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目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7797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素质教育目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目标.docx

《素质教育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目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质教育目标.docx

素质教育目标

第一章力

第一节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一定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

3.知道力是矢量。

4.会画力的矢量。

5.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作用效果来命名。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怎样通过力的图示,形象描述象的物理概念的方法。

2.通过对力的分类内容的教学,渗透分类方法,使学生对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要有确定的标准等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力的图示的学习,使学生享受到物理图像的形式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去动手,教师应引导、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准确把握“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概念。

2.难点

力的图示

3.疑点

当磁铁接近一小铁钉时,小铁钉受磁铁对它的吸引力向磁铁运动,此时小铁钉对磁铁有没有力的作用?

为什么?

4.解决办法

结合实验、多观察、多思考

第二节重力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知道重力的方向。

2.知道重心。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自然规律中隐含的逻辑美。

二、学法引导

教师通过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难点重心、重心的变化

3.疑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和g值有关,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值是恒定的吗?

4.解决办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重力、重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第三节弹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识形变的概念

2.知道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方向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观察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具体可感,生动又形象的演示实验来体现美引真的原则

二、学法引导

1.利用演示和举例等直观教学法引入展开讨论

2.师生共同讨论来确定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弹力产生条件及方向的判断

2.难点对弹力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3.疑点如何确定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没有挤压不发生形变

4.解决办法

用大量实验及事例说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深刻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对弹力有无的判断启发学生从物体状态入手,通过受力分析,找出力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判断。

第四节摩擦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利用公式F=?

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动摩擦因素与什么有关。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在研究摩擦力时,向学生渗透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摩擦力的研究,体现了物理现象贯穿于自然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利用实验演示、分组,通过现象找本质,对摩擦力的规律及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判定,则需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动摩擦、静摩擦可通过对比教学来进行。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通过实验得出F=?

FN

2.难点

(1)静摩擦力方向判断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3)指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指出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压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疑点

(1)凡是运动的物体都有滑动摩擦力产生,静止的物体都受静摩擦力作用,对吗?

(2)如何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中“相对”的含义。

第五节力的合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合力合分力的概念

2.理解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含义及区别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索,总结规律的能力,应用教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渗透等效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认真、仔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阐述等效的思想,并归纳出力的合成原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结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

2.难点运用数学工具求解物理问题,如何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3.疑点1+1?

2?

4.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学生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并结合数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

第六节力的分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的定则

3.理解力的分解的办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强化“等效替代”的方法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联系实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教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可以利用复习提问由力的合成反过来引人力的分解。

2.利用演示法来分析分解的原则

3.由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经过讨论和验证掌握分解规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2.难点力的分解方法

3.疑点力分解时如何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4.解决办法设计实验,在具体情境中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第二章直线运动

第一节机械运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同时知道,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

2.知道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3.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物理学的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

4.知道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知道在实验室测量时间的方法。

5.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并知道用正、负表示位移的含义。

6.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质点的教学,渗透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

2.通过位移的教学,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抓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及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现象和规律所蕴含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大千世界的种现象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通过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来确定质点概念及条件

3.通过类比的数学方法用数学上的点线、段来突破时刻与时间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点与位移的概念

2.难点怎样引出质点的概念

3.疑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

4.解决办法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一个没有大小、形状的点,引出质点的概念,再指出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

第二节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s-t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s-t图象的物理意义,懂得用s-t图象的斜率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关系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2.培养学生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时,应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了解到物理中图象体现的规律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规律,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2.学生通过观察来归纳,总结并上升为理论规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难点

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疑点

4.用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多媒体演示提高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

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得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学法引导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2.难点

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3.疑点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4。

解决办法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第四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如何用速度——时间图象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能从速度——时间图象上直接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能求出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上的特点及物理意义。

4.领会用速度——时间图象处理运动问题的优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s-t图与v-t图的对比,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利用v-t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德育渗透点

教学过程中,渗透图象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在于直观、清楚的表现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运动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v-t图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图象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通过讲解阐述v-t图的特点和意义及应用

3.利用适当的例题进行训练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

2.难点

怎样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3.疑点

通过v-t图象求位移

3.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得出v-t图象,使学生明确v-t图的物理和几何意义

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加速度的含义及物理意义

2.知道加速度单位珠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3.知道加速度是矢量,能判断加速直线运动和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方向,领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意义。

4.会用a=(vt-v0)/t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通过实例了解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及速度大小变化大小变化的区别,领会物理量的变化率的含义

6.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a=(vt-v0)/t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会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求加速度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加速度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过程中推理过程的逻辑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对比实验,引入问题,如何区别速度变化的快慢

2.学生讨论、总结引入变化率的概念。

3.巩固训练,加深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难点弄清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3.疑点速度的变化总是增加的或总是正值吗?

4.解决方法

从多角度去理解加速的定义,牢牢地把握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一核心。

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

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中v、s及a的正负号的含义

4.会正确画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并能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

5.会正确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对简单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利用公式和图像表示物理规律,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2.通过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使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培养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体现物理规律中蕴含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1.由复习上节内容的加速度公式,导出速度公式

2.组织学生讨论v-t图像来扩展斜率及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

3.教师讲授位移公式

4.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2.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

3.疑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4.解决办法

用极限的知识总结出,当每一小段时间间隔无限减小时,v-t图像下方的面积就等于阶梯形折线下方的对应各长方形面积的总和的结论。

第七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2.正确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推导出其他规律

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并能较熟练地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4.加深对匀变速直线往返运动的理解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想,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成功带来的娱乐。

二、学法引导

1.复习已学公式,推导变形公式

2.总结规律,强调条件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2.难点审题,理解题意

3.疑点各公式的适用条件

4.解决办法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运动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克服乱套公式的坏习惯。

第八节自由落体运动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4.了解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5.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进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回顾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介绍伽利略的成就,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学家努力探索真理的人格魅力

二、学法引导

1.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自由落体运动

2.利用控制条件的方法来抓住主要矛盾,认识本质

3.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难点演示实验的技巧及规律的得出,介绍伽利略的实验难证及巧妙的推理

3.疑点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

4.解决办法

从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入手,综合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掌握惯性的概念,能应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正视直觉、剖析现象,究其本质,探索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期性与艰苦性。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法引入课题,以叙述的形式,展示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进程。

2.师生讨论、总结、分析和总结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2.难点

生活中形成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何在?

4.解决办法

通过演示实验、推理、同学讨论,克服直觉引起的误导,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掌握惯性有关知识。

第二节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力的两个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

3.物体的受力,物体的质量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两个因素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并从中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建立正确的认识论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与能力,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体会到物理学中推理过程的逻辑美

二、学法引导

对本节的内容建议以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讨论来阐述运动状态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决定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两个因素:

物体所受的外力和物体本身的质量

2.难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其中一种形式:

物体速度方向的改变

3.疑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物体运动改变的难易是一回事吗?

4.解决办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分析、讨论、讲解,掌握重点、克服难关、解释疑点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2.掌握公式、物理量的意义

3.学习、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学生分组实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对真理进行再发现,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总结规律,不断创新的能力

2.初步掌握实验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实验误差处理、控制变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美德。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来体会科学研究,提高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法引导

1.以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

2.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成功地完成分组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

2.难点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关系。

3.疑点

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么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用力推一个停在地面上的较大的物体时,却推不动,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外延有无矛盾呢?

4.解决办法学生分组实验,对实验分析、剖析、讲解例题及用学生讨论等方式加以解决。

第四节牛顿第三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第五节力学单位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

2.掌握力学单位制中的国际单位

3.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乃至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用单位运算检查公式推导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建立国际单位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力学单位制的介绍,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的沟通,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过程中的逻辑美。

二、学法引导

1.由谈话的方式引入规定单位制的必要

2.教师讲解力学单位制及相关问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掌握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2.难点

基本单位包含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和非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含有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