联系

Ⅰ共同点——本质相似:

从进化上等同于被整个人群抛弃的生存恐惧/体验相似:

在两种体验中,都存在着自责、缺乏控制、安全不足或无法选择的普遍感受

Ⅱ区别:

严重性、普遍性、被识别性

(3)小t事件如何发展成为症状

创伤事件发生(无助,无望感及身体感觉被储存)——当下触发(影响当下知觉)——新的无助感和体验被储存——恶性循环(形成复兴自我知觉被巩固储存)——恶化成为症状(易于焦虑等)

综合来说:

创伤事件是指那些严重威胁到安全或躯体完整行的,引起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并引起个体心理上产生反映的事件,其心理反应的共同特点是感觉强烈的恐惧,无助,失控,毁灭的威胁或其他的内心体验。

①如果一个事件是令人极度沮丧的,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会使人的内在心理资源消耗(心理完整性被威胁),那么它就是创伤性的。

(心理创伤的治疗指南)

②任何对身体或精神有长期负性作用的事件,广泛来讲,任何事件都可以是创伤。

(EMDR培训手册)

(二)创伤事件的主要类型

1、自然灾害:

地震、大火灾、洪水、泥石流、雪崩、飓风、龙卷风、火山爆发、海啸等。

2、公众人际间暴力:

恐怖袭击,911事件、爆炸事件等。

3、大规模的交通运输事故:

坠机、火车出轨、海难事故。

4、房子或其他居所火灾:

身体烧伤是创伤性的,严重烧伤的持续效应影响恢复。

5、交通事故:

自己受伤或导致他人死亡。

6、强奸和性侵犯:

PTSD的高危因素,女性14%-20%,男性2%-4%,发生率被低估。

7、陌生人暴力攻击:

袭击、打骂、刺杀、枪机、勒喉等。

8、殴打伴侣:

身体攻击、情感虐待伴侣、孩子、宠物和器物。

9、刑讯逼供:

各种形式的身体攻击,心理伤害:

睡眠剥夺、羞辱嘲弄、死亡威胁等

10、战争:

美国老兵

11、儿童虐待:

女性25%-35%,男性10%-20%,35%-70%有心理障碍的女性都报告有童年期遭受性虐待的历史。

12、暴露于创伤的急救工作人员:

消防员、救援人员、护士和医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执法者、创伤心理治疗师。

(3)心理创伤的定义

心理创伤是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它是指那些有生活中具有较为严重的伤害事件所引起的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甚至生理的不正常状态。

这种不正常状态可能比较轻微,经过一段事件的自我调整就可以自动痊愈。

但是也有一些心理创伤的影响会延续较长的时间,甚至常常是终身的。

对于较为严重的精神创伤,在心理学和精神科的分类中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心理创伤的分型

(一)Ⅰ型(急性)心理创伤:

泰尔将发生在成年期的一次性创伤称为Ⅰ型创伤(包含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适应障碍等。

特点:

①一过性、时间短暂②可发生在成年期不同阶段

③一般持续3个月之内④自然愈合、治疗获益或转为Ⅱ型创伤

(二)Ⅱ型(慢性)心理创伤:

也称复合性创伤,持续时间长、反复发生的,开始于童年期。

(包含:

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适应障碍,躯体化障碍,严重应激障碍未定型)

特点:

①时间久,影响大②可发生在儿童和成年期的不同阶段

③不易自愈④症状表现复杂“神经症症状”⑤由Ⅰ型演变成Ⅱ型

*在Ⅱ型心理创伤中,现在的创伤事件只是一个“扳机点”

(三)Ⅰ型与Ⅱ型的差异

(1)症状学:

Ⅱ型出现分离的频率更高,更多表现以内疚,羞愧为主的症状群,与抑郁紧

密相关,缺乏自信和自责,表现出麻木退行或行为轻率等等。

(2)影像学:

Ⅱ型具备广泛的功能和病理形态方面改变

(3)治疗和预后:

Ⅰ型更好

三、创伤的效应及诊断

(一)抑郁障碍

(1)创伤性哀伤:

“强烈的侵袭性思维、悲痛的怀念、感到过度的孤单和空虚,过于回

避追思死者的事情、不寻常的睡眠障碍、对个人活动兴趣的丧失达到不适应水平”

(2)抑郁症:

PTSD最常见的一种共病,首先主诉抑郁心境。

需评估的问题有:

①极度悲伤或焦躁不安②无望感、无价值感、过度内疚

③自杀④兴趣减退

⑤不能集中注意力⑥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

⑦厌食或体重减轻⑧睡眠障碍,过多过少或噩梦

(3)精神病性抑郁: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更易发生PTSD。

原因:

①当面临应激时,情感调节能力降低,更易认知紊乱。

②PTSD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实际上是与创伤相联系的严重的侵袭性症状。

(二)焦虑障碍:

既创伤后应激的一种表现,PTSD的共病,也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1)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2)惊恐发作PD

(3)创伤后恐惧

(三)应激性障碍

(1)PTSD——三大症状群

①创伤事件的再体验:

(1个)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带来的体验和痛苦,不能自拔和

调整(包括:

反复闯入性的痛苦回忆,反复而痛苦的梦及事件,重现动作和感受)

②回避症状群:

(1个)创伤伴有的刺激做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显得麻木(包括:

免有关创伤的感受和谈话,避促使会议的活动地点等,不能回忆创伤的重要方面,对

未来没有远大的设想等等)

③警觉性增高症状群:

(2个)(包括:

睡眠障碍,易激惹或攻击行为,难以集中注意力,

高度警觉,惊跳反应等等)

(2)ASD:

具有更多的解离症状,包括精神麻木和脱离、人格解体或去现实化。

ASD未

必能够很好地预测PTSD。

(4)解离障碍(分离障碍):

对意识、记忆、身份或环境知觉的整合功能的丧失。

对情绪

困扰的一种心理回避。

(1)人格解体,感觉从自己的身体中抽离出来

(2)解离性遗忘

(3)解离性的神游(4)解离性认同障碍

(5)未加表明的解离性障碍

(五)心身反应:

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躯体化表现。

(1)心身障碍:

疼痛、胃肠道症状、性和神经系统

(2)转换障碍:

癔症瘫痪、失音等。

(6)其他

(1)伴有明显心理应激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也称为短暂精神病性反应(BPDMS),突

然发生,症状丰富。

(2)药物和酒精依赖:

常与创伤、PTSD共病的原因:

①创伤幸存者的代偿模式,物质滥用是作为一种缓解痛苦、减轻压力的自我治疗法。

②物质滥用更容易暴露于创伤情境。

③物质滥用导致更多创伤暴露的综合征,如PTSD。

(3)复杂性创伤后表现

①复杂性PTSD:

由严重的,延长的,重复的创伤造成,并且这种创伤几乎总是来自于

人际间。

②边缘型人格障碍

*使创伤反应更易出现、更强烈或更复杂的因素

(1)受害者特异性的变量:

女性,年龄,种族,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失调等等

(2)应激源的特点:

蓄意人为的暴力,威胁生命,身体伤害,目击死亡等等

(3)社会反应、支持和资源

第三章心理创伤的神经生物学和药理学

一、怀孕期和哺乳期用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对孕期药物的评定标准:

A类:

人类控制研究证明没有风险

B类:

人类研究证明没有风险,但在动物中证明有不利影响;或缺乏人类研究,动物研

究没有不利作用,但仍存在有危险的可能

C类:

不能排除风险,成熟的人类控制研究缺乏

D类:

人类研究证明有风险

X类:

不能在怀孕期使用

二、创伤幸存者药物治疗的初始建议

(1)用药一周内,密切关注、跟踪

(2)耐心对待患者偶尔拒绝服药

(3)缓慢增加剂量,减少副作用,提升依从性(4)对患者进行潜在副作用的适当教育

(5)鼓励支持,减少对用药危险的过度反应

(6)开处方时不能单纯只为了减轻焦虑而过度用药

三、创伤效应的药物治疗

1、对PTSD的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

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SSRI为PTSD治疗的一线药物▲SSRI能减少PTSD三大核心症状群

▲舍曲林对PTSD的复发有显著疗效,建议疗程1年以上

▲症状减轻,但70%-80%的患者在SSRI治疗后仍有PTSD▲SSRI疗效与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

▲氟伏沙明降低HPA轴的过度反应;帕罗西汀增加海马体积

▲SSRI普遍潜在的副作用:

焦虑、神经过敏、发汗、头疼、肠胃疾病(恶心、腹泻、消化

不良)、口干、嗜睡、失眠、性功能紊乱

▲SSRI过量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

震颤、腹泻、谵妄状态、神经肌肉僵硬、高烧

▲突然停药的“戒断综合征”:

呕吐、腹泻、恶心、厌食、头晕、头痛、失眠、易激惹、视

力障碍、疲劳、震颤等

第四章心理创伤,解离与精神分析

一、创伤的精神分析理解

1、真实创伤与幻想

2、弗洛伊德关于创伤研究的3个观点

(1)创伤向语言的转化障碍

(2)创伤总是带有性的特征

(3)创伤总是与冲突有关

3、认同与病理性创伤

4、情感剥夺的体验与创伤

(1)镜像自我的发展受阻

(2)维持假想模式,分离症状的出现

(3)对自身及客体情感反应的功能障碍

一、何为解离

1.解离的核心特征是意识丧失了原本的整合状态。

正常性的解离(白日梦,过于专注而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

病理性的解离(对现实环境产生非真实感,常见于重大创伤事件后的应激性反应等)

二、理解解离所需的基本概念

(一)意识和意识改变状态

1.意识:

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内在的)

与环境中的人、事、物变化(外在的)的综合觉察和认识。

①焦点意识②边缘意识③下意识

2.意识状态Ⅰ自然普遍:

梦、睡眠Ⅱ人为特殊:

催眠(特定通道)、入静(无通道)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①主动性反应减低②注意层面缩窄③旧记忆还原现象

④知觉扭曲与幻觉⑤暗示性增高⑥催眠中的角色扮演⑦催眠中的经验失忆

(二)记忆、遗忘、遗忘症

①记忆:

人脑对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经历性记忆和语义性记忆)

②遗忘:

是指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暂时,长久)

提取失败,并非都是负性,也可对个体起保护作用

③遗忘症:

很大程度上的遗忘,只有对自己的经历密切有关的事件发生严重遗忘,并影响到

社会功能

(三)自我同一性、同一性障碍

1.自我同一性:

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的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

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埃里克森)

①自己是独立的、独特的②自我及各个心理成分之间是统一的

③所设想的自我与所觉察到的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

(四)个人的同一性意识:

即自我察觉。

1.自我的主动性:

各种心理活动都被体验为属于我和由我发动的(异己体验/人格解体)

2.自我的统一性:

不论心理活动多复杂,都是由我这个最高统帅指挥,自我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

(双重自我体验)

3.自我的同一性:

在时间流逝中,我始终体验到在我保持同一性。

(精神分裂症)

4.自我的界限性:

我体验到我与非我是截然不同的,彼此分得一清二楚。

(急性中毒患者等)

三、有关解离研究的历史

(1)Janet:

巴黎派,认为变态心理的产生来源于意识分离

(2)Freud:

维也纳派,认为变态心理的产生来源于心理冲突

①人格结构理论②癔症性压抑的特征③分离和转换的意义④疾病概念的发展

四、有关解离的症状学理解

(1)从防御机制的角度理解解离

①解离是一种应对方式:

当当事人应对难以负荷的压力源时,解离作为一种自动化的防御机

制,它能够减轻当事人面对应激事件本身时的焦虑,压抑或者遗忘创伤带来的痛苦。

如果应急事件反复发生并对个体造成干扰,解离会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当类似情景

出现时自发地起作用,固化为当事人的反应方式。

②解离的机制:

通过对正常记忆存储,信息加工以及对,感知过程的干扰,保护当事人不

被创伤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所淹没。

③不利:

尽管使得但却是以牺牲当事人整合内心世界为代价的,外在创伤看起来已经告一段

落,但创伤造成的裂痕却继续存在,并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不断产生影响。

(2)对解离的症状学理解

①解离体验(正常心理)

例如:

白日梦,睡眠状态下的梦,走神,催眠状态,超常体验,高速公路催眠等)

②解离症状(异常症状):

体验时间边长,分离的症状表现加重,对当事人的正常生活造成

影响,特别是解离体验与创伤性事件间有密切联系。

五大核心症状群:

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同一性改变、身份转换。

③解离障碍(病类):

原本整合的意识,记忆,同一性或环境知觉功能遭受了一系列破坏,

而变得失去原本整合状态的一种障碍(个体的心理疾病症状表现以解离为主)

包括:

解离性遗忘症,解离性漫游症,人格解体障碍,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病人自述:

“事实上,我通常感觉不到我自己和我的身体,我做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能让每个人满意:

家政管理,照顾小孩,我的工作。

没有人注意到实际上我并不在那里,我既没有好的情绪也没有不良情绪。

“有时我会很伤心地坐在那里,特别是没有工作或任务让我的脑子不去想事情的时候。

然后我常常感觉在隔着一层雾看这个世界。

我经常同时出现惊恐发作。

事实上,那之后我就很想掉眼泪,但是我做不到,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做不到。

然后有时我觉得如果我开始哭,那我就永远也没法停下来。

恢复到正常生活已经很是不易了,有时我坐在那里持续几个小时。

五、解离障碍的评估与诊断

(一)诊断标准

1.诊断存在的困难

(学术界):

①理解的分歧②划分界限模糊③是否含有生理现象存在分歧④诊断系统存在的

问题⑤测量工具存在的问题

(治疗界):

①症状被合理化②症状没有主动报告③创伤史的部分掩盖④怕被认为是疯了

⑤自陈问卷很容易被操纵⑥来访者的健忘及病耻感⑦治疗师怕误诊的自我保护

(诊断均由三个标准组成)①症状学标准②严重标准③排除标准

(DSM-Ⅳ的分类)

①解离性遗忘症:

一次以上的发作,发作时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问题,往往属于创伤性或应

激性质,而且太过分以至于不能用通常的健忘解释。

②解离性神游:

出乎意料的离家或离开平常工作,单位出外旅行,而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

③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

存在2种以上明显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种都有他自己相对长

久的环境和自我的认识,关系等)

④人格解体:

持久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的精神过程或躯体的脱离感,似乎自己是一个旁观者

⑤不典型的解离障碍(DDNOS):

以解离症状为主,但不符合任何一些解离障碍。

2.量表评定

①DES:

是一个自评量表,是筛查为非诊断性量表。

②SCID-D:

是半定式问卷,诊断用量表,可以用于解离性障碍的诊断,也可用于解离性

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定。

(二)解离更复杂的症状学理解(人格的结构解离理论)

创伤人格:

①人格正常部分——维持正常的社会功能

②人格的情绪部分——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木僵,战斗,逃跑)

副交感神经系统反应(麻木,投降,反射性装死)

解离的阴性症状:

①精神症状:

遗忘症,去人格化,情绪麻木

②躯体症状:

疼痛丧失,生理麻痹,运动抑制

解离的阳性症状:

①精神症状:

听到声音,莫名的强烈情绪,创伤再体验(情感和认知成分)

②躯体症状:

局部疼痛,莫名的具体知觉,创伤再体验(生理成分)

六、解离障碍的心理治疗

(1)人格的结构解离的水平

①初级结构解离:

单纯急性应激障碍、单纯PTSD、单纯运动与感觉解离障碍

②二级结构解离:

极度应激障碍、复杂PTSD、创伤相关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复杂运动与感

觉解离障碍、其他解离疾病

③三级结构解离:

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

(2)影响解离病人预后的因素

①分类的情况②第一次的诊断③焦虑的处理④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情况⑤幽默感的发展

(3)解离治疗的方向和目的

1.治疗方向:

提高心理的整合能力,病人要学会将生活中的不同经验整合到一个内聚的人格,使其能够在当下以恰当的情绪适当地报告创伤(现实化)。

2.治疗目的:

治疗的每个阶段旨在调节并最终克服创伤有关的恐惧,且克服维持结构解离并抑制正常整合倾向的附加因素,如“回避”。

(4)解离病人的治疗原则

①建立好的治疗关系,安全的设置,持续的关心

②提升病人心理能量的具体做法:

▲鼓励尝试适应性的行为方式▲心理教育的支持

▲技能训练▲“阻抗”的检查

▲内外部行为方式的逐步改变

③结构化治疗:

▲强化正常功能▲察觉但不接管病人的主观看法

(5)解离病人的治疗进程

①提高日常生活功能②逐渐接近情绪部分,逐步暴露

③打断反射似的反应,反馈和共同观察④营造安全,“言语化”支持“现实化”

⑤鼓励病人保持每天经历的日记⑦鼓励病人关注语言,且避免将情绪作为事实

⑧识别不良认知或阻抗,“如果,那么”

⑨处理治疗中的恐惧激活:

小心询问--放慢节奏--尽快睁眼--“踏地练习”(当你感受到脚

下的地面时,你可以同时看看周围!

⑩通过内在观察者进行自我反馈

(6)创伤记忆整合的治疗总结

①创伤逐级暴露促进人格的整合,提高现实化和现时化,使个体发展出描述自传陈述记忆的能力②人格各部分的整合,消除了心理分离的主观感受③旨在处理病人日常生活中的恐惧以引导正常的生活④治疗结束应该提前由治疗师和病人一起做充分的准备。

注意:

如果治疗过程中病人得到了安全感和控制感,以及对生活的正性态度,使他能够享受生活且未被侵袭困扰,我们就不必对创伤记忆进行工作,即没有道理去深挖以前的伤口;

如果情绪过分强烈,治疗会非常艰难且不宜开始得太早;如果治疗联盟还没有足够安全,如果还有更多得冲突,病人患有严重疾病或治疗即将面临中断,创伤暴露就应该被回避。

第六章创伤治疗的准备

一、创伤治疗准备的必要性

1、来访者的创伤暴露

2、治疗师的同感创伤

注意:

所有有经验的治疗师都应该注意避免准备不充分时就开始创伤的暴露,因为这只会带来再创伤,而非整合。

二、稳定化阶段的情感调控训练

1、稳定化策略

(1)稳定化技术

(2)接纳支持

(3)心理教育(4)寻找资源

(5)考虑用药

2、处理急性侵袭反应:

稳定化技术

(1)内在安全岛

(2)保险箱

(3)内在观察者(4)内在力量

(5)现实化引导

3、对长期情绪失调的干预

(1)有关药物治疗的提醒

(2)放松和呼吸控制

(3)增强普遍的情感调控能力

①识别和区分情绪“情绪侦探”●询问此时此刻的感受●情绪状态的假定

②识别先于情绪的自动思维并否定●诱发记忆的环境刺激●记忆本身●与记忆相关的当前

想法●当前的感受

③对扳机点的觉察和干预●识别出某种糟糕的想法或感受是创伤后的反应●对出现在激发

环境中的刺激进行评估,识别扳机点●学会应对和处理扳机点

④抵制释放紧张的行为●行为界定:

自残自杀、冲动的性行为、放纵、自闭、暴饮暴食

●治疗师对这些行为不进行道德或价值评判●延迟或禁止行为,发展情感耐受能力

三、其他创伤治疗过程中的要素

(1)设置●商讨治疗框架

(2)停止●设定停止信号,“外推手势”

●停止--保持状态--缓和--安定--稳定化技术--延迟处理

(3)共情性陪伴(当出现严重应激时)●总是强调感受是现在的感受●要允许患者有自

己的控制方式●口头表达同理心

(4)调节呼吸●冥想呼吸

(5)身体接触●信任、文化、创伤性质、情境●需事先交代●推荐言语干预

(6)见证人及治疗师性别

(7)能承受负担的治疗师●同感创伤●控制病例●进行督导

第七章心理创伤的暴露疗法

一、心理创伤的暴露疗法

(一)治疗性暴露的内涵

1.暴露:

指任何可以唤起或激发来访者对创伤事件记忆的活动。

2.治疗性暴露:

一种重复性的或扩展性的暴露,它或以实际的形式或以想象的形式出现,是

一种以降低焦虑为目的,客观上没有任何害处,但会令人感到恐惧的刺激。

“习惯化”

(二)暴露技术的分类和实施

(1)想象暴露①遥控器技术②屏幕技术

(2)实地暴露

作用:

●象征控制的工具

遥控器设计:

●颜色、大小、质地、各种按钮的位置及功能

遥控器功能设置:

●开关的方式、快进快退、暂停等

●让图像变得较暗或亮、黑白或增色等

●画面拉近拉远,声音调大调小、静音等

遥控器性能测试●积极画面的调试●消极画面的调试

(三)以暴露技术为基础的疗法

(1)Foa的暴露疗法--延时暴露治疗——想象/实地相结合

▲设置:

每2周1次,1次60分钟,共9次

▲前2次:

收集信息、解释原理、制定计划▲后7次:

在想象中重现经历,并大声描述录音

▲家庭作业听录音进行想象暴露实地暴露(害怕等级)

(2)Maks的暴露疗法——想象暴露结合认知重建

▲设置:

共10次治疗,每次90分钟

▲1-5次:

想象暴露▲6-10次:

实地暴露

▲想象暴露:

“第一人称现在时的描述”“停留耐受直至焦虑降低”,录音

▲实地暴露:

按害怕等级进行1-5:

每天1h听上一次治疗的部分录音,并记录焦虑水平

▲家庭作业6-10:

每天1h实地暴露,并记录焦虑水平

(3)滴定暴露法--系统脱敏法的变式

二、创伤暴露的情绪加工理论

1、情绪加工的内涵:

所谓情绪加工,指的就是激发与创伤恐惧相伴随的错误知觉、信念和

期望(“病理性恐惧结构”),并将之替换为更新、更准确的信息。

2、创伤加工的再体验

(1)作为本能加工的自发形式

(2)作为症状的形式(需要治疗)

3、治疗性窗口的设定:

所谓治疗性窗口,指的是在心理治疗当中介于创伤性情感激发不足

与激发过度这两种状态之间的折中点:

这是一个假想的“位置”,在

这个点上,治疗性干预被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