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082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docx

训练题文言实词虚词地意义及用法

训练题:

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重点难点提示】

重点:

文言实词着重考查:

①字的通假;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①词性(用法)改变(活用)。

文言虚词着重考查:

①根据虚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它的意义;②了解虚词的作用;③通过朗读来辨析虚词的用法。

难点:

文言实词的难点是:

①掌握词性(用法)的变化;②古字通假的两种方式(同义通假字近音通假字);③古今词义差异的三种情况(词义范围变小、变大、词义转移)等。

文言虚词的考查难点是:

①熟练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②会辨析语气助词在句中(句末)表达的语气

考点:

中考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的考查,客观题、主观题均有。

考查方式上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具体释义,二是判断正误,三是单项选择,四是比较后举例或作辨析。

考查阅读材料来源于初中课本所学习过的课文。

【经典范例引路】

例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蜀之鄙有二僧()④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理解,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仔细揣摩判别。

以上七个词,有的用它的本义或引申义,有的是通假义,有的是词类的活用。

答案为:

①了解、怨恨;②通“弼”,辅佐;③边境;④喂奶,名词作动词用;乳头;⑤通“饲”,喂养;⑥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例2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及用法。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③乃入见④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⑤非死则徙尔⑥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⑦问之,则曰⑧吴广者,阳夏人也

⑨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⑩貌若甚戚者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且”、“乃”、“则”、“者”等几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答案是:

①副词,将近;②副词,再说;③连词,于是;④判断词,是;⑤连词,就是;⑥连词,那么;⑦连词,却;⑧助词,用在句中起提顿作用,无义;⑨代词,“……的东西”;⑩助词,作词尾,“……的样子”。

【基础知识训练】

(A卷)(满分100分)

文段

(一)《<论语>十则》(21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好。

1.文中通假字有:

(2分)

2.本课所选各则,有的谈学习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试分别举两例。

(4分)

①学习态度:

②学习方法:

3.有很多成语出自本文,试写出三个来,并解释其含义。

(6分)

4.“而”字的用法:

A.表顺接B.表转接,区别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字母。

(5分)

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⑤学而不思而罔。

()

5.“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一则说明了的道理。

(2分)

6.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则是。

(2分)

文段

(二)《扁鹊见蔡桓公》(18分)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问: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①今在骨髓,臣以是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②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7.给文中加线字注意:

(4分)

还()汤()熨()齐()

8.给加“”的句子补上省略的成份。

(2分)

①②

9.用竖线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0.“不治将恐深”与“不治将益深”的语气不同,前句是语气,后句是语气。

(2分)

11.划横线的句子说明桓侯的病情到了什么程度?

用两个成语来概括是、。

(2分)

12.“桓侯故使人问之”与“使人索扁鹊”两次“使人”的目的有何不同?

(3分)

13.解释成语“讳疾忌医”。

能否用这个成语来概括蔡桓公的行为?

为什么?

(4分)

文段(三)《乐羊子妻》(12分)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14.解释加线词语:

(6分)

①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引:

趋:

②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已:

遂:

③何异断斯织乎。

何:

异:

15.这段文字中相当于现代汉语“这”一词的文言词语是:

、。

(2分)

16.文中有一个被动句是。

(1分)

17.乐羊子妻运用什么方式来劝说丈夫?

我们从她的话中能受到哪些启示?

(2分)

18.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文段(四)《两小儿辩日》(15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19.解释文中加线词语:

(4分)

故()去()以()知()

20.用现代汉语陈述两小儿各自的观点。

(6分)

一小孩认为,理由是,他是从觉角度来判断的,另一个小孩认为,理由是,他是从觉角度来判断的。

21.两小儿辩曰,“孔子不能决也”,表现了孔子对待学问的正确态度,这种态度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就是:

“”。

(2分)

22.这篇短文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3分)

文段(五)《狼》(18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3.解释下列词语:

(4分)

犬:

暴:

洞:

隧:

24.下列句中加线字与“止露尻尾”中“止”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

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游人止步不前D.左右必以子所获不止一马

25.下列句中“其”字指代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2分)

A.一狼洞其中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D.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26.下列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D.桓侯故使人问之

27.本段中表现狼的阴险狡猾的句子有;表现屠户果断机智的句子有。

(4分)

28.本文中用议论揭示道理的句子是,它告诉我们:

(4分)

文段(六)《归园田居》(15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归园田居》选自,作者,又名,字,人,著名诗人。

(3分)

30.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劳动归来的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的热爱,其中,说明劳动地点的诗句是,锄草原因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劳动归来的愉悦心情的诗句是。

(4分)

31.“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指:

(3分)

【综合能力训练】

总分100分

(一)(16分)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乙]客谓梁王曰:

“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王曰:

“诺”。

明日见,谓惠子曰:

“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

”惠子曰:

“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

‘弹之状如弹,则谕乎?

’”王曰:

“未谕也。

”于是更应曰:

“‘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

”王曰:

“可知矣。

”惠子曰: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王曰:

“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3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③惠子之言事也,善譬

④弹之状何若

⑤未谕也

⑥于是更应日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①子何恃而往?

②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3.乙文标题为“惠子善譬”,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3分)

4.甲文是《为学》中的一个故事,它在文中起何作用?

(3分)

5.甲文,乙文在表达上有何相似之处?

(2分)

6.甲文、乙文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为什么?

(3分)

(二)木兰诗(19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为加线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①可汗大点兵()A.kě hán  B.kè hán C.kěhàn

②燕山()A.yān  B.yàn

③胡骑()A.qí B.jì

④著我旧时裳()A.zhù B.zhuó

⑤傍地走()A.pàng B.bàng  C.pǎng

⑥鸣溅溅()A.jiān B.jiàn

8.给下列加线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木兰无长兄()

北市买长鞭()

②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③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④关山度若飞()

自度其足()

9.下列对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有哪几项?

()(3分)

A.木兰当户织(对着窗户织布)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骑马)

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

D.万里赴戎机(军事,军机,这里指战扬)

E.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F.赏赐百千强(有余)

10.试判断下列诗句哪些运用了对偶?

(3分)()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1.使用排比可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看看下列诗句,用了排比的是()。

(3分)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在下列诗句的正确理解的项后打“√”(3分)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将军打了一百次仗壮烈死去,只有壮士在十年征战以后回来了。

()

B、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A、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

B、走了一万里路奔赴战场,经过关山时像飞一样。

()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A、记功很多次,赏赐了很多的财物。

()

B、记下了十二次功,赏赐了上百上千的财物。

()

(三)(18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亡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3分)

①但手熟尔

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人皆吊之

④此何遽不为福乎?

⑤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⑥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14.翻译下列各句。

(4分)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④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15.给乙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层意。

(3分)

16.卖油翁和塞翁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3分)

17.两文怎样分别刻画卖油翁和塞翁的性格特征?

(3分)

18.甲文、乙文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2分)

(四)(15分)

[甲]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

问之,鬼言:

“我是鬼。

”鬼复问:

“汝复谁?

”定伯诳之,言:

“我亦鬼”。

鬼问:

“欲至何所?

”答曰:

“欲至宛市。

”鬼言:

“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数里,鬼言:

“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定伯曰:

“大善。

”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鬼言:

“卿太重,将非鬼也?

”定伯言:

“我新鬼,故身重耳。

”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

如是再三。

定伯复言:

“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答言:

“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行。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声。

鬼复言:

“何以有声?

”定伯曰:

“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

索下,不复听之。

径至宛市中下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

[乙]某生夜逢窃者,问之,窃者曰:

“吾小偷也,汝是谁?

”生诳之言:

“吾亦窃者。

”小偷言:

“欲窃何物?

”①答曰:

“箱中财矣。

”小偷言:

“吾等同心耳!

”②数家,窃者曰:

“可共递相盗,何如?

”生曰:

“甚善。

”窃者先入室,入其箱,生急捂其盖③。

小偷声咋咋然。

不复听之。

生大呼主人,急执之,④,乃去。

19.概括甲文的情节,填空。

(3分)

鬼骗鬼→鬼→鬼

20.试译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①②

③④

21.“可共递相盗”一句的正确读法是()(2分)

A.可/共递/相盗B.可共递/相盗C.可/共递相/盗D.可共/递相盗

22.乙文故事的结果是哪一种?

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某生和小偷一同被抓走了。

B.某生被抓,小偷逃离。

C.小偷被抓,某生离开了。

D.某生和小偷一同逃走了。

23.依据甲文解释乙文加线的字。

(2分)

①生诳之言()②声咋咋然()

③急执之()④共递相盗()

24.下面是对甲文、乙文的比较,试选出错误的一项。

(2分)

A.甲文、乙文有很多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句中相同的词语意义也相同或相似。

B.甲文、乙文都是一个小故事,都属于写实一类。

C.甲文选自《搜神记》,是传奇小说,属于写虚,乙文则是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故事。

D.甲文中宋定伯既机智又勇敢,乙文中某生则主要表现为机智,所以宋定伯的形象显得更为丰满;甲文情节也显得曲折、离奇些。

(五)西江月辛弃疾(15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5.试根据理解填空。

(2分)

半夜,明月()别枝,鸟鹊惊(栖)(不定),清风()蝉鸣(声)。

稻花香里,(阵阵)蛙声()一片,(有如)(预)说丰年。

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赶)路转(到)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26.试描述“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所写的景物。

(3分)

27.词的上片是从哪些感觉角度写景的?

(3分)

28.下列对词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明月/别枝/惊鹊B、清风/半夜/鸣蝉C、稻花香里/说丰年D、七八个/星天外

29.试简析词中侧面烘托的作用。

(3分)

30.点明整首词的中心的三个字是。

(2分)

(六)读下列两篇文言短文答题(17分)

[甲]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

“子(你)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此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31.对甲文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帝使用我长百兽。

——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子以我为不信。

——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

——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32.根据甲文写出相应的成语。

(3分)

33.写出[甲]寓言的寓意。

(3分)

34.解释正文中两个词语。

(2分)

①与善人居

②如入鲍鱼之肆

35.翻译乙文划线的句子。

(3分)

36.根据乙文大意概括出一个成语。

(3分)

【创新备考训练】

(满分100分)

(一)(18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4分)

A.妻子B.绝境C.无论D.外人

2.下面加线的词不是“都”的意思的是()(4分)

A.具答之B.咸来问讯C.皆叹惋D.皆出酒食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补写下列括号中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宾语村中人,主语渔人B.宾语渔人,主语渔人

C.宾语渔人,主语村中人D.宾语村中人,主语村中人。

此人——为()具言所闻;()问所从来。

4.“皆叹惋“的原因是()(多项选择)(3分)

A.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B.为渔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C.为桃源中人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地方而叹惋。

D.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文明、进步的生活而叹惋。

5.“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多项选择)(3分)

A.没有什么值得向外人夸耀的B.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

C.希望永远与世隔绝。

D.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6.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二)(15分)

遥闻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久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1.口技人表演的声响是按照由到,由到,由到的顺序发出的。

(3分)

2.下列各组中加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4分)

A.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B.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C.群响毕绝众妙毕备D.不能名其一处有名无实

3.在上文横线处填上原文语句,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翻译:

4.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4分)

5.文段中最后一句属描写,这句话作用是:

(2分)

(三)孙权劝学(14分)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多,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气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本文选自主持编攥的体通史,这本书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3分)

2.解释:

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4分)

3.文段可以为两层,用“‖”划开.(3分)

4.鲁肃与吕蒙之间的谈话可以用两个成语概括、。

请各造一个句子:

(4分)

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